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故宫里的明清史·清朝5:谁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1
盛世下的危机

什么事能成为皇帝心中的刺?

之前讲到嘉庆皇帝继承了表面上看着繁荣昌盛的大清江山。他在位的25年里,确实逐渐地解决了很多乾隆时期留下的问题,却也渐渐地让清朝陷入了进一步衰落的危机之中。而他自己——堂堂一国之君居然在皇宫之内两次遭遇危险。


陈德行刺案

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嘉庆皇帝从圆明园回宫,由神武门进入皇宫。就在他刚经过神武门,要进顺贞门的时候,突然,一个壮汉拉着一个男孩,从顺贞门外的墙后面跑过来,手里还举着刀。嘉庆皇帝吓得匆忙逃进顺贞门里,而在场的侍卫、护军加起来有100多人,都被这个壮汉吓得呆若木鸡,一时之间竟然没有人上前拦阻。只有定亲王绵恩、固伦额驸亲王拉旺多尔济、御前侍卫丹巴多尔济等6人还算镇定,扑上前去和壮汉搏斗。搏斗中绵恩的袍袖被刺破,丹巴多尔济也被刺伤,最后只抓住了那个壮汉,那个男孩则趁乱逃走了。

居然有人敢明目张胆地在皇宫内行刺,这让嘉庆皇帝感到异常震惊,他命军机大臣会同刑部尚书,日夜严审刺客。

经过一系列的拷问和察访,最终得知这名刺客名叫陈德,曾在镶黄旗人、山东青州府(今山东省青州市)海防同知[1]松年的家中为奴。松年去世后,14岁[2]的陈德跟随父母在青州、济南等地,给人服役或做佣工,每日辛苦劳作,勉强度日。陈德娶妻后,携妻子到京城投靠外甥——内务府正白旗护军姜六格,后来又随镶黄旗包衣常索在内务府服役,帮忙配送嘉庆皇帝的妃子刘佳氏的碗盏等物。刘佳氏在后宫很有地位,陈德因给皇帝的妃子跑腿,而得以进出皇宫,对皇宫进出的路线非常熟悉。后来,陈德同妻子在孟明家做厨子时,陈德的妻子病故,留下了两个儿子,陈德又被孟家解雇。

陈德生活在社会底层,他贫穷苦闷,作为奴仆,经常要跟官服役。在此过程中,他见识到了上层贵族的腐朽生活,亲历过皇室的穷奢极欲,而他自己却是饱尝辛酸、受尽欺凌。他感到世间不公,内心逐渐产生了一种反抗情绪。妻子的病故和孟家的解雇,刺激得陈德精神也不太正常了,他时常醉酒,在院子里放声高歌或大声哭笑。

在这段痛苦难过又穷困潦倒的日子里,陈德想起自己在嘉庆二年(1797年)时做的一个梦——他梦到自己穿上了蟒袍。于是他特意去求了个签,签上说他有“朝廷福分”。陈德觉得自己现在虽然穷苦,但是有过好梦,又抽到吉签,肯定会有什么飞黄腾达的机遇。正好他在街上看到官兵在用黄土垫路,又听说嘉庆皇帝将在二月二十回宫,陈德就计划刺杀皇帝,取而代之。他又想:“如果我不成功,就是犯了惊驾之罪,一定会把我乱刀砍死,这倒也痛快。”于是在嘉庆皇帝回宫这天,陈德带着大儿子陈禄儿,从东华门进宫,绕到神武门内,躲在顺贞门外西厢房的墙后面等待时机。

这就是震惊朝野的“陈德刺杀案”,最后以陈德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判死刑告终。


天理教之乱

没想到10年之后,又发生了天理教教徒攻进皇宫的事件。

当时,反清教派天理教经常在北京南郊大兴地带活动,这一带的天理教首领叫林清。林清和河南滑县(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的天理教首领李文成,约定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同时起事,要颠覆清廷的统治。

已经投靠林清的八旗汉军、正黄旗曹福昌建言说:嘉庆皇帝木兰秋狝(xiǎn)[3],返程时将于九月十七抵达白涧行宫(今天津市内),到时候留京的大臣会出城迎驾。若在那一日趁着京城守备空虚再起事,成功的把握较大。但林清认为九月十五的起事日期为“天定”,不宜更改,依然决定如期进行,攻打皇宫。

林清这次行动主要依靠的是皇宫里的太监。这些太监深受天理教的影响,是林清在宫廷中的内线,此次行动由他们负责内应并作向导。林清在黄村坐镇指挥,派出70余人分为两队:东队进东华门,由太监刘得财、刘金作向导;西队进西华门,由太监张太等人作向导,太监王福禄等人在宫里应援。他们约定以头上包白色头巾作为自己人的标志。

九月十四,这70余人化装成小商贩等,各自藏着兵器,分别在菜市口、珠市口、鲜鱼口等处会合。九月十五早晨,这些教徒从宣武门悄悄进入内城,然后按照计划分成东、西两队,潜伏在东华门、西华门外。当天中午,他们在宫里太监的接应下,开始分别攻闯东华门和西华门。

结果,东华门一路的教徒被守门官兵发现了,只有5人闯进东华门,经过激烈搏斗,这5人也被擒杀。西华门一路约有50人冲进西华门,然后他们关上西华门,一路向东,冲到隆宗门前。

在乾清门前,有一个狭长的大院落,隆宗门就是这个大院落的西门,也就是说,如果闯进隆宗门,也就进入了乾清门和养心殿的范围。

皇宫守军发现这些教徒后,连忙关闭了隆宗门,双方在隆宗门外发生激战。我们今天参观故宫,还可以看到隆宗门的门额上的断箭,据说就是在这次激战中留下的。

正在尚书房读书的皇子们听说出事了,纷纷行动起来。皇次子绵宁一面急忙命令侍卫准备弓箭、鸟铳(chòng)、腰刀,一面派心腹太监登上宫墙察看情况。这时,绵宁发现有人翻过宫墙,手举白旗,正在靠近养心门。绵宁沉着地发射鸟铳,连中2人;皇三子绵恺紧随其后,也开枪击中1人。礼亲王昭梿(lián)等人得知后,急忙率领宫廷禁兵从神武门进入皇宫增援,又调来1000多名火器营官兵加入战斗。剩余教徒退到武英殿前,最终全被擒杀。

后来经过一番搜查,内应太监也都被擒获。九月十七,林清在黄村被捕。至此,天理教教徒进攻皇宫的军事行动宣告失败。

嘉庆皇帝当时不在皇宫,他刚结束了木兰围猎,原本打算去遵化谒陵,惊闻宫里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就立即改变行程,直接回到了京城。在回宫的路上,嘉庆皇帝颁布了《遇变罪己诏》,称此次事件为“汉唐宋明未有之事”,但“变起一时,祸积有日”。

如果说10年前的陈德行刺案是个案,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还不能给嘉庆皇帝敲响警钟,那这次的动乱足以让嘉庆皇帝清晰、明确地认识到大清的江山已经岌岌可危了。


嘉庆皇帝心中的刺

天理教之乱平息后,嘉庆皇帝加强了皇城的防卫措施:通过严格执行保甲法,建立起严密的治安网,以便稳定秩序;对太监严加管束,禁止他们随便出入皇宫;不准八旗宗室、旗人居住城外;在皇城内外、京城九门,至圆明园增设哨卡,添置、整修防御工事和设备,增加驻防军队;严格规范皇宫内值班大臣的交接班制度等。

这一年的十月初六是嘉庆皇帝的54岁生日,也是当时的万寿节,文武大臣本应该穿朝服7日,并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举行庆贺典礼,以示对皇帝生日的敬重。但是嘉庆皇帝没有什么心思过生日了,他说:“今年遇到这样的祸事,若仍然按照往年的典礼来,朕实在无颜接受。况且告急的军书频频传来,邪佞也没有清除,哪有心思宴乐呀?”

这次事件已经成了嘉庆皇帝心中的一根刺,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还在大臣的奏疏中写下:“有天良之大臣,永不忘十八年之变。丧尽天良之辈,早已付之云烟之外。”

皇帝在皇宫里遇刺,皇宫又被天理教教徒攻入。这在明清两朝600多年故宫历史上,先例没有,后来也无。这预示着大清的江山早已不像看起来那样稳固,它正在迅速走向衰败。

阎爷爷大讲堂

怎么看待嘉庆皇帝颁布的《遇变罪己诏》呢?

嘉庆皇帝的《遇变罪己诏》,反思态度尚好。嘉庆皇帝遇到事变,第一时间反省自己,而不是文过饰非,功劳归己,过错责人。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赏罚分明则是另一大优点,册封绵宁的谕旨中说:“绵宁身先捍御,实属忠孝兼备,着封为智亲王。”这是表彰绵宁的机智勇敢。《遇变罪己诏》中说:“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这四个字道出了当时官场的普遍现象。嘉庆皇帝提出官员要么“赤心为国”,要么“挂冠致仕”,而不能尸位素餐、误国误民。


[1]官名,正五品,专管海防事务。

[2]本书人物年龄统一按照虚岁计算。

[3]清朝皇室权贵秋天的围猎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