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三部曲(套装共3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探索的回报与代价

然而这又有何关系?人们普遍认为,作为一名探险家,这位海洋舰队司令只不过是一个投机分子。至于所谓的伟大发现,他根本不清楚自己发现的究竟是何地。他不仅奴役当地的百姓,怂恿人们进行种族屠杀,而且破坏了此前互不相识的民族之间的关系。人们甚至认为,是他把梅毒带回欧洲,而这种病毒在此后折磨了欧洲几个世纪之久。他为自己的行为和他带来的问题开脱,说自己只是充当了上帝的工具。

尽管如此,他还是恳请西班牙君主斐迪南和伊莎贝拉赐予自己和家人大量财富。长期以来,一直有历史学家认为哥伦布只是重新发现了美洲,而早在他小心翼翼地登陆之前,维京人、凯尔特人和美洲印第安人已经来到了这个"新世界"。

然而,从其发现的戏剧性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看,哥伦布的新大陆之旅有别于此前的历次发现。在他之前,旧世界和新世界是彼此分离、相互独立的大陆,有着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群体,但是从此以后,它们的命运就紧紧地绑在了一起,无论是好是坏。

直到晚年,哥伦布仍然坚信他航行的目的地及最终到达的地点是亚洲的边缘。他对中国不可动摇的幻想驱使着他后来的全部探险生涯。在那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没有哪个航海家像他那样,对自己的去处错得如此离谱。假如让哥伦布为他发现的地方命名,他很可能会将其称之为"亚洲"(Asia),而不是"美洲"(America)。

哥伦布痴迷于发现亚洲大陆的"天命"。在十年里,他一共开展了四次航行,每一次都与其他三次迥然不同,但每一次都是为了证明他可以在短短几周内乘船到达中国,并且让当地人民皈依基督教。

然而,在哥伦布担任船长和总督期间,暴力事件频发,这与他对信仰的要求格格不入,随着航行中的情况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他也变得越来越缺乏理性、趋向极端。直到最后,他似乎更多地生活在自己美好的幻觉里,而不是航行所揭示的残酷现实中。如果说他的首次航行生动展示了探险活动的回报,那么接下来的三次航行无疑表明了探险活动在政治、道德和经济上所需付出的代价。

他的第一次航行(1492—1493年)可谓家喻户晓,既向世人形象地展示了他所发现的新世界及其带来的诸多希望,也预示着种种麻烦即将接踵而至。此次大捷后,他仓促集结人马开展了第二次航行(1493—1496年),但事态变得相当严峻。哥伦布想要巩固此前一年的航海成就,开拓新世界的殖民地,一劳永逸地找到中国。然而,由于他无法控制这支船队中数量庞大的船员,又未能解开"中国之谜",他几乎耗尽了自己曾经获得的一切。

第三次航行(1498—1500年)异常可怕,性质也与之前完全不同,哥伦布来到了比以往更远的南方。尽管他一直故作英勇,打着寻找中国的幌子,但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可能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独立存在且有别于欧洲的"新世界"。与此同时,他对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管理不善,对黄金的攫取也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了对印第安人的残酷虐待。在陆地上,这位航海家反倒沦为了缺乏管理能力的牺牲品。

随着船队继续向前,哥伦布越来越脱离现实,沉溺在无限的神秘遐想中。有一次,他告诉自己,他找到了天堂的入口。在航行过程中,他的理性思想体现在航海专业知识上,它们间或会与他的神秘思想融为一体,演变为协调的行动,但这两者更多时候相互矛盾,导致的冲突也从自然世界延伸到超自然领域。

虽然哥伦布总是耽于幻觉,但他的确发现了大片土地。如果哥伦布能够成功地控制他所开拓的疆土,并且像斐迪南和伊莎贝拉承诺的那样,把自己的头衔传给儿孙,那么他和他建立的新王朝将统治一个比西班牙领土更广、实力更强的王国。因此,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决定启用一个级别较低的官员取代哥伦布,但是为了继续利用他的虚荣心,两人恩准他保留诸如海洋舰队司令和总督之类的空衔。

哥伦布向来坚忍不拔,所以恳求君主赐予他一支船队,让他再次向新世界启航。他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为什么不呢?与其让哥伦布留在西班牙,还不如把他打发得远远的。

他的第四次狂热之行(1502—1504年)通常被称为"重要的航行",是一次家族之旅。哥伦布让幼子费迪南德(Ferdinand)加入其中,以确保家族遗产有人继承。费迪南德对其父生平的叙述常常为人忽视,但其中包含大量重要的信息和观点。这当然不同于历史对哥伦布的评价,而是那些与他有过密切交往的人对他的看法,其中还包含着一对父子陷入帝国野心的故事。这次航行以维护个人荣誉开始,最后,人们却像鲁滨孙·克鲁索(Robinson Crusoe)那样流落荒岛——船只失事后,哥伦布下令弃船登岸,令所有人都身陷险境。难怪在四次航行中,这是哥伦布最喜爱的一次。

从近距离来看,哥伦布的成就似乎并非预先注定或显而易见的。他的毕生经历和冒险活动都被某种混沌的光环所笼罩,但他的决心异常坚定,并且总是试图对这些活动施加影响。然而,正如其子费迪南德所言,哥伦布也常常受到其他因素左右,比如君主突发的奇想、潮汐、风暴及手下船员的情绪。

欧洲扩张如同一场高风险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哥伦布被命运挟为人质。一次又一次,如果不是因为他那独特的远见,他的功绩可能远不会这么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