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决战(一)
如果说萨尔浒之战,宣告了后金诞生,那么已己之变,则是见证了清帝国的崛起。
历史上的已己之变,建奴方面不光是劫掠了大量的人口物资,更是让大明威严扫地,摧毁了大明文武以及百姓的自信心。
从此之后,建奴又四次入关,不断的摧毁大明的军民士气,受到的抵抗越来越微弱。
明朝的文武官员皆是闻奴色变,在建奴入关时,大多都是闭城畏战,只敢在建奴撤军时尾随相送。
大明的关内之地,对建奴不再遥不可及,就连京师重地,都成为了建奴的跑马场,可以随意的劫掠杀戮。
靠着从大明身上不断的吸血,建奴的实力越发强大,为其日后入关奠定了牢固基础。
从后世看,满清此举就如同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举一国之力,拼赌国运。
让人遗憾的是,华夏民族在这两次国运比拼中,皆是以败北而告终。
朱由检在夜深人静之时也曾想过,如果这一战,大明输的没有那么惨,自己应该不会杀掉袁崇焕。
后期的松山之战,也不会那么急功急利,把大明最后的家底也葬送掉。
而黄太吉,如果这一次入关没能成功,那满清帝国就不会有机会建立。
正是靠着击败大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才让黄太吉有了足够的威望,对后金进行改革,做到了大权独揽。
正是因为知道这一战,对大明有多么的重要,所以朱由检把能做的准备,都做的最为充足。
他皇宫军校中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第一期分出近一半,让陈锦时带着去了陕北。
剩下的一半学员,连同后续的三期都投入了此战当中,卢象升的军中,包括基层军官在内的武官,全部有这些学员担任。
在京畿附近的各处皇庄,一直严格训练出来的新军,同样是在为这一战做准备。
除了新军之外,朱由检把明末的那些敢战之将,也基本召集了过来。
孙传庭,秦良玉,洪承畴,曹文诏,满桂,侯世禄,贺人龙,猛如虎,虎大威,左良玉等等,这些能战之将,都被朱由检安排到了京畿附近。
他们的部队,也都在朱由检用官位和银子的诱惑下,得到了整编,不会再如同历史上那般,孤独的各自为战。
除了这些,朱由检还把自己和那些明末大能们,费劲了心机,好不容易才研制出的各类新式武器,给一部分官兵也装备上。
能做的都已经做到了极致,底下,就看这些明末的名将们,是否可以改变这一战的结局。
二月二龙抬头,一路上受尽袭扰的黄太吉,终于率领大军赶到青县,到了这里,卢象升总算是放弃了对他们的袭扰。
不过黄太吉和建奴高层,却没有丝毫的放松,因为此时的青县,已经汇集了近八万的精锐明军,在孙承宗的带领下,迎接他们的到来。
对于明军选择在一马平川的青县,与自己决战,建奴的高层们其实都有些意外。
建奴这一方,向来就是靠着骑兵优势,欺负以步兵为主的明军。
青县虽然河流密布,可对于明军来说,也并不算是什么好地方,明军理应避战才对。
不过既然明军选择了此地决战,那对建奴们来说,肯定是再好不过了。
在这广阔的平原上,建奴的大军更容易展开,击垮了明军后,也方便他们去追杀。
明军虽然士兵人数众多,可经过这么多年的交战,建奴清楚这些明军彼此之间的协作,并不是很灵敏。
这也是因为明军的军制,一路大军中有着无数的总兵参将,平日里很少有过协同作战。
一旦陷入激战,这些小军头为了保存实力,很容易就会避战,最后引发全军崩溃,比赛谁能在建奴的铁蹄下跑的更快。
而建奴则是恰恰相反,因为人口稀少,他们在作战时,都是抱成一团,彼此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
往日里的战场,不管是在辽东与明军作战,还是在草原对付林丹汗,都是地广人稀的空旷地带,所以建奴的大兵团作战经验非常丰富。
正因为如此,哪怕是明军主动选择的战场,他们毫不避让,直接安营扎寨,让手下的士兵好好休息,好恢复体力。
等到明日里,这些士兵的体力和马力。都恢复到了巅峰,在那时再与明军决战。
只要打垮了眼前的明军,他们就可以带着丰盛的战利品,前往龙井关和喜峰口,与代善汇合,然后满载而归。
大明这边看到建奴安营扎寨,派出了他们数量不多的骑兵前去骚扰,双方的游骑,在主力之间打的难分难解。
不过也只是游骑之间的较量,明军的主力并没有出动,给了建奴主力安营扎寨的机会。
毕竟不让他们在此安顿,万一建奴在交战中失利,他们有可能会带着一些战利品直接跑路,让明军没有机会,给予他们重创。
对于建奴的优势,朱由检和孙承宗他们自然也很是清楚,不过对于此战,大明的上下,并没有太多的畏惧。
大明军方的底气,一个是各路大军,在经过了两年多的整合后,已经具备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二则是在锦衣卫的监督下,这两年士兵的伙食得到了保证,有体力进行日常的训练。
使用的武器质量,也不再像往常一样粗制滥造,士兵最为关心的军饷,更是一文不少的足额发放。
三则是最开始时,很多的中低层军官,试图贪污勒索士兵的饷银,结果被锦衣卫杀了个人头滚滚。
他们空缺出来的官职,不是再有高层指派,而是从表现良好的士兵中填充。
如今在青县的明军士兵,都是些吃的饱,穿的暖,有足饷,更是有着上升空间的精锐。
士气高涨的他们,不但不畏战,反而是期待着在战场上,能够报效皇帝,建立功勋好光宗耀祖。
明军的战斗力,比着以前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也就是骑兵不足,要不然黄太吉这些鞑虏,根本没有机会深入到山东腹地。
不过虽然没能避免建奴在大明的腹地霍霍,可也给了明军更多的准备时间,让皇宫科学院生产出了更多的新式武器,配备给军队。
这八万大军中,有近三万的火铳兵,其中的一半火铳兵,装备的都是新式燧发枪。
火炮方面,明军也装备了三百多门,射程和射速方面都得到提高的拿破仑炮,当然了,它们现在的名字叫徐光启炮。
至于手雷,因为炸药只研制出来了苦味酸,这玩意性能太不稳定,不能作为手雷的装药,所以使用的还是黑火药。
虽然这种手雷的威力不大,不过在战场上,也是有不小的作用,最少可以用来惊吓建奴的战马,打乱建奴的进攻节奏。
随着夜幕的降临,两军都开始抓紧时间休息,为明日的大决战做好充足的准备。
不过有着地主优势的明军,夜里自然是要搞些花活,来骚扰建奴的大军,让他们休息不好,进而影响明日里的战斗。
这些明军也不想着去进攻建奴的大营,而是带着给建奴准备的小惊喜,跑到了建奴的大营外,寻找偷袭的机会。
一旦寻找到机会,他们就会贴着建奴的拒马和鹿砦,用加强版的一窝蜂,对着建奴们的大营一阵激射。
改进加强后一窝蜂,因为采用了标准化生产,射程达到了三百多步。
虽然杀伤力依旧不是很大,可却能点燃建奴的帐篷和草料,让那些在外围的建奴忙于奔命,根本没有机会好好的休息。
这样恶心死建奴的袭扰,一直持续到天明,那些明军才在建奴骑兵的疯狂驱赶下,结束了他们的任务。
“咚咚咚——”
“呜呜呜——”
天色大亮以后,吃饱喝足,缓了一会后的双方士兵,随着战鼓和号角响彻大地,纷纷走出了自己的营帐和城池。
大明这个衰老帝国与后金这个新兴政权,朱由检这个新帝与黄太吉这个新大汗,决定彼此命运的大决战,在这一刻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