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两次进武英殿的修书人
如今我们去故宫参观,出了故宫太和门广场的熙和门,再往西走,很快就可以来到武英门前。武英门前有内金水河缓缓流过,河上有3座汉白玉石打造的石桥,过了桥,就是武英门。进了武英门,就可以看到武英殿,也就是现在故宫博物院的陶瓷馆。
明清两朝的武英殿,大部分时间发挥着和文化相关的作用。明朝曾经在武英殿召集画师作画,而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则在武英殿设立修书处。修书处就是宫中编书、印书的地方,相当于皇家的出版社和印刷厂。
我在前面介绍过,康熙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江宁知府陈鹏年被人诬陷,说他对康熙皇帝大不敬,多亏江宁织造曹寅向康熙皇帝求情,陈鹏年才被免除死罪。后来,康熙皇帝让陈鹏年到武英殿去修书,更有意思的是,陈鹏年居然先后两次到武英殿去修书,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官典范
陈鹏年是湖南湘潭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考中进士,任浙江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境内)的知县。陈鹏年是一位有作为的官员,在任期间,将豪强霸占的民间田地还给百姓;纠正了一件冤假错案,为一名姓徐的女子平反;他还下令禁止溺死女婴,并感化了当地的百姓,让他们将本来想扔掉的女婴都留下来抚养,为了报答陈鹏年,这些被留下来的女婴都改姓了陈。后来,陈鹏年被调到山东做官,正赶上当地遭遇饥荒,为了防止有官员从中贪污,他亲自挑选贤能的官员给百姓分发赈济的粮食,使数万人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所以他做官的名声很好。康熙皇帝路过山东济宁时,在御船上召见他,还把亲笔题写的字赐给了他。
不久,康熙皇帝提拔陈鹏年做了江宁知府。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第五次下江南,江南总督阿山召集属下,提出要向百姓加征税收,作为接待康熙皇帝的费用。陈鹏年身为他的属下竭力反对,这件事最后就告吹了。阿山因此对陈鹏年有所不满,心里结下疙瘩。后来,他派陈鹏年主管建造康熙皇帝的行宫,他的侍从还多次向陈鹏年索取贿赂,结果都被顶了回去。这样一来,嫉恨陈鹏年的人就更多了。
一次,康熙皇帝要到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检阅水师,阿山成心刁难陈鹏年,命令他在江岸垒石铺路,限期1天完工。然而,京口的江岸泥泞不堪,施工十分困难,陈鹏年便亲自率领百姓运输土石,直到黎明的时候,工程才得以完成。可阿山还不罢休,甚至一心想将陈鹏年置于死地,他给康熙皇帝上奏折,参劾陈鹏年贪污且为人残暴。朝廷听信阿山的奏报,把陈鹏年关押在江宁的监狱,甚至还给他加上了“大不敬”的罪名。原来,陈鹏年在江宁曾下令封闭暗娼之地,改为讲堂,每月宣讲康熙皇帝的圣谕。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又被阿山上纲上线,说陈鹏年在这样的场所宣讲是在亵渎圣谕,最后竟然要把他定罪论斩。这就引出了我在前面介绍过的曹寅为陈鹏年求情的事情。康熙皇帝经过调查,又询问已经退休的大学士张英谁是江南一带的清官,张英首先就推举了陈鹏年。于是,康熙皇帝免去了陈鹏年的死罪,让他进入武英殿修书。
陈鹏年逃过一劫,对康熙皇帝感激涕零,因此对修书的工作格外用心。他每天起早贪黑,辛劳修书,就像他自己写的那样,“带星而入,昏黑而返”。陈鹏年在武英殿修书,一干就是3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陈鹏年再次被起用,离开了武英殿。
再遭劫难
离开武英殿后,陈鹏年出任苏州知府,他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清理长期被积压的案件。同年,当地发生了饥荒和瘟疫,他亲自到各个村庄里去察看情况,访贫问苦,向朝廷请求赈济,最终减少了百姓的损失。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陈鹏年又做了江苏布政使。很快,他的工作能力和品行都得到江苏巡抚张伯行的肯定。张伯行很器重陈鹏年,无论大小事都要询问陈鹏年的意见再做决断。得到上级的信任与器重,本来是件好事,但没想到陈鹏年就此卷入了张伯行和两江总督噶礼的矛盾中。
清朝的时候,各省都设有巡抚,一省或几个省设一个总督,总督和巡抚往往会驻扎在同一座城里,他们之间也经常会发生摩擦。噶礼对张伯行十分不满,认为他的很多主意出自陈鹏年,就找碴儿弹劾陈鹏年,诬陷他侵吞朝廷的公款。陈鹏年不仅被下令革职,还要被放逐到黑龙江。危难之时,又是康熙皇帝下旨让陈鹏年回京,到武英殿修书。谁承想,噶礼仍然穷追不舍,又上密折给康熙皇帝,举报陈鹏年写“反诗”,诅咒大清灭亡。康熙皇帝收到密折之后,把陈鹏年的诗发给身边的大臣们传阅,说:“我读了陈鹏年的诗,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我编辑了很多书,这诗里所用的典故我都知道。你们看了就知道,我是公平的!”康熙皇帝还明确地说:“噶礼对陈鹏年的严厉打击和恶意举报是小人伎俩,我岂能被这样的人欺骗呢?”于是,陈鹏年又躲过了一场生死劫难,继续在武英殿修书。
康熙六十年(1721年),黄河决口。陈鹏年主动上奏疏提出解决方案,使得康熙皇帝第三次起用他,让他任河道总督。陈鹏年忙得每夜睡在河堤旁,废寝忘食,疲病交加,于雍正元年(1723年),累死在治河工地上。
陈鹏年死后得到两个字的谥号——恪勤,意思是恪尽职守、勤勉任事。陈鹏年这辈子两次得到康熙皇帝的保护,进入武英殿修书避难,是一段非常不平凡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