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市场体系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中国能源市场概况

第一节 中国煤炭市场概况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十三五”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总量性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初显成效。煤炭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明显优化,市场竞争秩序有效规范,市场运行较为平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煤炭行业发展也面临纷繁复杂的形势,供需阶段性矛盾凸显,市场出现短期波动。中长期看,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煤炭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任务重大而艰巨。

一、煤炭去产能目标顺利完成,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煤炭行业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主线,总量性去产能和结构性优产能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主要产煤省区协力推进去产能工作,取得了符合预期的进展。根据国家能源局2019年公告,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共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照齐全的生产煤矿3373处,产能35.3亿吨/年;已核准(审批)、开工建设煤矿1010处(含生产煤矿同步改建、改造项目64处)、产能10.3亿吨/年,其中已建成进入联合试运转的煤矿203处,产能3.7亿吨/年[1]。截至2020年底,已全面完成去产能目标任务。

随着去产能工作取得实效,煤炭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得到了显著优化。截至2020年底,全国煤矿数量从2016年的1万多处减少到4700处以下。通过“上大压小、增优减劣”,煤炭平均单井(矿)产能提高到110万吨/年以上。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全国煤炭生产的主体,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已有1200处以上,产量占比达80%,特别是年产千万吨级煤矿已有52处,产能达8.2亿吨/年[2]

二、煤炭供应总体平稳,煤炭需求表现强劲

煤炭供应方面,2020年全国煤炭产量39亿吨(见图2-1),同比增长1.4%,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煤炭产量38.4亿吨。全国煤炭日产量持续保持在1100万吨左右的较高水平,煤炭供应总体平稳。煤炭进口量明显增加,2020年全国煤炭进口量为3.04亿吨,同比增长1.5%,创2014年以来新高;出口量319万吨,同比下降47.1%;净进口量3亿吨,同比增长2%[3]。从生产布局来看,全国煤炭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了2020年全国十大煤矿产量排名,10座煤矿产量均集中在2000万~3000万吨,核定产能共2.8亿吨/年,原煤产量实际完成2.3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约5.9%,其中神华准能集团有限公司黑岱沟露天矿以2828万吨排名第一。煤炭生产布局继续向中西部产煤区集中,“十三五”期间,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已经超过70%。2020年,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的原煤总产量超过30亿吨。煤炭生产集中度的上升对煤炭市场产运销的衔接提出更高要求。

图2-1 我国原煤产量与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库。

煤炭消费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增长0.6%,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4]。分行业看,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测算,电力、钢铁、建材、化工行业耗煤量分别同比增长0.8%、3.3%、0.2%、1.3%,其他行业耗煤量同比下降4.6%。从煤炭消费的中长期趋势来看,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煤炭消费将面临严格的约束,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持续降低。

三、煤炭阶段性供需矛盾凸显,煤炭价格大幅上涨

近年来,全国煤炭市场呈现总体宽松,结构性、阶段性供应紧张并存的形势。生产端,煤炭供给体系质量不断提高,煤炭供应能力稳步提升,在空间上,煤炭生产越来越向晋陕蒙地区集中,传统的东北、京津冀、华东、中南、西南等主要产煤地区产量下降。消费端,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后,国内复工复产积极推进,工业、制造业快速恢复,对能源和煤炭的需求快速反弹,尤其是生产高峰、极端天气等情况下,可能带来耗电量、耗煤量需求激增,叠加其他能源品种出力、进口煤、煤炭库存、煤炭运输、期货市场波动等多因素影响,区域性、品种性、时段性的供需矛盾仍然存在,并在极端天气等特定条件下容易诱发,造成市场的大幅波动。

在煤炭价格方面,2020年煤炭中长期合同兑现率超过90%,中长期合同很好地起到了市场“压舱石”的作用。全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5500大卡下水煤)均价为543元/吨,稳定在绿色区间(见图2-2)。但是,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剧烈,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厂停工停产,导致煤炭价格震荡下跌,5月上旬价格降至低点470元/吨,9月开始快速上涨,后又有所回落,11月下旬以来出现连续大幅上涨。2021年,与其他类大宗商品相似,煤炭现货价格又出现了新一轮大幅上涨。同时,2021年以来,煤炭类期货品种价格同样波动剧烈,动力煤期货一度逼近千元大关,焦煤、焦炭期货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价格波动成为煤炭市场近年来的突出特征。

图2-2 动力煤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Wind数据库。

四、煤炭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

“十三五”以来,煤炭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随着煤炭行业发展进入平台期,从减量发展、供需协调、绿色发展等方面入手,重点从完善煤炭交易体系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着力,创新宏观调控机制和科学监管体系,着力破除制约煤炭行业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助力煤炭高质量发展。

在交易体系方面,2020年,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经过近两年的筹备,正式开业运营,标志着我国煤炭交易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该交易中心是集产供储销运及监测预警信息于一体的国家级煤炭交易平台,服务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2020年底,全国煤炭交易会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大会召开。全国煤炭交易会是煤炭产运需企业汇聚的重要平台,是全国煤炭交易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

在市场机制方面,近年来,煤炭中长期合同已成为煤炭供应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国家主管部门也非常重视中长期合同的签订与履行。从2017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每年都会印发推进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不断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价格机制,促进早签、多签、签实、签长煤炭中长期合同,推动煤炭供需双方建立长期、稳定、诚信、高效的合作关系,从而保障煤炭的安全稳定供应和市场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