新常态下民间借贷危机的内在机理及治理路径与对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7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7.1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本书从理论视角对民间借贷危机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民间借贷债务危机的爆发模型;从制度经济学视角阐述了民间借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全面梳理和分析了民间借贷危机爆发的传导机制。从动态博弈演化的视角分析了民间借贷危机处理机制。这些研究丰富了民间借贷危机的理论研究。

第二,利用面板数据对民间借贷危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实证层面探讨民间借贷危机的影响因素;当然,由于数据的不完备性,后续如果能找到更丰富的数据,相关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化。

第三,本书课题组负责人曾经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工作,牵头协调处理地方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相关事宜。此外,2016—2020年,课题组负责人每年都带领课题组团队成员赴南充市顺庆区跟踪调查民间借贷风波处理等事宜。课题组负责人在南充处理民间借贷风波的工作经历以及自2016年以来对南充民间借贷风波处理的持续跟踪研究是本书能够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独特优势。因此,本书的研究成果是基于现实问题导向、基于课题组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相对扎实的理论研究的,能为民间借贷的危机防范及化解提供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这也是本书相比其他研究具有的创新和优势之处。

1.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本书在研究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与不足,是民间借贷及危机的相关数据不完全、不全面,甚至可能会有较大遗漏。这主要是由于民间借贷的隐私性和隐蔽性,导致本书很难准确统计民间借贷的规模,估算数据可能存在较大偏差。此外,相关数据涉及部分安全和保密问题,比如,形容民间借贷违约与危机的比较好的数据是公安机关立案的各类民间借贷纠纷及相关统计数据,但这一数据涉及国家安全,无法查找,相关部门也无法提供信息。所以在实际过程中,本书只能采用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法院判决的相关案件及数据。但裁判文书网的数据涉及近1000万件,且涉及大数据安全及保密问题,有关部门严格禁止对这些微观数据进行爬虫挖掘及统计分析,因此本书只能用裁判文书网的宏观数据作为代理指标进行分析。为了解决相关数据不足这一缺陷,本书立足理论,根据现实调研及逻辑找到了相关代理变量来进行描述和分析。

第二,由于相关数据难以统计和获取,本书对民间借贷危机的传染机制的模型化和定量化分析仍不够深入。


(1)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共同发布的2018年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白皮书[EB/OL].(2019-07-01).http://www.gov.cn/xinwen/2019-07/01/content_5404748.htm.

(2) 为与2005年“非公36条”进行区别,因此被称作“新非公36条”,这是民间借贷发展的标志性政策文件,在民间借贷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2005年,国务院虽然公布了“非公36条”,但有关部门的配套政策与措施并未出台。2010年的“新非公36条”是真正推进民营资本进入垄断领域的标志性文件,对于民间借贷而言,无论是从事民间借贷的实务工作者,还是理论研究者,或是政府机关都深知,2010年,对民间借贷具有重要意义,甚至被认定为民间借贷发展的元年。

(3) 根据法律文书网以及相关网络资料整理:于欢的母亲苏银霞因企业经营困难,无法偿还债务,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被迫借入民间高利贷,但因无法按时偿还,被暴力以及侮辱性索债,其子于欢忍无可忍,用刀刺死讨债人员1人,重伤2人,成为2016年轰动全国的刑事案件。该案件虽属刑事案件,但案件背后的原因却是高利贷以及暴力索债。

(4) 资料来源:根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公告数据及银保监会网站数据整理计算得到。

(5) 资料来源:依据裁判文书网数据整理得到。

(6) Isachsen A J, Strm S. The hidden economy: The labor market and tax evasion[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0, 82(2): 304-411.

(7) Kropp E, et al. Linking self-help groups and bank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 Escborn: GTZ-Verlag, 1989.

(8) Krahnen J P, Schmidt R H. Development finance as institution building: A new approach to poverty-oriented banking[M].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4.

(9) Atieno R. Forma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s' lending policies and access to credit by small-scale enterprises in Kenya: An empirical assessment[R]. Working Papers, 2001.

(10) 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11) 戴建志.民间借贷法律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12) 张军.改革后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部门:温州案例[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20.

(13)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从民间借贷到民营金融:产业组织与交易规则[J].金融研究,2002(10):101-109.

(14) 我国司法体系对于民间借贷主体的认定都是逐步放开的,刚开始只认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后来有条件放开到企业与个人之间,最后才松绑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

(15) 关于为什么将准金融机构纳入民间借贷研究范围的情况说明。部分专家特别是业内人士对此产生争议,争议的主要原因在于最高人民法院对民间借贷的第三次司法解释以及有关批复。根据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同时,该司法解释限定了民间借贷的最高利率为4倍LPR. 2020年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范围问题的批复》,明确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七类地方金融组织,属于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其因从事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批复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该司法解释批复明确了小贷公司以及典当行等七类组织机构明确归属监管部门,同时也明确规定该七类组织机构的贷款利率不受4倍LPR规定的限制。据此,业内专家认为司法解释及其批复认定了这七类准金融机构不属于民间借贷,因此民间借贷应当不包括准金融机构的金融贷款行为。但我们在研究中仍需要将小贷公司、典当行以及融资担保公司等纳入本书所研究的民间借贷的研究范围,主要有以下理由:第一,民间借贷的最新司法解释批复更多的只是强调适用范围,但并未明确其法律地位。第二,在我们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中,民间借贷更多的是相对正规金融体系,即使将这几类准金融机构纳入监管,那也只是纳入非正规金融的监管体系之内,所以仍需将其界定为民间借贷的研究范围。第三,绝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民间借贷时仍是将其归入研究对象的,实务界不愿意将其界定为民间借贷,主要是因为其借贷利率不愿意受到4倍LPR的限制。

(16) 耿志民,朱亚辉,赵兴盼,等.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的演化困境及其破解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35-42.

(17) 陈氚.中国民间金融市场的合法性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27.

(18) 方先明,杨波,史兹国.民间金融风险形成、传染和治理机制研究:基于江苏民间金融发展的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100.

(19) Rostow W W, McKinnon R I.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74, 68(4): 1822-1824.

(20) Shaw E S.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21) Adams D W, Vogel R C.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low-income countries: Recent controversies and lessons[J]. World Development, 1986, 14(4): 477-487.

(22) Stiglitz J E, Weiss A.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71(3): 393-410.

(23) Fry, Isaksson A.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l finance in kenyan manufacturing[R]. The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Working Paper, 1984.

(24) Steel W F, Aryeetey E, Hettige H, et al.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s under liberalization in four African countries[J]. World Development, 1997, 25(5): 817-830.

(25) Hoff K, Stiglitz J E. Moneylenders and bankers: Price-increasing subsidies in a monopolistically competitive market[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8, 55(2): 429-462.

(26) Woodruff C. Firm Finance from the Bottom Up: Micro-enterprises in Mexico[J]. Stanford University, 2001(10): 5-6.

(27) Zagaris B. Problems applying traditional anti-money laundering procedures to non-financial transactions, “parallel banking systems”and Islamic financial systems[J]. Journal of Money Laundering Control, 2007, 10(2): 157-169.

(28) 张友俊,文良旭.交易、契约机制与自律:合水县民间借贷个案研究[J].金融研究,2002(4):125-130.

(29)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35-44.

(30) 殷俊华.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沈阳农村民间借贷研究[J].金融研究,2006(8):103-110.

(31)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2) 杨汝岱,陈斌开,朱诗娥.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11,46(11):116-129.

(33) 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4):3-10+78.

(34) 王曙光,邓一婷.民间金融扩张的内在机理、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研究[J].金融研究,2007(6):69-79.

(35) 葛立新,张国光,郭新强.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内生机制和演化路径:一个理论分析[J].金融监管研究,2012(8):41-55.

(36) 胡金焱,张博.民间金融、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3(8):18-30.

(37) 李健,卫平.民间金融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南开经济研究,2015(5):74-91.

(38) 廖冠民,宋蕾蕾.非正规金融与资源配置效率[J].经济科学,2020(3):60-72.

(39)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35-44.

(40) 曾志敏,叶岚.社会网络、结构洞与民间借贷风险——基于吴英案的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评论,2012,13(2):33-48.

(41) 史晋川.人格化交易与民间金融风险[J].浙江社会科学,2011(12):25-26.

(42) 张乐才.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消释、风险传染与风险共享——基于浙江的案例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0):57-65.

(43) 卢斌,沈俊,姜祥林.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民间金融风险传导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2013(17):106-108.

(44) 吴炳辉,何建敏.中国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风险理论[J].财经科学,2014(3):1-10.

(45) 方先明,孙利.民间金融风险:形成、传染与演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7):28-34.

(46) 石涛.民间非正式金融借贷风险:传染、嬗变与控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15(4):47-52.

(47) 刘希章,李富有,孙梅艳.民间金融风险引发因素、生成机理及性态演变[J].东岳论丛,2020,41(8):91-99.

(48) 王洪斌.冲突与和解: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民间信贷及债务纠纷[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3,15(2):10-15+23.

(49) 孙福兵,丁骋骋.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三次金融风潮与金融改革[J].社会科学战线,2013(10):54-62.

(50) 陈志武,彭凯翔,朱礼军.清代中国的量化评估——从命案发生率看社会变迁史[J].量化历史研究,2014(1):229-258.

(51) 郑勇军,叶志鹏,陈宇峰.关系型治理与温州金融危机的再考察[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2):77-87.

(52) 向静林.市场纠纷与政府介入——一个风险转化的解释框架[J].社会学研究,2016,31(4):27-51+242-243.

(53) 向静林,邱泽奇,张翔.风险分担规则何以不确定——地方金融治理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9,34(3):48-74+243.

(54) 纪军令,朱力.何以根治非法集资类社会矛盾[J].探索与争鸣,2016(11):83-87.

(55) 丁骋骋.民间借贷债务催收市场的田野调查与经济解释[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40(4):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