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难相处的同事和职场“有毒”行为大起底
本章的目的是帮助你弄清楚心理健康问题对职场工作效率和职场关系产生的影响。当了解同事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之后,你就能够有的放矢、更好地与他们互动。我将介绍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焦虑、情绪变化无常、个性缺陷和神经发育障碍。我还将描述上述精神障碍如何引起职场问题。最后,我将与你分享一些职场行为和沟通技巧,帮助你减轻压力,轻装上阵,提高工作效率。希望这些技巧能够点石成金,立竿见影,在促进同事关系方面助你一臂之力。
并非仅仅是个性冲突
人无完人,职场更非世外桃源。即使你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和工作环境,你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职场冲突。例如,你或许和顶头上司对如何有效完成某项工作意见不一;平常非常富有合作精神的同事可能因为某一天情绪糟糕而对你冷言冷语;当你所在的团队赶工期时,压力可能会导致同事脾气火暴,职场关系紧张。
然而,普通的职场冲突和与有精神障碍的同事相处困难,这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别。最主要的差别是,有精神障碍的同事会深陷自己的行为模式而不能自拔,导致我们几乎无法和他们讲道理,也无法通过商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他们在行为上容易走极端,拒绝变通,并且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过错。这一现象在存在人格障碍的人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其中包括自恋型人格障碍(NPD)、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和强迫型人格障碍(OCPD)。
例如,没有精神障碍的同事可能想在会议上力争压你一头。他们自己发言时啰里啰唆,不着重点,但在你发言时却嫌你用时过长,要点不清,催促会议进入下一个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向同事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看法,提醒他们注意礼貌,他们很可能会顾及你的感受,赔礼道歉。他们还可能会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将会给职场关系带来负面影响。总而言之,他们很可能会吸取教训,将来不再对你粗俗无礼。
有精神障碍的同事则大相径庭。在类似情况下,他们一般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过错,只会认为你的发言有问题,指责你没有度量、太过敏感。他们不会顾及你的感受,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结果是,在以后的会议上他们依然如故,没有丝毫改变,就好像你不曾提醒过他们一样。
一般情况下,有精神障碍的人们对谁都“一视同仁”,在老板、平级同事和下属面前的表现并无差异。虽然在某些情形下,在面对比自己更有权势的人时,有自恋型人格障碍或其他类型人格障碍的同事会收敛自己的行为。不过总体而言,如果你的同事有精神障碍,他们的行为模式是持续不变的。想和这样的同事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徒劳无功,白费力气。如果这样的人身处领导岗位,下属的离职率通常会居高不下。
本书是为了帮助那些想尽力与难相处的同事搞好关系,但由于效果不佳而几近崩溃的人们。也许你的老板时时刻刻盯着你,确保你按他喜欢的方式完成工作。他不停地给你发邮件,在下班时间给你打电话,询问工作进展情况。也许你的团队成员中有人丢三落四、行动迟缓,导致你担心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也许团队中有人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你。也许有的同事挑拨离间、无事生非,导致团队人心惶惶,士气低落,死气沉沉。如果你为了应付这样的同事而感到疲惫不堪,几近崩溃,我希望本书介绍的技巧能够在减轻职场压力方面为你排忧解难,助你一臂之力。
不要对你的同事进行精神诊断,因为只有合格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才能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对他人的心理健康做出诊断,其他人员无法确认他人是否有精神障碍。此外,各种精神障碍的症状有交叉重叠的现象,并非泾渭分明,一清二楚。因此,在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你无法确认你的同事是否有心理问题。
企图为同事进行精神诊断只会让职场问题雪上加霜,因为这时你会想方设法探究他们的人性,把他们的所有行为都当成疾病症状,把他们的正常意见和建议当成耳旁风。例如,如果你的同事对某项商业战略计划持有不同意见并且态度坚决,你就会容易认为这是一种精神症状,而实际上他们的建议可能更具有远见卓识。
考虑同事的行为动机,很可能会减轻你的挫败感和压力。随着你对同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他们正在经历什么,你就不会给他们简简单单地贴标签,不会认为他们的行为只是针对你一个人。你会觉得,他们也许只是在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方面有些小毛病,但并没有所谓的心理疾病。
“有毒”行为VS难相处人群
当你听到“有毒”这个词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首先会想到什么?你可能会首先想到不安全、有毒的物品,例如化学危险品。此外,你也可能想到那些丑闻不断的职场。
在职场,不正常的行为贻害无穷,它们会降低工作效率,打击团队士气。这些行为还可能四处扩散,从一个部门传播到另外一个部门,进而影响整个公司的运转。
人们很容易给某个同事贴上“难相处”的标签,但这绝非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样做只会导致互不信任,无法沟通。双方都会觉得无法改变现状,进而心生绝望。被贴上“难相处”标签的人会认为,自己在本质上被他人定性为难相处,已经无法改变,于是就拒绝改变。此外,被贴上此类标签的人们很容易遭到排斥。这些人当中有些可能有精神障碍,他们觉得自己被污化后,疾病变得更加严重,因而就更不愿意向外界求助。
本书对事不对人,因为它的重点是讨论职场“有毒”行为,而不是职场难相处人群。重点关注同事的行为,有助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这些行为包括:他们是否想把他们自己的工作强加于你?是否在和你交谈时表现得没有礼貌?是否经常迟到或分派工作后让人不放心?把关注重点放在行为上,可以帮助你提高共情能力,对同事感同身受。同时,关注重点放在行为上也能使你更加果断自信,据理力争,维护切身利益。
本书有什么锦囊妙计?
你之所以阅读本书,也许是因为职场挑战让你进退两难,不知所措。也许是因为你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正在考虑辞职前如何减少损失。通常,处于这类职业状况的人们会感到压力巨大,无计可施。
那么,阅读本书有什么好处呢?本书将提供综合信息,帮助你了解影响职场行为和职场关系的各种精神障碍,让你更好地理解同事的行为,并给你提供一些应对同事行为的锦囊妙计。我希望,把这些技巧付诸行动之后,你会减轻压力,增强信心。
此外,有些读者的老板、平级同事或下属由于患有心理疾病并且缺乏治疗,因而存在不正常的职场行为,本书同样是为此类读者量身定做的。
需要强调的是,本书所阐述的内容不能代替对精神障碍的治疗。然而,了解精神障碍方面的知识以及患病人群的行为方式,有助于减轻你在职场环境中的不满,排解愤怒和压力。同时,本书还能帮助你洞察同事的人际交往风格,获得职场交往方面行之有效的技巧。大家知道,我们无法控制同事的行为,但我们可以把控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应对策略。
常见精神障碍简介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编写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指出,精神障碍会导致患者的思考、感知和行为出现较大问题,使患者无法正常社交,因而难以应对职场和学校等多个场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从该手册中选出了最容易导致职场有害行为的几种精神障碍,在下面进行简单介绍。
焦虑性障碍
焦虑性障碍的患者由于过于害怕和担心,导致日常生活受到干扰。焦虑性障碍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〇 广泛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的患者对生活过度担心,把事情想象得很糟糕,总是担心最不幸的情况将降临到自己身上。广泛性焦虑症的主要表现包括:健忘、焦躁不安、懊恼沮丧、神经紧张以及疲惫不堪。
在职场中,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总是担心最倒霉的情况将要发生,几乎把每件事情都当作决定命运、生死攸关的大事。他们总是心烦意乱,烦躁不安。此外,由于无法集中注意力,他们还健忘,经常丢三落四。
〇 恐惧症:恐惧症患者总是感到惊恐,经常出现冒汗、心悸和气短等生理症状,有时候还会出现濒死感或失控感。他们还会感到自己以及身处的环境是虚幻的,并不真实存在。
部分恐惧症患者的呼吸可能会突然发生变化。他们有时候还会大脑一片空白,似乎游离于环境和其他人之外。如果出现这种状况,他们通常会找借口离开会议室或退出讨论,以便平复自己的情绪。
〇 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者特别害怕社交活动,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担心别人给自己负面评价。他们通常会回避可能引起焦虑的活动,即使硬着头皮参加,也会表现出强烈的不安。
社交恐惧症患者通常会尽量逃避那些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演讲和会议发言也不尽如人意。他们还会逃避工作单位的集体活动或其他社交活动,并且几乎不参加闲聊八卦。
在第二、三、四、七章,我将做进一步阐述,帮助你与可能患有焦虑性障碍的同事打交道。
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患者的情绪大起大落,变幻无常。这种疾病可分为下列几类:
〇 重性抑郁障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兴趣索然;体重突然升高或降低;失眠或嗜睡;无精打采,疲倦不堪。他们还会感到自己的人生没有价值,行动迟缓,记忆力差,严重者可能产生自杀念头和行为。
在职场中,患有重性抑郁障碍的同事可能出现健忘、消极和易怒等症状。他们还可能经常迟到、请病假,在工作和生活中把自己与其他同事隔离开来。其他症状还包括语速和动作缓慢。如果某个同事以前雷厉风行、精神旺盛、办事效率很高,但现在却行为缓慢、工作效率低下,那么这个同事就很有可能患上了重性抑郁障碍。
〇 双相障碍:双相障碍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双相障碍患者不一定会出现重度抑郁发作,但一定会出现狂躁发作,即出现情绪极度亢奋和烦躁。狂躁发作的其他症状还包括:心境高涨、睡眠减少、口若悬河、思维奔逸、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旺盛、性欲亢进以及热衷高风险活动。Ⅱ型双向障碍患者不会出现狂躁发作,但会出现轻躁发作(与狂躁发作相比,症状少,程度低,持续时间短)。他们还一定会有重度抑郁发作。
在职场中,患有双相障碍的同事可能抑郁、狂躁和轻躁症状交替出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起伏不定,让人难以把握。他们有时才思敏捷、极具创造力、工作高效、富有个人魅力,但有时又由于情绪的变化而变得孤僻寡言、烦躁易怒,甚至无法完成正常的工作任务。
在第三、四、七章,我将做进一步阐述,帮助你与可能患有心境障碍的同事更好地沟通。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偏离了文化主流,影响了个人思维、感情、社会交往和冲动控制。
〇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包括自高自大、操纵他人、嫉妒心强和追逐名利。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渴望他人的关注和赞美,自认为高人一等。他们喜欢炫耀,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缺乏同情心。
在职场中,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有“万事通”的“美名”。他们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类同事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犯错后逃避责任,溜之大吉。他们喜欢批评他人,并对别人的成绩吝惜赞美之词。他们还盛气凌人,对同事不屑一顾,甚至充满敌意。这样的同事还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希望找到别人的弱点进行攻击。他们只喜欢和他们认为强大的同事交往,对其他同事则盛气凌人,视而不见。即使不得不打交道,也会表现出一副居高临下、屈尊俯就的优越感。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炫耀自己的成绩和社会关系,以便彰显自己的地位和重要性。此外,这样的同事认为,在谈话时必须以他们自己为中心,由他们控制话语权,不让别人发表意见。如果遭到批评,他们会火冒三丈,大喊大叫,甚至威胁他人。
在第五、六、七章,我将做进一步阐述,帮助你与可能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同事更好地沟通。
〇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通常,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人际关系不稳定。他们害怕被抛弃,把他人想象得时而过好,时而过坏。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还包括:偏执、无故怀疑他人、行为不稳定、冲动、有自杀和自残行为、喜怒无常以及无缘无故发火。
在职场中,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同事情绪通常会剧烈波动,刚才还和某位工作伙伴亲如密友,过一会儿就冷若冰霜,形同陌路。他们还会暗中破坏别人的工作,试图使人出丑。他们常常打探同事是否有不安全感,然后进行针对性打击,降低同事的自信心。遭到拒绝或受到批评时,他们会大发雷霆。即使别人没有对他们提出批评,他们也会疑心过重,无端猜测和臆想。例如,如果同事正在独自思考,他们会误读同事的表情,认为同事对其不满。他们会侵入同事的个人空间或泄露同事的隐私,导致同事尴尬不安。他们还喜欢挑拨离间,惹是生非,打击团队士气。
在第五章和第七章,我将做进一步阐述,帮助你更好地与可能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同事共事。
〇 强迫型人格障碍(OCPD):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追求完美,做事谨小慎微。他们墨守成规,过分追求细节。但是,这样做不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他们常常要求别人按他们的要求行事,并且无法有效分派工作,导致责任不清。他们还可能太投入工作,以至于损害了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此外,他们通常不愿意花钱消费,也不愿意清理不再需要的东西。
在职场中,患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们有“微观管理者”的称号。他们设立不切实际的标准,事必躬亲,不愿放权。例如,你明明准备好了演示材料,他们却无休止地要求修改,导致工作无法按时完成。他们通常不愿意改进工作方法,因此无法提升工作效率。然而,他们表面上看起来井井有条,总是用工作检查清单或其他可视化的工具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他们还可能对工作过于投入,很少请假或休假。
在第七章,我将做进一步阐述,帮助你更好地与可能患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同事相处。
神经发育障碍
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患者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都受到损害,或者其中之一受到损害,导致运动技能、学习和交流出现障碍。
〇 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ADHD):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患者注意力不集中,会出现多动和冲动的情形。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出现。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当你和他们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常常心不在焉。他们通常无法完成任务,丢三落四,逃避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学习和工作。多动和冲动的表现包括:好动,坐不住,爱爬上爬下,难以安静地做事情,话痨,打断别人谈话以及缺乏耐心。
在职场中,患有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的员工常常有过度活跃和冲动的表现。他们说话不经过大脑,口无遮拦,说话伤人。在会议上,他们经常烦躁不安,没有耐心,常常无故打断别人。由于缺乏组织和条理,他们健忘,无法有效管理时间,工作岗位杂乱无章。他们还可能非常在意自己的工作,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询问同事同一个问题。
在第三、四和七章,我将做进一步阐述,帮助你更好地与可能患有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的同事相处。
拒绝接受治疗的窘境
精神障碍带来的羞耻感使患者感到难堪,因而他们不太情愿寻求治疗。他们担心,如果别人知道他们患有精神障碍,自己会遭到排斥,被其他人疏远,所以他们也不愿意谈论这方面的问题。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状况并不多见,其他人难以理解自己的处境。
然而,权威数据显示,许多人都有可能在一生中的某个时间点遭到精神障碍的打击。美国国家精神疾病联盟(NAMI)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平均每年约有19.1%的成年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精神障碍,人数约为4760万。换句话说,美国成年人中约有476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其中19.1%患有焦虑性障碍,7.2%患有重性抑郁障碍,2.8%患有双向人格障碍。美国国立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的研究表明,在美国成年人当中,4.4%患有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
大量精神障碍患者的经历表明,从出现疾病症状到寻求治疗往往需要很多年,原因是他们不愿意或者无法寻求治疗。美国国家精神疾病联盟的报告表明,平均而言,美国精神障碍患者从首次出现症状到寻求治疗往往需要长达11年的时间,跨度非常漫长。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人们对精神障碍缺乏认识,对寻求治疗的途径不太了解,缺少就医资金,担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会受到影响。
精神障碍困扰着各行各业、背景迥异的人们。然而,如果接受恰当的治疗,精神障碍患者仍然可以过上积极、阳光、幸福的生活。此外,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如何改善职场环境
也许你的工作环境遭到同事“有毒”行为的破坏,但你却无计可施,找不到改善工作环境的方法。也许你被牢骚满腹、士气低落的同事包围,无力挣脱。抑或由于职场离职率过高,领导总是让你承担额外的工作和责任,导致你压力倍增。你的职场环境如此糟糕,以至于一踏进办公室,你就能体会到职场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虽然你具有同理心,对同事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示同情,愿意施以援手。但是,随着职场“有毒”气氛的蔓延,你的工作压力陡增,你也变得自顾不暇,焦急万分,因而心生不满。
面对这种职场情景,通常情况下,你的第一个本能反应是放任自己的怨恨、怒气、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让这些情绪左右你对待同事的方式。你会觉得,其他人的行为也应当遵循恰当的原则。如果其他人的价值观、标准和原则与你不同,你会很难接受。如果你有这种想法,我的建议是,你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同时,不要对其他人改变行为方式抱有奢望,也不要对他们的行为方式提出要求。如果你坚持自己的原则,同时又希望别人做出改变,只能滋生负面情绪,导致职场关系今不如昔,每况愈下。
身处相同的“有毒”职场环境、感受同样的职场氛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和应对方式。例如,两名员工面对同样一名难相处的女同事,一名员工会说:“她不应该那样为人处世,我们的职场环境糟糕透顶,就是她的原因。”而另外一名员工会这样说:“我不喜欢她为人处世的方式,也希望她不要那样做,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只希望改变能够改变的事情,争取最好的结果。”这两名员工的智慧和方法孰高孰低,高下立见。
即使你身处糟糕的职场环境,和许多人一样觉得无力改变,但只要你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行为上,你就会觉得如有神助,充满力量,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出选择并改善职场环境。一旦你决定调整自己和同事相处的方式,你也许会问,有哪些具体的调整方式呢?我的建议是,首先要调整自己对待同事的行为和交流方式。调整的核心要点是,要采用“果断自信”(assertiveness)的方式设定自己的边界,即果断、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偏好,但同时又不具有侵略性。这种交流和行为方式,在人生不同情景当中都行之有效,屡试不爽。
如果你身处管理岗位,进行合理的通融是解决与下属矛盾的有效方法。各国在这方面有不同的法律法规。例如,1990年通过的《美国残疾人法案》规定,职场中的残疾人士(包括身体和精神残疾)有权在职场获得照顾。只要不干扰其他同事的工作,他们可以在工作任务和办公环境方面获得“合理的通融”。
例如,你单位的工作时间是上午9:00至下午5:00,但其中一位员工由于患有抑郁症,无法在上午9:00抵达工作场所,这时候,你可以进行合理的通融,给予这位员工灵活的工作时间,比如上午10:00上班,下午6:00下班。
如果你已经尽力而为,但仍然无能为力,无法独立解决与同事之间的职场难题,那么你最好向上级汇报,请上级来帮助解决问题。在极端情况下,你也可以考虑辞职,另谋高就,以便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减轻压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职场“有毒”行为与员工精神和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密切相关。“有毒”职场环境包括支持不足、工作时间过于苛刻、职责不清、缺乏问题反馈渠道、沟通不畅以及管理低效,这都有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你身处“有毒”职场环境,你可能会遭到袭扰,出现抑郁、焦虑、愤怒、失眠以及其他心理问题。还可能会出现肌肉紧张、头痛和胃痛等身体症状。这些健康问题可能导致你不得不请病假,拖累工作进程。即使你勉强去上班,也会因为情绪低落和信心受挫而效率低下。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职场压力的危害,以便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受到外部特定事件的触发,我们的身体会做出反应,产生压力。触发事件结束后,压力也随之消失。例如,如果你一周要做三场汇报,你可能会感到非常紧张,甚至感到肌肉酸痛和头痛。然而,通常情况下,三场汇报做完之后,压力就会自然消退。
慢性压力可能会引起焦虑,即对压力的恐惧性反应。比如,假如你身处的职场充满慢性压力,你可能会担心如果你鼓足勇气去表达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有可能会被开除,被迫卷铺盖走人。如果你由于生活所迫,无法立即辞职,你就会忧虑不堪,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忍受多久。
压力的危害性非常强,会损伤人们的免疫系统。压力还会导致人们更加脆弱,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的概率,或者恶化已有的精神疾病,使病人的状况雪上加霜。对有些人来说,职场压力还会损害职场之外的关系,原因是他们会把职场带来的不快带到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上,与亲朋好友发生语言或肢体冲突。更令人不堪的是,有的人无计可施,最终选择滥用药物,以应对“有毒”职场环境带来的压力。但这样以毒攻毒的行为,往往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有效应对职场压力带来的危害呢?设定边界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果下班之后有同事因工作问题打扰你,你可以设立语音信箱,或设立邮件自动回复功能,向他们表明什么时间你可以阅读和回复邮件。如此这般,你的同事就可能不会在下班之后再去和你商讨工作事宜。如果有同事在职场询问你的隐私,令你感到不快,你可以明确告诉他们,你不愿意在职场谈论私人问题。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尴尬。总之,设立恰当的边界可以带来诸多益处,其中包括减轻压力、改善睡眠和提升自尊。这些都可以提高健康状况,有利于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保持高水平的工作效率
应对同事那些令人难以忍受的行为费时费力,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从领导层来看,领导的言行和习惯为职场行为标准定下了基调,如果领导本身存在不当职场行为,整个职场氛围就会受到损害,进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从平级同事或下属来看,他们的不当行为可能会给职场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其中包括:无论你做得多么好,都被认为是不够完美的;所有人都惧怕创新,不愿意尝试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效率下降,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自以为无所不能,不愿意倾听其他人的建议。这些行为都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如果员工身心健康,动力十足,职场工作效率就会大幅提高。反之,“有毒”职场环境则挫败士气,对工作效率造成打击。如果你身处“有毒”职场环境,无力改变,你会感到全身心投入工作和提升工作质量并无实际意义。你可能会经常请病假,即使勉强上班,也会心不在焉,得过且过,完成最低工作标准就心安理得。这些现象同样会发生在曾经工作高效、几乎全勤的员工身上,原因是他们深受办公室政治的打击,最终只能被迫“站队”。在这样的职场中,离职率很高,留下来的员工不得不承担大量额外工作,因而苦不堪言,怨气冲天。总而言之,工作负荷增加会导致你的工作质量下降,同时也不能反映你的真实才干和能力。
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你掌控职场情景,保持高水平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如果你是一名经理并且感觉下属士气低落,你应该面对现实,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如果你给他们的工作负荷过重,又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造成他们压力沉重,则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表达对他们的认可,以提升士气,改善工作氛围。
即使你所在的职场办公氛围不佳,你又没有身处领导岗位,你仍然有办法提高工作效率。那就是,通过一些行为和沟通技巧来设立边界。虽然个人的影响有限,不足以改善职场环境,但是至少你已经做出了最大努力。
除了能够让我们获得薪酬之外,职场还可以让我们发挥聪明才干和专业特长,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帮助他人,进而使我们富有成就感。然而,受职场环境所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高效工作,体现自身价值。美国国家精神疾病联盟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已经成为员工备受折磨甚至根本无法工作的主要原因。
员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会增加员工和雇主的经济压力。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不良的职场环境会导致员工出现精神障碍,进而会导致旷工和效率低下。美国国家精神疾病联盟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问题每年给美国造成1932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会损害员工生活质量。精神压力过大,会降低免疫系统能力,引发炎症。还会引起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问题。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测算,职场慢性压力导致美国每年有12万职场人士死亡。这不但给个人造成打击,他们所在的工作单位也同样深受其害。
如果工作单位能够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员工的身心健康水平,那么每个员工都将受益匪浅。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健康职场是指那些雇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努力,积极营造、重视和提升每一名员工身心健康水平的职场。职场环境良好,不但有利于提高盈利,而且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身心健康水平。每个工作单位的领导人都应当明白,如果职场环境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员工和工作单位都将受益,获得双赢。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下属的卓越组织中心(Organizational Excellence)表示,如果职场环境良好,对员工来讲,他们的士气、工作满意度、健康水平、动机和抗压水平都会得到提升。对于工作单位而言,员工绩效、出勤率、安全性、留职率和客户服务水平都将会登上新台阶。
实用技巧
职场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路人皆知。然而,不幸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身处健康的职场环境。许多人在糟糕的职场环境中进退两难,备受煎熬。有时候,职场是那么令人不堪,以至于你只想立即辞职,摆脱痛苦。职场的混乱让人不得不整理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这一过程又荆棘密布,充满挑战。
制订应对“有毒”职场的计划,对你的身心健康非常关键。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通盘考虑各项选择,你就会觉得不那么孤立无援。在制订计划时,关键点是要把你所能控制的事情包含进去,而你所能控制的第一件事情是你与同事交流和互动的方式。如果将其稍加改变,你的职场环境就有可能大幅改善。本书介绍了几种切实可用的具体技巧,你今天就可以开始尝试。这些技巧能够帮你减轻职场压力,克服挫败感。刚开始使用这些技巧时,你可能觉得并不习惯。然而,坚持不懈地应用,尤其是养成果断自信的习惯之后,你就会尝到甜头,信心倍增,进而会主动尝试更多的技巧。
如果你竭尽所能,采用各种方法解决职场冲突,但同事的行为还是继续影响你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这种情况下,你或许不得不考虑更换工作,另谋他就。即使到了这种地步,你仍然可以感到非常自豪,因为你已经勇敢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立场,并且在解决问题方面做出了努力。这时候的你应该感到问心无愧,毫无遗憾。你可以着手寻找职场氛围健康的工作,使自己的自身价值和贡献得到同事与上级的认可和尊重。
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书的建议都具有理论和实践基础。换句话说,这些技巧的有效性已经被美国心理学会的研究所证实。在应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人们应对职场心理问题时,我使用了其中的部分技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鼓励我的病人使用果断自信的沟通和行为技巧,帮助他们确定并设定职场边界。我还和他们一起开展认知行为演练,帮助他们练习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采取自己所希望的行为举止。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博士和精神病学家亚伦·T.贝克(Aaron T.Beck)博士是认知行为疗法研究的两位先驱。根据个人对环境的看法将会对其情感和行为造成影响这一前提,他们提出了相应的疗法。美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医疗中心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的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强调将适应性差、非理性的思想转变为合理、平衡的思想,以便使个人的行为和情感反应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斯皮德(Speed B.C)、戈德斯坦(Goldstein B.L)和古德弗里德(Goldfried M.R)三位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专家曾共同发表过一篇论文,总结果断自信的益处。论文提到,精神病学家和行为疗法先驱约瑟夫·沃尔普(Joseph Wolpe)博士提倡通过训练果断自信来减轻焦虑。沃尔普博士和同事、心理学家阿诺德·拉撒路(Arnold Lazarus)博士,一起发明了一套评估果断自信的方法。根据这一评估方法,那些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勇于说“不”、敢于表达真实感受并在对话中展现沟通技巧的人,被认定为果断自信的人。古德弗里德博士和行为疗法专家杰拉尔德·戴维森(Gerald Davison)博士在上述评估方法中增加了认知能力测评,力争使该评估方法尽善尽美。两位专家认为,人们之所以缺乏果断自信的魄力,很可能是因为害怕勇敢说出自己真实想法之后,会成为众矢之的,影响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
斯皮德、戈德斯坦和古德弗里德三位专家还指出,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的行为缺乏果断和自信,他们产生精神障碍的概率就会上升。同时,缺乏果断自信还很可能导致缺乏自尊以及较差的人际关系。科学研究还表明,进行果断自信训练能够改善上述问题。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某些技巧对一部分人有效,但尚未发现对所有人都有效的全能技巧。
当你决定使自己的行为果断自信的时候,尤其是当你首次使用此种行为方式的时候,你需要提前对别人的反应有所准备。斯皮德、戈德斯坦和古德弗里德三位专家指出,有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可以影响人们对果断自信行为的看法。女性如果在职场表现得果断自信,可能会招致负面评价。然而,请记住,无论他人如何评价,如果你增强了果断自信的能力,那就意味着你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要记住,其他人如何评价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不要让别人的评价影响到你。
本书实际上提出了两个问题,即“如果自己的精神障碍问题给职场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应该怎么办?”以及“如果其他人的不良职场行为导致自己出现精神障碍问题,应该怎么办?”在这两类人员向我求援时,我都成功地向他们提供了有效帮助。事实上,本书多个“令人头疼的熟悉场景”部分,就是受到上述经历的启发而编写的。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的场景都是假设的,并不特指某些个人或公司,切勿对号入座。
在与精神障碍患者有接触的人们当中,大部分人不善于设定边界,沟通技巧也有待提高。因此,思考这方面的问题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未雨绸缪,那么在工作中接触到此类人群的时候,我们不但能够心平气和地设定边界,并且能够清楚、有效地与他们沟通。这样一来,职场关系将大幅改善。
付诸实践
本书介绍的技巧主要是职场交流和行为技巧。你可以立即将这些技巧付诸实践,检验它们的效果。无论同事如何反应,你做出努力进行改变,这件事情本身就会赋予你力量。此外,即使效果不佳,你选择辞职,离开顽固不化、拒绝改变的职场时,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本书包含多个“对话示例”模块,列举了在职场中如何与上级、平级和下级进行对话。它们的作用是帮助你用果断自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当有人对你粗俗无礼时,你或许会感到出乎意料,或者不知道如何平静且有效地应对。表达时果断自信,是指用果断和自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偏好,同时又尊重对方,表达方式温和委婉,不具有侵略性。果断自信能够增强自尊、降低压力、减少怒气和怨恨,还能消除其他负面情绪。
在如何进行果断自信的表达方面,梅奥医学中心提供了一些建议,其中包括:用“我”开头的句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勇于承担责任,不无故责怪他人;语气平和、自信,保持眼神交流;一时不知如何回应时,可以暂时离开现场,考虑应对策略;平常要练习自己想要说的话,以便现场表达时更加沉着坚定、从容不迫。
著名职业发展博客“心灵工具”(Mind Tools)提出了一条重要建议,即职场人员应该使用果断自信的交流方式,使自己在职场更加轻松自如。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第一,说明存在问题的事件或行为。第二,用“我”开头的句子表明自己的感受。第三,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第四,告知对方,满足或者不满足你的诉求,对他们分别有什么好处和坏处。有时候,你需要重复自己的意见,这时只要简单地提醒对方你上次说过什么即可。本书“对话示例”模块包含了果断自信地进行交流的建议,你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应用。
华金·萨尔瓦(Joaquin Selva)在积极心理学网站发表的文章中阐述了设定边界涉及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设定心理和身体边界,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恰当的边界能够避免或降低倦怠、怒气和怨恨。有些人设立的边界太过宽松,甚至愿意回答冒昧的问题、允许别人毫无礼貌地与其交谈以及容忍别人入侵自己的私人空间。另外一些人设立的边界则太过严格,以至于显得自己疑心过重、不给别人争取信任的机会并将自己与大多数人隔离开来。边界过松或过严,都不利于打造和谐融洽的职场关系,而健康的边界松紧得当,有利于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
通常,我们设立的职场边界与我们的价值观、信仰以及希望同事如何对待我们有关。例如,如果你尊重私人空间,希望保持恰当的距离,那么当同事距离你只有约5厘米的时候,你就会后退,或者提醒同事保持距离。如果你认为同事之间应当相互尊重,那么当你所在团队的成员与你交谈时摆出居高临下的态势时,你就会觉得非常不适。如果你认为同事应当保持良好的职场关系,坚信这样的关系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当有同事挑拨离间、无事生非时,你就会痛心疾首,扼腕长叹。当我们设立职场边界之后,如果有人越界,我们就应当立即用坚定和明确的语气表明自己的立场。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设立和维护边界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应对可能有人格障碍的人们的时候,因为这类人群的人际边界通常模糊不清。
职场人士都应该花时间思考如何设立职场边界,最好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和哪些同事建立了良好的边界,我和哪些同事之间的边界应该进一步明确。
小测验助你做决策
在职场中,你的工作效率受到了某些同事“有毒”行为的影响吗?请通过下面的小测验评估你的职场环境。
①你的同事是否经常窃取你的观点,打断你的发言或用其他无礼的方式对待你?
②你所在的职场是否职责划分不清,导致你承担额外的工作?
③你是否经常受到责备,但却很少受到表扬或得到支持?
④是否有人不顾你的身心健康,要求你达到不切实际的标准?
⑤你是否不敢公开表态,害怕表达自己的意见?
⑥当你考虑工作时,是否感到伤心、焦虑、生气,或者有头痛或胃痛等不适症状?
⑦你的同事中是否有人入职后不久就辞职?
对于上述问题,你的回答中“是”越多,你就越可能已经身处效率低下、气氛糟糕的职场。你应该考虑尝试使用本书提出的建议,尽可能与同事直接解决有关问题。有些情况下,你还需要寻求经理或其他级别较高人员的帮助,共同改善职场关系。
如果你的努力付诸东流,无法奏效,你可以考虑制订离职计划,其中包括搜索招聘信息和增加储蓄。如果你在应对职场心理伤害方面需要专业指导,请寻求有资质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