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美男误
痴呆娶得绝色女
扇坠不言两喊冤
天下哪有这样巧的事,蒋瑜搬去了前院,那赵家的儿媳妇竟然也跟着搬进了前院,仍是与他一墙之隔!
从来廉吏最难为,不似贪官病可医。
莫道狱成无可改,好将山案自翻移。
上回书咱们讲了《醒世恒言》中《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回,对原著故事做了些结构上的简单调整。因为昆曲《十五贯》中一条剧情主线中的悬疑部分与清代李渔所著的《无声戏》中《美男子避惑反生疑》一回有着高度相似性,这一回咱们就来讲述这个故事与昆曲《十五贯》是如何巧妙串接融合的。
话说淮安山阳县有熊氏两兄弟,哥哥熊友兰,弟弟熊友蕙——太难记了,咱们叫他俩熊大、熊二吧!熊家家境贫寒,但兄弟二人品格明洁、情比金坚,熊二自幼寒窗苦读,只盼他年得第封官,一举脱贫致富。哥哥一力挑起家里重担,常年外出务工挣钱养家,一门心思供养弟弟读书。
熊大在外做工,忽一日有家乡人来报信,说他弟弟犯下了杀人的案子,如今在老家已经下了大狱,对方苦主不依不饶,让他家把他弟弟窃来的十五贯钱还上。
熊大听了这消息简直五雷轰顶,别说杀人了,偷窃这事也不是弟弟能做出来的啊!他一介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自小学的都是圣贤之道,怎么可能犯下这样的死罪?
但事出紧急来不及多问多想,先赶回去救人是正经。熊大向好心的客商借了十五贯钱便匆匆赶回山阳县。路上巧遇一女子,也是行色匆匆、步履慌乱,看起来受惊不小,两下里一搭话,都是去同一个方向,便结伴前行。
这女子原来是无锡屠户游葫芦的继女小娟,游葫芦前一日在外面借了十五贯钱,酒后跟女儿开玩笑说是卖她所得,这继父素来待她刻薄,这种事想必也是做得出的。小娟惊惶万分,连夜跑出去打算去投奔自己的亲姑妈,谁料她前脚走,她继父后脚就在家中被无赖娄阿鼠杀害,盗走了十五贯钱……
您看,讲到这里,不就跟上回书接上了!它只是把人名和身份换了一下!不过,故事到这儿才只讲了一半,接下来咱们说说熊二杀人偷钱的这一条线!这还得从李渔的《无声戏》说起。
《十五贯》的作者是剧作家朱素臣,要说名气可比不过写过《闲情偶寄》的李渔。李渔对古代戏曲理论有很深的研究,自己也写故事,《无声戏》就是他的故事集,书名取个纸上演戏的大意,里面记载的都是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世情故事,主要目的还是惩恶扬善。《无声戏》里有一回名叫《美男子避惑反生疑》。
话说明正德年间,四川成都府华阳县有个富户,名叫赵玉吾,咱们叫他老赵吧,老赵是个开绸缎铺的,家境殷实,但为人极是刻薄,是个嘴上不饶人的主儿,平日里就喜欢和一帮闲汉聚在一起嚼舌,东家长西家短,人家好好的言行到了他嘴里也能给编排成不三不四,许是惩戒他的口业,老天爷偏偏让他生了个独子,还是个相貌丑陋的痴呆儿,这成了老赵的大心病。
幸好这个老赵家境殷实,儿子虽然痴痴傻傻,倒也不愁结亲。天下的人多是物以类聚,有个做木材生意的富商,正房夫人生有一子,小妾育有一女,这老赵便去提亲,大夫人巴不得让这个庶出的姑娘早早出阁,加上跟这个老赵也算是门当户对,很快便做定了这门亲。
老赵的傻儿子小赵,年方十六,木商的女儿比这小赵还大两岁,本来两家商定小赵满了十八岁再正式迎娶,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亲事商定没多久,木商夫妇竟然双双病故,老赵心里盘算这儿媳妇与她家兄本不是一母所生,如今没了爹,住在家里也是不便,便央告了媒人去木商家,想把儿媳先接过来在自家住下,等儿子年纪大些了再办喜事。
木商家岂有不允的?这小儿媳便先到了老赵家。
老赵此前求亲只是贪图亲家豪富,等到儿媳妇进了门,这才发现简直是平路上捡了无价宝。这儿媳妇生得面如凝脂、腮飞红霞,袅袅婷婷好风华,说话做事更是挑不出一丝毛病,虽然一进门就看明白了自己未来的夫君是个丑陋痴傻的无用人,但竟然毫无怨言,本本分分做起了媳妇。如此人儿,真叫老赵夫妇爱得不知如何是好,恨不能供奉起来。
虽然这老赵是个富商,隔壁邻居却是个穷人。隔壁住着一童生名叫蒋瑜,父母早亡,他自幼生得文弱秀丽,只会读书,一个人根本操持不了什么家务,双亲亡故后,一年一年就靠着变卖家产维生,渐渐地家徒四壁,饥一餐饱一餐也是常有的事。
蒋瑜家与老赵家贴壁相邻,但因为他一介寒儒不善交际,老赵又是个势利眼,两家也说不上有什么交情。但再没交情,赵家住进来新女眷的事蒋瑜当然也是知道的,只是他并没放在心上,日日只管读书。
突有一日,蒋瑜听得隔壁小丫鬟的嬉闹声,意识到赵家那位小儿媳大约是住在这屋子的隔壁间了,俗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蒋瑜把这些道德教化甚是放在心上,深感不妥,于是,第二天就搬到前院厢房住着去了。
天下哪有这样巧的事,蒋瑜搬去了前院,那赵家的儿媳妇竟然也跟着搬进了前院,仍是与他一墙之隔!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院墙薄,又不是只有蒋瑜听得见隔壁人声,赵家儿媳也听得见邻家日日传来读书声,心里好奇,就随口问了自己婆婆:“隔壁住着什么人?”婆婆说:“是个童生,别的不会,只知道死读书。”小儿媳笑说:“那看他如此用功,来日必有所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本来这个儿媳妇和自己儿子就不太般配,今天这么一说,这婆婆心里难免别扭,担心儿媳日子久了生出异心,就去与老赵商量,老赵大吃一惊,他本来就是心胸狭隘、善妒之人,当然推己及人,立刻找了个由头让儿媳妇搬到前院去住了。小儿媳天资聪颖,当时就想到这是公婆不放心自己,不由生出许多幽怨。
两边一处是存心避嫌,一处是着意暗示,各自搬家,谁知又搬到一处了。老赵夫妇在儿媳房中收拾东西,竟又听到隔壁传来读书声,惊疑不定,忍不住打量儿媳,小儿媳百口莫辩,羞愤难当,但婆媳双方都没戳破这层,毕竟是毫无痕迹的事。
这附近的闲汉们虽然每天聚在一起胡扯,但各人也都有各人的营生,其中有个做古董玩物交易的,这天正在街上与几个人闲聊,蒋瑜竟找了上来,掏出一个玉扇坠,想要卖些银钱,请这人瞧瞧。
这小贩子拿过那个玉扇坠仔细瞧,旁边有人眼尖,大喊:“这不是老赵的宝贝吗?”他说完,另外好几个人也都恍然大悟,纷纷附和:“可不正是他那俩宝贝之一!”原来那老赵平常除了爱讥讽别人家事,更爱显富夸耀,最喜欢摇着扇子显摆他那两个扇坠子,一个老玉的,一个迦楠香的,今儿挂这个,明儿摇着那个,逢人便说这两个坠子可值得不少银两,所以大伙儿都见识过,怎么到了蒋瑜手里?
此时人群里有人说话,说:“前阵子那老赵曾跟我说过,家里儿媳贤惠端庄、识大体,他夫妇二人爱其如女,便把自己的两个宝贝扇坠都送给儿媳了。”
人群哄然大笑,有人起哄说:“原来这贤惠儿媳到底是忍不下赵家那个痴呆丑儿,与咱们蒋公子做了好姻缘了呀!”
蒋瑜这个扇坠子哪里来的?却是他前几日在家中收拾书橱,在隔板间捡来的,见四下里再没有他物,虽然心里疑惑,却也没当回事,只以为是父母在世时的物件,不想遗落在角落里,今天也能换些钱糊口,还欢欢喜喜望天拜了拜。
此时竟被人说出是邻居之物,更离谱的是,竟是老赵赠予儿媳之物,这还了得?自己一身清白,更不能污了人家姑娘的名节啊!蒋瑜急得面皮紫涨,不断辩驳,众人哪里听他的,平时老赵口无遮拦,大家心里早都不喜,今天他家出了这种丑事,谁能饶他!纷纷嚷嚷着把老赵从家里哄叫了出来。
老赵一看见那玉坠,登时恨不得找个地缝藏身,可不就是自己那枚,这还有什么话说!虽然家丑不可外扬,而且儿子那个样子,以后定然不可能再得这样品貌的儿媳,年轻人行差踏错也是有的,私心里是想忍气吞声,但现在已然沸沸扬扬,都在看笑话,哪里还吞得下这偌大的一口肮脏气?一把抓了蒋瑜就去见官。
知府听完陈情,再把那老赵儿子和儿媳都叫来堂前一看,好嘛,这小赵又丑又痴,这小儿媳秀丽可人,哪儿像夫妻?再看蒋瑜虽是文弱,但一表人才,与小儿媳倒像一对璧人,这还用说?必是这儿媳嫌厌亲夫,正遇上蒋瑜勾引,两下里做了这等丑事。听老赵说儿媳妇虽已住进来,却还没有办婚事,也并无夫妇之实,这知府当即判了,遣小儿媳回原籍,将蒋瑜一顿好打。此时老赵仍旧喊冤,说他赠予儿媳的是两个扇坠,如今蒋瑜只拿出来一个,另一个迦楠香的必定是他已经卖了,这可得还给他。
蒋瑜叫苦不迭,哪儿来的两个扇坠?只有这一个啊!那小儿媳也是哭得怨天怨地,说:前几天扇坠子都不见了,自己遍寻不着,心里惭愧也没敢声张,谁知道竟然落在邻家,天大的奇冤。
知府断定是蒋瑜把坠子卖了不认,罚他数日内凑够银两还与老赵,不然少不得牢狱之灾。蒋瑜只能回去,又是一番变卖。
此事至此已经稀里糊涂结了尾,谁也不知道这二人是否有私情,这扇坠是否真是私下所授,只知道这二人回去后各自日夜喊冤,令人生疑。
没多久知府衙门闹鼠患,知府夫人的首饰细软丢了不少,后来着人在墙上翻找老鼠洞,果然顺着洞摸出来了那些东西,这个知府也并不是个完全的浑人,突然想起蒋瑜一案,立即重审。衙役去蒋家一番查找,果然有老鼠洞,顺着洞口凿开一条,直通向隔壁赵家当日小儿媳所住的房间,那鼠洞里不少细碎物件,赫然有个迦楠香扇坠子,已经被老鼠啃咬得遍体齿痕。
老赵夫妇愧悔万分自不必说,知府也是深感不安,遣人从木商家把小儿媳请回,请自己夫人问过了她的心意,自己又放下官架子,与蒋瑜商讨后,做了个将功补过的月老,当堂把小儿媳许配给了蒋瑜,又把蒋瑜纳为门生,算是这知府与老鼠一并改写了一桩错配姻缘吧。
这个故事里的蒋瑜,咱们把他改成熊二,玉扇坠和迦楠香扇坠改成金镯子和十五贯钱,就差不多是昆曲《十五贯》里的一条故事线了。
《十五贯》这部戏,在咱们传统戏曲领域里,始终保持着生命力,有着鲜明的特色。它的全本分为上下卷,一共二十六出,相当于是部连续剧了!所以要分成三四天演,而且这个戏是双线剧情,改编的《醒世恒言》里刘官人这一段,是其中的一条线。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想,写这故事的剧作家要是放到现在,得被冯梦龙和李渔告个倾家荡产吧?他这本子分明就是个抄袭作品啊!其实啊,以前不讲这个,很多民间故事传说,大家都是谁愿意写谁写,谁能改编谁改编,要说抄袭,冯梦龙写的这一回还是改自宋代话本《错斩崔宁》呢,还得往前倒腾。很多正统文人瞧不上这个,就是因为觉得这些不是创作。但不管这个文本的根源在哪儿,人家还是有创作的,不只是故事的起承转合、戏曲结构的编排,包括所有台词唱词的撰写,都是经典手笔,所以抛开那些历史局限看,谁也不能否认这个戏的优秀。
本回故事:李渔《无声戏》之《美男子避惑反生疑》,以及昆曲和其他曲种之名作《十五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