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首辅的反击
十月七日。
深秋时节,京城已经泛起一阵凉意。
一辆马车缓缓停在鸣鹤楼外。
鸣鹤楼,坐落在隆福寺旁,离着皇城不远,是京城之中有名的酒楼。鸣鹤楼中有好几个江南来的大厨,其中招牌菜也多是江南菜肴,因此深受在京南方人的喜爱。
南方官员也经常光顾此处,既可以解馋,也能略解思乡的愁绪。
“老爷,鸣鹤楼到了。”
马车旁的长随轻声说道。
方从哲抬头望了一眼鸣鹤楼,随即在长随的搀扶下,下了马车,缓步进了鸣鹤楼。
进了雅间,便见着一个身穿锦衣的中年男子坐在里面。
男子见着方从哲,连忙起身。
“下官见过阁老。”
“元翼,私下见面,不必多礼。”
方从哲脸上带着笑意,缓缓进了雅间。
听到这话,男子依旧十分恭敬,见着方从哲坐下,他这才落座。
这男子是右佥都御史王祚昌,字元翼,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而这一年的会试正好是方从哲主考。
王祚昌朝着一旁的小二挥了挥手,随即便见着酒楼的伙计们将酒菜送了进来。
见着酒菜上齐,王祚昌殷勤的看着方从哲。
“阁老,这鸣鹤楼的酒菜十分不错,您尝尝。”
方从哲瞥了一眼,桌上全是一些江南的家常菜肴,好些都是他家乡的美食。
“元翼,有心了。”
听到这话,王祚昌脸上带着一抹笑意。
“阁老喜欢就好。”
两人一边尝着酒菜,一边闲谈着,一刻钟转眼便过去了。
王祚昌暗自瞥了一眼方从哲,见其没有谈论正事的意思,不由得有些焦急。
“阁老,下官听说吏部这些天正在选官,补充各部缺额,下官这些年在都察院......”
还没等王祚昌说完,方从哲便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官员选派的事情,一向是吏部负责,最终结果也是由皇帝定夺。”
听到这话,王祚昌心中一暗,他在都察院已经待了很多年了,如今也还只是一个正五品的右佥都御史。
而最近,他也听说过许多传言,皇帝已经不再理会言官的奏折了,这便意味着他们这些言官引以为傲的手段一下子失去了作用,而没有了风言奏事的能力,他们想要升迁,机会也更加渺茫了。
他这一次约方从哲出来,便是想要求方从哲帮忙,将自己调离都察院,只是方从哲似乎并不想帮他。
选官之事虽然是由吏部负责,但是身为内阁首辅,怎么可能对吏部没有影响力?
方从哲这么说,显然是不想帮他。
就在此时,方从哲接着说道:“选官乃朝廷大事,内阁也有关注。我听闻吏部某些官员在选官之事上,收受贿赂,徇私枉法。”
听到这话,王祚昌顿时明白了方从哲的意思,气愤填膺的说道:“阁老,吏部还敢在选官之事上动手脚?谁这么大胆子?下官身为言官,定然要上书弹劾!”
见着王祚昌的反应,方从哲脸上露出一抹笑意,他之所以来见王祚昌,便是想要利用王祚昌来弹劾吏部侍郎洪文衡。
前些日子,给事中惠世扬以及一众言官,借着弹劾崔文升之事,想要拉他下台,虽然弹劾之事被皇帝解决了,但是他并不准备就这样放过那些弹劾他的人。
“洪文衡。”
方从哲缓缓吐出一个名字。
这洪文衡是吏部侍郎,是此次吏部选官的负责官员之一。
“洪文衡?”
王祚昌脸上露出一抹惊讶之色,对于这名字,他并不陌生,洪文衡升任吏部侍郎不过半年,之前任户部主事,在户部待了多年。
“阁老放心,下官回去就写奏疏。”
他没有犹豫,语气十分坚决。
“只是有一事下官有些不明白,陛下这些天并不理会言官的奏折,即使我上书弹劾,也没有什么效果啊。”
方从哲摆了摆手,淡然的笑道:“你们递上去的奏疏,陛下自然不会翻看,但是从内阁送去,陛下一定会看到。”
这些天来,他已经摸清楚了皇帝的心思。
皇帝一心沉迷炼丹,并不太理会朝廷政务,朝廷事务多是由内阁票拟,再送入宫中给皇帝批复的。
而对于内阁呈上去的奏疏,皇帝几乎没有驳回过。
正是因此,他才对于弹劾之事,信心十足。
······
乾清宫,朱常洛照旧在暖阁之中翻看着奏折。
随着灵丹的供应越发稳定,他也无需再为丹药费心,对于朝廷之事也多了一丝关心。
不过,他依旧只是处理内阁呈上来的奏折,对于其他官员的奏折,他并没有太关注。
崔文升伸长脖子朝着暖阁之中望了一眼,随即轻脚轻手的进了暖阁。
“皇爷,内阁送来的奏疏。”
崔文升将一份奏折递到了朱常洛身前。
他本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今日便是他当值。
最近这些天,因为王安忙于青衣的事情,所以侍奉朱常洛的时间少了很多,这倒是给了崔文升机会。
朱常洛瞥了崔文升一眼,随即将奏折接过去看了起来。
“臣右佥都御史王祚昌,弹劾吏部侍郎洪文衡借选官之机,暗收钱财......国家取士乃朝廷要务,扰乱选官,其罪可诛,臣请严查!”
看完奏折,朱常洛大致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吏部侍郎洪文衡借着职务之便,暗中收了一个官员的贿赂,随后举荐了行贿的那个官员。
朱常洛眉头微绉,对于奏折中提到的这几个人,他都没什么印象,也不知道这弹劾到底有没有确凿的证据。
他将奏折放下,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脑袋。
虽说朝廷政务大部分都由内阁处理好了,他只需要签个字就行了,但是全部查看一遍之后,他依旧感觉有些疲惫。
见状,一旁的崔文升连忙迈出一步。
“皇爷,奴婢帮您揉揉!”
他快步来到朱常洛身旁,帮朱常洛按摩起来,力道适中,十分舒服。
朱常洛眉头舒缓了起来,也不再理会身前的奏折。
他很清楚,大明现在的这些言官,上书弹劾的目的都不纯粹,很多都是别有用心,夹杂着派系斗争。
而他本就不太了解其中的斗争,要是贸然处理,指不定也会陷入官员的斗争之中。
所以在没有可靠的信息源之前,他并不想理会这些言官的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