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模范生”
嘉兴市嘉善县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1,连续19年位列全省利用外资“十强县”;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55.77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位列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在嘉兴市嘉善县,变化随处可见:融入长三角,“青吴嘉(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是一家”每天上演;统筹城乡,时尚都市与田园牧歌无缝衔接;创新增长方式,发展的“天花板”不断被打破。
忆往昔,嘉善也曾在发展道路上徘徊过。“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融入长三角”“推进城乡一体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6年前,备受关注的嘉善收到3张破解发展瓶颈的“良方”。
发展“大礼包”一个接一个。2013年2月,嘉善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2019年5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嘉善和青浦、吴江被画了一个圈,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岁月不居,时光如梭。这些年,嘉善带着“示范点”叠加“示范区”的光环,苦干不辍、腾跃而起,用新发展理念书写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答卷”,用一系列成效和经验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
缪家村/嘉善县委组织部供图
缪家村故事
端午佳节,处处粽香。缪家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既是村民、微网格长,又是助老服务志愿者的钱桂珍,组织老年人一起包粽子,满堂的欢声笑语,现场氛围欢乐祥和。
事实上,直到1994年,大云镇缪家村还是全县31个贫困村之一,村集体可支配资金不足5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的缪家村是由西泾、高一、金长、缪家四村合并而来。“我原来是高一村的,以前只靠种田,真的是穷,2008年后并村,‘穷村’变身为‘富村’,我们跟着享福了。”钱阿姨回忆道。
在缪家村乡村振兴学院附近,路口竖立的一块大石让人心潮澎湃,上面镌刻着“走在前列、作好示范”八个大字。这些年,缪家村通过念活“土地经”、引进“金凤凰”、建起“旅游链”等方式,升级“三产”融合2.0版,村集体经济达到1380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共同富裕的探路者和先行者。
曾担任缪家村党委委员、村委会副主任的冯青在村里工作了近20年,是缪家村高光时刻的亲历者、见证者,说:“我们在全市率先开展土地流转和农房集聚,开发利用好土地这第一要素,成功打开了致富大门,‘薪金+租金+股金+保障金+养老金+经营性收入’,村民增收渠道多样,钱包越来越鼓,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钱阿姨,今年66岁,她从57岁开始领上养老金,现在每月可领2000元左右;2013年她搬进新居,那是一幢4层、500平方米的小洋楼;她家有3辆小轿车,老公、儿子、儿媳各开一辆上下班……“我每天都很开心,比吃了蜜糖还开心,哈哈!”钱阿姨描述幸福生活,喜悦溢于言表。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落脚点在共同富裕。从2003年开始,缪家村全力推进全域土地流转,土地流转面积由2008年的1800亩增加到4500亩,新农村集聚率达95%,新型社区逐渐形成,更多的土地向农业大户、企业项目开放。
柴金甫就是受益者之一。2008年时,作为鲜切花种植大户,他对土地流转期限顾虑重重,后来,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稳定的文件出台,让他吃了“定心丸”,有了干劲,坚定继续做个“新农人”。这些年,在发展新型农业的路上,柴金甫甩开膀子,闯出新路子:不仅联合周边农户一起扩大了鲜切花种植面积,增加了种植品种,家里的大棚也从原先的10多个扩大到了30个,还升级成新型自动化钢管大棚,鲜切花品种由原来的玫瑰、非洲菊扩展到了香水百合、天堂鸟、小雏菊,还尝试种起铁皮石斛,现在农产品的年销售收入突破了300万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也为发展全域旅游腾出了空间、绘就了蓝图。歌斐颂巧克力工厂、云澜湾温泉、碧云花园、拳王水街……多个精彩项目落地生根,开出繁花、结出硕果。“让城里羡慕农村,让农村羡慕缪家村!”缪家,正把美好愿景变成现实图景。
城乡大融合
2021年6月4日下午,位于姚庄镇桃源新邨的5G智慧公众健康体验馆内,77岁的夏小宝带着86岁的老姐妹王其珍来体验这里的“时髦货”。“量血压、测血糖,实在太方便了。”夏奶奶打开话匣子,“我就住在这幢楼里,90多平方米的套房就我们两老住,不光住得宽敞、舒适,下了楼还能做健康管理,这好日子哪是以前种菜打渔时想象得到的?”
与此同时,76岁的王品翔正坐在桃源新邨书场里听苏州评弹《文武香球》,听到高潮处忍不住跟着轻轻哼唱。从清凉村搬到这儿,老人从村民变居民,已10年。“我很来噻(意为厉害),早起上菜场,下午来书场,晚上去广场,每天生活得很惬意。”王大伯愉快地说道。
姚庄,10多年来稳妥有序推进农房改造集聚,探索出的城乡均衡发展经验,成为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八大模式”之一。这里已有7000多户农村居民“带地进城”,农户集聚率达到70%;这里有一个全嘉兴乡镇最大的体育馆,涵盖文化、教育、医疗、助残、养老等民生工程,且设施不断完善;这里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镇第一、二、三产业都搞活了,村民在家门口上上班、跳跳舞是常态……姚庄人把富裕幸福生活过成了日常。
在破解生态环境的短板、土地和资源的约束、转型升级的压力等县域发展的共性问题上,嘉善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的文章,为全国县域作出示范。
城乡融合,不仅仅局限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更多的是变“输血”为“造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在大云中德生态产业园B区,一个花园式园区映入眼帘。园区布局以德国等欧美精密机械、装备制造为主,与之相配套的创客中心、农居美宿、浪漫花海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园区是第一批获省认定的小微园区,园区内占地面积50亩的“两创中心”是嘉善县首个跨区域多村联建强村项目。
自2008年起,嘉善连续实施“强村计划”。近年来,在“强村计划”推进过程中,又创新了一套以“县域统筹、跨村发展、股份经营、保底分红”为主的“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全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统筹发展、均衡发展。2020年,嘉善县“飞地抱团”发展项目分红达1亿元,参与的村村均增收约100万元。截至2020年底,嘉善县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400万元。嘉善“飞地抱团”模式被写入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成为浙江小微园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今,一座名副其实的城乡融合之城呼啸而来,嘉善在攀爬新的制高点。从襟苏带沪的浙北小城到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现代化新城,无论市井还是村野,仲夏的嘉善“绿树成荫子满枝,清风穿城漾碧水”,满眼都是盎然生机。
逐梦一体化
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这片由青浦、吴江、嘉善组成的2413平方公里土地,从此站在长三角“C位”,成为探索生态优势转化的新标杆、创新绿色发展的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的新典范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
风起长三角,逐梦一体化。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超级风口”全面腾飞?又一轮巨变将至,作为浙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嘉善肩负着成为“高水平现代化示范片区”的新使命,祥符荡科创绿谷、嘉善未来新城、临沪智慧产业新区、现代农业科技园等重大平台建设正在快马加鞭地推进。
在西塘镇东北,约3400亩的祥符荡形似如意,漾起阵阵涟漪。这里有悠然垂钓碧波上的闲逸之士,也有忙得热火朝天的产业工人。千年湖荡以北,“蓝色珠链”上一颗光彩耀眼的明珠正在冉冉升起——
联动汾湖、沉香荡、马斜湖,祥符荡以创新经济、数字经济为主要发展定位,将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重点布局高端研发、文化创意、高等教育、国际医疗等多元主体,建设生态、创新、人文融合发展的长三角科创新引擎以及集科技创新、高端产业、水乡生态、古镇文化于一体的世界级科创绿谷。
32项制度创新成果、60个亮点项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周岁生日时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聚焦八个方面,青吴嘉一体化探索已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从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到土地管理、项目管理,从道路建设到公交畅通,从异地看诊到医保互通……这片热土从以前的省际毗邻薄弱区域华丽转身,变成发展要素的“集聚地”。
突破的底气和魄力从何而来?
其实,示范区高质量创新发展背后蕴含着一股蓬勃喷涌的红色力量,藏着一组传承不息的党建密码。
2021年6月1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建联建活动在嘉善举行。青吴嘉和苏州、嘉兴“3+2”党建联盟正式成立,并发布了联盟章程。按照章程,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指导青吴嘉三地共谋党建合作方向、研究确定党建合作事项、协商解决困难问题等,并将指导一体化“城镇圈”党建联盟开展工作,合力推动示范区党建联建工作。“这标志着示范区党建联建迈向制度化和系统化。”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成为杰说。
早在2020年,青吴嘉三地就联合制定示范区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1+2”文件体系,共同探索“城镇圈”党建和示范区党建系统集成创新,三地共绘示范区初心教育路线、共享两新组织党建示范阵地、共推景区党建标准化建设、共创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在党建“穿针引线”下,三地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政策、一体化治理等重点领域已探索形成一批有开创性和普遍意义的新制度,同时,“理事会—执委会”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构建起新型跨区域治理模式,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民生感受度持续提升。
湖畔出新绿、跨界连新路,科创涌新锐、民生有新态。作为长三角“C位客厅”窗口,嘉善所展现的是“伊侬诗华,今夕佳期”的曼妙风景。
2021年6月
延伸阅读·记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