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脉络
说1968年五月“事件”,或1968年五月剧变,甚或1968年五月出人意料的几乎席卷全法的大罢工,都可能只是一种轻描淡写,要知道德勒兹和加塔利就是在这样充满政治与社会剧变的时代里长大的,包括德国的占领时期(German Occupation)和法国“二战”期间的抵抗运动(French Resistance),还有法国的经济重建和现代化,以及1950、1960年代的阿尔及利亚解放战争。萨特与政治联姻的哲学对两个年轻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尽管在德勒兹和加塔利那儿情况有所不同(德勒兹谈哲学,加塔利谈政治)。由于诸多原因,包括法国共产党人在抵抗运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法国在1940、1950年代迅速的再工业化,直到1980年代,工会和法国共产党在法国政治文化中仍然是一股重要的力量,《千高原》恰在此时问世。因此,和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无论是哲学的还是政治的,亦或二者兼备的,对于法国知识分子和激进人士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1968年五月却几乎令法国共产党完全猝不及防:最后工人们自己加入了学生运动(和大部分法国社会其他阶层一道),工会是很久以后才表示支持的,而法共则连支持的态度都未曾表达过。德勒兹与加塔利的第一次合作,《反俄狄浦斯》,常常被描述为是1968年五月的产物,它试图在任何其他政治哲学都无能为力时对这些事件作出解释——这样说确实很贴切。然而,他们的合作却远不止于此。就在《反俄狄浦斯》出版三年后,也就是1975年,他们写卡夫卡的书问世,再过一年,一篇谈论根茎(rhizome)的长文问世,这篇长文成为四年后(1980)出版的《千高原》的第一座高原。尽管在合作之余,两人也各自有独立创作,但他们合作完成的《什么是哲学?》(1991)仍然位居两人晚期重要著作之列,如德勒兹的论文集《批评与诊断》(1993)、加塔利的《三种生态学》(1989)和《混沌系(界)》(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