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连锁反应
森林大火这东西,朱瞻坺没有特意去了解过,因为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并没有遭遇过这种事情。
不过得益于后世发达的互联网,他还是知道森林大火的危害性的。
交趾地处热带,树林大多都是热带雨林,雨林中是很难起火的,但是有白磷这种BUG级别的东西存在,引火就不再是问题。
而热带雨林火灾,后世的足球王国或许会给人一个满意的答案。
如果没有人为干预,这种大火烧上个十天半个月的完全不成问题。
十天半个月,或许不足以将整个交趾都烧得一丝不剩,但也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
在朱瞻坺到来之前,沐晟和张辅曾经无数次猜测朱瞻坺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交趾的问题。
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朱瞻坺采用的竟然是如此激进的方式。
你们不是不停地反抗吗?那我就直接连人带城池甚至带植被,一把火全烧了!
反正我们要的只是解决交趾的问题,要的只是交趾的土地,焚烧过后的土地肥力还更高,更利于耕种。
还有就是,多了这么大一片没有人耕种的土地,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明的耕种压力,还能为国库创收。
一举多得。
当然了,好处是有,坏处自然也免不了。
怎么进攻交趾,朱瞻坺并没有隐瞒,在放完火之后就整理好了战报,派人送回应天。
沐晟和张辅虽然名义上要归手持虎符的朱瞻坺统管,但他们此前毕竟也是交趾战场的统帅,这种事情也不能隐瞒,也只能上奏朝廷。
在消息传开之后,局势突然模糊了起来,谁也不敢多说话,乱说话。
武将们虽然觉得朱瞻坺的办法很提气也很高效,但这么做毕竟还是容易惹人非议,这个时候他们若是开口支持朱瞻坺,只能是让本就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朱瞻坺更加危险。
文臣们虽然巴不得朱瞻坺早点儿被按死,但这个时候他们也不好开口。
名声不好是没错,但此前朱瞻坺在兀良哈三卫的所作所为难道名声就好了吗?但是结果呢?
结果是,百姓们都在感激朱瞻坺,因为他们不在乎什么大明王朝的名声,他们只知道朱瞻坺在无量哈三卫大开杀戒之后,他们的亲人将会很大程度上降低死在战场上的可能。
除此之外,北征之后的茶马互市也验证了朱瞻坺当时的所作所为是利大于弊。
最起码从短期内看起来是这样的。
若是文官在这个时候火上浇油,会被朱棣猜忌不说,怕是还会引起百姓的反感。
相比于武将,文官更需要百姓的支持,因为文官在某种意义上就天然带着为百姓说话的成分。
百姓都不支持你甚至不认同你了,你还为百姓说个屁的话?
况且,朱瞻坺火烧交趾所带来的正面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
……
应天府,皇宫,乾清宫。
“启禀陛下。”
乾清宫外响起了总管太监小心翼翼的声音。
“进来。”朱棣低沉的声音响起,让总管太监不禁一颤。
可害怕归害怕,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低着头走入乾清宫,在朱棣的面前站定,太监总管低声汇报道:“年前奉皇命驻守斡难河卫的广恩伯刘才派人上奏。”
“拿来!”
坐在龙椅上双眼微闭的朱棣猛地坐直了身体,微闭的双眼也立即睁开,散发着炯炯光芒。
条陈很快被呈到了朱棣面前,朱棣也立马拿过看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朱棣才缓缓地松了一口气,再次倚靠在椅背上。
“你去传金忠入宫觐见。”
“是……”
……
随着总管太监的离去,乾清宫内再次恢复了寂静。
朱棣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手中捏着广恩伯刘才上奏的条陈,双眼紧闭,没有任何的声音。
不知道过了多久,太监总管再次响起的声音才让朱棣睁开了双眼。
“启禀陛下,兵部尚书金忠觐见。”
“进来。”
“是……”
……
坐直了身体,看着走进来的金忠,朱棣的心情缓和了不少。
当年靖难,论功若是姚广孝第一的话,金忠则是当之无愧的第二。
然而,随着靖难成功,朱棣成为皇帝,姚广孝退居天界寺,不仅不再涉及政务,就连和朱棣的关系都客气了不少。
金忠也是一样。
若是从臣子方面来说,金忠是当之无愧的重臣,也是能臣。
可以说,金忠是朱棣无话不谈的心腹重臣,无论是多么重大的国事决策朱棣都一定会听听金忠的建议,而所谈之事,金忠也从不外泄。
当年商讨太子人选的时候,朱棣原本有意立自己更喜欢也更像自己的朱高煦为太子,但正是在金忠的劝告下立了嫡长子朱高炽。
前年,也就是永乐九年的时候,在面对朱瞻坺才刚刚崛起就随父就藩所引起的一系列波澜,朱棣也正是听取了金忠的建议,立朱瞻基为皇太孙,以平息风波。
一直以来,朱棣从来都不认为金忠有什么不好的,甚至都不觉得金忠有什么错误的地方。
但是,到了今天,朱棣却突然有些后悔了。
“交趾的消息你都知道吧?”随着总管太监的退下,朱棣站起身,拉着金忠走到了一旁的茶桌边坐下。
“知道。”金忠躬着身为朱棣斟了一杯茶,然后才在朱棣的示意下坐了下来。
“方才驻扎斡难河卫的刘才发来消息,说瓦剌已经将之前所立的新汗答里巴和马哈木都抓了起来,准备今年入朝进贡之时一并送抵京中。”
“你怎么看?”
……
闻言,金忠端着茶杯的手顿住了。
其实都不用朱棣特意提点一下金忠也知道,瓦剌一反常态,必然是知道了交趾方面的消息。
因为害怕成为下一个交趾、下一个兀良哈三卫,于是他们便选择弃车保帅,断臂求生。
将新汗答里巴和册立新汗的马哈木一并抓起来送到大明,一是想说他们并无反叛之心,二是想说那是马哈木的决定,我们并不支持。
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朱瞻坺那雷厉风行,甚至是堪称残暴的方式让他们感到了害怕。
想到这里,金忠无奈地笑了笑。
他不是纯粹的文臣,他出生于贤门望族,虽然早年家道中落,但他自幼就博览史书,熟读兵法。
他不会像文臣那样一味地强调仁义,但也不赞同朱瞻坺这种堪称残暴的做法。
但是,偏偏是这种残暴的做法,却用最小的代价解决了最多的事情。
朝廷九年没能解决的交趾,朱瞻坺用这残暴的方法解决了,不仅如此,连北方的瓦剌都被吓得急忙变脸,推翻了去年才新立的大汗。
而且,怕是不止如此……
关西七卫、南方的交趾、暹罗等国,甚至大明一直以来都极为头疼的倭寇问题,怕是也能迎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