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娱乐圈薅羊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采访进行时

北三环西路43号BJ青云国际研发中心写字楼。

有些紧张地整理了整理衣服,叶秋跟着经纪人,在前台的引导下,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每天文化播报》节目组!

上辈子叶秋就听说过这个节目,不过没怎么关注,只知道在他重生时还在播出,名字也改成了《每天文娱播报》。

进门说清来意,没过多久就有一个三十多岁的西装男找到待客室的叶秋。

“叶秋老师您好!我是节目组的小赵。”

西装男显然吃惊叶秋的年轻,但“老师”这个称呼张口就来。

“老师不敢当,您叫我叶秋或者小秋就行。”

重生这些年,叶秋都已经苟习惯了,从不做什么与年龄不相符的事情,加上习惯扮嫩,装乖巧扮可爱,所以习惯性的谦逊起来。

“那我托个大,我是真没想到你这么年轻,长得还帅,和我以前接触的作家完全不一样。”

西装男啧啧称奇,也透露了自己的身份,“我叫赵渭,是咱们节目组的副导演,也是从北电毕业的,比你大几届而已。”

“师哥好!早听说您的大名了,我们这些学弟学妹特羡慕您这么年轻都当上导演了。”

叶秋条件反射地恭维道,加上阳光灿烂的笑容,让人心生好感。

赵渭看了看表,直接把叶秋与何惟良带到一个休息室,笑着说道:

“先歇着吧,这有茶和咖啡,等陈姐化完妆会你们。”

“太麻烦师兄,您忙,不用管我们。”

叶秋知道现在是电视台最强势的时候,不少大牌明星也不敢轻易在电视台摆架子。

何况是他这种刚露头的小作家,就更没资格提要求了,略有不到之处,也只能自己忍着。

“这声师哥没白叫。”

何惟良打量一下休息室,有些感慨地说道。

叶秋笑笑没说话,他上辈子见惯了八面玲珑的人,早就练就了两幅面孔,“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只不过是日常操作而已。

自从被传出“江郎才尽”没两天,叶秋便收到了节目组的访谈邀请。

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一方面是主持人针对性很强,会问一些特别敏感的话题,让嘉宾下不来台,另一方面是目前他还不太想曝光在镁光灯下。

可从“阿美莉卡”传来的消息,让他改变了原来的计划,所有的铺垫都已准备到位,以后再想藏也藏不住了,曝光就曝光吧。

刚好借助这个机会,宣传一下,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也回击下关于“江郎才尽”的说法,这个“才子”人设,他还不想丢。

经纪人不停地给他重复着注意事项,哪些能说,哪些最好不要提,需要注意什么,不知道怎么回答该如何跳过,一定不能生气。

叶秋自忖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甚至是刁难的问题都有预案,但想到前世今生第一次走到台前,还是有些惴惴不安,修行不到家呀!

叶秋在休息室待了个把小时,才算轮到正式录制。

何惟良心里庆幸,得亏叶秋遇到校友,要是一直在外面傻等,估计要遭不少罪。

“叶老师,您再看下手里的台本,上面是会提到的问题,主持人也可能自由发挥,到时候需要您随机应对。”

编导过来最后对了一下流程,如果是大牌明星,各种问题一定会确认明确。

但是面对叶秋这种新人,主持人自由发挥的可能性更大,根本没有必要费费那么大得劲,哪怕嘉宾回答错误出了丑,他们也不在乎,甚至可能更高兴,因为这代表着有爆点。

还有一些缺德的节目组,甚至会故意挖坑搞事,制造节目效果。

对完台本,补了一下妆,叶秋来到录影棚录制,与主持人顾洋寒暄了两句。

在各大卫视的主持人中,首都都卫视主持人群体名气都不小,毕竟是天子脚下嘛!

而连续主持了几届首都春节联欢晚会的顾洋,在国内的主持同样声名远播,她是首都卫视重点培养的当家人,今年更是受到到外交部、宣传部及电视台的表彰。

“准备一下,咱们马上开始。”

录制任务繁重,顾洋也没多耽搁,几句话简单摸了摸叶秋的底细和性格,方便一会的交流,就同导演打了个招呼,开始节目录制。

“观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每天文化播报》,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80后新锐作家叶秋先生,其代表作《振华三部曲》更是家喻户晓………”

开场白和自我介绍之后,顾洋开始对叶秋的书籍大加赞许。

“这几本书我一直有看,让我仿佛回到了高中那段青春时光,我特别喜欢里面的话...暗恋是美好的,也是件难过的小事。”

叶秋点头致谢:“我也收到了很多书迷的反馈,特别感谢大家的喜爱与支持。”

顾洋对魏阳很感兴趣,不是因为他长得帅,而是因为他很少出现在镜头面前,不像另外两位80后作家那么高调,都快混成“意见领袖”了。

“可能我们很多观众不太了解,叶秋同学不仅书写的好,就连高考也很好,多所大学争夺,我很好奇,你为什么选择了导演系呢?”

“谢谢顾姐的夸奖,其实选择导演系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的,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我希望能留下的不仅仅只有文字,图像才能更好的表达人物的情感。”

“期待你以后能拍摄出更好的作品,听说有不少影视公司想买下你的影视改编权,为什么没卖呢?大家还是蛮期待能把书中的故事搬上大荧屏的!”

“是有不少公司联系过我,没有达成共识主要原因在我,这些作品在我心中就像我的孩子,我希望以后能在我手中搬上大荧屏。”

“有点可惜了,我真的很期待能早日看到影视版的林杨和余周周,有时间规划吗?”

“当然,借这个机会,我很荣幸的告诉大家,剧本已经创作完成,今年就可以和观众见面。”

叶秋同意来做节目就是为了宣传电视开拍的消息,一部分是前期预热,吸引关注,一部分是回击关于网络上关于他“江郎才尽”的说法。

“是你自编自导吗?我很好奇,书中的故事,是你本人的经历吗?你在现实里是余淮还是林洋...”

“我只是参与了编辑工作,至于导演吗?我可能会做一做执行导演,全局工作还是要找一个经验丰富的人。”

“至于是不是我本人的经历,只能说有一些,但大多数是和同学聊天产生的灵感,我觉的这些事情很有创作空间,也想把高中时期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几乎每次采访,叶秋都要回答这个问题,早已熟门熟路。

这套说辞真假各半,揉杂了一些叶秋本身的经历见闻是真,什么和同学聊天得到的灵感是假。

毕竟他不仅写了一本一个女性视角的书籍,哪怕有艺术创作当筏子,也要给自己找个借口遮掩一下。

编剧或者作者和某个人聊天,灵光一闪。聊出一个剧本和小说的大纲,这种情况简直是司空见惯。

合情合理,百用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