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疗愈:信念修正的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3 心理治疗技术的范式整合趋向

任何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均是建立在具体的心理学理论与预设之上,可以说理论背景十分坚实,这也体现了精神病学治疗与心理治疗技术的本质不同。精神病学疗法是从治疗实践中总结而来的,但是心理治疗技术是建立在特定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而应用于治疗实践中的。心理治疗技术发展至今,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心理学有100多种心理治疗理论,到90年代翻了一倍,达到200多种,而当下则号称有近500种具体的治疗手段,当然这些治疗技术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过大浪淘沙,被实践所淘汰,始终走在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前沿的可以从治疗范式范式(paradigm)是由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Thomas Sammual 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概念。范式之间的不同在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不同,不同的心理治疗技术范式,建立在不同的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上,基本理论与技术皆不同。但是在同一治疗技术范式下,基本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只有在具体操作上有不同的针对性,因此笔者认为比起不同的心理治疗流派,心理治疗范式更能体现其区别和联系。在汪新建的《西方心理治疗范式的转换及其整合》一书中也用范式一词进行划分,笔者的划分方式源于此。详见汪新建:《西方心理治疗范式的转换及其整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上区分为精神分析/心理动力治疗、行为主义治疗行为主义治疗,既包括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创立的以经典条件反射(S-R)为基础的行为主义,也包括之后几经改良的新行为主义(S-O-R)学派,有观点认为认知行为治疗也归为行为主义范式,原因在于其只是在刺激反应中加入认知的中间变量,本质上属于行为主义的变形,笔者同意此观点。、人本主义治疗三大范式。三种治疗范式的针对性专著与研究十分丰富,因此本书不再对其基本的理论观点与实践技法进行叙述,若后文需要针对性解释,另相应说明。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没有任何一种研究范式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心理障碍,也没有任何一种研究范式可以保障在同一障碍的不同患者面前均有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面对单一治疗范式难以逾越的弊端,有些治疗师开始转向新的治疗范式。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的创始人艾利斯(Albert Ellis)与经典认知治疗的提出者贝克(Aaron T.Beck)都具有精神分析的背景,由于认识到原有治疗范式的缺陷进而开发了新的治疗方法,走近行为主义治疗范式,成为认知行为疗法的先行者。还有部分治疗师,他们发现由一种治疗范式到另一种治疗范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便不再相信单一的治疗范式,转而开始寻找一种整合的方式取而代之。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以《整合和折中心理治疗杂志》(Journal of Integrative and Eclectic Psychotherapy)的正式刊行、整合心理治疗探索协会(The society for the Exploration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和国际折中心理治疗家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clectic Psychotherapists)的正式成立为标志,心理治疗领域对治疗范式的整合研究趋势开始兴起并发展起来,众多的理论成果相继公布。

心理治疗范式的整合趋势有三种层次划分方式参考自汪新建:《西方心理治疗范式的转换及其整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第252—269页。:第一是技术层面上的整合,它试图摒弃或暂时放弃对治疗技术背后理论的思考与指导,以一种纯实用主义哲学的方式指导实践,将来自不同治疗范式的技术与方法进行综合,予取予求,最终希望在临床上采取一种折中的心理疗法;第二是向理论整合过渡的对共同因素的探索,这是基于对不同治疗范式下的治疗方法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的认识,它们在治疗实践中都可能有用也可能无效,这就让人产生一种疑惑——是否在不同的治疗范式下存在着共同起作用的因素,这些共同因素是否能组合出新的完美的治疗范式;第三是心理治疗理论的整合,在这种整合层次上,坚信心理治疗技术必然有理论预设,不能摒弃理论基础,只有整合理论才能对具体的应用和实践进行概括和提炼,这种理论整合包括全面的整合以及从特定角度出发的整合。在汪新建的研究中,他否定了最终会得出一种真正的整合治疗范式的设想,但是对整合趋势研究予以肯定,认为这种整合模式的探索是一种开阔的视角和眼光,有利于提升心理治疗领域的多样性与生命力。汪新建:《西方心理治疗范式的转换及其整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第271页。

本研究在心理治疗范式整合的研究路径上展开,特别关注第二种整合趋势,即寻求治疗范式中的共同因素。本书的研究目标之一就是将“信念修正”进行一种角色上的定位,这种定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信念修正”是若干治疗技术的一个核心环节,是治疗技术得以有效的重要依托,这种角色从根本上可以将信念修正看成是不同心理治疗范式下的共同因素;二是“信念修正”可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技术,像自我指导技术一样存在于某一治疗范式之下,具有一定的适用人群和适用症状。通过构建针对心理治疗领域的信念修正模型来实现这一研究目标,既是对心理治疗技术的全面考察,也是对“信念修正”这一理论进行的深入思考,这对于心理治疗技术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进一步推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