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青原下七世
云门偃禅师法嗣
白云子祥禅师
韶州白云子祥实性大师,初住慈光院,广主召入府说法。时有僧问:“觉华才绽,正遇明时。不昧宗风,乞师方便。”师曰:“我王有令。”
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不别。”曰:“恁么[1]则同也。”师曰:“不妨领话。”
问:“诸佛出世,普遍大千。白云一会,如何举扬?”师曰:“赚却几人来?”曰:“恁么则四众何依?”师曰:“没交涉。”
问:“即心即佛,示诲之辞。不涉前言,如何指教?”师曰:“东西且置,南北作么生?”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石桥那畔有,这边无,会么?”曰:“不会。”师曰:“且作丁公[2]吟。”
问:“衣到六祖,为甚么不传?”师曰:“海晏河清[3]。”
问:“从上宗乘,如何举扬?”师曰:“今日未吃茶。”
上堂:“诸人会么?但向街头市尾、屠儿魁刽、地狱镬汤处会取?若恁么会得,堪与人天为师。若向衲僧门下,天地悬殊。更有一般底,只向长连床上作好人去。汝道此两般人,那个有长处?无事,珍重!”
问僧:“甚么处来?”曰:“云门来。”师曰:“里许有多少水牛?”曰:“一个两个。”师曰:“好水牛。”
问僧:“不坏假名而谈实相,作么生?”僧指倚子曰:“这个是倚子。”师以手拨倚曰:“与我将鞋袋来。”僧无对。师曰:“这虚头汉[4]。”
(云门闻,乃云:“须是我祥兄始得。”)
师将示灭,白众曰:“某甲虽提祖印,未尽其中事。诸仁者且道其中事作么生?莫是无边、中间、内外已否?若如是会,即大地如铺沙。”良久曰:“去此即他方相见。”言讫而寂。
【注释】
[1]恁么:这样,如此。本书频率最多词汇之一。
[2]丁公:出自“丁公凿井”典故。春秋时,宋人丁某家中无井,常派一人出外汲水,后来家中挖了井,不须外出挑水,节省一人力,于是对人说:“吾穿井得一人。”听者误传成从井中挖得一人。见《吕氏春秋·察传》。汉代王充《论衡·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后用以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3]海晏河清:沧海平静,黄河水清。形容天下太平。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
[4]虚头汉:称虚妄不实的参学者。
鼎州德山缘密圆明禅师
上堂:“僧堂前事,时人知有。佛殿后事,作么生?”
上堂:“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作么生辨?若辨得出,有参学分;若辨不出,长安路上辊辊[1]地。”
僧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曰:“三尺杖子搅黄河。”
问:“百花未发时如何?”师曰:“黄河浑底流。”曰:“发后如何?”师曰:“幡竿头指天。”
问:“不犯辞锋时如何?”师曰:“天台南岳。”曰:“便恁么去时如何?”师曰:“江西湖南。”
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河里尽是木头船。”曰:“出世后如何?”师曰:“这头蹋着那头掀。”
上堂:“与么来者,现成公案。不与么来者,垛生招箭。总不与么来者,徐六担板[2]。迅速锋铓,犹是钝汉。万里无云,青天犹在。”
上堂:“但参活句,莫参死句。活句下荐得,永劫无滞。一尘一佛国、一叶一释迦,是死句,扬眉瞬目、举指竖拂,是死句,山河大地、更无讹,是死句。”时有僧问:“如何是活句?”师曰:“波斯仰面看。”曰:“恁么则不谬去也。”师便打。
上堂,举:“临济示众曰:‘恁么来者,恰似失却。不恁么来者,无绳自缚。十二时中,莫乱斟酌。会与不会,都卢[3]是错。分明与么道,一任天下人贬剥[4]。”师曰:“古镜阔一丈,屋梁长三尺。是汝钵盂[5]子阔多少?”
上堂:“俱胝和尚[6],凡有扣问[7],只竖一指。寒则普天寒,热则普天热。”
僧问:“己事未明,如何辨得?”师曰:“须弥山顶上。”曰:“便恁么去时如何?”师曰:“脚下水浅深?”
问:“达磨未来时如何?”师曰:“千年松倒挂。”曰:“来后如何?”师曰:“金刚努起拳。”
问:“师未出世时如何?”师曰:“佛殿正南开。”曰:“出世后如何?”师曰:“白云山上起。”曰:“出与未出,还分不分?”师曰:“静处萨婆诃[8]。”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南山起云,北山下雨。”
问:“如何是应用之机?”师喝,僧曰:“只这个,为复别有?”师便打。
问:“‘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时如何[9]?”师曰:“黑地打破瓮。”僧退步,师便打。
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猢狲系露柱。”曰:“出世后如何?”师曰:“猢狲入布袋。”
问:“文殊与维摩对谈何事?”师曰:“并汝三人,无绳自缚。”
问:“如何是佛?”师曰:“满目荒榛。”曰:“学人不会。”师曰:“劳而无功。”
问:“尽大地致一问不得时如何?”师曰:“话堕也。”曰:“大众总见。”师便打。
问:“无踪无迹是甚么人行履?”师曰:“偷牛贼。”
问:“羚羊未挂角时如何?”师曰:“猎屎狗。”曰:“挂后如何?”师曰:“猎屎狗。”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秋来黄叶落。”曰:“见后如何?”师曰:“春来草自青。”
【注释】
[1]辊辊:犹混混。形容苟且混世。明代陶宗仪《辍耕录·辊吝谝三卦》:“君子终日辊辊,厉无咎。”
[2]徐六担板:“徐六担板,各见一边”的省略说法。歇后语。肩扛木板行走,看不见木板的另一边。比喻认识不同或认识片面。徐六:唐宋时代口语里的泛指性人物,犹今谓张三、李四。《从容庵录》卷三第三九则“赵州洗钵”:“本无迷悟数如麻,独许灵云是作家。玄沙道未彻,雪窦独许作家。徐六担板,各见一边。”
[3]都卢:都:全部。《道行般若经》卷十“嘱累品”:“我般泥洹后,都卢三千大千国界,其中人民,汝悉教入经法中,悉令成就得阿罗汉道。”
[4]贬剥:贬斥批驳。剥,通“驳”。《临济语录》:“一切时中,莫乱斟酌。会与不会,都来是错。分明与么道,一任天下人贬剥。”《大慧宗门武库》:“真净和尚退洞山,游浙至滁州琅邪起和尚处。因众请小参,真净贬剥诸方异见邪解,无所忌惮。”又指贬官削职。《武王伐纣平话》卷下:“贬剥忠臣,宠信谗佞。”
[5](fén):佛教用具,小钵。
[6]俱胝和尚:参见本书第四章“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注释。“俱胝”是禅师名,旧校本未加专有名词线,有误。
[7]扣问:指询问、讨教。宋代魏了翁《跋杨司理德辅之父纪问辩历》:“后生初学,哆然自是,耻于扣问者,视此亦可以少警矣。”
[8]静处萨婆诃:静处坐禅,一心不乱,可以获得圆满的成就。清净参究所达之悟道境界,称为静处萨婆诃。萨婆诃,一种咒语,如《心经》最后的结尾语,感叹词,是究竟成就、吉祥圆满之意,表达祝愿完成之意。
[9]‘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时如何:见本书第五章“幽溪和尚”条注释。
巴陵颢鉴禅师
岳州巴陵新开院颢鉴禅师,初到云门,门曰:“雪峰和尚道:‘开却门,达磨来也。’我问你作么生?”师曰:“筑着和尚鼻孔。”门曰:“地神恶发,把须弥山一掴,跳上梵天,拶破帝释鼻孔,你为甚么向日本国里藏身?”师曰:“和尚莫瞒人好。”门曰:“筑着老僧鼻孔,又作么生?”师无语,门曰:“将知你只是学语之流[1]。”
师住后,更不作法嗣书,只将三转语上云门:僧问:“如何是道?”师曰:“明眼人落井。”问:“如何是吹毛剑?”师曰:“珊瑚枝枝撑着月。”问:“如何是提婆宗[2]?”师曰:“银碗里盛雪。”门曰:“他后老僧忌日,只消举此三转语,足以报恩。”自后忌辰,果如所嘱。
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鸡寒上树,鸭寒下水。”
问:“三乘十二分教即不疑,如何是宗门中事?”师曰:“不是衲僧分上事。”曰:“如何是衲僧分上事?”师曰:“贪观白浪,失却手桡。”
问僧:“游山来,为佛法来?”曰:“清平世界,说甚么佛法?”师曰:“好个无事禅客。”曰:“早是多事了也。”师曰:“上座去年在此过夏了?”曰:“不曾。”师曰:“与么,则先来不相识。”下去,师将拂子遗僧,僧曰:“本来清净,用拂子作甚么?”师曰:“既知清净,切勿忘却。”
(梁山观别云:“也须拂却[3]。”)
【注释】
[1]学语之流:指鹦鹉学舌之辈。
[2]提婆宗:又曰龙树宗。三论之空宗也,以是为龙树、提婆二大士所显扬者也。
[3]也须拂却:其他版本有作“也须排却”,宝祐本作“也须拂却”。我国禅家喜以拂子作为庄严具,住持或代理者手持拂子上堂为大众说法,即所谓“秉拂”。本文针对上文来回答。禅师送拂子给僧人,僧人说本来清净,不需要拂子。禅师说:“既然知道本来清净,那么切勿忘却了。”禅师之意,拂子可以提醒学人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本性。即虽然“本来无一物”,但并不妨碍“时时勤拂拭”。“也须拂却”的含义就是亦需拂子来提醒自己不要忘却了自己的本性,故宝祐本作“也须拂却”正确。《景德传灯录》亦作“也须拂却”。
【概要】
颢鉴禅师,五代宋初之僧。籍贯、生卒年均不详。参云门文偃得悟,嗣其法,为云门宗传人。居于岳州巴陵(湖南岳阳)新开寺,故称“巴陵颢鉴”。善辩,有“鉴多口”之称。
【参考文献】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联灯会要》卷二十六。
随州双泉山师宽明教禅师
上堂,举拂子曰:“这个接中下之人。”时有僧问:“上上人来时如何?”师曰:“打鼓为三军。”
问:“向上宗乘如何举唱?”师曰:“不敢。”曰:“恁么则含生有望?”师曰:“脚下水深浅?”
问:“凡有言句,尽落有无,不落有无时如何?”师曰:“东弗于逮[1]。”曰:“这个犹落有无?”师曰:“支过雪山西。”
僧问洞山初和尚:“如何是佛?”山曰:“麻三斤。”师闻之,乃曰:“向南有竹,向北有木。”
问:“‘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时如何?”师曰:“不入这个野狐群队。”
问:“如何是定?”师曰:“虾跳不出斗[2]。”曰:“如何出得去?”师曰:“南山起云,北山下雨。”
问:“北斗里藏身[3],意旨如何?”师曰:“鸡寒上树,鸭寒下水。”问:“竖起杖子,意旨如何?”师曰:“一叶落知天下秋。”
师游山回,首座同众出接,座曰:“和尚游山,巇崄[4]不易!”师提起拄杖曰:“全得这个力。”座乃夺却,师放身便倒。大众皆进前扶起,师拈拄杖,一时趁散,回顾侍者曰:“向道全得这个力。”
师一日访白兆,兆曰:“老僧有个《木鱼颂》。”师曰:“请举看。”兆曰:“伏惟烂木一橛,佛与众生不别。若以杖子击着,直得圣凡路绝。”师曰:“此颂有成褫[5]无成褫?”兆曰:“无成褫。”师曰:“佛与众生不别聻?”侍僧救曰:“有成褫。”师曰:“直得圣凡路绝聻?”白兆一众失色。
僧问:“新年头还有佛法也无?”师曰:“无。”曰:“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为甚却无?”师曰:“张公吃酒李公醉。”僧曰:“老老大大,龙头蛇尾。”师曰:“明教今日失利。”
【注释】
[1]东弗于逮:佛经中所称“四大洲”之一,位于须弥山东方咸海中。《法演语录》卷中:“将东弗于逮作一个佛,南赡部洲作一个佛,西瞿耶尼作一个佛,北郁单越作一个佛。”梵语弗于逮,亦云弗婆提,华言胜身。以其身胜南洲故也。又翻为初,谓日初从此出也。在须弥山东。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长八肘,人寿二百五十岁。
[2]虾跳不出斗:比喻事物难以摆脱环境的制约。
[3]北斗里藏身:见本章“云门文偃禅师”条“拓展阅读一”。
[4]巇(xī)崄:指艰险、险恶。此处指道路艰险。唐代陆龟蒙《彼农》:“世路巇崄,淳风荡除。”
[5]成褫:宝祐本“褫(chǐ)”作“禠(sī)”。依《禅宗大词典》作“成褫”,同“成持”。成持,扶持长成。宋代刘克庄《卜算子·惜海棠》词:“尽是手成持,合得天饶借。风雨于花有底雠,着意相陵藉。”《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劝即此日申间劝,且乞时时过讲院,莫辞暖热成持,各望开些方便。”《祖堂集·江西马祖》:“西川黄三郎,教两个儿子投马祖出家。有一年却归屋里,大人纔见两僧,生佛一般,礼拜云:‘古人道:“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是你两个僧,便是某甲朋友,成持老人。’”
香林澄远禅师
益州青城香林院澄远禅师,汉州绵竹人。姓上官。在众日,普请锄草次,有一僧曰:“看!俗家失火。”师曰:“那里火?”曰:“不见那!”师曰:“不见。”曰:“这瞎汉。”是时一众皆言远上座败阙[1]。后明教宽闻举,叹曰:“须是我远兄始得。”
住后,僧问:“美味醍醐,为甚么变成毒药?”师曰:“导江纸贵。”
问:“见色便见心时如何?”师曰:“适来甚么处去来?”曰:“心境俱忘时如何?”师曰:“开眼坐睡。”
问:“北斗里藏身,意旨如何?”师曰:“月似弯弓,少雨多风。”
问:“如何是诸佛心?”师曰:“清则始终清。”曰:“如何领会?”师曰:“莫受人谩好!”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踏步者谁?”
问:“如何是和尚妙药?”师曰:“不离众味。”曰:“吃者如何?”师曰:“唼啖[2]看。”
问:“如何是室内一碗灯?”师曰:“三人证龟成鳖。”
问:“如何是衲衣下事?”师曰:“腊月火烧山。”
问:“大众云集,请师施设。”师曰:“三不待两。”
问:“如何是学人时中事?”师曰:“恰恰。”
问:“如何是玄?”师曰:“今日来,明日去。”曰:“如何是玄中玄?”师曰:“长连床上。”
问:“如何是香林一脉泉?”师曰:“念无间断。”曰:“饮者如何?”师曰:“随方斗秤。”
问:“如何是衲僧正眼?”师曰:“不分别。”曰:“照用[3]事如何?”师曰:“行路人失脚。”
问:“‘万机俱泯迹[4],方识本来人’时如何?”师曰:“清机自显。”曰:“恁么则不别人?”师曰:“方见本来人。”
问:“鱼游陆地时如何?”师曰:“发言必有后救。”曰:“却下碧潭时如何?”师曰:“头重尾轻。”
问:“但有言句尽是宾,如何是主?”师曰:“长安城里。”曰:“如何领会?”师曰:“千家万户。”
问:“如何是西来的的意?”师曰:“坐久成劳。”曰:“便回转时如何?”师曰:“堕落深坑。”
问:“如何是无缝塔?”师曰:“合掌当胸。”曰:“如何是塔中人?”师曰:“露也。”
问:“教法未来时如何?”师曰:“阎罗天子。”曰:“来后如何?”师曰:“大宋国里。”
问:“一子出家,九族解脱。目连为甚么母入地狱?”师曰:“确。”
问:“如何是平常心?”师曰:“早朝不审,晚后珍重[5]!”
上堂:“是汝诸人,尽是担钵囊向外行脚,还识得性也未?若识得,试出来道看。若识不得,只是被人热谩将去。且问汝诸人,是汝参学日久,用心扫地煎茶,游山玩水,汝且钉钉,唤甚么作自性?诸人且道,始终不变不异,无高无下,无好无丑,不生不灭,究竟归于何处?诸人还知得下落所在也未?若于这里知得所在,是诸佛解脱法门,悟道见性,始终不疑不虑,一任横行,一切人不奈汝何。出言吐气,实有来处。如人买田,须是收得元本契书。若不得他元本契书,终是不稳。遮莫经官判状,亦是不得。其奈不收得元本契书,终是被人夺却。汝等诸人,参禅学道,亦复如是。还有人收得元本契书么?试拈出看。汝且唤甚么作元本契书?诸人试道看。若是灵利底,才闻与么说着,便知去处。若不知去处,向外边学得千般巧妙,记持解会,口似倾河,终不究竟,与汝自己天地差殊。且去衣钵下体当寻觅看。若有个见处,上来这里道看,老僧与汝证明。若觅不得,且依行队去。”
将示寂,辞知府宋公珰[6]曰:“老僧行脚去。”通判[7]曰:“这僧风狂,八十岁行脚去那里?”宋曰:“大善知识,去住自由。”师谓众曰:“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8]。”言讫而逝,塔于本山。
【注释】
[1]败阙(quē):同“败缺”,指出现了过失、漏洞、破绽。
[2]唼(shà)啖(dàn):吃。
[3]照用:临济宗创始人义玄接引学人的四种方法。见本书第十一章“临济义玄”注释。
[4]泯迹:消除一切现象,达到佛教所说的无一切执着的境界,既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
[5]早朝不审,晚后珍重:旧校本标点有误。因为旧校本未弄清“不审”与“珍重”是什么意思,所以常常标点出错。“不审”与“珍重”都是问候的意思。
[6]宋公珰:宋珰(933~993年),字宝臣,华州渭南(今属陕西渭南)人,北宋大藏书家。宋太祖干德年间,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进士登科及第,官拜青城主簿,掌文官之职,典领文书,办理事务。一生历任官职之多很是少见,皆以政绩突出而受褒奖。其父宋鸾,官至监察御史。
[7]通判:官名。宋初始于诸州府设置,即共同处理政务之意。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联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
[8]打成一片:禅林用语。指融合一体。即去除一切之情量、计较,而将千差万别之事物融通一片,不再有你我、彼此、主客等之差别情想。禅宗典籍中,常用此语来表示泯绝二元对立之观念,或融合众多纷乱的现象、见解等之情况境界。
【概要】
澄远禅师,宋代禅僧,俗姓上官,绵竹(今属四川)人。幼年投成都真相院出家,十六岁受具足戒。后离蜀入秦。四出游方,依云门文偃,大驱所疑,得嗣其法,侍奉左右达十八年之久,为云门宗传人。还归成都,住迎祥寺天王院,时称水晶宫。宋干德二年(964年),迁青城山香林院,弘扬云门宗风,说法二十余年。
【参考文献】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联灯会要》卷二十六。
洞山守初禅师
襄州洞山守初宗慧禅师,初参云门。门问:“近离甚处?”师曰:“查渡[1]。”门曰:“夏在甚处?”师曰:“湖南报慈。”曰:“几时离彼?”师曰:“八月二十五。”门曰:“放汝三顿棒。”
师至明日,却上问讯:“昨日蒙和尚放三顿棒,不知过在甚么处?”门曰:“饭袋子[2]!江西湖南便恁么去?”师于言下大悟,遂曰:“他后向无人烟处,不蓄一粒米,不种一茎菜,接待十方往来,尽与伊抽钉拔楔[3],拈却炙脂帽子[4],脱却鹘臭布衫[5],教伊洒洒[6]地,作个无事衲僧,岂不快哉!”门曰:“你身如椰子大,开得如许大口。”师便礼拜。
住后,上堂:“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还得么?你衲僧分上,到这里须具择法眼始得。只如洞山恁么道,也有一场过。且道过在甚么处?”
僧问:“迢迢一路时如何?”师曰:“天晴不肯去,直待雨淋头。”曰:“诸圣作么生?”师曰:“入泥入水。”
问:“心未生时,法在甚么处?”师曰:“风吹荷叶动,决定有鱼行。”
问:“师登师子座,请师唱道情[7]。”师曰:“晴干开水道,无事设曹司[8]。”曰:“恁么则谢师指示。”师曰:“卖鞋老婆脚趚[9]。”
问:“如何是三宝?”师曰:“商量不下。”
问:“如何是无缝塔?”师曰:“十字街头石师子。”
问僧:“甚处来?”曰:“汝州。”师曰:“此去多少?”曰:“七百里。”师曰:“踏破几緉草鞋?”曰:“三緉。”师曰:“甚处得钱买?”曰:“打笠子。”师曰:“参堂去。”僧应喏。
问:“如何是免得生死底法?”师曰:“见之不取,思之三年。”
僧问:“离却心机意识,请师一句。”师曰:“道士着黄瓮里坐。”
问:“非时亲觐,请师一句。”师曰:“对众怎生举?”曰:“据现定举。”师曰:“放汝三十棒。”曰:“过在甚么处?”师曰:“罪不重科[10]。”
问:“如何是佛?”师曰:“麻三斤。”
问:“莲华未出水时如何?”师曰:“楚山头倒卓[11]。”曰:“出水后如何?”师曰:“汉水正东流。”
问:“如何是吹毛剑?”师曰:“金州客。”曰:“用者如何?”师曰:“伏惟尚飨。”
问:“车住牛不住时如何?”师曰:“用驾车汉作么?”
问:“如何是衲僧分上事?”师曰:“云裹楚山头,决定多风雨。”
问:“海竭人亡时如何?”师曰:“难得。”曰:“便恁么去时如何?”师曰:“云在青天水在瓶[12]。”
问:“文殊、普贤来参时如何?”师曰:“趁向水牯牛栏里着。”曰:“和尚入地狱如箭射。”师曰:“全凭子力。”
问:“如何是正法眼?”师曰:“纸捻无油。”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楖栗木拄杖。”曰:“见后如何?”师曰:“窦八布衫[13]。”
问:“如何是佛?”师曰:“灼然谛当。”
问:“万缘俱息,意旨如何?”师曰:“瓮里石人卖枣圈[14]。”
问:“如何是洞山剑?”师曰:“作么?”曰:“学人要知。”师曰:“罪过。”
问:“乾坤休着意[15],宇宙不留心。学人只恁么,师又作么生?”师曰:“岘山亭起雾,滩峻不留船。”
问:“大众云臻,请师撮其枢要,略举大纲。”师曰:“水上浮沤呈五色,海底虾蟆叫月明。”
问:“正当恁么时,文殊普贤在甚么处?”师曰:“长者八十一,其树不生耳[16]。”曰:“意旨如何?”师曰:“一则不成,二则不是。”
【注释】
[1]查渡:地名。在今江西。
[2]饭袋子:与“粥饭僧”“粥饭气”等词大体相同。斥责只会吃饭的僧人,相当于今人骂“饭桶”。
[3]抽钉拔楔:抽去钉子,拔出木桩,比喻解除妄想疑惑,摆脱俗情迷障。
[4]炙脂帽子:沾染油脂的帽子。喻指尘俗烦恼、虚妄知见等。
[5]鹘臭布衫:带着体臭的布衫。喻指尘俗烦恼、虚妄知见等。
[6]洒洒:赤裸裸,空无一物。禅家用来形容除尽尘俗知解。
[7]道情:曲艺的一个类别。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以渔鼓、简板为伴奏乐器。源于唐代道教宣扬道教的《九真》《承灭》等道曲。后配以词调、曲牌,演变为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也称作“道情”“道歌”。
[8]曹司:官署。诸曹郎中职司所在。唐代白居易《喜张十八博士除水部员外郎》:“无复篇章传道路,空留风月在曹司。”
[9]卖鞋老婆脚(lì)趚(sù):趚:行动敏捷的样子。卖鞋的老婆婆走起路来也痛快利落,比喻从事某种职事的人在该方面做起来也擅长。
[10]罪不重科:重:重复;科:判决,惩处。犯了罪只惩处一次,不再进行第二次的惩处。
[11]倒卓:倒立。
[12]云在青天水在瓶:参见本书第五章“澧州药山惟俨禅师”注释。
[13]窦八布衫:窦八,即“窦八郎”。见《宋高僧传》卷二十五:“窦八郎者,岐人也。家且富焉,自荷器鬻水,言语不常。唯散发披衣狂走,与李顺兴相类,或遇牛驴车,必抚掌而笑。迨死焚之,火聚中尽化金色胡蝶而飞去。或手掬衣扇行之,归家供养焉。”一些版本误将“八”作“入”,变成“窦入布衫”,历史上无“窦入”,此处亦将误解。
[14]枣圈:枣脯的一种。其形如圈,故称。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托小盘子卖干果子,乃旋炒银杏……枣圈、梨圈、桃圈、核桃。”
[15]着意:集中注意力,用心。《楚辞·九辩》:“罔流涕以聊虑兮,惟着意而得之。”朱熹集注:“着意,犹言着乎心,言存于心而不释也。”
[16]长者八十一,其树不生耳:出自本书第一章“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条,可参阅。
【概要】
守初禅师(910~990年),出于傅氏。凤翔良原人也。儿时,闻钟梵声,辄不食危坐终日。母屡试之,不喂亦不索。年十六跪白求出家,母许之。依渭州崆峒沙门志谂剃发,律师净圆受具足戒,夏休诣云门偃禅师。乾祐元年,众请住洞山。淳化元年秋七月,无疾跏趺而化。阅世八十有一,坐六十有五夏。
其“麻三斤”的公案后来很快传遍丛林,象赵州和尚的柏树子公案一样,成为后代禅人参究的主要话头之一。这是用无义句截断学人语路的典型施设。《法演语录》卷下:“石头恁么垂示,便类赵州庭前柏树子,洞山麻三斤,云门超佛越祖之谈。”《续传灯录》卷三十二“开善道谦”条:“上堂:‘洞山麻三斤,将去无星秤子上定过。每一斤恰有一十六两,二百钱重,更不少一氂。正与赵州殿里底一般,只不合被大愚锯解秤锤,却教人理会不得。如今若要理会得,但问取云门干屎橛。’”亦作“洞山麻三斤”“洞山三斤”。
《古尊宿语录》卷三十八收有洞山守初禅师语录。
【参考文献】
《禅林僧宝传》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古尊宿语录》卷三十八。
洪州泐潭道谦禅师
僧问:“如何是泐潭家风?”师曰:“阇黎到来几日也?”
问:“但有纤毫即是尘,不有时作么生?”师以手掩两目。
问:“当阳[1]举唱,谁是闻者?”师曰:“老僧不患耳聋。”
问:“悟本无门,如何得入?”师曰:“阿谁教汝恁么问?”
【注释】
[1]当阳:①对着阳光。《全唐诗》卷八〇六“寒山诗”条:“当阳拥裘坐,闲读古人诗。”②显露,明白。《景德传灯录》卷二九“罗汉桂琛”条:“我宗奇特,当阳显赫。佛及众生,皆承恩力。”《惟则语录》卷二:“山河大地,当阳全露法王身;草木丛林,同时尽作师子吼。”又作“当扬”。③当面,当场,当下。《中峰广录》卷四之上《示日本空禅人》:“擘破面门,露出肝胆。当阳举似,觌面相呈。”《碧岩录》卷一“第七则”:“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若向句下寻思,卒摸索不著。”又作“当扬”。此处属于第三个含义。
金陵奉先深禅师
江南主请开堂,才升座,维那白槌曰:“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便曰:“果然不识,钝置杀人[1]。”时有僧出,问:“如何是第一义?”师曰:“赖遇[2]适来道了也。”曰:“如何领会?”师曰:“速礼三拜。”复曰:“大众!且道[3]钝置落在阿谁分上?”
师同明和尚在众时,闻僧问法眼:“如何是色?”眼竖起拂子[4]。或曰:“鸡冠花。”或曰:“贴肉汗衫[5]。”二人特往请益[6],问曰:“承闻和尚有三种色语,是否?”眼曰:“是。”师曰:“鹞子过新罗[7]。”便归众。
时李王在座下,不肯,乃白法眼曰:“寡人来日致茶筵,请二人重新问话。”
明日茶罢,备采一箱、剑一口,谓二师曰:“上座若问话得是,奉赏杂采一箱。若问不是,只赐一剑。”
法眼升座,师复出问:“今日奉敕问话,师还许也无。”眼曰:“许。”曰:“鹞子过新罗。”捧采便行,大众一时散去。
时法灯作维那,乃鸣钟集众,僧堂前勘师。众集[8],灯问:“承闻二上座久在云门,有甚奇特因缘?举一两则来商量看。”师曰:“古人道:‘白鹭下田千点雪,黄莺上树一枝花。’维那作么生商量?”灯拟议,师打一座具便归众。
师同明和尚到淮河,见人牵网,有鱼从网透出。师曰:“明兄,俊哉!一似个衲僧相似。”明曰:“虽然如此,争如当初不撞入网罗好!”师曰:“明兄,你欠悟在。”明至中夜方省。
【注释】
[1]钝置杀人:太作弄人了。钝置,亦作“钝致”,指折腾、折磨、作弄。杀,通“煞”,指极、甚。旧译本译为“杀人”有误。
[2]赖遇:幸亏。
[3]大众!且道:旧校本标点有误,作“大众且道”。旧校本亦如此。
[4]闻僧问法眼:“如何是色?”眼竖起拂子:旧校本作“如何是色眼?”“眼”是法眼禅师的省略,却移入了引号之内变成“色眼”,出现笑话。
[5]贴肉汗衫:亦作“着肉汗衫”。喻尘俗情念,区别妄心。
[6]二人特往请益:旧校本校勘原刻作“三人特往请益”,更正为“二人特往请益”,但宝祐本并非作“三”。
[7]鹞子过新罗:形容禅机稍纵即逝,如鹞子疾飞,转瞬之间已飞过新罗(古朝鲜)。有时用于言句问答,指出对方迟钝失机,含讥刺之义。《碧岩录》卷一“第一则”:“到这里,以情识卜度得么?所以云门道:‘如击石火,似闪电光。’这个些子,不落心机、意识、情想。等你开口,堪作什么?计较生时,鹞子过新罗!”《缁门警训》卷九《或庵体禅师示众》:“支郎入作葛藤多,捏定咽喉不奈何。转得身来添气急,可怜鹞子过新罗。”(支郎:泛指僧人)
[8]僧堂前勘师。众集:旧校本作“师众集”有误,“勘师”必须连在一起,不能分开。
随州双泉郁禅师
僧问:“如何是第一句?”师曰:“回头终不顾。”曰:“如何是第二句?”师曰:“未语先分付。”曰:“如何是第三句?”师曰:“连根犹带苦。”
上堂:“初祖不虚传,二祖不虚受。彼彼[1]大丈夫,因甚么到恁么地?”便下座。
后住舒州海会,僧问:“如何是舒州境?”师曰:“浣水逆流山露骨。”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地有毒蛇沙有虱。”
【注释】
[1]彼彼:他与他。
韶州披云智寂禅师
僧问:“如何是披云境?”师曰:“白日没闲人。”
问:“如何是不迁义?”师曰:“山高不碍白云飞。”
问:“以字不成,八字不是[1],未审是甚么字?”师曰:“听老僧一偈:‘以字不是八不成,森罗万象此中明,直饶巧说千般妙,不是讴阿[2]不是经。’”
问:“如何是色空?”师曰:“拾取落花生旧枝。”
问:“如何是一尘?”师曰:“满目是青山。”
问:“如何是毗卢藏中有大经卷?”师曰:“拈不得。”曰:“为甚拈不得?”师曰:“特地却成愁[3]。”
【注释】
[1]以字不成,八字不是:参见第四章“睦州陈尊宿”条注释。
[2]讴阿:“讴”的音,意思为“有”,读“阿”的音,意思为“无”,题在经文的前面。从汉字的角度看,好像是一个字。这两个字有各种音译,如讴阿、阿忧、阿优等,《祖庭事苑》卷一说:“以字不成,其说有三:一谓是‘讴、阿’二字;二谓是音,字不译;三谓是梵书‘心’字。并指经签题上‘以’字也。”对于第三意义的“心”字说,《祖庭事苑》在另一处又说,“或者妄指为梵书心字,梵本且无此说,尤谬。”那么什么是“以字为是,八字不成”的“讴、阿”呢?有两说,一说指佛经之初的“如是我闻”。《祖庭事苑》:“所谓讴阿,经首如是我闻,即不在经外签题之上。”“下座与大众同到殿上,再讲经首‘讴阿’。”(《列祖提纲录》卷四)另外一说,指外道经,唯识宗的窥基说:佛经之首的“如是”两字,“异外道等一切经初置‘阿忧’二字。”(《大般若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卷一)华严宗的澄观说:佛经的经首立“如是”两字,“为异外道故,外道经首皆立‘阿优’以为吉故。”(《华严经疏》卷四)此首偈子(以字不是八不成,森罗万象此中明,直饶巧说千般妙,不是讴阿不是经)的意思是,“以字不是八不成”所代表的佛法,把宇宙万像的道理都讲清楚了,世间有那么多的经典,说了那么多道理,如果没有这个“以字不是八不成”的“讴阿”为标识,就不是佛教的经,只有佛经所讲的,才是最合理的。此偈强调了佛经、佛法、佛理的殊胜性。(此注释参见南京清凉寺网站“清凉日日禅”)
[3]特地却成愁:这样就反而使人忧愁了。特地,亦作“特底”,反而。
韶州舜峰义韶禅师
僧问:“正法无言时如何?”师曰:“言。”曰:“学人不会,乞师端的[1]。”师曰:“两重公案。”曰:“岂无方便?”师曰:“无礼难容。”
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日出东方月落西。”
僧正到方丈,曰:“方丈得恁么黑!”师曰:“老鼠窟。”正曰:“放猫儿入好。”师曰:“试放看。”正无对,师拊掌笑。
师与老宿渡江次,师取钱与渡子,宿曰:“囊中若有青铜片[2]。”师揖曰:“长老莫笑。”
【注释】
[1]端的:指明,说清。
[2]青铜片:指铜钱,古代货币。
南岳般若寺启柔禅师
僧问:“西天以蜡人为验,此土如何?”师曰:“新罗人草鞋。”
问:“如何是千圣同归底道理?”师曰:“未达苦空境,无人不叹嗟。”
上堂,众闻板声集,师因示偈曰:“妙哉三下板,知识[1]尽来参。既善分时节,吾今不再三。”便下座。
【注释】
[1]知识:即善知识,与“恶知识”对称。指教示佛法之正道,令得胜益之师友。又作知识、善友、亲友、善亲友、胜友。
潞府妙胜臻禅师
僧问:“金栗如来为甚么却降释迦会里?”师曰:“香山南,雪山北[1]。”曰:“南赡部洲[2]事又作么生?”师曰:“黄河水急浪花粗。”
问:“如何是向上一路?”师曰:“一条济水贯新罗[3]。”
【注释】
[1]香山南,雪山北:香山在无热池之北,阎浮提洲之最高中心。汉所谓昆仑山也。《俱舍论》谓之香醉山。今地学家所谓脱兰斯喜马拉雅山也。《观佛三昧海经》曰:“雪山有树,名殃伽陀。其果甚大,其核甚小。推其本末,从香山来。以风力故,得至雪山。”《俱舍论》十一曰:“大雪山北,有香醉山。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出四大河。”《西域记》一曰:“赡部洲之中池者,阿耨婆答多池也,唐言无热恼。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矣。”(出自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香山条”)
[2]南赡部州:佛经所说四洲之一。人类居住的世界。旧云南阎浮提,新云南赡部洲。阎浮者,佛经所说即赡部之树名,提者,洲之义,此洲中地有赡部树,故以为洲名,在须弥山南方之碱海中,故云南。
[3]一条济水贯新罗:参见本书第十一章“汾阳善昭禅师”条:“第三诀,西国胡人说,济水过新罗,北地用镔铁。”
荐福承古禅师
饶州荐福承古禅师,操行高洁,禀性虚明。参大光敬玄禅师,乃曰:“只是个草里汉。”遂参福严雅和尚,又曰:“只是个脱洒衲僧。”由是终日默然,深究先德洪规。一日览云门语,忽然发悟。自此韬藏,不求名闻。栖止云居弘觉禅师塔所,四方学者奔凑,因称“古塔主”也。景佑四年,范公仲淹出守鄱阳,闻师道德,请居荐福,开阐宗风。
僧问:“大善知识,将何为人?”师曰:“莫。”曰:“恁么则有问有答去也。”师曰:“莫。”
问:“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如何是般若?”师曰:“黄泉无老少。”曰:“春来草自青。”师曰:“声名不朽。”曰:“若然者,碧眼胡僧也皱眉。”师曰:“退后三步。”僧曰:“苦。”师乃“吽吽[1]”。
问:“临济举拂,学人举拳,是同是别?”师曰:“讹言乱众。”曰:“恁么则依令而行也。”师曰:“天涯海角。”
问:“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此意如何?”师曰:“干柴湿茭[2]。”僧便喝,师曰:“红焰炎天。”
上堂:“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益,无功德。近来出家人,贪着福慧,与道全乖。若为福慧,须至明心;若要达道,无汝用心处。所以常劝诸人,莫学佛法,但自休心。利根者画时[3]解脱,钝根者或三五年,远不过十年。若不悟去,老僧与你入拔舌地狱[4]。参!”
【注释】
[1]吽吽:吽,原为牛、虎之叫声,一般多用于密教,表示摧破、恐怖之声;于禅林中,吽吽二字连用,即表示无法用文字言句诠释之无分别境。
[2]湿茭(jiāo):生长在水中湿地的茭白,一种蔬菜。
[3]画时:指即时、立时。《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诸州率借钱帛,赦书到日,画时罢征,出一千贯已上者与免科徭,一万贯已上者与授本州岛上佐云。”
[4]拔舌地狱:造作口业的人所堕落的地狱。《法苑珠林》曰:“言无慈爱,谗谤毁辱,恶口离乱,死即当堕拔舌烊铜犁耕地狱。”《往生要集》上本曰:“瑜伽四云:‘从其口中拔出其舌,以百铁钉而张之,令无皱褶,如张牛皮。’”
【概要】
承古禅师,西川人。少为书生,博学有声。出家从警玄游。又谒南岳雅,雅许入室。游庐山。居宏觉塔院,号“古塔主”。初说法芝山,嗣云门。范仲淹守饶,景佑四年,迎住荐福。
乙酉冬十一月,辞众偈曰:“天地本同根,鸟飞空有迹。雪伴老僧行,须弥撼金锡。乙酉冬至日,灵光一点赤。珍重会中人,般若波罗蜜。”偈毕而逝。
【参考文献】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二;《宗鉴法林》卷五十一。
金陵清凉智明禅师
江南主[1]请师上堂,小长老[2]问:“凡有言句,尽落方便。不落方便,请师速道。”师曰:“国主在此,不敢无礼。”
【注释】
[1]江南主:即李后主李煜(937~978年),南唐末代国君,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2]小长老:五代时淮北僧人,或云江南江氏子。南唐后主李煜时至金陵,说后主广施梵刹,又请于牛头山大起兰若,广聚僧徒,日设斋馔食。后主以为一佛出世,颇信重之。及宋师围金陵,后主召其退敌,乃登城大呼,而四面矢石交下,始知其妄,鸩杀之。
潭州南台道遵法云禅师
上堂:“从上宗乘,合作么生提纲?合作么生言论?佛法两字当得么?真如解脱当得么?虽然如是,细不通风,大通车马[1]。若约理化门中,一言才启,震动乾坤;山河大地,海晏河清;三世诸佛,说法现前。于此明得,古佛殿前,同登彼岸。无事,珍重!”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下坡不走。”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着衣吃饭。”曰:“见后如何?”师曰:“钵盂挂壁上。”
问:“如何是真如含一切?”师曰:“分明。”曰:“为甚么有利钝?”师曰:“四天打鼓,楼上击钟。”
问:“如何是南台境?”师曰:“金刚[2]手指天。”
问:“如何是色空?”师曰:“道士着真红。”
问:“十二时中,时时不离时如何?”师曰:“谛。”
【注释】
[1]细不通风,大通车马:指佛法广大无边,可以任意变化。要它细小,连风都透不过;要它变大,可以通行车马。
[2]金刚:护法天神。持金刚杵之力士,谓之金刚。“执金刚”之略名。《行宗记》二上曰:“金刚者,即侍从力士,手持金刚杵,因以为名。”
双峰竟钦禅师
韶州双峰竟钦禅师,益州人也。开堂日,云门和尚躬临证明。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日出方知天下朗,无油那点佛前灯?”
问:“如何是双峰境?”师曰:“夜听水流庵后竹,昼看云起面前山。”
问:“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师曰:“因风吹火。”
上堂:“进一步则迷理,退一步则失事。饶你一向兀然去,又同无情。”僧问:“如何得不同无情去?”师曰:“动转施为[1]。”曰:“如何得不迷理失事去?”师曰:“进一步,退一步。”僧作礼,师曰:“向来有人恁么会?老僧不肯伊。”曰:“请师直指。”师便打出。
问:“如何是正法眼?”师曰:“山河大地。”
问:“如何是法王剑?”师曰:“铅刀[2]徒逞,不若龙泉。”曰:“用者如何?”师曰:“藏锋犹不许,露刃更何堪!”
问:“宾头卢[3]应供四天下,还得遍也无?”师曰:“如月入水[4]。”
问:“如何是用而不杂?”师曰:“明月堂前垂玉露,水晶殿里璨真珠。”
有行者问:“某甲遇贼来时,若杀即违佛教,不杀又违王敕,未审师意如何?”师曰:“官不容针,私通车马。”
广主尝亲问法要,锡慧真广悟号。将示寂,告门人曰:“吾不久去世,汝可就山顶预修坟塔。”洎工毕,以闻,师曰:“后日子时行矣。”及期,会云门爽和尚等七人夜话,侍者报三更也。师索香焚之,合掌而逝。
【注释】
[1]施为:指机锋运用,禅法实践。
[2]铅刀:铅制的刀。铅质软,作刀不锐,故比喻无用的人和物。汉代贾谊《吊屈原赋》:“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
[3]宾头卢:参见本书第二章“宾头卢尊者”注释。佛命宾头卢尊者永住于世,受四天下众生供养。宾头卢为佛弟子名,旧校本未加专有名词线,有误。
[4]如月入水:就像月亮的影子落在水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但千江有水千江月。
韶州资福诠禅师
僧问:“不问宗乘,请师心印。”师曰:“不答这话。”曰:“为甚么不答?”师曰:“不副[1]前言。”
问:“觌面难逢处,如何顾鉴咦[2]?乞师垂半偈,免使后人疑。”师曰:“锋前一句超调御,拟问如何历劫违!”曰:“恁么则东山西岭时人知有,未审资福庭前谁家风月?”师曰:“且领前话。”
【注释】
[1]副:符合。
[2]顾鉴咦(yí):云门大师出外散步时,每逢遇到僧人,也不打招呼,只睁大眼睛顾视着他,说:“鉴。”学僧准备答话,他马上又说:“咦。”有人把这情形记录下来,就成了云门顾鉴咦。顾,是指瞪视的动作。鉴:作名词用,是指镜子;作动词用,是指鉴照。咦:是感叹词,用在此处,有否定的意味。
黄云元禅师
广州黄云元禅师,初开堂日,以手拊绳床曰:“诸人还识广大须弥之座也无?若不识,老僧升座去也。”师便坐。
僧问:“如何是大汉国境?”师曰:“歌谣满路。”
上堂:“古人道:‘触目未曾无,临机何不道?’山僧即不然,触目未曾无,临机道甚么?珍重!”
龙境伦禅师
广州龙境伦禅师,开堂升座,提起拂子曰:“还会么?若会,头上更增头;若不会,断头取活。”
僧问:“如何是龙境家风?”师曰:“豺狼虎豹。”
问:“如何是佛?”师曰:“勤耕田。”曰:“学人不会。”师曰:“早收禾。”
问僧:“甚么处来?”曰:“黄云来。”师曰:“作么生是黄云‘郎当[1]媚痴,抹跶[2]为人’一句?”僧无对。
示众曰:“作么生是长连床上取性一句?道将来!”
【注释】
[1]郎当:窝囊,不成器。
[2]抹跶:方言。又作刮达,方言也说“刮”。意为“大步快走,竞走”。
韶州云门山爽禅师
上堂,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圣躬[1]万岁。”
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曰:“银香台上生萝卜。”
【注释】
[1]圣躬:犹圣体。臣下称皇帝的身体。亦代指皇帝。晋代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下》:“恐左右忠孝,不欲屡劳圣躬,以为亲耕可废。”《后汉书·班固传下》:“俯仰乎乾坤,参象乎圣躬。”李贤注:“圣躬,谓天子也。”
白云闻禅师
韶州白云闻禅师,上堂良久,僧出问:“白云一路,全因今日。”师曰:“不是!不是!”曰:“和尚又如何?”师曰:“白云一路,草深一丈。”便下座。
问:“拟伸一问,师还答否?”师曰:“皂荚树头悬,风吹曲不成。”
问:“受施主供养,将何报答?”师曰:“作牛作马。”
韶州净法禅想章禅师
广主问:“如何是禅?”师乃良久,主罔测,因署其号。
僧问:“日月重明时如何?”师曰:“日月虽明,不鉴覆盆之下。”
问:“既是金山,为甚么凿石?”师曰:“金山凿石。”
问:“如何是道?”师曰:“迢迢十万余。”
韶州温门山满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胸题卍字。”曰:“如何是祖?”师曰:“不游西土。”
有人指壁上画问:“既是千尺松,为甚么却在屋下?”师曰:“芥子纳须弥作么生?”
问:“隔墙见角,便知是牛时如何?”师便打。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汝曾读书么?”
问:“太子初生为甚么不识父母?”师曰:“迥然尊贵。”
英州[1]大容禅师
僧问:“如何是大容水?”师曰:“还我一滴来。”
问:“当来弥勒下生时如何?”师曰:“慈氏宫中三春草。”
问:“如何是真空?”师曰:“拈却拒阳着。”曰:“如何是妙用?”师乃握拳。僧曰:“真空妙用,相去几何?”师以手拨之。
问:“长蛇偃月[2]即不问,匹马单枪时如何?”师曰:“麻江桥[3]下,会么?”曰:“不会。”师曰:“圣寿寺[4]前。”
问:“既是大容,为甚么趁出僧?”师曰:“大海不容尘,小溪多搕[5]。”
问:“如何是古佛一路?”师指地,僧曰:“不问这个。”师曰:“去。”
师与一老宿相期他往,偶因事不去。宿曰:“佛无二言。”师曰:“法无一向。”
【注释】
[1]英州:今属广东英德。
[2]长蛇偃月:古代军阵。长蛇阵是古代阵法之一,就是把军队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并根据情况变化。偃月,兵器,如《三国演义》中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
[3]麻江桥:桥名,在英州城。北宋郑侠(1041~1119年)作《和英州太守何智翁次韵冯仲礼麻江桥》。
[4]圣寿寺:寺名,在英州南山。今英德市城南二千米外的北江西岸,坐落景色秀丽的南山风景区,即有圣寿寺。据史料记载,圣寿寺始建于梁大中通五年(533年),是岭南地区较早、较著名的佛教丛林。相传禅宗六祖惠能在广州光孝寺剃度后北上韶关曹溪修建南华寺,途经英德圣寿寺并在此开坛讲经,弘扬佛法。北宋苏轼贬官英州,曾游历赋诗。
[5]搕(kē)(zá):禅林用语。本指粪、粪秽、杂秽,引申为无用而不值一顾之秽物。如禅宗之语录、公案系为导引开悟、打破执着所设之方便机法,故若不知融通无碍,反执着于语录、公案之文字语句,则犹如执取粪秽杂物一般,此即禅林每以“搕”戏称语录、公案之故。《云门录》卷上:“若是一般掠虚汉,食人脓唾,记得一堆一担搕,到处驰骋,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转话。”(以上摘自《佛光大辞典》)又,《禅宗大词典》“搕”条:“垃圾。多隐指言句知解,取其污秽、无用之喻义。”
广州罗山崇禅师
僧问:“如何是大汉国境?”师曰:“玉狗吠时天未晓,金鸡啼处五更初。”
问:“丹霞访居士,女子不携篮时如何?”师曰:“也要到这里一转。”
问:“如何是罗山境?”师曰:“布水千寻。”
韶州云门常宝禅师
上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还有拣择者么?”时有僧问:“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乘法。如何是一乘法?”师曰:“日月分明。”曰:“学人不会。”师曰:“清风满路。”
郢州林溪竟脱禅师
僧问:“如何是法身?”师曰:“四海五湖宾。”曰:“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曰:“明眼人笑汝。”
问:“如何是本来人?”师曰:“风吹满面尘。”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富贵多宾客。”曰:“见后如何?”师曰:“贫穷绝往还。”
问:“如何是佛?”师曰:“十字路头。”曰:“如何是法?”师曰:“三家村里。”曰:“佛之与法,是一是二?”师曰:“露柱渡三江,犹怀感恨[1]长。”
问:“如何是无缝塔?”师曰:“复州城。”曰:“如何是塔中人?”师曰:“龙兴寺。”
【注释】
[1]感恨:怨恨,不满。感,通“憾”。《汉书·杜邺传》:“(周公、召公)分职于陕,并无弼疑,故内无感恨之隙,外无侵侮之羞。”
韶州广悟禅师
僧问:“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师曰:“因风吹火。”
广州华严慧禅师
僧问:“承古有言:‘妄心无处即菩提。’正当妄时,还有菩提也无?”师曰:“来音已照。”曰:“不会。”师曰:“妄心无处即菩提。”
韶州长乐山政禅师
僧问:“祖师心印,何人提掇?”师曰:“石人妙手在。”曰:“学人还有分也无?”师曰:“木人整不齐。”
英州观音和尚
因穿井次,僧问:“井深多少?”师曰:“没汝鼻孔。”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英州观音。”曰:“见后如何?”师曰:“英州观音。”
问:“如何是观音妙智力?”师曰:“风射破窗鸣。”
韶州林泉和尚
僧问:“如何是林泉主?”师曰:“岩下白石。”曰:“如何是林泉家风?”师曰:“迎宾待客。”
问:“如何是道?”师曰:“迢迢。”曰:“便恁么领会时如何?”师曰:“久久忘缘者,宁怀去住情。”
韶州云门煦禅师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即今是甚么意?”僧曰:“恰是。”师便喝。
瑞州黄檗法济禅师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与天下人作榜样。”
问:“如何是佛?”师曰:“眉粗眼大。”
上堂,良久曰:“若识得黄檗帐子,平生行脚事毕。珍重!”
信州康国耀禅师
僧问:“文殊与维摩对谈何事?”师曰:“汝向髑髅后会,始得。”曰:“古人道‘髑髅里荐取’又如何?”师曰:“汝还荐得么?”曰:“恁么则远人得遇于师去也。”师曰:“莫谩语。”
潭州谷山丰禅师
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雪岭梅花绽,云洞老僧惊。”
上堂:“骏马机前异,游人肘后悬。既参云外客,试为老僧看。”时有僧才出,师便打,曰:“何不早出头来!”便下座。
颖州罗汉匡果禅师
僧问:“如何是吹毛剑?”师曰:“了。”
问:“和尚百年后,忽有人问向甚么处去,如何酬对?”师曰:“久后遇作家,分明举似。”曰:“谁是知音者?”师曰:“知音者即不恁么问。”
问:“凿壁偷光时如何?”师曰:“错。”曰“争奈苦志专心!”师曰:“错!错!”
鼎州沧溪璘禅师
僧问:“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云门和尚向甚么处去也?”师曰:“见么?”曰:“错。”师曰:“错!错!”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不错。”
师因事示颂曰:“天地之前径,时人莫强移。个中生解会,眉上更安眉。”
洞山清禀禅师
瑞州洞山清禀禅师,泉州李氏子。
参云门,门问:“今日离甚处?”曰:“慧林。”门举拄杖曰:“慧林大师恁么去,汝见么?”曰:“深领此问。”门顾左右微笑而已,师自此入室印悟。
金陵主请居光睦,未几命入澄心堂,集诸方语要,经十稔迎住洞山。
开堂日,维那白槌曰:“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曰:“好个消息,只恐错会。”时有僧问:“云门一曲师亲唱,今日新丰事若何?”师曰:“也要道却。”
蕲州北禅悟通寂禅师
上堂,拈拄杖曰:“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微尘菩萨,一时在拄杖头上转大法轮,尽向诸人鼻孔里过。还见么?若见,与我拈将来[1];若不见,大似立地死汉。”良久曰:“风恬浪静,不如归堂。”
问僧:“甚处来?”曰:“黄州。”师曰:“夏在甚处?”曰:“资福。”师曰:“福将何资?”曰:“两重公案。”师曰:“争奈在北禅手里。”曰:“在手里即收取。”师便打,僧不甘,师随后趁出。
问:“如何是佛?”师曰:“对面千里。”
【注释】
[1]将来:指带来、拿来。
庐州南天王永平禅师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不撒沙。”
问:“如何是南天王境?”师曰:“一任观看。”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且领前话。”
问:“久战沙场,为甚么功名不就?”师曰:“只为眠霜卧雪深。”曰:“恁么则罢息干戈,束手归朝去也。”师曰:“指挥使未到你在[1]。”
【注释】
[1]指挥使未到你在:指挥使这个官还没轮到你当。旧校本标点有误,“指挥使未到,你在”,中间加逗号就令人费解了。
湖南永安朗禅师
僧问:“如何是洞阳家风?”师曰:“入门便见。”曰:“如何是入门便见?”师曰:“客是主人相师[1]。”
问:“如何是至极之谈?”师曰:“爱别离苦。”
【注释】
[1]客是主人相师:又作“客是主人相”。相师,指古代以相术为业的人。此语或源于唐代的卢肇《嘲游使君》:“莫道世人无袁许,客子由来是相师。”诗中的袁许,乃指汉代的许负和唐代的袁天罡,二人皆精相人之术。此语字面的意思是,主人之富贵贫贱、好恶习惯等情况,可以从经常与他交往的客人身上看得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客人就是主人的相师,或者说,客人就是主人的脸面。宗门中指,凡入明眼宗师之门庭者,必无庸闲之辈;凡超绝之士频频出入之处,必是龙窟。永嘉云:“旃檀林,无杂树,郁密森沉师子住。境静林闲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摘自兀斋《禅宗语汇摸象》,发于河北省佛协《禅》刊)
湖南湘潭明照禅师
僧问:“如何是湘潭境?”师曰:“山连大岳,水接潇湘。”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便合知时。”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百惑谩劳神。”
西川青城大面山乘禅师
僧问:“如何是相轮峰?”师曰:“直耸烟岚际。”曰:“向上事如何?”师曰:“入地三尺五。”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兴义门前冬冬鼓。”曰:“学人不会。”师曰:“朝打三千,暮打八百。”
兴元府普通封禅师
僧问:“今日一会,何似灵山?”师曰:“震动乾坤。”
问:“如何是普通境?”师曰:“庭前有竹三冬秀,户内无灯午夜明。”
韶州灯峰净源真禅师
上堂:“古人道:‘山河大地普真如。’大众若得真如,即隐却山河大地;若不得,即违古人至言。众中道得者,出来道看;若道不得,不如各自归堂。珍重!”
僧问:“达磨未来时如何?”师曰:“三家村里,两两三三。”曰:“来后如何?”师曰:“千斜不如一直。”
问:“诸法寂灭相即不问,如何是世间相?”师曰:“真不掩假。”
问:“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师曰:“不着力。”
大梵圆禅师
韶州大梵圆禅师,因见圣僧,乃问僧:“此个圣僧年多少?”僧曰:“恰共和尚同年。”师喝曰:“这竭斗![1]不易道得。”
【注释】
[1]竭斗:亦作碣斗、磔斗、杰斗。其义有二:一是比喻黠慧、狡猾之徒的倔傲争斗。碣,为特立之石。黠慧狡猾之徒,为贯彻其说而倔傲巧辩,如碣石之特立,故有此喻。二是不肯认输反妄加强辩者,亦称为碣斗。《净心诫观法》卷下“诫观晚出家人心行法第二十五”:“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众,不受呵责。”
澧州药山圆光禅师
僧问:“药峤灯联,师当第几?”师曰:“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1]?”
问:“水陆不涉者,师还接否?”师曰:“苏噜苏噜。”
师问新到:“南来北来?”曰:“北来。”师曰:“不落言诠,速道!速道!”曰:“某甲是福建道人,善会乡谈。”师曰:“参众去。”僧曰:“灼然。”师曰:“更跳。”便打[2]。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道甚么!”
【注释】
[1]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官场的人见了面,都说不当官是最好的,可在山林间没见到过一个由官场退下来的人。指官场的人不愿为官是假,贪婪权势唯恐丢官是真。出自唐代灵澈《东林寺酬韦丹刺史》:“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2]便打:旧校本标点有误。“便打”是叙述语言,不能进入引号内作禅师语。
信州鹅湖云震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阇黎不是。”
问僧:“近离甚处?”曰:“两浙。”师曰:“还将得吹毛剑来否?”僧展两手,师曰:“将谓是个烂柯[1]仙,元来却是樗蒲[2]汉。”
问:“如何是鹅湖家风?”师曰:“客是主人相师。”曰:“恁么则谢师周旋去也。”师曰:“难下陈蕃[3]之榻。”
【注释】
[1]烂柯: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后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宋代陆游《东轩花时将过感怀》:“还家常恐难全璧,阅世深疑已烂柯。”
[2]樗(chū)蒲(pú):亦作“樗蒱”。古代一种博戏,后世亦以指赌博。汉代马融《樗蒲赋》:“昔玄通先生游于京都,道德既备,好此樗蒲。”晋代葛洪《抱朴子·百里》:“或有围棋樗蒱而废政务者矣,或有田猎游饮而忘庶事者矣。”唐代岑参《送费子归武昌》:“知君开馆常爱客,樗蒱百金每一掷。”
[3]陈蕃:指“陈蕃榻”典故。后汉陈蕃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稚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唐代张九龄《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唐代李白《寄崔侍御》:“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
庐山开先清耀禅师
僧问:“如何是灯灯不绝?”师曰:“青杨翻递植。”曰:“学人不会。”师曰:“无根树下唱虚名。”
问:“披云一句师亲唱,长庆今朝事若何?”师曰:“家家观世音。”
问:“如何是披云境?”师曰:“一瓶渌水[1]安窗下,便当生涯度几秋。”曰:“如何是长庆境?”师曰:“堂里老僧头雪白。”曰:“二境同归,应当别理。”师曰:“在处得人疑。”
问:“古涧寒泉,谁人能到?”师曰:“干。”曰:“恁么则到也。”师曰:“深多少?”
【注释】
[1]渌水:清澈的水。汉代张衡《东京赋》:“于东则洪池清篽,渌水澹澹。”
襄州奉国清海禅师
僧问:“青青翠竹,尽是真如。如何是真如?”师曰:“点铁成金客,闻名不见形。”曰:“恁么则礼谢去也。”师曰:“昔时妄想,至今犹存。”
问:“承古有云:‘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如何是家?”师曰:“试举话头看。”
问:“放过即东道西说,不放过怎生道?”师曰:“二年同一春。”
韶州慈光禅师
僧问:“即心即佛,诱诲之言。不涉前踪,如何指教?”师曰:“东西且置,南北事作么生?”曰:“恁么则学人罔测去也。”师曰:“龙头蛇尾。”
韶州双峰慧真禅师
僧问:“如何是和尚非时为人一句?”师曰:“吃棒得也未?”僧礼拜,师便打。
潭州保安师密禅师
僧问:“辊芥[1]投针时如何?”师曰:“落在甚么处?”
(梁山云:“落在汝眼里。”)
问:“不犯词锋时如何?”师曰:“天台南岳。”曰:“便恁么去时如何?”师曰:“江西湖南。”
【注释】
[1]辊(gǔn)芥:滚动的芥子。辊:滚动,转动。
韶州云门法球禅师
僧问:“如何是西来大道?”师曰:“当时妄想,至今不绝。”
问:“如何是云门剑?”师曰:“长空不匣锋铓[1]色。”曰:“用者又如何?”师曰:“四海唯清日月明。”
问:“如何是道?”师曰:“头上脚下。”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一任东西。”
问:“如何是随色摩尼珠?”师曰:“色即不无,作么生是珠?”曰:“学人不会,特伸请益。”师曰:“云有出山势,水无投涧声。”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香风吹萎花。”曰:“见后如何?”师曰:“更雨新好者。”
【注释】
[1]铓(máng):刀、剑等的尖端。
韶州佛陀山远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铜头铁额。”曰:“意旨如何?”师曰:“簸土扬尘。”
连州慈云山深禅师
僧问:“宝镜当轩时如何?”师曰:“天地皆失色。”
问:“如何是教外别传一句?”师曰:“扣牙恐惊齿。”
庐山化城鉴禅师
僧问:“如何是和尚正法眼?”师曰:“新罗人迷路。”
上堂:“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诸禅德!且作么生是涅槃门,莫是山僧这里聚会少时便为涅槃门么?莫错会好!诸禅德,总不恁么会,莫别有商量底么?山僧这里早是事不获已[1],向诸人恁么道,已是相钝置了也。更拟踏步向前,有何所益?诸禅德!但自无事,自然安乐;任运天真,随缘自在。莫用巡他门户,求觅解会,记忆在心。被他系缚,不得自在。便被生死之所拘,何时得出头?可惜光阴,倏忽便是来生。速须努力!”时有僧问:“生死到来,如何免得?”师曰:“柴鸣竹爆惊人耳。”曰:“学人不会,请师直指。”师曰:“家犬声狞[2]夜不休。”
问:“如何是菩提路?”师曰:“月照旧房深。”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不欲说似人。”曰:“为甚么却如此?”师曰:“家丑不外扬。”
问:“如何是和尚寻常为人底句?”师曰:“量才补职。”曰:“恁么则学人无分也。”师曰:“心不负人。”
问:“佛法毕竟成得甚么边事?”师曰:“好个问头,无人答得。”曰:“和尚岂无方便?”师曰:“云有出山势,水无投涧声。”
问:“如何是向上关捩子?”师曰:“拔剑搅龙门。”
【注释】
[1]事不获已:事情还没完,还没有一定的结果或结论。(摘自《佛源语词词典》)
[2]狞:凶猛,凶恶。
庐山护国和尚
上堂,曰:“有解问话者么?出来对众问看。”时有僧出礼拜,师曰:“来朝更献楚王看。”便归方丈。
上堂:“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又曰:“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诸上座,作么生理论?朝夕恁么上来,向诸上座说个甚么即得?若说三乘十二分教,自有座主律师。若说世谛因缘,又非僧家之所议。若论佛法,从上祖宗,多少佛法,可与评量?总不如是,须知各各当人分上事。作么生是诸上座分上事?知有底,对众吐露个消息,以表平生行脚,参善知识,具烁迦罗目[1],不被人谩,岂不快哉!还有么?”良久云:“若无人出头,买卖不当价,徒劳更商量。珍重!”
僧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云遮海门树。”曰:“出世后如何?”师曰:“擘破铁围山。”
【注释】
[1]烁迦罗目:即烁迦罗眼。指金刚眼、坚固眼,即指明定正邪、辨别得失之眼。
庐州天王徽禅师
僧问:“如何是一大藏教?”师曰:“高座不曾登。”曰:“登后如何?”师曰:“三段不同,今当第一。向下文长,付在来日。东家篱,西家壁,自己分上又作么生?”僧无对,师便打。
问:“如何是从天降下?”师曰:“风雨顺时。”曰:“如何是从地涌出?”师曰:“稻麻竹苇。”
庐州庆云和尚
僧问:“三乘十二分教即不问,如何是直截根源?”师曰:“十进九退。”曰:“如何即是?”师曰:“何日得休时。”
问:“一言道断时如何?”师曰:“未是极则处。”曰:“如何是极则处?”师曰:“冬后一阳生。”
问:“诸法实相义,和尚如何说?”师曰:“口挂东壁上。”
问:“佛令祖令今已委,向上机锋事若何?”师曰:“令。”曰:“学人不晓,如何指示?”师曰:“收。”
岳州永福院朗禅师
问僧:“汝是甚处人?”曰:“荆南人。”师曰:“还过公安渡也无?”曰:“过公安渡。”师曰:“汝何不判公验?”曰:“和尚何得特地?”师曰:“争奈岳阳关头何!”僧无语,师便打。
郢州芭蕉山弘义禅师
僧问:“如何是最初一句?”师曰:“举起分明。”曰:“如何受持?”师曰:“苏噜悉哩。”
问:“学人非时上来,乞师一接。”师曰:“汝是甚处人?”曰:“河北人。”师曰:“不易过黄河。”
郢州赵横山和尚
僧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师曰:“长连床上吃粥吃饭。”
问:“如何是诸佛师?”师曰:“平地看高。”
信州西禅钦禅师
僧问:“如何是函盖乾坤[1]句?”师曰:“天上有星皆拱北。”曰:“如何是截断众流句?”师曰:“大地坦然平。”曰:“如何是随波逐浪句?”师曰:“春生夏长。”
问:“古殿重兴时如何?”师曰:“一回春到一回新。”
【注释】
[1]函盖乾坤:本书第十八章“九顶惠泉”条:“昔日云门有三句,谓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故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构成云门三句。云门三句,依起信论,则第一句为一心门,第二句为真如门,第三句为生灭门。
庐州南天王海禅师
僧问:“如何是一体真如?”师曰:“五郎[1]手里铁弹子。”
问:“十度发言九度休时如何”师曰:“口边生荆棘。”曰:“如何免得此过?”师曰:“半路好抽身。”
【注释】
[1]五郎:杨家将杨五郎。名杨春,字延德,杨家将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人物,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五子,故称“杨五郎”。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金沙滩一战中只剩下自己单独应战,最后寡不敌众,削发假装僧人逃过追兵,但其后往五台山为僧。
桂州觉华普照禅师
僧问:“大千世界为甚么转身不得?”师曰:“谁碍阇黎?”曰:“争奈转不得!”师曰:“无用处。”
问:“声色二字如何透得?”师曰:“虚空无变易,日月自纷拏[1]。”
问:“如何是真如涅槃?”师曰:“秋风声飒飒,涧水响潺潺。”
上堂:“总似今日,老胡有望,然灯佛不如阇黎。总似今日,老胡绝望,阇黎不如然灯佛。于此明得,大地微尘诸佛、西天二十八祖、唐土六祖、天下老宿,一时拈来山僧拄杖头上转妙法轮。于此明不得,百千诸佛穿你鼻孔,西天二十八祖透过你髑髅。还知么?若不知,山僧与你指出。”良久曰:“山河大地有甚么过?久立,珍重!”
【注释】
[1]纷拏(ná):亦作“纷拿”。指混乱貌、错杂貌。汉代王逸《九思·悼乱》:“嗟嗟兮悲夫,殽乱兮纷挐。”汉代王粲《闲邪赋》:“情纷拏以交横,意惨凄而增悲。”
益州铁幢觉禅师
僧问:“十二时中如何履践?”师曰:“光剃头,净洗钵。”
问:“如何是道?”师曰:“踏着。”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退后三步。”
问:“诸佛出世,当为何事?”师曰:“截耳卧街。”
延长山和尚
新州延长山和尚,后住龙景山,真身现在。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丑拙不可当。”曰:“客来如何祇待?”师曰:“瓦碗竹筯[1]。”
问:“从上古圣向甚么处去?”师曰:“不在山间,即居树下。”曰:“未审成得个甚么?”师曰:“汝还知落处么?”僧无语,师便打。
【注释】
[1]竹筯(zhù):竹筷。筯,同“箸”,筷子。旧校本校对有误,作“竹筋”,无论宝祐本还是其他版本均无,并且意义上无法对应。
眉州福化充禅师
僧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山僧这里不曾容易对阇黎。”曰:“如何得相承去?”师曰:“白云虽有影,绿竹且无阴。”
问:“天皇也恁么道,龙潭也恁么道,未审和尚作么生道?”师曰:“汝试道看。”曰:“比来请益,岂无方便?”师曰:“将谓是海东舶主,元来是北地番人。”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十字路头华表柱。”曰:“学人不会,乞师再指。”师曰:“君自行东我向西。”
眉州黄龙赞禅师
僧问:“如何是和尚关捩子?”师曰:“少人踏得着。”曰:“忽踏得着时如何?”师曰:“汝试进前看。”僧便喝,师便打。
问僧:“近离甚处?”曰:“香林。”师曰:“在彼多少时?”曰:“六年。”师曰:“世尊在雪山六年,证无上菩提。汝在香林六年,成得个甚么?”僧无语,师曰:“移厨吃饭汉。”
衡州大圣院守贤禅师
僧问:“如何是古佛道场?”师曰:“五通庙里没香炉。”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南斗七,北斗八[1]。”
【注释】
[1]南斗七,北斗八:南斗只有六星,北斗只有七星,想要找到南斗第七星、北斗第八星是不可能的。禅师之意,要说出真正的佛法大意是不可能的,即“言语道断”之意。
舒州天柱山和尚
上堂曰:“莫有作家战将么,试出来与山僧相见。”时有僧出礼拜,师曰:“山僧打退鼓。”曰:“和尚是甚么心行?”师曰:“败将不战。”
问:“北斗藏身,意旨如何?”师曰:“阇黎岂不是荆南人?”曰:“是。”师曰:“只见波澜起,不测洞庭深。”
云门朗上座
韶州云门山朗上座,自幼肄业讲肆,闻僧问云门:“如何是透法身句?”门曰:“北斗里藏身。”师罔测微旨,遂造云门。门才见便把住曰:“道!道!”师拟议,门拓开,乃示颂曰:“云门耸峻白云低,水急游鱼不敢栖。入户已知来见解,何劳再举轹[1]中泥。”师因斯大悟,即便礼拜。自此依云门为上座。
僧问:“如何是解脱?”师曰:“穿靴水上行。”
问:“如何是透脱一路?”师曰:“南赡部洲,北郁单越。”曰:“学人不会,意旨如何?”师曰:“朝游罗浮[2],暮归檀特[3]。”
【注释】
[1]轹(lì):车轮辗轧。汉代刘向《说苑·善说》:“子今不正辔衔,使马卒然惊,妄轹道中行人,必逢大敌。”
[2]罗浮:指罗浮山。位于广东广州东方博罗县西北之罗浮山脉中。长280余千米,高峰四百余座,为岭南名胜,寺院道观颇多。此山以瑰奇灵秀著称。自汉代以降,史不绝书。据《太平御览》卷四十一所引载,此山为罗、浮二山之合体,晋代葛洪于此山得仙术,文人谢灵运作罗浮山赋,为世所知。在佛教史上,相传东晋敦煌沙门单道开为最初入罗浮山者。其后僧徒往来渐多,如支法防、僧景、道渐、慧远、慧持诸师均曾入山。南朝刘宋时代,酒泉僧慧览住此山天宫寺;梁代智药亦创建宝积寺。此外并有延祥、南楼、龙华、资福、华首、华严、大慈、延庆诸寺,历代名僧如希迁、惟俨、大颠、行明等均曾留锡于此。(摘自《佛光大辞典》)
[3]檀特:指檀特山,佛陀前世修行之处。关于“檀特山中修道”来自佛陀本生故事,佛陀前世为须大拏太子时修苦行时所住的山即为檀特山。此山之名又作檀陀柯山、檀拏迦山、弹宅迦山、檀陀山、善特山、大泽山、弹多落迦山,译为阴山、治罚山。据载,佛在前世为须大拏太子时,修菩萨行,将身边一切物悉皆施舍,并将妻子施与婆罗门,乃达完全施舍行之境界。
郢州纂子山庵主
僧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曰:“朝看东南,暮看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