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成人和成才,到底哪个更重要
成人比成才更难,成才是天赋加努力,成人却是选择和坚持。
上个周末部门聚餐,一帮人闹到凌晨才结队散去。第一次领略北方零下十度天气,毅然选择了打车回家,电动车只好待周末的时候来公司取回。
周末两天依旧寒冷,尽管十分不情愿,还是去了公司:解锁、推车、瞥了一眼车篮…车篮里是空的,刚买来带戴了一次的头盔不见了。
要是以往,我还会看看是不是会出现在周围什么地方,或是询问一下大厦的保安,抑或是等几天看看是不是有人会送回来...若非自己的意识和满大街的广告牌,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BJ,在中国的首都,在这个满是月入四五万程序员上班的地方。
据人社部统计的毕业生数据,17年有795万的大学生毕业,再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6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整个17年待就业的约1500万人,加之18年大学毕业的820万人,学校在向整个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可用型“人才”。可是已经在学校塑造成才的学生们,在成人的道路上又走了多远呢?
成才的涵义很广泛:人不分三六九等,职业自然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着,都能成为自己行业内的人才,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变就是成才了。
成才虽易,可成人却非如此。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成人,即懂得做人的道理,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求人人善小而为之,但求勿以恶小而为之。
头盔丢失的事情,我丝毫没有惊讶。因为对于一个脑子向来记不住事情的我来说,却能清楚记得来帝都这么长时间以来,BJ下雨的次数:
第一次下雨的时候,我穿着买电动车赠送的雨衣
第二次下雨的时候,我穿着自己在京东买的雨衣
第三次下雨的时候,我跟浪哥是冒雨骑着电动车回家的
截止现在,第三次下雨之后浪哥在京东上新买的雨衣还躺在我房间的地上,包装还没打开。
与此同时,丢失的还有一副手套。
现在每次锁车离开之前,我都会把车篮里的一些小物件随身带走,我担心丢失的不是这些没有太多价值的物件,我担心它们的存在,会丢了一些人的初心,让他们在背离成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成人和成才是不冲突的,并不一定有先后顺序。
如果家长只重视孩子如何成人,教会了孩子懂礼貌,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积极阳光...但是就是成绩不行,每一学科都难以企及及格线,家长却还一昧地强调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这必然是不妥的。
当然,反之只看重学习而忽略道德培养同样不可。
网上一项调查显示,如今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很少顾及他人,同时抗挫商较低,一旦事不顺心变手足无措。根源就在于家长忽视了对孩子做人的培养和教育。
“成人”和“成才”应当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最近微博上,袁隆平上了热搜,不少人说出他晚节不保,而导致他“晚节不保”的主要原因,既只是因为几个很荒诞的事情:
1.他买了两部华为手机:华为P20,不是P20 Pro,也不是Mate 20。
2.他摸了一下豪车。
3.他似乎住了豪宅。
我不明白,一个研究了一辈子杂交水稻的科学家,一位我们从小就从课本熟识的年近九十的老人,一个这么多年来兢兢业业还在科研的袁隆平,突然被一群每天捧着手机刷抖音,在微博中乱窜留言指点江山的键盘侠当成抨击的目标。
即使他买了最贵的Mate RS。
即使他买了豪车,开回了家。
即使他住了豪宅,还好多年。
这又怎样?
我不明白当他们用着自以为正义的世界观对袁老指指点点的时候,似乎忘记了每日三餐的大米来自何处,不知道是不是忘了小学课本里对袁隆平的介绍,还是说他们根本就没学过。
而这些键盘侠中,他们有的是高学历高收入的职场达人,也有不少是在校的学生,他们已经成才或者正走在成才的路上,却用着自己内心狭隘的价值观,伤害着别人,伤害着这个世界。
成人,除了学会,贵在坚持。
多少人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逐渐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初心。成功之后开始放纵,开始无度,甚至开始背道而驰。
好久没有在荧屏上看到柯震东的身影,一失足成千古恨。快速蹿红带来无数的财富和焦点,成功之后的吸毒事件,让自己璀璨的前途变成似流星般划过。
人生不过短短三万天,所以,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守住本心,既成人,亦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