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金融科技:挑战华尔街并推进金融变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作者手记

我十三岁的时候,爸爸得了重病,失去了工作。我们这个建立在20世纪80年代末廉价信贷基础之上的家庭随即分崩离析。我们不得不变卖家里的东西,我也被赶出校门,我漂亮的妈妈用她的貂皮大衣换来一条涤纶围裙,并在当地的超市谋到了一份码箱子的工作。爸爸继续领取救济金,靠为干洗店开车维持家庭开销。

有些人可能遭遇过更大的困难,但这段经历给我留下的是一生的焦虑,尤其是对待金钱的复杂心态。对一些日常的事情,比如牙膏用完了之类的,我都会表现出无端的恐慌。我购买食品时,总是超过正常需要的量,我没有信用卡或购物卡,我的储蓄大多是现金,这意味着股票历史上出现过的大牛市,我一个也没有经历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选择了通过讲述关于金钱的故事来谋生,而且我这样做还赚了很多钱。

我的事业可谓蒸蒸日上,但我发现我蓬勃发展的职业兴趣与我的个人财务状况之间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脱节。我可以告诉你美联储会提高利率还是会降低利率,但一想到信用卡上的利息,我便会脊背发凉。我可以解释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如何导致金融危机的,但为自己申请抵押贷款的前景却让我感到恐惧,致使我最终租房的时间比我应该租的时间长了十年。几年前,我公司的共同创始人终于站在我的办公桌旁,为我设立了一个401(K)[5]账户。

除却其货币物理特征,金钱便是一切。它与安全、地位、家庭、成功、失败、健康——除了银行往来账户上数字之外的一切事物相关。人们受到金钱的挑战,不是因为他们不会做基础运算,而是因为他们被自己的心理吓住了,被金钱所代表的一切负担吓住了。对于那些生而富有或经济无忧的人们来说,传统金融行之有效,但对我们其他人来说,它的表现却十分糟糕。

这本书讲的就是一群拥有同样感受的人们的故事。

除了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明显结构缺陷,本书所描述的企业家还都看到了金融业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它失去了根基,也跟不上数字时代发展的步伐;它没有为大多数为钱挣扎的“普通人”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新科技巨头在谈论连接世界或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除了简单地转账或者为越来越少的人赚越来越多的钱,金融服务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这些企业家——这些“金融黑客”——都是特立独行的怪人和局外人。即使是那些曾在大型金融公司工作过的人,因其性别、肤色或者滑稽的口音,他们的日常工作也都是在玩局外游戏。

作为一个不合群的人,我被他们深深地吸引,我觉得他们引人入胜的故事可以成为深入探索他们希望颠覆的特定金融领域的捷径。我为创新者而歌,为创新而赞。

我并不是在寻找他们各自领域中的第一人或最知名人士。(你越仔细寻找技术上的“第一”,就越难找到:每一项创新都是站在它之前的创新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而且一路蹒跚……)相反地,我在寻找有助于讲述更为宏大的金融科技故事的迷人小故事。

本书不敢妄称是一本“金融科技百科全书”。令人遗憾的是,本书篇幅有限,不得不将许多令人惊叹的人物和整个金融子行业舍弃:我没有时间报道商业金融科技、房地产或保险等领域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我对欧洲各国和中国谈得不够。

诚实地讲,采访的可行性也是决定谁在书中、谁不在书中的一个因素。与其他一些人相比,书中的人物我可能更容易找到;有些人已经是熟人或者是客户(虽然撰写本书时他们还不是客户)。我努力做到声音和个性的平衡,但你最喜欢的一些名字可能没有出现在这里,其原因不是他们被冷落,而是因为我还在等他们给我回电话。

最后,人们说在纽约随时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我敏锐地意识到,从提交手稿到出版之间的时间可能会延长。就在我写这篇手记的时候,嘉信理财宣布,他们决定取消所有线上交易费用,此举开创了在线经纪业务的新纪元。我不知道2020年第一季度苹果公司对现金流的野心或更广泛的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也不知道金融科技是会接管银行还是会被银行完全吞并(客观上来说,后者更有可能)。

然而,让我充满信心的是,不管这些玩家最终的命运如何,他们向金融业释放了许多(即便不是绝大多数的)理念——金融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超级富豪,我们这个行业应该更像它所代表的人,而取消佣金或许也能赢利,无论明天的金融服务提供商是谁,这些理念都将继续存在于他们的思想中。

金融科技发展脉络

金融技术的历史和金钱本身一样悠久——金钱就是技术——但所谓的“金融科技”现象则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其产生的背景是互联网的兴起以及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的经济繁荣与萧条。下面展示的一些关键节点,有助于我们看到“金融科技”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今天这个模样的。

①脸书(Facebook),现已更名为元宇宙(Meta)。因原书出版时间早于脸书更名时间,故本书仍称其为脸书(Facebook)。——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