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兼析苏共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苏联解体关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不久前有报道称,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米哈伊尔·季塔连科所长、院士以及其他学者指出:“江泽民同志当选总书记后,指示中国社会科学院集中主要精力研究苏联解体经验。过去30年有关论著被大量发表。中国正努力寻找一种方法,既可以避免重蹈别人的覆辙,也可以避免自己犯错。”他们认为,中国重蹈苏联解体命运的可能性几乎没有[54]。俄罗斯学者的结论没有错。在中国的苏联史研究领域,围绕苏联解体原因,尽管尚存很大分歧,但研究成果卓著。在苏共党史研究上,也取得了较大成就。其主要目标,不仅仅是要弄清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更重要的是汲取其教训,将其作为“前车之鉴”。就此意义来说,研究苏联历史的人几乎都肩负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在解读、分析其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同时,找寻历史根源,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本研究既肩负着理清历史事实、反映历史真相的任务,同时也期望对当今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等方面有所启发。在开辟苏共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领域的同时,在学术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也要有所创新。

(一)创新之处

第一,从基层党组织角度研究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历史,分析苏联解体原因,这是一项“艰难的”基础研究,具有开拓性。无论是苏联时代还是“后苏联时代”,对于苏联共产党或者苏联社会情况的分析与研究,一向并不缺乏。但是,从苏联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入手,“自下而上”地观察苏联共产党,成果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一则是这项工作过于庞大和繁杂,难以入手;二则是苏联解体后,在当代俄罗斯以及独联体其他国家,从事苏联共产党研究的学者已经很少,更不要说从事苏共基层党组织的研究,可以参考的现成资料与研究成果极其有限。就此意义来说,从事这项研究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它对于当今执政党建设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必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早在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前后,列宁就多次强调要发挥党小组的作用。在苏共的党章、中央委员会决议以及苏共领导人的讲话中,基层党组织一直占有一定分量。但是,把苏联共产党基层党组织作为一个专门问题,研究从苏共建立到被解散的过程,尤其是对戈尔巴乔夫时代苏共基层党组织发展情况,在改革时代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形式、职能、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加以综合概括与分析,这样的著作目前还比较少见。一方面,由于苏联改革到后期出现混乱,使学者和党务工作者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系统研究;另一方面,苏共的解散是一个突然发生的事件,苏共被解散时,很多党的文件与档案被破坏,加上意识形态和经济方面的其他原因,使得苏联解体后苏共基层党组织问题成了一个少有研究的课题。在俄罗斯和中国,尚未见有在全部历史阶段上对苏共基层党组织进行专门的系统分析和阐述的著作。本书把苏联共产党历史的研究视点放在党的最底层:基层党组织,这本身就是研究政党史的新视角。另外,结合组织行为学、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法,把社会学研究方法引入历史研究中,改变了执政党研究中主要以政治学、行政学为主的状况,力求在政党研究以及苏联解体原因分析方面开辟新路径。

第二,苏联解体前后,苏共与俄罗斯政府就公布了大量档案材料,其中有很多涉及国内战争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政府政策法规、民众来往信件、苏联社会生活等。这些材料对于真实地了解苏联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苏联时代诸多官方报道与会议决议和党的文件的补充,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起到“修正”的作用。充分运用这些材料研究苏联社会的基本情况,了解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发挥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清苏联社会机体变化的过程,帮助人们更准确地分析苏共职能与作用的变化,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目前,无论在俄罗斯学界还是在中国学界,都比较重视“用事实说话”“以史料为依据”。大量历史档案资料的公开也为此创造了条件。不过,有关苏联时期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群众生活的材料往往分散在其他材料之中,要从中辨别并提取出来,加以整理和运用,就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本研究力求更多地运用新材料和新史料,真实地展示苏联历史原貌,补充相关领域研究中的缺憾。

第三,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入手,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败。研究苏联历史,不仅仅要展示其原貌,还需要从中分析其成败得失的原因,汲取经验与教训。苏联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作为一个基层组织系统,在不同时期其结构与职能及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这些情况是缘于领导者个人因素还是缘于执政党的制度,抑或受到国家制度的影响?基层党组织要保持其战斗堡垒作用、保持先进性,宣传动员能够起到多大作用?物质刺激能否补充宣传动员体制的不足?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靠行政命令还是有影响的个人,抑或有宣传力的组织?建设学习型政党在基层党组织中如何落实?这些问题有的距离苏联共产党基层党组织似乎很远,有的似乎与其密切相关。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分析苏共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败得失,可以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一个政党要保持先进性,保持战斗力,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

同时,本书的目的是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提供借鉴与帮助。在书中,对于执政党的基层党组织如何处理与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关系有一定分析。这是从基层党组织角度研究执政党与其他党派群团组织关系的一次尝试。

(二)研究方法

本书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利用档案材料、历史文献,以史实分析为主,对苏共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激励机制、在苏联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深入分析,采用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并用的交叉研究方法。

一般而言,在社会科学领域进行某一个问题的研究,往往是对这个问题提出某种假说,然后围绕着这个假说去收集材料,将与自己观点接近的材料或者与之相反的材料都收集起来,再加以对比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随着材料的丰富,视野的扩展,论题就可能超出最初的内容,而在演绎推理中,最终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与开始时的假说相去甚远或者得出与原来假说相反的结论。本书基本循着这样一个研究路径,即提出主题“苏联共产党基层党组织产生、发展变化过程”,之后,围绕这个主题,研究基层党组织在苏联共产党历史上走过了怎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有哪些因素对基层党组织的变化产生影响,哪些因素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关键性的作用,在苏共失败、苏联解体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处于什么位置,在此基础上得出基本结论。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强调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从历史事实出发分析客观存在的现象。19世纪30年代,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也倡导要“如实直书”。因此,从历史事实出发,尊重史实是史学研究的必要前提。本书立足于苏联历史的基本事实,以事实为依据,力求有可信度,有一定科学价值。同时,历史是人的历史,基层党组织更是涉及苏联社会最广泛的人群的组织。这个组织在苏共存在的几十年间,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在研究中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和看待它。本研究根据苏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苏共高层对待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观点的新提法,理顺苏共基层党组织内部在思想意识上发生变化的过程,力求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在研究中,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研究方法,客观地看待人们的心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并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不失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的执政党,苏共基层党组织作为这个党分布最广泛的组织,其管理实践也有借鉴意义。因此,运用管理科学理论对苏共基层党组织在组织结构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也是研究苏共基层党组织的一种手段。


[1] 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主编《苏联兴亡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783~796页。

[2]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927~944页。

[3] 陆南泉、姜长斌主编《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377~384、298~299页。

[4] 有关苏联解体原因各种观点介绍与研究路径分析,可参见富景筠《卢布信用危机与苏联解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第4~11页。

[5] 在苏共执政党建设经验与教训方面,国内有一些基于新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李慎明主编《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李慎明主编《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与反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等等。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96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63页。

[8] 《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88,第337页。

[9] 〔俄〕德·格·诺维科夫:《现阶段前苏联地区的共产主义运动》,陈爱茹编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4期;刘淑春:《俄罗斯社会主义流派当前境况》,《人民论坛》 2012年第9期(下)。

[10] 目前在俄罗斯议会中,有四个主要政党。第一大党是统一俄罗斯党,这个党是普京一系列政策的支持者,强调强大的总统政权是政治稳定的保障和法制建设的牢固基石。由于许多官员都是统一俄罗斯党党员,因此该党又被称为“政权党”。俄罗斯共产党为议会第二大党。俄共属于左翼政党,在经济、社会政策上,该党反对强行私有化,赞成不同形式所有制的最佳结合。党的战略目标是通过议会斗争和宪法手段获得政权。公正俄罗斯党是议会第三大党,属于中左翼政党。该党纲领认为,社会不公正是国家和社会面临的最尖锐的政治问题,是国家发展的最大障碍。贫富差距悬殊损害了公民权利和自由,最终将导致丧失社会信任和团结。因此该党较多关注提高退休金和社会补助,合理分配收入,对国家开支进行切实的公民监督等议题。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为议会第四大党。该党政策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称其首要任务是“复兴强大的民主和繁荣的俄罗斯”,在对外政策方面主张在自愿的基础上重建俄罗斯国家,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结盟,首先与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原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统一。

[11] 2013年4月24日,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格·弗·布罗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从关注民生的角度把中共十八大报告与不久前召开的俄共十五大报告做了比较,指出了俄共在纲领与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2] 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尚文教授撰文《俄共缘何衰落》(《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3期),介绍了俄罗斯共产党进入新千年以来的衰落境况并分析了其原因,其中也谈到了苏共的影响。

[13] 〔俄〕尼·阿·涅克拉索夫:《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飞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第435页。

[14] 《俄罗斯档案工作简介》,宁波档案网,http://www.dangan.ningbo.gov.cn/dakw/201106/31wbly/201111/t20111115_705217.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5年3月8日。

[15] 〔俄〕瓦·福米乔夫:《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史档案馆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献典藏》,李铁军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1期。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文献档案是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史档案馆的镇馆典藏之一,为该档案馆的一号全宗。

[16] РГАСПИ.Ф.347.Оп.1.Д.70.

[17] 在收集材料过程中,俄罗斯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与俄罗斯国家现代历史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给予笔者全力支持与帮助,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耐心地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他们的敬业与认真十分令人感动。在此一并致谢。

[18]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一部由苏联官方组织编写的苏共党史教材,其中充斥着对斯大林的颂扬,在西方人眼中这是一部不可信的党史书。苏共20大后的苏联以及解体前后的苏联对这部教程也有很多批判,但它提供了一些历史事实。苏联解体后,有俄罗斯学者对这部书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如Р.А.麦德维杰夫在为2004年再版的《联共(布)党史》所做的后序中,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称为“共产主义的圣经”,认为它曾影响到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职业选择。他在这篇后序中逐章分析介绍了教程的内容,具体内容可参见Р.А.Медведев. Научное послесловие.История Всесоюзной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большевиков)Москва.Логос.2004。另一位学者Г.Д.阿列克谢耶娃在其著作《俄国历史科学,意识形态,政治(20世纪60~80年代)》中,也用一定篇幅分析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她认为,尽管这部教程在当时不仅对苏联历史产生了影响,还对苏联以外的社会主义阵营产生影响,但后来人们对这部书的研究并不透彻。实际上,教程对20世纪前期苏联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集体化运动、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一些老布尔什维克的活动等都有论述与评价。具体内容参见Г.Д.Алексеева. 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наука в России.Идеология.Политика 60-80-е годы ⅩⅩ века Москва.2003.сс.30-36。

[19] 这一六卷本的《苏联共产党历史》是分批出版的,最早的一批1965年出版,后来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出版齐全。中译本能够见到的主要是第一卷和第二卷。

[20] 《党的建设》开始是苏共中央委员会批准出版的期刊,在1929~1946年每月出两期,战争中有间断。后来作为党建的专门著作,对党的思想、组织建设、党务工作等方面的各项原则都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本书主要参阅彼特罗维切夫主编的《党的建设》1978年增订第五版。

[21] 本书主要参阅莫斯科政治书籍出版社1987年的版本。

[22] 这是从1957年开始出版的党史专刊。

[23] 这个刊物从1919年出版,到1929年,主要刊载党史的重要事实材料;到1989年又重新出刊,刊名为《苏共中央通报》,登载了许多党史重要材料,1991年苏共被解散时停刊;《共产党人》是苏共主要理论刊物,1991年苏共被停止活动后,改名为《自由思想》。

[24] 前者为苏联共产党的机关报,后者为苏维埃政府的机关报,两者报道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报刊。

[25] 《党的生活》与其他两个期刊有关,即1919年起发行的《俄共(布)中央通报》,1929年被新的、比较通俗化的政治宣传杂志《党的建设》所取代,到1946年,更加通俗的《党的生活》取代了《党的建设》。1991年苏共被宣布停止活动后,这个杂志更名为《实业生活》。

[26] Под.ред. В.В.Кондрашина,ид.Голод в СССР 1929-1934.Документы.Том первый.1929-июль 1932.книга1.Москва,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фонд,Демократия.2012;Отв.Составитель В.В.Кондрашин. Голод в СССР 1929-1934.3т.лето 1933-июль 1934.М:МФД,2013.

[27] Под.Ред. А.Береловича,В.Данилова. Советская деревня глазами ВЧК-ОГПУ-НКВД.1918-1939.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5;Под ред. В.Данилова,Р.Ман-нинг,Л.Виолы.Трагедия советской деревни.Коллективизация и раскулачивание.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в 5 томах.1927-1939.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1999-2006гг;〔俄〕丹尼洛夫等编《菲利普·米罗诺夫:1917~1921年时期的静静的顿河》,乌传衮、温耀平译,人民出版社,2010(А.Н.雅科夫列夫院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档案文件》系列);А.Н.雅科夫列夫(А.Н.Яковлев)院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档案文件》之《新经济政策是怎样被断送的——1928~1929年联共(布)中央全会速记记录》(五卷本),李方仲等译,人民出版社,2007~2008;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英〕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8] 有关当今俄罗斯反思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重新评价斯大林的情况可参见吴恩远《俄罗斯重新评价斯大林》,《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吴恩远《俄罗斯重评斯大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6期;吴恩远《俄罗斯重评斯大林续》,《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1期;吴恩远《再谈俄罗斯反思历史、重评斯大林思潮》,《世界历史》2006年第2期。

[29] Отв.Ред:А.Б.Безбородов. науч.Ред:Н.В.Елисеева,История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М: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энцзклопедия.2014.:Соколов А.К,От военпрома к ВПК:советская военна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1917—июнь 1941гг.М:Новый хронограф.2012.

[30] Александр Островский,Кто поставил Горбачева,Москва.Алгоритм,ЭКСМО.2010;Александр Шубин. 10 мифов советской страны.Москва“ЯУЗА”“ЭКСМО”,2007;Александр Шевякин. Как убил СССР:Величайшая гео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катастрофа.М:ЭКСМО:Яуза.2014;Александр Шевякин. Кто готовил развал СССР?М:Алгоритм,2014;Зубкова Е.Ю. Прибалтика и Кремль.1940-1953.М:РОССПЭН;Фонд первого Презитента России Б.Н.Ельцена.2008;Александр Широкорад. Диссиденты 1956-1990гг.М:Алгоритм.2014;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А.Н.Сахарова. 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а ⅩⅩ век.Москва.просвещение.2002;А.С.Орлов,В.А.Георгиев,Н.Г.Георгиева,Т.А.Си-вохина.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учебник.Москва,ТК Велби.2007;Л.Н.Денисова,Исчезаю-щая деревня России:Нечёрноземье в 1960-1980-е годы.Москва.ИРИРАН.1996;Сергей Кара-Мурза,Геннадий Осипов. СССР-Цивилизация будущего.Инновации Стали-на.Москва.Эксмо.Яуза-пресс.2010;Игорь Пыхоров. Великий оболганный Вождь.Ложь и правда о Сталине.Москва.Яуза-пресс.2010.

[31] 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主编的《苏联兴亡史纲》在阐述苏联兴亡历史的同时,对书中涉及的几乎全部重大历史事件都做了有理有据的分析与评价,所采用的材料多是近些年在俄罗斯和中国苏联史学研究方面的新成果和新著述。本书在相应章节中借鉴了该书中的一些观点,在此对该书各位作者深表敬意与谢忱。

[32] 有关苏联解体前后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情况以及俄国马克思主义当代研究现状,可参见弗·布罗夫、李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俄罗斯并不过时——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概况与主要流派》,《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陈红《布兹加林的马克思主义再现实化思想述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期。

[33] Редактор-составитерь И.А.Швец. Словарь по партийному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у Москва 1987.сс.208-210.

[34] 在苏联陆军和海军中,在团、独立部队(营、炮兵营、连、炮兵连、大队以及与它们相当的分队)、一二三级舰艇、小型舰艇大队、司令部、管理部门(部)机关,凡有党员3人以上的,由相应的政治部建立基层党组织。

[35] 学校包括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八年制学校和初等普通学校等。在高等学校中设立党委会,领导各系党组织。

[36] 列宁在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登记表上关于“1917年以前是否参加过革命运动”一栏里写道:“1892~1893。萨马拉。社会民主主义者秘密小组。”实际上,列宁的革命活动一般从1887年算起。

[37] 《列宁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88,第97页。

[38]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第245页。

[39]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64,第356页。

[40]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64,第597页。

[41]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64,第58页。

[42]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64,第205页。

[43]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编《苏联共产党章程汇编》,求实出版社,1982,第76~77页。

[44] 〔苏〕Н.А.彼特罗维切夫主编《党的建设》,郭华等译,求实出版社,1983,第210页。

[45] 根据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后,工人党员迅速增加的情况,在党的16大上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车间和生产组织的决定。1930~1932年,党对工厂党支部做了组织上的调整。鉴于当时相当一部分城市党支部变成了成千上万人的集体,党中央建议在拥有党员500名以上的所有企业中成立党委会、车间支部,在生产组里成立党小组。这样有助于改进党在工厂中的工作和扩大党在工人群众中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领导城市党组织工作,还在5万人以上的城市中成立了城市党委会。

[46] Спутник партгрупоргао Масква.1982.с.3.

[47]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编《苏联共产党章程汇编》,求实出版社,1982,第77页。

[48]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编《苏联共产党章程汇编》,求实出版社,1982,第76~77页。

[49] 在苏联国家机关、经济机关、交通邮电企业、科研机关、苏维埃机关、创作协会这样一些有很多隶属的组织的机关中,党组织情况比较复杂,与一般工厂企业和集体农庄、国营农场等单位党组织在监督职权上有所不同。苏共党章规定,这些机关里的党组织的活动都局限于本机关的范围,不能扩大到有自己党组织的隶属部门去。所以政府各部、各国家委员会和其他主管部门的党组织不能监督这些部门的全部工作,而只是监督这些机关本身的工作。

[50] 这里列举的基层党组织对行政部门的监督权利内容,是在1989年的《党建词典》中所列举出来的,在苏共早期的党章中没有具体规定,具体情况可见后文。

[51] 列宁曾写道:“从1903年起布尔什维主义就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一种政党而存在。”参见《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58,第6页。他还曾指出:“1898年春天成立了党。这是这一时期社会民主党人所做的一件最突出的、同时也是最后的事情。”参见《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9,第490页。苏联科学院波诺马廖夫以及波斯别洛夫主编的《苏联共产党历史》将苏联共产党历史从1903年算起。一般来讲,国内也采用这种说法。

[52] 在分析列宁的建党学说时,需要从列宁的早期革命活动讲起,即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列宁对党小组的活动的论述,以及他在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后,关于党的组织形式、斗争方式等的论述,主要是指十月革命前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内容。因此,对于列宁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的叙述,在时段上超出本书标题所限定的时间,但作为列宁党建理论研究之整体的一部分,在时间上有连续性,在此加以说明。

[53] Александр Шевякин. Как убил СССР:Величайшая гео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катастрофа.М:ЭКСМО.Яуза.2014.Предисловие.

[54] 《俄专家:中国崛起难阻挡,已解决苏联所犯错误》,《环球时报》2013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