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弯道超车书写奇迹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全行业产值超过4900亿元,全球占比36%,继续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显示”已经成为引领全球显示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增长极。
20年前,中国大陆还没有能力造出一块液晶面板,无论是技术、人才还是生产线,在新型显示领域都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
一个生态系统的繁荣源于第一棵树的成长、第一条河流的滋养。如今,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已经蔚然成荫,形成了完整而丰富的产业生态。
正如曾经产业荒漠中的第一棵树,京东方的价值体现在,它不仅是全球半导体显示丛林中的王者,更由于它的存在,曾经的中国显示产业荒漠变成了绿洲。
现在,这片绿洲也成为世界产业版图上的重要一极。无论将京东方放在世界半导体显示的发展历史还是中国整个产业生态发展脉络中去看,它在显示领域30年的耕耘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半导体显示,中国曾落后20年
美国发明出液晶技术的时候,中国电子科技的发展已落后发达国家至少一个技术周期。
我们通常所说的液晶显示器即TFT-LCD,包括两项基本技术:TFT(薄膜晶体管)和LCD(液晶显示),也就是由薄膜晶体管控制的液晶显示。这两项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RCA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发明的。
RCA公司的技术很超前,但当时没有找到能应用技术的产品场景,因此难以与市场的需求匹配起来。
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技术无法走出实验室实现产品化,就无从产生经济效益,自然也难以在该领域持续投入。其他几家涉及液晶显示的美国企业,也都因为无法将技术产业化,在20世纪70年代就放弃了对液晶显示技术的研发。
但日本企业找到了液晶技术从技术到产业的最佳路线。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从美国引进了液晶显示技术。最初,日本企业只是将液晶技术应用于电子手表、计算器等技术门槛不高的产品上。夏普就是最早涉足液晶显示的日本公司之一。
1973年,夏普就已将液晶显示计算器成功商业化,而后,在液晶显示领域又投入了数年。1988年,夏普在日本电子展上展出的14英寸液晶显示器轰动一时,从而奠定了其在液晶显示领域中的地位。
笔记本电脑这款杀手级应用产品的出现,更是终结了液晶显示屏“有力无处使”的尴尬局面。对笔记本电脑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日本企业在液晶面板领域大量的投资。从1991年到1996年,全球至少建成了25条液晶显示生产线,其中21条生产线都在日本。
伴随着液晶显示工业的建立,日本也发展出一大批液晶显示上下游企业,包括玻璃基板、扫描式光刻机、彩膜、偏振滤光片(以下简称“偏光片”)、干法刻蚀设备、印刷设备和背光源等。就这样,20世纪90年代,液晶显示产业在日本建立起来,日本的液晶显示技术也开始突飞猛进。
1995年,液晶周期的低谷出现,日本企业纷纷亏损,并开始收缩战线。同时,韩国企业大举进入液晶产业,迅速改变了日本企业独步江湖的地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企业一边要应对金融危机,一边要应对韩国企业的竞争,不得已之下,它们开始转移技术给中国台湾。1998年,6家台湾企业获得了日方的技术支持,开始进入液晶显示产业。
21世纪初,日、韩、中国台湾三地的企业在液晶显示领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并且建立起不低的技术壁垒。彼时,中国大陆在这个领域还是一片空白,无论是消费端、产业链端还是投资端,中国大陆都还在积极引进CRT技术。日本企业在国内发展液晶显示产业的同时,还将CRT技术和生产线转移到了中国大陆。到液晶产业在全球爆发的前夕,中国大陆CRT行业90%以上的产业链实现了国产化。
经常有文章这样表述:“中国的CRT行业一夜之间被液晶替代。”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大量的CRT相关企业在上一代显示产业发展中吃到了红利,但是在技术替代的端倪出现时,它们有着很强的路径依赖,很难转型。
CRT技术属于上一代显示技术,液晶产业则属于新型显示技术,虽然同处显示领域,在技术上却泾渭分明。想要进入液晶显示领域,必须推倒CRT技术的既有框架从头再来,这无疑是“惊险一跃”,但京东方毅然迈出了这一步,从原来的舒适区直接跨入这个全新的技术领域。
京东方弯道超车引领产业
1994年,中国大陆的液晶显示产业是彻底的蛮荒地带,没有人才,没有技术,更没有任何配套产业。在这一背景下,京东方成立了平板显示预研小组,开始寻求突破困局的路径。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日本和韩国的液晶显示企业都陷入了亏损,这成为中国企业进入该行业的契机。有专家认为,液晶技术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再从日本到韩国和中国台湾,下一个必然是中国大陆。这一切看上去好像是历史的必然,但不可否认的是,京东方的路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加快了这个进程。
2003年,液晶显示市场终于迎来了中国玩家。那时中国已经有几家企业进入了液晶显示产业,包括京东方、上海广电集团(以下简称“上广电”)和后来的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山龙腾”)。京东方和上广电两家企业背景类似,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路线。京东方采取的是收购,然后在中国自建生产线的模式,上广电则沿袭了多年的合资合作模式。
时至今日,历史给出了这两条路线的最终结果:合资合作模式没有成功,而京东方用“技术收购,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跨入了液晶面板工业领域,最终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21世纪初时,合资合作模式在国内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CRT领域被广泛应用,也非常符合当时“用市场换技术”的政策背景。对企业决策者来说,合资合作模式有章可循,可操作性强,是一条比较稳妥的路线。还有一种易操作的方式即寻求技术转让,也就是花钱买技术。
然而,CRT技术被一夜替代,围绕着CRT技术建立起来的产业链在短短几年内全线崩溃。究其原因,中国企业作为技术的跟随者,没有通过自主研发融入技术演进的进程中,致使核心技术始终依赖外资合作伙伴。在外方掌控技术的制度和环境下,中国工程师的技术成长空间相当有限。中国企业缺乏对技术进程的感知、掌控乃至前瞻性的思考,这必然导致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一旦技术发生跃迁式变化,中国企业就容易被完全抛到新技术赛道之外。
在一个全新的技术赛道中,如果还是走合资合作的老路,必然会重蹈CRT企业的覆辙。想赶上国外的技术并实现弯道超车,必须有出奇制胜的战略。对京东方来说,这个战略就是收购。2003年,京东方通过收购韩国的HYDIS正式进军液晶面板产业。
事实证明,收购风险虽大,却是一种弯道超车的成功战略。当时,在液晶显示这条赛道上,全球竞争对手都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有如一场狂飙突进的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怎么加入这场高速向前的技术竞赛呢?京东方没有从头开始造一辆新赛车,也没有与别人合作打造一辆新赛车,而是直接买下赛道上相对靠前的一辆赛车。更重要的是,京东方对这辆赛车进行改造,使其变成了性能更好的赛车。
虽然收购策略使收购者获得了驶入赛道的入场券,但并不能帮助收购者直接跻身第一梯队。想要超越前方的竞争对手,自主创新必不可少。对一家高技术企业来说,自主创新能力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心法”,习得了这种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武功招数上游刃有余,甚至“自创武功”。
通过收购,京东方获得了足以进入产业的初始技术来源,而且在国内建生产线,京东方也为中国工程师创造了一个“学习─实践─创新”的成长平台。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工程师迸发出了无限的创新能力,快速构建起了京东方自有技术专利体系ADS,形成了与国外巨头在技术上抗衡的能力。
一旦技术上形成了竞争力,企业便会呈现出指数级发展的态势。在这一点上,京东方的竞争对手,也是当时液晶领域中的某个领先者看得最清楚——它曾不遗余力地阻止京东方建线扩张。结果证明,阻止是徒劳之举。技术创新和扩张生产线就像一条双螺旋基因链中两股相辅相成、正向加持的力量,促使京东方实现了倍速成长。
京东方的高速增长也带动了中国整个显示产业链的繁荣。液晶面板处于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位置,其下游是消费电子市场,上游是材料、设备等配套的厂商。
京东方在显示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生产线规模的不断扩张,对于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崛起功不可没。正如前文所述,中国人电视屏的技术指标,无论是尺寸、分辨率还是刷新率,在十几年间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梳理一下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中国智能手机从最初对直板机的模仿追随,到今天以折叠屏手机引领全球,与京东方从液晶显示屏到AMOLED柔性显示屏的技术发展轨迹具有惊人的一致性。
再看产业上游,整个半导体显示产业链对上游的玻璃基板、偏光片和液晶材料等都提出了需求。京东方大规模建设的半导体显示屏生产线,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外的上游配套厂商来中国建厂,也带动了一大批中国本土上游供应商的成长。
产业链的增长不仅仅局限于规模增长,京东方本身的创新对于上下游产业链的创新也具有引领意义。比如,为了跟上京东方的技术创新步伐,面板上游的产业链围绕着显示材料等领域展开了层出不穷的创新。
20年前,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还是一片荒漠;今天,整个产业生态已经在中国展示出了盎然生机。以产业链的纵向发展为视点,可以清晰地看到京东方作为产业引领者的作用,而具体到一个城市中,横向地去看京东方扎根和发展的辐射效应,对中国经济的意义则更加立体。
京东方产业链的“造城效应”
2006年的合肥,还是一个中国中部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当年,合肥全市GDP为1000亿元。虽然是安徽省排名最靠前的城市,但与许多其他省会城市仍相距甚远。据一位曾在合肥筹建京东方6代线的负责人回忆:“当时合肥机场非常小,感觉下了飞机走几步路就出机场了。五星级酒店在整个合肥都非常少见,大家的主流住宿方式还是住招待所……”
2021年,合肥GDP进入“万亿俱乐部”,合肥也晋级为“新一线城市”。在合肥如今各种耀眼的光环中,有个称号被津津乐道——“最牛风投城市”,而这一称号的起点便是京东方。
京东方第一条6代线便建在合肥,这也是合肥形成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的开始。
液晶面板是整个半导体显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以液晶电视为例,液晶面板的成本占一台液晶电视成本的70%。液晶面板制造商的上游供应商,比如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偏光片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都倾向于在液晶面板制造企业附近建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利谱”)的选址抉择。
三利谱是目前国内偏光片的龙头企业。2014年年底,三利谱曾在选址问题上在合肥和武汉之间犹豫,但最终却笃定地选择了合肥,原因是京东方当时在合肥已经有了一条6代线和一条8.5代线,10.5代线也在规划当中。
合肥三利谱偏光片生产基地于2016年10月建成投产,厂址离京东方8.5代线工厂仅有3公里。由于距离优势,三利谱生产出来的偏光片可以直接供应到京东方,甚至可以做到零库存。前者只是京东方带动配套企业在当地落地的一个缩影。
2005年8月,合肥确立了“工业立市”的目标。为引入京东方建液晶面板高世代线,合肥市政府当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为半导体显示产业所需的投资额太大了。但事实证明,合肥的投资是一笔极其划算的买卖,因为引入京东方就相当于引入了整个显示产业。
据2015年9月29日《合肥日报》报道,在京东方6代线开建不久,合肥新站区便集中与13个平板显示产业上游配套项目签署了入区协议,其中包括法国液化空气集团、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这些随京东方迁入的上游企业,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提供了背光源、化学品、大宗气体、光学膜切割、表面贴装等相关配套产品或服务。
在合肥投资一条6代线后,京东方又相继投资了一条8.5代线和一条10.5代线,这使得合肥当地产业链的集聚效应持续增强,成为我国光电显示产业的中心之一。目前,合肥新型显示产业集聚企业超120家,上游涵盖装备、材料和器件,中游涵盖面板和模组,下游涵盖智能终端,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产业整体规模位列国内第一方阵。2020年,合肥全市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增速达25.9%,产值总量超过2000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同比增长55.8%。[3]可以说,新型显示产业已经成为合肥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京东方在整个新型显示产业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平台企业。业内对生态平台企业有一个普遍定义:生态平台企业能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在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等环节,通过自身发展赋能行业及与之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协作配套关系。正是生态平台企业的价值,使京东方成为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如今,京东方已经在全国10多个城市布局产业园区,成为当地产业聚集的标杆企业。
—— 本章小结 ——
在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里,出现了一棵生命力很强的树,这棵树努力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渐渐地将周围的一小片荒漠变成了绿地,于是在这一片绿地上,生长出了其他动植物,随着绿地持续扩大,最后形成一片水草丰美的森林,这就是自然界里沙漠变绿洲的生态演化规律。当我们用自然界的演化逻辑去观察产业,会发现总有一些企业充当着荒漠中第一棵树的角色。
最近几年,经济学家们喜欢提“生态型企业”这个概念,意思是由于这个企业的出现和生长,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而他们提到的生态型企业大多是一些互联网公司。
当仔细去研究京东方的创立、生存和发展时,你会发现它从一开始就带着“生态型企业”的基因和使命。
从企业奋斗史的视角来看,京东方是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的一个奇迹。在它进入液晶显示产业之前,中国没有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行业如同一片荒漠,但它凭着极强的使命感和产业理想精准地抓住了崛起的机会。
从原来的后进者、跟跑者直到今天的行业领导者,成为全世界半导体显示产业的中流砥柱,彻底解决了中国“缺芯少屏”中的“少屏”困境。在京东方进入半导体显示的20年时间里,中国液晶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从原来的奢侈品到今日的“白菜价”,人们也从原来的少屏到如今的“多屏”。作为芯片的下游企业,京东方的崛起也推动了芯片产业的发展。
从产业生态的视角看,因为有了京东方的快速扩张,才有了“合肥模式”,才有了一个个产业带的崛起,才带动了中国的家电、计算机、手机等消费电子产业的飞速增长,从原来依赖进口到现在占领世界市场。
一家企业的成长与一个国家整个产业的生长是相随的,其中需要企业具备超前的洞察力、前瞻性的战略布局能力,以及百折不挠的战略执行力。
当年的京东方成长为今天的京东方,究竟做对了哪些决策?有哪些载入史册的关键时间点?在半导体显示这个产业大潮中,京东方如何穿越一个又一个“无人区”,走上今天的行业巅峰?30年是一段不长不短的历史,那些深刻在京东方历史中的故事,有的令人感动,有的令人唏嘘,但每一步奋斗的足迹都成就了今天的京东方。
[1] ADSDS(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是京东方于2010年前后开发出来的宽视角液晶显示技术,简称ADS。
[2] 汽车左前方和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编者注
[3] 安徽合肥:显示世界看见未来[OL].[2021-06-18].http://ah.people.com.cn/n2/2021/0618/c35826634782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