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西南联大诞生于民族存亡之关头,与抗日战争相始终。前后虽仅8年多时间,但其以延续中华文脉为使命的“刚毅坚卓”,“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西南联大碑文语),培育了众多国家级、世界级的人才。不仅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伟大奇迹,更引领思想,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绚烂篇章。
弗尼吉亚大学约翰·伊瑟雷尔教授说,“这所大学的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西南联大通识读课”丛书,正是我们以虔诚之心,整理、保留联大知识遗产所作的努力。
联大之所以学术、育才成果辉煌,是因其在高压之下仍坚持教授治校、学术自由的校风宗旨,也得益于其贯彻实施通识教育理念。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指对所有学生所普遍进行的共同文化教育,包括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公民意识的陶冶,个性的熏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人皆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完备学生知识结构,让其“通”和“专”的教育互为成就,进步空间更大。
近年来,“通识”学习需求在社会中表现得越来越普遍,对自己知识素养有所要求的人,亦会主动寻找通识读物为自己充电。这让我们产生了将联大教授的讲义、学术成果整理编辑为适用当下的通识读本的想法,也为保留传承联大知识遗产做出一点小小贡献。
文学、历史、哲学、美学,是基础性的通识课题,因此我们首先设定这四门学科来编辑通识课读本。
通识课有系统性,所以我们先根据学科框架设定章节,再从联大相应教授的讲义和学术成果中选取相应内容构成全书。
即便我们设定了每本书的主题,但由于同时选入多位教授的作品,因教授风格之不同,使得篇章之间也显示为不同风格。不过,这也正好是西南联大包容自由、百花齐放的具体表现。
联大教授当时的授课讲义多有遗失,极少部分由后人或学生整理成书。这些后期整理而成的出版物,成为我们的内容来源之一。更多教授的讲义,后被教授本人修订或展开重写,成为其学术著作的一部分。其学术著作,就成为我们的又一内容来源。因此,我们的“西南联大通识课”丛书基本忠实于联大课堂所讲内容,但形态已经不完全是讲义形态。
为了更清晰地表现通识课读本结构,我们对部分文章进行了重拟标题以及分节的处理。重拟标题以及分节在书中具体以编者注的方式给予说明。
系列丛书所选教授均曾在西南联大任教。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胡适先生。胡适先生在联大筹备中起了重要作用,并一度受聘为联大文学院院长,虽然他并未在联大具体任课,但为保持通识课读本的系统性,以及彰显胡适先生的作品价值,在“哲学”“历史”和“文学”均收入了胡适先生部分篇目。
由于时代语言习惯不同形成的文字差异,编者对其按现今的使用方法作了统一处理。译名亦均改为现在标准的通用译名。
《西南联大文学通识课》一书按文学史发展顺序编排,共六个部分:“诗文概说”“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篇目选自朱自清、胡适、闻一多、陈寅恪、浦江清五位先生的讲义和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