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南京城墙(五)
走读山水城林:南京城墙(五)
五
在南京约35.3公里的城墙中,有近40%荡然无存,遗址风貌破坏殆尽,现存的20多公里城墙还被拆成一截一截的。作为古代全球最宏伟的城防工程的南京“大围墙”,已严重破损,今后南京如果再用这残缺不全、支离破碎的城防文物申遗城防文物,难度很大。
南京单纯就城墙申遗城墙未获成功。但是西湖没有单纯就西湖申遗西湖,而是将申遗面积由湖面6.39平方公里扩大至43.3平方公里,将此范围内100多处公园景点、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多座博物馆、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诗文掌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捆绑在一起,打包申遗,终获成功。[7]
天池、洱海、青海湖、洞庭湖、泸沽湖、太平湖、天目湖、千岛湖以及南京的金牛湖、固城湖、石臼湖等等比西湖大,比西湖清,湖光山色比西湖美的湖泊多了去了,但是它们之中为什么没有一个能取代西湖成为全球少数几个、中国唯一的湖泊景观类世界文化遗产?
因为它们没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没有白塔、保俶塔、六和塔;
没有岳坟、岳庙、灵隐寺、净慈寺、湖心亭、印月亭、西泠印社,龙井茶园;
没有《忆江南》、《白蛇传》;
没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没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没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等等类似西湖那般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例如南京花巨资打造百里滨江风光带,这是对的。但是,无论我们把滨江风光带营造得如何美丽,它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历史文化景区,因为它与环城风光带相比明显先天不足----缺历史,少文化。
又如BJ八达岭长城所以是世界级的风景区,其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及杰出的代表性是决定性因素。
上述例子说明,南京城墙申遗一定要大打文化牌。
南京城墙与周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交相辉映,数百年历史风雨已将其“磨合”成相互呼应不可或缺的文化整体,不少就在城墙的“鼻子底下”“眼皮底下”,与城墙相接相望融为一体。但是《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划定的保护范围只有三十至五十米,建议立法将城墙内外附近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都纳入保护、申遗范围,变城墙“孤立”保护“孤立”申遗为“打包”整体保护,“捆绑”申遗。
南京应借鉴西湖申遗成功经验,把城墙内外沿线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玄武湖、莫愁湖、护城河、内秦淮、白鹭洲、夫子庙、凤凰台、雨花台、石头城、地堡城、狮子山、八字山、清凉山、紫金山、中山陵、大报恩寺等等都纳入申遗范围,用连续的被接通的明城墙之“主线”及与之相连的众多“支线”将沿线丰富的文物古迹、旅游景点、自然山水、人文景观、诗文成语、历史传说和现代都市风貌串联起来,将众多零散孤立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串并整合成连续的整体,构成环城墙线性文化遗产景观廊道,统一保护、开发、利用,变过去单纯的城墙文物申遗为城墙线性文化遗产申遗。这样,南京城墙沿线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优势和多姿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优势就发挥出来了,有利于申遗成功。
(陈鸣跃/文)
南京不采纳我的建议,城墙申遗独打文物牌,仅仅把城墙作为文物申遗,屡申屡败(照片):
我建议将城墙沿线几十平方公里纳入申遗范围,西湖、大运河就是这样申遗成功的(照片):
我建议变单纯城墙文物申遗为线性文化遗产申遗,也就是将城墙内外,沿线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都纳入申遗范围。可惜建议未被领导和专家采纳(照片):
我建议将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在一起,与城墙“捆绑”在一起,“打包”申遗,不被接受(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