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淤地坝规划程序与内容
淤地坝规划程序由前期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内业工作三个阶段组成。淤地坝规划内容包括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及分析,规划目标、建设规模、建设布局的确定,工程管理措施、建设进度计划的制定,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
一、前期准备工作阶段
前期准备工作是指为完成淤地坝规划而进行的技术资料、技术文件以及野外现场调查必需的仪器设备等的准备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有:
(1)准备技术资料、技术文件。如技术规范、地形图、外业调查表格等。
(2)准备外业工作所需仪器设备及有关工具。如勘探及测量工具等。
(3)拟订外业工作路线、进程安排。
(4)编制规划工作大纲。工作大纲是指导整个淤地坝规划工作的技术性文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总则:简要说明编制规划的目的、意义、依据、要求,说明规划时段、规划技术路线;
2)规划区概况:简要介绍规划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情况、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及淤地坝工程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等;
3)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4)规划目标与建设任务要求;
5)规划方案要求,包括建设规模、规划布局、计划安排、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要求等;
6)规划成果要求:简要说明报告编制格式及要求,附件内容、编制格式及要求,附图内容及要求,附表内容及要求;
7)规划工作程序:简要说明准备工作内容及要求,外业工作内容及要求,内业工作内容及要求,制定完成规划保证措施;
8)组织形式及进度安排:说明规划领导协调组的组成及人员,规划专家咨询组的组成及人员,规划工作组的组成及人员;说明编制规划单位组成及任务分工;说明规划工作进度安排。
二、外业工作阶段
外业工作是指收集规划区有关资料,调查规划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实地查勘规划区沟道建坝条件等工作。外业工作是规划的基础。
1.资料收集
收集规划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状况、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与淤地坝工程建设情况以及有关科研、规划成果和水文泥沙等方面的资料,同时收集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本行业及相关行业在规划区的项目建设与投资情况等资料。
2.外业调查
小流域坝系规划需要进行全流域的详细调查。
县级以上各类淤地坝规划,由于范围较大,难以进行全区、全流域的详细调查。可结合有关图纸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面上调查,点上核查,以全面掌握规划区的植被、水土流失状况、沟壑密度、淤地坝现状分布等实际情况。对已有小流域坝系进行重点调查,分析其在规模和布局上的优点和不足。
3.选择典型小流域、典型工程,进行调查、查勘
县级以上各类淤地坝规划是以小流域坝系规划为基础进行的。因此,必须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查勘,为下一步规划做好准备。
面积较大的规划区一般涉及几个土壤侵蚀类型区,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等情况差别较大。一般情况下,一个土壤侵蚀类型区选择2~3条典型小流域。典型小流域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应能够代表该土壤侵蚀类型区多数小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沟道特征、土壤植被分布以及人口、劳力、土地利用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典型小流域调查要求:
1)进行实地踏勘:调查分析小流域地形地貌、沟道特征等自然条件,收集小流域经济、社会基本资料;
2)图斑到位: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实地调绘,将小流域土地利用情况,水土保持措施、村庄、道路等落实到图上;
3)调查分析沟道建坝条件,将可建坝坝址标注到地形图上;
4)选择典型工程:在每条典型小流域中,各类淤地坝分别选择2~3座典型工程,典型工程在该土壤侵蚀类型区应具有代表性。
典型工程查勘工作要求:测量坝址断面,绘制坝址断面图,绘制坝高~库容曲线、坝高~淤地面积曲线。确定泄水工程的进口、出口位置、施工道路、施工用电线路及施工场地。查看土料来源、质量及储量,调查当地材料价格等。
4.核查工作
核查外业收集的资料、任务完成情况及工作成果,对有问题的资料、遗漏的工作要采取措施,及时补救,确保外业工作质量。
三、内业工作阶段
内业工作是指综合分析、整理各种基础资料与外业调查成果,根据规划目标,选用适当方法,通过分析计算和论证,确定工程建设方案,编制规划报告等工作。内业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编制淤地坝规划报告。
1)对外业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评价,对淤地坝建设现状、沟道特征、水文泥沙、水土流失状况进行重点分析评价;
2)确定淤地坝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3)确定拦沙、淤地、防洪三个主要目标,同时确定蓄水利用、生态建设、发展经济等目标;
4)选用水文泥沙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确定淤地坝规划采用的方法;
5)确定淤地坝建设规模,主要包括各类淤地坝的数量、库容、工程量等;
6)确定淤地坝布局方案;
7)制定淤地坝监测、科研推广方案;
8)制定淤地坝建设进度安排;
9)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0)编制淤地坝规划报告及附件、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