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中医才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万病从气起

01.人活得好不好,由气说了算

如果我们的身体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外邪是不会有机可乘、有缝可钻的。“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您想想,如果内邪“惹事”后,外邪也来“凑热闹”,那我们的身体岂不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了?

从“气不打一处来”到“把人活活气死”说起。

生活中,如果形容一个人很生气,就用“气不打一处来”,可见这个人的气有多大了。气一旦大了,就会把人“气坏”甚至“气得半死”,当然更严重的就是把人“气死”。比如,三国时期的大将周瑜就是自己把自己活活气死的一个例子。

为什么要说“人活一口气”呢?这句话一是形容此人有志气,二是说人呼吸进出都是靠一口气,一口气上不来,气断了,人也就呜呼哀哉了!还有,形容一个人时来运转了,就说他运气好;气足呢,就说“气吞万里如虎”……由此可见,我们的身体处处是离不开气的。

其实,“气”与我们的关系远不止这些。古往今来,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医学典籍及大医都认为,气是人生命的根本,养生治病的根本在于调气。比如,《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而大医孙思邈则说,“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换言之,如果把身体比作国家,“气”就是国民,无民不成国,所以养生首要就是调气,调病也在于调气。而神医华佗也说,“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谷”的意思是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若要延年益寿,就要靠养气。

其次,《医门法律·先哲格言》说:“人之生死由乎气。”庄子也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也就是说,人能活多长,活得好不好等,都由“气”说了算。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

掌管我们生老病死的“气”有两种

那么,“气”到底是什么?竟然能掌管我们的身体好坏与生死。

《黄帝内经》认为:掌管我们生老病死的“气”分两种,一种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外气):风、寒、暑、湿、燥、火。当它们出现异常,侵袭人体时,就成为“害群之气”,也称之为“六邪”(六淫之气);另一种是七情(内邪),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当七情失调时,它们就会直接损害脏腑,使脏腑的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让人生病。

外邪——失常的风、寒、暑、湿、燥、火

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有自己正常的变化规律和限度,本来对人体是无害的。不过,一旦气候变化异常,比如春天天气应该暖和起来,却特别冷,连下暴雪;秋天本该秋高气爽,却过于湿热;冬天应该很冷,却是个暖冬……六气就变成对人体有害的“邪气”,威胁我们的健康。

比如,具有善行、数变特点的风邪侵袭人体,会“入侵”全身上下任何部位,上至头脸,下至腿脚;外至皮肤,内至肺腑,人就会出现很多病症,如头痛、眩晕、风湿性关节炎、脑梗死、癫痫等。另外,风邪还喜欢跟其他五邪“扎堆”,一起害人生病,所以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

又如,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特点的寒邪伤人时,轻则导致咳嗽、腰疼、关节病、水肿,重则导致心痛、心悸等。

夏日炎炎,具有火热、上升发散、挟湿特点的暑、热邪来势汹汹,一旦侵袭人体,轻则会引起头昏、中暑、精神疲倦等情况,严重的会出现神志混乱、高热不退、黄疸等症状。

夏天七八月时,经常下雨,天气潮湿,具有重、浊、黏滞特点的湿邪侵害人体后,人开始时会出现腹胀、没胃口、关节酸痛、四肢沉、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慢慢又会出现大便溏泻、小便不利、脚气、湿疹、带下病等。这些病往往缠绵难愈,让人烦恼不已。

秋天秋高气爽,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点的燥邪侵犯人体后,人往往会口唇燥裂、鼻咽干燥、两目干涩,同时还会出现毛发干枯、缺少水分等症状,还生出好多头皮屑来。此外,燥邪最容易伤肺,让人出现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甚至痰中带血等症状。

具有炎热、炎上、耗气伤津、生风动血特点的火邪最容易损伤人体正气,使人出现口舌糜烂、生疮、目赤肿痛、齿龈肿痛、肢体乏力等症状,有时甚至会发展成神志异常及各种出血病症(如吐血、尿血等)

外邪大概就是这么伤人的。我再说说内邪是如何伤人的。

内邪——失调的喜、怒、忧、思、悲、恐、惊

一旦情绪失调,正常的七情就变成了损害我们五脏六腑的邪气: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思伤脾,过忧、过悲伤肺,过惊、过恐则伤肾。

过喜伤心

人一旦喜乐无极,超过了正常的限度,就会“伤”心。比如范进中举后,狂喜之下突然就疯了。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心神受损必损及其他脏腑。又如,逢年过节的时候,老人一年到头见不到子女,突然见到就喜则气缓,心气就有点儿外散。如果再多吃点儿东西,脾胃的气就不够用了,心脏病就容易发作。所以,人高兴是件好事,但过喜就未必了。

过怒伤肝

老人是不能发怒的,如果怒气往上一冲,脑血管就容易破裂。另外,人在发怒时,气往上走,血压很容易升高,从而导致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甚至出现吐血或昏厥的症状。现在,很多女性朋友的乳房里都有许多不明的肿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们平常爱着急生气。

过思伤脾

人忧思过度,身体里的气就会凝聚、不通,时间一长就会气不通畅,形成“气结”,百病随之而起。比如,诸葛亮因过度操劳、思虑导致脾胃衰弱不堪,最后只活到54岁就死了。

过忧、过悲伤肺

古代医家发现,肺是表达人忧愁、悲伤情绪的主要器官。人在忧愁、悲伤时,会耗伤肺气,耗散肺阴,故有“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之说。久而久之,就会意志消沉,出现气短胸闷、精神萎靡不振和懒惰等症状。比如,经常哭泣的林黛玉,一直郁郁寡欢,伤了肺气,最后命丧黄泉。

过惊、过恐伤肾

很多人都以为只有性生活过度才会伤肾,殊不知受惊和恐惧更加伤肾,这会导致肾精不足,精气不能上奉,使得心肺失其濡养。这时,人就会出现胸满腹胀、心神不安、夜不能寐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耳鸣、眩晕、耳聋、阳痿等症状,有时甚至还会置人于死地。比如,国外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将一个死刑犯带到一间黑屋子里,告诉他要割开他的血管,让他慢慢流血而死。工作人员用刀背在死刑犯的手腕上划了一下后,再给他听流水的声音,3小时后,这个犯人死了。这就是恐惧致死的一个例子。

当然,临床上,六邪(外邪)和七情(内邪)侵袭人体,使人生病时,都不是“孤军作战”的。相反,它们会“互相勾结”,纠缠不清。比如,风、寒、暑、湿、燥五种邪气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火邪。火邪侵害人体后,影响人的七情,使人心情烦躁不安,引发“内火”,结果出现满眼红血丝、大便干、尿黄等症状。

如果身体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外邪是不会有机可乘、有缝可钻的。“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想想看,如果内邪“惹事”后,外邪也来“凑热闹”的话,那我们的身体岂不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了?

无论外邪还是内邪,中医把这些损害人的身体的邪气统统称为“魔”。《黄帝内经》就认为“万病由心生”,这个“心”就是“心魔”,即邪气,所以又有“万病从气生”一说。而要想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就应该把这些“心魔”统统赶走。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不会遭受“危险分子”的侵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