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工部的算计!
听到这话,陈邦瞻沉默不语,龙江船厂作为大明最大的造船厂,怎么可能会在这件事情上如此疏忽。
好的木料都被用来给地方大族、富商打造海船了,为地方大族、富商打造大船,其中利润十分可观,他们自然不会放过。
再说,朝廷几乎不怎么用得上海船,他们也就抱了侥幸之心,在为兵部打造海船的时候,并没有太用心。
见着陈邦瞻这幅模样,曾同亨脸上露出一抹嘲讽之色,说道:“此事你们都敢做,那还怕什么?”
陈邦瞻没有理会曾同亨的嘲讽,沉声说到:“大人,此事十分复杂,也不是我们工部能够左右的,京城官员、地方大族、豪商、乃至于宗室王爷们也有参与,此事若是被掀开,可不仅我工部要出问题,朝中也会掀起轩然大波啊!”
听到这话,曾同亨脸色阴沉,他也明白这里面利益巨大,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仅凭他们工部,根本就做不到这些。
他盯着陈邦瞻,沉声说到:“如今出现了这些事情,你们应该有所准备吧?”
毛文龙已经离京有一段时间了,他不相信这些人没有一点准备。
陈邦瞻点了点头,他们自然在想办法掩盖此事,但是他此次来的目的可不止于此,他接着说道:“只是......大人,您也知道,陛下已经让徐光启到兵部任职了,此次陛下启用他,为的便是锻造火器。听说徐光启改造出一种全新的火炮,适合在福船上使用,万一徐光启去了龙江船厂,这件事情怕是就瞒不住了啊!”
听到这话,曾同亨凝神思索了片刻,这才说道:“陛下召他回京,为的是锻造火器,若是火器锻造不出来......”
陈邦瞻眼前一亮,顿时明白了曾同亨的意思。
虽说火器锻造之事一直是由兵部武库司负责,但是兵部武库司的匠人却是由工部管理的,只要他安排一批技艺生疏的工匠给徐光启,徐光启定然难以锻造出精良的火器。
想到这,他顿时有些欣喜,说道:“大人,下官明白了!”
曾同亨微微颔首,而不再多言,看着陈邦瞻离开,他眼中露出一抹凝重之色,接着轻叹了口气。
今日过后,他也掺和进这件事了!
······
乾清宫,朱常洛正在接见刚到京城的徐光启。
徐光启如今年近六十,看着像是一个精明、儒雅的老头。
仔细打量了两眼,朱常洛笑着说道:“徐卿,朕已经看过你呈上来的奏疏,其中提到火器锻造的事情,朕十分认同。”
听到这话,徐光启有些激动,脸色红润,躬身说到:“陛下圣明!”
之前他虽然也给神宗皇帝上书说过火器的事情,但是朝中上下,并没有多少官员重视此事,以至于他刚开始着手火器锻造的事情,很快就被迫离开了京城。
如今能得到皇帝认可,他不由得欣喜若狂。
“徐卿,火器之事,朕不太了解,一切都要靠你了。”
朱常洛也没见过后世那种先进的枪械,虽然听说过一些相关的知识,但是要真让他来造,肯定跟徐光启这种专业人士有很大差距。
“火器之利,朕深有感触,如今辽东战事不断,要想稳定辽东,收复失地,还要依靠火器,朕期待你能为我大明造出一件利器!”
见皇帝对自己期望如此之大,徐光启激动万分,连忙说道:“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上所托!”
朱常洛微微颔首,笑道:“徐卿刚起复,只得屈才去兵部当一介侍郎,等徐卿造出利器,朕定然不吝赏赐,到时再为徐卿寻一高位!”
“谢陛下!”
徐光启连忙谢恩。
“火器之事,是朝廷要务,朕鼎力支持,徐卿大可放手去做。”
朱常洛神色略微有些郑重起来,看着徐光启,说道:“朕知道,朝中局势复杂,你去了兵部,容易被其他事情牵扯了精力,朕已经让神机营建了火器局,你便到火器局去,安心铸造火器吧。”
思虑了一下,他接着说道:“徐卿要是还有问题,也可现在跟朕商议一下。”
徐光启暗自思索了片刻,说道:“陛下,若是想要大量锻造火器,需要不少匠人,兵部武库司的匠人定然不够。”
朱常洛点了点头,扭头看着王安,说道:“拟旨,着工部全力配合徐卿,准备好工匠。”
“奴婢遵旨!”
王安连忙应了一声。
朱常洛接着朝徐光启说到:“徐卿要是遇到什么问题,随时可以进宫见朕。”
“谢陛下荣恩!”
徐光启得皇帝如此恩宠,他欣喜若狂,出宫的路上,脸上一直洋溢着笑意,整个人看着容光焕发,精气十足,完全不像是一个年近六十的老头。
······
舟山岛,李家。
李家本是宁波府一渔户,因为朝廷海禁,加上倭寇不时袭扰,出海难有收获,生活极为贫苦,后来隆庆开关之后,跟随一商贾出海,见识了南洋的风貌,后来积累了一些钱财之后,便开始拉人建了商队,出海经商,一度成为了宁波府的巨商。
只是好景不长,因为倭寇再起,朝廷再次加强了海禁,出海经商的道路被断绝。李家一时间陷入了危机之中,当时李家的当家人便决议冒险出海,做起了走私的生意。
如今经过多年发展,也成了沿海极为强大的几个海商势力之一。
“大哥!”
李三旸回到家中,便见着李弘本脸色凝重的坐在大厅之中。
“大哥,发生什么事情了?”
李弘本抬头看了他一眼,随即将手中的信纸递了过去。
李三旸脸上带着疑惑,接过信纸,打量了起来。
接着他脸上露出一抹惊愕之色,惊呼到:“大人让我们将商船藏好,这段时间停止出海?”
李弘本点了点头,脸色凝重。
“大哥,这可要损失不少银子!”
李三旸脸色阴沉,他很清楚出海一趟有多大的收益,要是停下来一段时间,不说每天损失海量的银子,他们原本的生意也会被其他海商抢过去,这对于他们李家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