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一:基础培训
基础培训既然称为“基础”,也就意味着咨询师未来全部的专业学习、所有象限的积累,都需要以此为基石展开。因此,这一阶段培训的重要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是,基础培训的实际内容和目标又与许多打算从事心理咨询的学习者所想象的颇有差异。
进入基础培训阶段
相比学会“如何做咨询”,基础培训教育中很大比重其实落在了解“什么是咨询”上,即学习学科主体本身。就像医生学会开药之前,总是得先把人体解剖和生化病理学清楚,咨询师也不例外,而这就是基础培训的主要内容。
基础培训中的许多课程并不一定直接指向咨询实务,但与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相连。毕生发展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精神病理学、多元文化基础、心理学研究方法……只有学习了这些课程,学习者才能建立起对心理科学的正确认识、对咨询领域的客观了解,以及对咨询工作本身的现实认知,他们才比较容易在未来正确恰当地运用自己学到的疗法和技术。
当然,这个阶段的课程也会包括一些咨询技巧和临床疗法,但由于课程容量有限,以及学习者对临床的了解极少,这些课程几乎无一例外地具有某种“简介”性质。
基础培训中的咨询实务训练比较像是美术培训中的素描入门,基本就是老师给学习者讲解了透视原理,然后让学习者画出人生中的前几幅习作,并临场指导一下;如果培训比较完善,学习者有时候还能获得一两百小时的实践经验,但这大体上也就是又画了十几幅素描作品的程度罢了。
基础培训阶段的要点
从同化到顺应的学习过程
一般而言,基础培训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短的有一年结束的,长的则能达到三年。课程长短各有优劣:短的难免讲得精简,并且学习者通常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空间完全消化吸收,可能存在培训后再自己去补足的需要;长的自然更加广泛全面,学习者也更有机会去真正理解自己学到的内容,但时间和费用成本必然升高。
事实上,对于心理咨询这样动态、多样的学科而言,花个两三年来“入门”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论学习者的背景为何,在刚开始学习心理咨询时,尤其是学习的第一年里,几乎都会不可避免地根据自己过去的经历和已有的知识范式,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对比、嵌套、过滤,以帮助理解。如果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类比,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同化过程,即个体通过过滤或改变外界刺激,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图式之内的学习方式。
而到了第二年,甚至第三年,学习者才会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逐渐切身体会到并理解心理咨询学科自己的范式,能够以咨询的视角来理解咨询,而不是用其他视角来解释咨询。这时,学习者就进入了一个顺应的学习过程,能够基于外界刺激修改和重建自己头脑中的图式,建立起符合心理咨询师要求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
达到这个阶段时,学习者在心理咨询学科上就可以说是“入门”了。虽然这离真正在咨询实务上成熟仍然长路漫漫,但入门毕竟是从0到1的突破,对于咨询师的成长和发展还是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的。
筛选合适的入行者
不少到了后期咨询仍然做得四不像的咨询师,经常就是在基础培训阶段所需的课程上有所遗漏(比如跳过了基础培训而直接进入疗法培训、基础培训缺课),或者一直没能超越同化的学习阶段,始终以自己的内在图式为主体,生搬硬套疗法和技术。因为对心理咨询本身的范式没有深刻理解和切身体会,实务只是在照猫画虎,自然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基础培训阶段是学习者与咨询行业双向选择的过程。绝大多数学习者难免对心理咨询抱有一定的不切实际的憧憬和幻想,而基础培训就是最佳的现实检验。当人们接触到心理科学和咨询实务时,可能就会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或者受不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或工作状态,因而选择退出这个行业。
同时,咨询行业也在选择入行者。在国外的基础培训体系中,几乎都包含“守门人”的角色,即学校的老师和实习机构的督导。他们会识别在人格水平和基本素质方面不适合从事心理咨询的学习者,并直接劝退他们,阻止他们成为咨询师——这一机制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从基础培训中被劝退虽然令人沮丧,本质上却不是坏事情,它意味着学习者和未来潜在的来访者都受到了保护。学习者可以避免无谓的经济和时间的投入,避免伤害他人的可能,而来访者也减少了在财务和身心上被伤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