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美洲(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插图(右侧) 15世纪时的阿拉伯星盘(现藏于马德里航海博物馆)。

《哥伦布到达瓜纳哈尼》

1493年,为佛罗伦萨一家出版物制作的木版画。这幅作品描绘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天主教国王斐迪南的注视下到达美洲的情景。

大洋之间的通达

15世纪时,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间开始有了交往。从此,印度洋成为世界贸易往来最重要的通道,而中国确立了在航海运输和海上贸易中的至高地位。对欧洲人和阿拉伯人来说,地中海变得太过狭小。因此,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从大西洋出发:前者向西而去,后者向东而去,开始探险,最终完成了探索世界的壮举,扩大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15世纪初的一切迹象表明中国的航海家行将征服四海,建立起第一个海上帝国。而且他们应该已经拥有了抵达美洲的能力。1402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年号永乐),下令钦差正史总兵郑和率领船队多次穿越印度洋远航。郑和不仅是一位航海家、探险家,也是一位外交家,他在1405年到1433年间曾7次下西洋:最初的几次航行到达了暹罗(今泰国)、马来西亚、爪哇、苏门答腊和锡兰(今斯里兰卡);之后,他又率领船队深入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海域,与多个阿拉伯族群建立了联系。1421年,郑和驶过了非洲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到达了莫桑比克海峡,接着又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总航程大约20330公里。郑和的船队大约包括80艘宝船(9桅宝船重达3000吨)、超过225艘辅船以及28000多名船员。相比之下,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率领3艘帆船进行的海上探险就如同一次近海出行。

郑和下西洋的舰队彰显了中国无可置疑的海洋帝国实力,令其所接触到的各地民众叹为观止,并激发了他们了解中国的欲望。明代通事(翻译官)也是郑和下西洋的记录者(著有《瀛涯胜览》记录郑和下西洋的史实)马欢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普天下何若是之不同耶!”可见,中国在15世纪时本可以毫不困难地到达欧洲海岸。但是,为什么这个实力雄厚的亚洲海上强国放弃称霸海洋呢?朱棣和郑和锐意探知域外,积极探索海外贸易路线,但是到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在1424年即位(年号洪熙)后,这一切就被遗忘了。当时手握朝廷大权的儒家要员更关心的是如何巩固遭到蒙古人扩张侵袭的边疆的统治,因而葬送了郑和的海上之梦。尽管那时中国依然是最重要的海上力量,也是贸易领域最为活跃的国家,当政者却失去了海外拓展的意图。另外,除了邻国印度和自己的疆土之外,外面的世界都不能引起中国的关注,包括郑和探索过的海外地区的任何物产,中国没有兴趣,也不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