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史前陶器(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考古学文化谱系

浙江境内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端于1936年吴越史地研究会与西湖博物馆在杭州古荡遗址的发掘。同年至次年,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在他的家乡良渚进行了三次调查,并对棋盘坟、横圩里、茅庵前、古京坟、荀山东麓以及钟家村六处遗址进行了试掘(28),良渚遗址呈现于世人面前。

在此之前的1934年夏天,慎微之在他的家乡湖州潞村钱山漾的湖底采集到大量石器,钱山漾遗址被发现,但当时未进行试掘或发掘。1936年5月,他在《吴越文化论丛》发表了论文《湖州钱山漾石器之发现与中国文化之起源》(29)。直到1956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浙江省博物馆才共同对钱山漾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1958年2—3月,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30)。2004年以后,钱山漾遗址第三、第四次发掘取得重大收获,钱山漾文化的内涵逐渐清晰,其命名条件也逐渐成熟。

1953年,华东文物工作队和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杭州老和山遗址,出土了良渚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的遗存,但限于发掘和认识水平,当时并未辨认出马家浜文化的遗物,直到1957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吴兴邱城遗址和1959年对嘉兴马家浜遗址进行发掘,马家浜文化才逐渐浮出水面(31)

邱城遗址划分出下层、中层、上层三个时期的遗存,其中中层就发现了崧泽时期和良渚时期的文化遗存,首次从地层堆积上初步建立了马家浜—崧泽—良渚的年代序列。

1973—1974年和1977—1978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对余姚河姆渡遗址进行发掘(32),首次在钱塘江以南发现面貌新颖的物质文化遗存,为认识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整体格局奠定了重要基础。

1990年10—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跨湖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抢救性发掘;2001年5—7月,又进行了第二次抢救性发掘。首次在浙江发现了年代早于河姆渡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年代距今约8000年。

199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遂昌县三仁畲族自治乡好川村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了具有明显等级差异、文化面貌独特的80座墓葬,为好川文化的命名和研究提供了基础,也在浙南山区找到了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33)

21世纪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浦江县上山遗址进行了四次正式发掘,文化面貌新颖独特,特别是碳十四测年数据显示其年代距今超过1万年(34),找到了浙江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探索,目前已经在以金衢盆地为中心的浙中南地区发现了21处上山文化遗址,它们共同构成了浙江最早的遗址群落。

以上这些重要的考古遗址和考古学文化,构筑了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文化谱系和历史格局(图1-4)。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上山文化,中期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晚期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直到末期的好川文化、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最后到夏商时期的马桥文化,浙江的新石器时代最早可达万年,最晚紧接夏商,历史脉络清晰,发展过程清楚,自身特色鲜明,是中国南方地区十分重要的一个考古学区系,浙江也是最早开始文明化进程和迈向早期国家之路的地区。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对于认识远古中国的文明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裴文中、安志敏:“史前考古学”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2) 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中国考古学界通常将安特生发掘仰韶村遗址作为中国史前考古学在中国诞生的标志,这一事件同时也被认为是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开端。另一种观点以1926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李济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为诞生标志。

(3) [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重译本),连树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V.Gordon Childe,The Danube in Prehisto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29,pp.v-vi.转引自倪凯:《戈登·柴尔德的历史思想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9年。

(5) 《考古学文化》,华平译,《考古通讯》1956年第3期。

(6) 夏鼐:《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考古》1959年第4期。

(7) 史前时期可以划分为旧石器时代(距今400万—2万年)、中石器时代(距今25000—12000年)和新石器时代(距今12000—4000年)。中石器时代一般是指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在中国是否存在“中石器时代”还存在诸多争论。

(8) 比如《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新石器时代”词条将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及陶器、磨制石器和纺织的出现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另有观点提出将陶器的出现与磨制石器、农作物栽培、驯养家畜的起源及人类定居形式的产生,作为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

(9) 据最新的研究,南方地区早期陶器的年代最早可达距今18000年,以江西万年仙人洞和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为代表,距今17000—16000年发现早期陶器的南方遗址还有广东英德牛栏洞和青塘遗址。北方地区的早期陶器年代较晚,距今12000—10000年,以北京门头沟东胡林、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为代表。参见陈宥成、曲彤丽:《中国早期陶器的起源及相关问题》,《考古》2017年第6期。

(10) 徐新民:《旧石器时代考古》,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浙江考古(1979—2019)》,文物出版社2019年版。

(11) 《浙江通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通志·自然环境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12) 《浙江通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通志·自然环境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13) “文明之初或文明起源的史前时期,环境考古注重研究环境演变对人类生存、繁荣及衰落等的影响,着重考察环境与人类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把环境与人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人类文化发展提供环境上的解释。”参见M.W.Binford,A.L.Kolata,M.Brenner et al.,“Climate Variation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an Andean Civilization,”Quaternary Research,47(1997): 235-248。

(14) 项义华:《区域水环境与浙江史前文化变迁》,《浙江学刊》2015年第4期。

(15) 转引自郑建明:《环太湖地区与宁绍平原史前文化演变轨迹的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6) 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等:《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中国科学(B辑)》1992年第12期;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等:《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的基本特征》,施雅风主编:《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海洋出版社1992年版。

(17) 耿秀山:《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海水进退》,《海洋学报》1981年第1期;李从先、范代读:《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及其对相邻海岸沉积体系的影响》,《古地理学报》2009年第1期;谢志仁、袁林旺:《略论全新世海面变化的波动性及其环境意义》,《第四纪研究》2012年第6期。

(18) 王慧:《杭州湾跨湖桥新石器文化遗址兴衰——全新世海平面波动的响应》,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9) 赵希涛、韩有松、李平日等:《区域海岸演化与海面变化及其地质记录》,赵希涛主编:《中国气候与海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②:中国海面变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20) Y.Q.Zong,“Mid-Holocene Sea Level Highstand along the Southest Coast of China,”Quaternary International,1(2004):55-67.

(21) 代斌:《早-中全新世杭州湾南翼姚江谷地海陆变迁过程及新石器文明演化》,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22) 沈明洁、谢志仁、朱诚:《中国东部全新世以来海面波动特征探讨》,《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第6期。

(23) 陈胜前:《中国晚更新世—早全新世过渡期狩猎采集者的适应变迁》,《人类学学报》2006年第3期。

(24) 张芸、朱诚、戴东升等:《全新世气候变化与长江三角洲史前文化兴衰》,《地质论评》2001年第5期。

(25) 转引自郑建明:《环太湖地区与宁绍平原史前文化演变轨迹的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6) 转引自张强、姜彤、施雅风等:《长江三角洲地区1万年以来洪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年第3期。

(27) 刘浴辉、孙霞、郭彩青:《中国全新世4.2ka BP气候事件及其对古文明的影响》,《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第1期。

(28) 施昕更:《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浙江省教育厅民国二十七年(1938)版。何天行也在良渚进行过调查,发表了《杭县良渚镇之石器与黑陶》,吴越史地研究会1937年。

(29) 吴越史地研究会编:《吴越文化论丛》,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影印版。

(30)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吴兴钱山漾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0年第2期。

(31)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省吴兴县邱城遗址1957年发掘报告初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第七辑)》,杭州出版社2005年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嘉兴马家浜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古》1961年第7期。

(32)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河姆渡遗址考古队:《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1980年第5期。

(33)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遂昌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好川墓地》,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34) 蒋乐平、郑建明、芮顺淦等:《浙江浦江县发现距今万年左右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文物报》2003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