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借贷记账法的具体规定
1.2.1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与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表示不同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情况,其具体的含义则取决于账户的属性。“借”“贷”二字的含义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即表示债权(应收款)和债务(应付款)的增减变动,具有借主(债权)、贷主(债务)的含义;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账簿中不仅要登记往来结算的债权、债务,还要登记财产物资、经营损益的增减变化,这样,“借”“贷”二字就逐渐失去了其原来的含义而转为一种单纯的记账符号。至于“借”“贷”二字的具体含义,下面将结合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加以介绍。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都要按相反的方向记录资金增减变动情况,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一般应与增加额同一方向。至于账户的哪一方记增加额,哪一方记减少额,则取决于账户所要反映的经济内容,即账户的经济性质。
对各类不同属性账户具体结构及记录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借贷记账法“借”“贷”二字表示的含义,具体如下。
(1)表示已登记在账户“借方”和“贷方”的数字是增加或减少的。“借方”记录资产、成本和费用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及收入的结转;“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成本和费用的结转,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收入的增加。
(2)表示应记入账户的方向。“借方”表示记入账户的借方;“贷方”表示记入账户的贷方。
(3)根据余额出现在借方或贷方判断账户属性。一般而言,余额出现在借方的账户属于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结转后无余额)类账户,余额出现在贷方的账户属于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结转后无余额)类账户。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如表1-1所示。
表1-1 账户的基本结构
(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在资产类账户中,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表示期末资产的实有数额。每一会计期间借方记录的金额合计称为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记录的金额合计称为贷方本期发生额。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资产类账户结构如表1-2所示。
(二)成本类、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在成本类、费用类账户中,借方登记成本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费用的减少额或结转额,期末一般没有余额。成本类账户如有余额在借方,则表示在产品的成本。成本类、费用类账户结构如表1-3所示。
表1-2 资产类账户结构
表1-3 成本类、费用类账户结构
(三)负债类账户的结构
在负债类账户中,贷方登记负债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为贷方余额,表示期末负债的实有数额。负债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负债类账户结构如表1-4所示。
(四)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中,贷方登记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为贷方余额,表示期末所有者权益的实有数额。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如表1-5所示。
表1-4 负债类账户结构
表1-5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
(五)收入类账户的结构
在收入类账户中,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或结转额,期末一般无余额。收入类账户结构如表1-6所示。
表1-6 收入类账户结构
1.2.2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要求以相反的方向、相等的金额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具体如下。
(1)对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必须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相反的方向进行登记。如在一个账户中记入借方(或贷方),则在另一个或几个相联系的账户中记入贷方(或借方)。
(2)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借方账户或贷方账户。对同一项经济业务,在不同但相互对应的账户上记录,其金额必然是相等的。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据此,当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各项目变动时,会计等式两端要素之间能够保持平衡关系。
经济业务是多种多样的,其发生可能只引起一项要素内部各项目的变动,也可能影响到会计恒等式两端要素的变动。归纳起来,经济业务的发生类型主要有四种,均能使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得以满足,如表1-7所示。
表1-7 经济业务的类型
以上经济业务类型和记账情况可用图1-1更清晰地表示出来(注:连线的线端有箭头表示增加,无箭头表示减少,下同)。
图1-1 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示意
1.2.3 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充分适应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要求的一种科学有效的会计记录形式。它按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要求,分别列示出记录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名称及其金额。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对于发生的同一经济业务应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有关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叫作对应账户。会计分录按其对应账户的多少又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前者只涉及两个账户,其对应关系为一借一贷,后者则同时涉及两个以上账户,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解为多个简单会计分录。在会计实务中有时需要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不能把不同的经济业务机械地合并在一块,而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无论是哪种复合会计分录,其记入借方账户的合计数与记入贷方账户的合计数总是相等的。复合会计分录虽然复杂一些,但可以简化记账手续,而且可以较为集中地反映经济业务。
会计分录的编制,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账户名称,即分析确定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类别、特点及其名称。
第二步:确定借贷方向,即分析确定每个对应账户应记录的借贷方向。
第三步:确定记录金额,即分析计算记入每个对应账户的金额。
【例1-1】会计分录的编制
ABC公司2×22年7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①7月1日,收到投资者的投资320000元,存入银行。
投资者投入320000元,则所有者权益增加,相应地把这笔款项存入银行,使ABC公司资产增加320000元。核算所有者投资的账户是“实收资本”,存入银行的货币资金账户为“银行存款”。“实收资本”的增加应记贷方,对应的“银行存款”增加应记入借方,二者增加的金额均为320000元。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320000
贷:实收资本 320000
②7月4日,向银行借款60000元,款项已转存入公司的存款户。
该业务是向银行借入款项,使公司负债增加,对应地把款项划入公司存款户,使公司货币资金增加。涉及负债类的“短期借款”和资产类的“银行存款”两个相互对应的账户,“银行存款”的增加应记入借方,“短期借款”的增加应记入贷方,增加金额均为60000元。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60000
贷:短期借款 60000
③7月7日,以现金支付以前所欠的货款2000元。
该项业务以公司的资产偿还债务,引起货币资金减少、负债减少,涉及的账户是资产类中的“库存现金”和负债类中的“应付账款”。“库存现金”的减少应记入贷方,“应付账款”的减少应记入借方。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 2000
贷:库存现金 2000
④7月10日,以银行存款偿还到期的短期借款60000元。
该业务的发生同时引起资产减少和负债减少,对应资产类中的“银行存款”和负债类中的“短期借款”账户。“短期借款”的减少应记入借方,“银行存款”的减少应记入贷方,减少金额均为60000元。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借款 6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
⑤7月15日,向某企业购买原材料一批验收入库,价款为40000元,以银行存款付讫。
该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内部结构发生增减变化,原材料和货币资金均属公司资产,其对应的具体账户分别为“原材料”和“银行存款”。“原材料”的增加应记入借方,“银行存款”的减少应记入贷方,记入的金额均为40000元。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4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⑥7月18日,以现金2000元支付行政管理部门零星开支。
支付行政管理部门零星开支,使费用增加,支付的现金又引起资产的减少,所涉及的账户分别是费用类中的“管理费用”和资产类中的“库存现金”。“管理费用”的增加应记入借方,“库存现金”的减少应记入贷方,记入的金额均为2000元。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2000
贷:库存现金 2000
⑦7月19日,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0元,以备使用。
从银行提取现金,引起资产内部结构的变化,涉及资产类中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两个账户。提取现金使公司库存现金增加,相应的银行存款余额减少。“库存现金”的增加应记入借方,“银行存款”的减少应记入贷方,记入金额均为10000元。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⑧7月23日,向银行借入款项20000元,用以直接偿还以前的货款。
借入资金引起负债的增加,同时偿还另一笔债务又使负债减少,应同时在“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账户中进行登记。“短期借款”的增加记入贷方,“应付账款”的减少应记入借方,记入的金额均为20000元。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 20000
贷:短期借款 20000
⑨7月26日,销售产品一批50000元,货款尚未收到,不考虑增值税。
此项业务是销售产品,引起收入增加,从而使企业的资产增加。这里的资产表现为债权的增加,涉及的账户是收入类的“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类的“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应记入贷方,“应收账款”的增加应记入借方,记入的金额均为50000元。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 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以上九笔经济业务均只有单一的账户对应关系,其会计分录均为只有一个借方科目和一个贷方科目的简单会计分录。
⑩7月30日,购入原材料一批60000元,用银行存款50000元支付货款,余款暂欠。
该业务中,一方面购入原材料使存货增加,另一方面支付货款使货币资金减少,同时,部分货款未付使负债增加,涉及的账户有资产类中的“原材料”“银行存款”和负债类中的“应付账款”。“原材料”的增加应记入借方,“银行存款”的减少应记入贷方,而“应付账款”的增加应记入贷方。该业务中有两种对应关系,即“原材料”和“银行存款”以及“原材料”和“应付账款”。而记入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的金额是相等的,均为60000元,会计处理既可以做成简单会计分录,也可做成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借:原材料 10000
贷:应付账款 10000
复合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6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应付账款 10000
在实务中,为了集中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简化记账工作,此类业务一般编制复合会计分录。
1.2.4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是会计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查错方法。它根据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关系,检查某一会计期内对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全部账户记录内容是否正确、完整。按检查对象的不同,试算平衡可分为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及发生额和余额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的基本依据在于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某一会计期间的全部账户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及其余额合计数应分别相等,从而保证静态会计等式的平衡。如果此等式失去平衡,则表明某一环节出现了错误。
试算平衡借助平衡公式来进行,在会计核算实务中使用的试算平衡公式有三个,具体如下。
(1)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公式。
借方账户金额合计=贷方账户金额合计①
(2)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②
(3)余额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③
试算平衡公式的运用事实上也是严格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来进行的。公式①应用在日常的账务处理中,公式②和公式③通常应用在会计期末的账务处理中。
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的试算平衡采用试算平衡表的方式进行,常用的试算平衡表有三种:总分类账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总分类账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总分类账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第三种试算平衡表是前两种试算平衡表的综合。下面以第三种试算平衡表为例说明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
将【例1-1】中的十项经济业务所编制的会计分录登记为有关账户并计算出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其编制顺序为:结出各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将每一账户期初、期末余额和借、贷方发生额记入试算平衡表的对应行次,分别累加后得出合计数。如借、贷方合计数相等,则说明账务处理结果基本正确;如果不相等,则账务处理肯定有错。但试算平衡并非表示账务处理和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是不能通过试算平衡发现的,如借、贷方向错误,对应账户同时多记或少记相等金额,以及漏记某项经济业务,等等。
1.2.5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内容是相同的,其差别仅在于其提供的核算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因此,二者的关系是: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进行综合和控制,而明细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总分类账户核算内容进行必要补充。根据二者的这一关系,在会计核算中,为了便于进行账户记录的核对,保证核算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必须采用平行登记的方法进行登记。
所谓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就是指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的,同时还要记入有关的明细分类账户;登记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原始依据必须相同,借、贷记账方向必须一致;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必须与记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之后可产生的数量关系如下。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总分类账户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数
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总分类账户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合计数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利用上述数量关系来检查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可以保证账户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