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心理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的心理学[1]
黄希庭[2]
各位代表、各位专家:
上午好!
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在我们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祝到会代表、专家们身体健康、收获满满!
最近我对社区心理学的性质有新的思考,提出来希望引起同行专家的讨论,得到各位的认同或指正。
我认为,社区心理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的心理学。首先,社区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因而我们可以用多种取向、多种方法来研究社区中人的心理和行为,揭示社区中人的心理世界,探讨与社区有关心理现象的性质、结构、机制、机能和规律,即心理世界或心理和行为事实。其次,社区心理学也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它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生态学、生理学和医学都有交叉。我们曾经做过幸福的个体差异研究,用FMRI来研究,就是说跟脑科学有交叉。但我们这些研究都没有考虑到人是生活在社区中的,而是一个抽象的人,或者说是一个孤立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人,并不是社区里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我认为社区心理学除了心理学的性质之外,它还有一个特性,即人文学科的性质。
社区心理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什么叫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者普遍认为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人的“生活世界”包不包括“心理世界”?我认为是包括“心理世界”的,但这里的人不是孤立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不仅仅是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人,而且是生活在我们社区里活生生的人;也就是说,这些活生生的人的“生活世界”是我们社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这个“生活世界”中的居民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社区系统,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我们现在讲基层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就跟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社区心理学就必须要研究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同时它也与社区的历史、现实、未来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个“生活世界”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和行为事实;更重要的是这个“生活世界”是具有意义性和价值追求的。大家想一想,我们研究社区中的人的“生活世界”是不是有意义性,是不是有价值追求?答案是肯定的,是有意义性,是有价值追求的。所以我认为社区心理学是一门人文学科或者说是一门人文学科性质的心理学。正因为它具有这样一个属性,所以社区心理学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1)社区心理学研究的人是与其人生紧密联系的。社区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都与人生有紧密的联系。这个人的“生活世界”是与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人生智慧、人生修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社区心理学的使命是促进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当然包含着社区居民人生境界的提高。所以社区心理学不仅是探讨心理世界、心理和行为事实,更应探讨人的“生活世界”的意义性和价值追求。
(2)社区心理学研究的社区是与其社会文化和历史紧密联系的。我们研究人的“生活世界”必然要考虑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现实。我们当然会看到中国的社区与西方的社区(或者说东方的社区与西方的社区)有共同性。正因为看到共同性,所以在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专委会成立初期,就由陈红教授组织翻译出版了“社区心理学译丛”(共10种书),杨莉萍教授也单独翻译出版了一些社区心理学著作。这些工作我认为是有必要做的。因为中国的社区与西方的社区有相同的地方,有些好的东西便于我们吸收、应用。但是我们不能只做翻译工作,不能以拿来主义对待我们的学术研究,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的社区与西方的社区的差异性,开展中国社区心理学的研究;这方面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做得很不够,且遇到不少困难。我们现在借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机会,就是要结合我们中国的社区实际开展研究,也就是说我们要加大力度进行社区心理学的中国化研究。也可以说,我们就是要借中国的社区治理来发展我们的社区心理学。
中国的社区、中国的基层社区治理与西方的社区、西方的社区治理不是完全相同的,不论从历史上来看,从现实来看,还是从将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都是有所不同的。正因为有一系列差异,我们就不能照搬西方的社区心理学,我们不能只做模仿工作。模仿不是创造,是缺乏生命力的。我们要重视自己的社会文化,不能轻视自己的社会文化,更不能藐视自己的社会文化,不能脱离中国现实社区情况来建设社区心理学。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立脚点,这个立脚点就是我们的中华优秀文化。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论修养,不断深入我国社区进行研究,不断走向我国的社区治理,我国社区心理学的研究就会蓬勃地发展起来。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1]本文据在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上的录像讲话整理。
[2]黄希庭,西南大学资深教授,E-mail:xthuang@s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