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原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2 大众信念

另一种知识类型体现于大众(或民间)信念[ popular (or folk) beliefs],因其代表了由民众创造并使用的“日常心理学”,所以通常被称为民间理论。与心理学相关的大众信念主要来源于关于人类行为或经验某些方面的共同假设。其中一些假设非常宽泛,比如认为面部特征和人格特征之间存在联系。另一些假设则十分具体,比如一个朋友对于如何向教授申请学期论文延期的建议。在某种程度上,大众信念是你的工作假设(working assumptions),帮助你理解你自己和其他人。

1. 大众信念的内容

许多大众信念是比较精确的,并且得到了科学的支持(Lock,1981)。比如,从我们自身的经验出发,可以得知持续压力的危害性、希望之鼓舞人心的价值和友谊中信任的重要性;而另一些大众信念则是矛盾的或错误的,甚至是违背科学知识的。举几个例子:当今有些人相信超感官知觉,但科学心理学几乎没有支持这一信念的证据;有些人认为养育的错误会让孩子成年后患上精神分裂症,但科学否认了这种观点,并指出结合生物因素才可能导致这种疾病;许多家长相信惊吓孩子可能会造成他们永久口吃,但科学则对此存疑。一些信念很容易消逝,另一些信念则变化缓慢。举个例子:过去流行的观念认为青少年自慰会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尤其是人们相信自慰会导致智力迟钝或丧失。这样的信念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影响着百万民众的行为。然而,当代科学并没有发现自慰会导致心理或生理异常的证据(Laqueur,2004)。

纵观历史,在20世纪大众传播诞生之前,与心理学有关的科学知识几乎只属于社会精英。在传统的社区里,几个自封的专家交换他们的心理学知识并提出建议,他们为婚姻、育儿、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相亲等问题出谋划策。这些专家在不同的时期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名头:他们是占星家和巫师,是通灵者和招魂者,是灵媒和巫医。今天,与许多年前一样,这些人宣称他们可以使用咒语或磁力治愈人们的抑郁或焦虑。他们因为某种行星的排列顺序而告诫人们不要出门旅行或结婚。他们当中还有一些人声称自己可以与亡灵沟通。

2. 通俗心理学

专门为大众消费而准备的心理学知识被称为流行心理学(popular psychology)或通俗心理学(pop psychology)。在心理学历史中,科学知识与大众信念之间的明确界限出现在19世纪末,也是经济发达国家大众识字率提高的时期(Coon,1992)。如今,大多数关于心理学的信息通过媒体——电视、广播、畅销书、报纸和网络传递给人们,这些信息倾向于简单化甚至采用哗众取宠的方式以引起轰动。对简单化和哗众取宠的强调正是通俗心理学的本质。

不计其数的通俗心理学网站和博客以多种语言形式呈现。它们对各种心理问题给出建议,从如何让丈夫养成良好的习惯到如何治愈焦虑症。20多年来,心理专家参与录制的电视或广播谈话节目吸引了数百万的粉丝。许多参与此类博客和节目的心理专家都拥有心理学或医学学位,并且网络上的这些信息看似都有可靠来源和科学依据。然而,许多媒体资源寻求轰动效应以增加收视率。这时,就需要你用科学知识从通俗心理学中辨别真伪了。

今天,像许多年前一样,流行的信念依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内心世界、日常行为和决策。有关育儿、婚姻、精神疾病、性、梦、成功因素和纠正“坏”行为的民间理论持续影响着亿万群众。因此,在本书中,虽然我们聚焦于科学知识,但还是会不断回到它与流行信念的互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