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秋高气爽
秋日的下午,稻田地里一片宁静,阳光明媚洒落在收割后的稻茬上,金黄色的稻草随风轻轻摇曳。天空中,几朵白云悠闲地飘过,仿佛是画家笔下的一幅画卷。微风拂过,稻草发出沙沙的声响,让人感受到一丝凉意和宁静。
稻田里,一群麻雀在稻草上跳跃,寻找着食物。它们时而飞到空中,时而在稻草上蹦跳,给这个宁静的稻田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
稻田的地头旁边,有几间房子,门前挂着一串串红辣椒,显得十分喜庆。屋旁边有一个菜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鲜嫩的蔬菜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诱人。
这是一个美丽的秋天,阳光明媚,稻田宁静,人们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王广福、冯翠华、王诚、孙小红,四口人站在那里,看着两大堆稻谷,忍不住满脸喜悦。
冯翠华看着王诚、孙小红,说道:“这有多少斤啊,还不得有几万斤,我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粮食,这得卖多少钱啊?”
孙小红笑着说:“妈,这不是几万斤,这是十几万斤,你没听舅舅说吗,一亩地一千多斤,一百多亩地不就是一二十万斤吗?”
冯翠华忍不住一拍大腿:“我的个娘来,这还不要卖二十万元,咱发大财了。”
王诚说:“还不知道今年的收购价呢,明天我就和小红去收粮食的地方看看。”
王广福说:“你舅舅打听了,价格不一,价格不稳,他们小地块的,有收割后就卖掉的,也有在家里存着的。”
王诚说:“咱这里露天存放,可不能存下去,要尽快卖掉,我看天气预报了,几天后还有连阴雨呢,咱再盖上,再翻晒,那就要大功夫了。”
孙小红说:“就是,就要速战速决,落袋为安。”
冯翠华说道:“你看咱这稻子,多盛实啊,谁买都能给好价,咱这不愁卖。”冯翠华看着王诚、孙小红晒得黑黝黝的脸,不由得又是心疼,又为他们高兴。
王广福说道:“快吃饭吧,明天早晨去问问,多去几个地方。”
第二天中午,快十二点了,王诚开着拖拉机回来,停下拖拉机,孙小红进屋去了,王诚看着两大堆稻谷愁绪满肠,不由得暗自神伤。如果按照刚刚粮站给的价格的话,再按照孙小红核算的各种成本、费用,这一季干下来,两口子辛辛苦苦,一点钱都挣不到,还不如在土产店面维持着啊。
孙小红从屋里出来,端了杯凉开水递给王诚,王诚一饮而尽,坐在粮场旁的一块石轱辘上默然不语。
王广福走过来,这一季下来他也黑了很多,但更显精神了,他看着王诚问道:“粮站的收购价格咋样,不理想?”孙小红低着头说:“刚刚拿了一口袋去问过了,跑了三个地方,他们给的价格太低了,我算了一下,刚刚够成本,这一季下来算是白干。”
王广福迟疑了一下说:“怎么能是白干啊,我这养鸡养鸭养鱼养羊,种了几百棵树,还收了不少杂粮,怎么着收益也超过两三千吧。这是咱们第一年干,这就不错了,这一季水稻,接着种小麦,小麦的成本就低了,用工也要少很多。”
一直在父母庇护下长大、生活,现在自己终于有了一块天地,原准备着大干一场,哪想到现实给了另外一种回报,给了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王诚看一眼父亲和妻子,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孙小红看着王诚说:“那,那我给赵娜娜打个电话吧,要不咱去找找曾峰。”
王诚叹了口气:“我哪有脸找人家啊,在学校里后来还玩得不错,回家后我就和人家断了来往,曾峰还是和杜斌、褚三军玩得好,我只忙着咱这边的生意了。这有事了找人家,这脸上也不好看啊,再说了,这边的粮站检验过给了价格,现在找人家不是要饭的吗,就是给人家要钱啊。”
王广福看着两个人,想来想去,也没想明白,不知道他们怎么说起了曾峰、赵娜娜。
孙小红皱着眉头:“我先去给赵娜娜打电话,先看看她怎么说,曾峰那里也错不了,我可是赵娜娜的同学加闺蜜,我的面子他两口子肯定给。”孙小红说着,转身回了房间。
王诚看着两大堆稻谷,心中焦急,又满怀着期望,这十几万斤水稻,要是每斤多给一分钱就是一千多元啊,唉,人家要是给的价格高了,自己又怎么回报人家,自己这就是讨饭的啊。
很快,孙小红出来了,喊着:“赵娜娜的电话打通了,我又打给了曾峰,他让我们带一口袋稻子去找他,他正在城东头的一处粮站收购点。”
王广福说道:“那就快吃饭,吃过饭再去收购点。”
王诚急急吃过饭,推下饭碗,跳上拖拉机,喊道:“爸,我们出去了,你看着家。”
孙小红也爬上拖拉机,王广福急忙扔了几把稻草到车厢:“慢着点,不急,坐在车厢里。”
王诚发动拖拉机,拖拉机突突冒着黑烟,飞快地开出了农场。
王广福看着远去的两人,也是心中感慨,没想到自己竟然和孩子又种起了地,更没有想到的是为了卖粮食竟然找到了曾家的二小子,这不是去求人家吗。王广福长长叹了口气,看着两大堆粮食又摇摇头。
这时,冯翠华骑着自行车,带着孙女来了,进来就喊着:“稻子还没卖,什么价啊,就咱这稻子,今年还不是大赚特赚啊。”
王广福接过孙女,回道:“两个人又出去了,粮站给的价格太低了。”
过了有一个小时,远远看见王诚开着拖拉机回来了,再往车上看去,除了孙小红外,还跟着两个人,那不是曾家的二小子吗,还跟着一个年轻的媳妇,肯定是曾家的媳妇。王广福看一眼,急忙拉着冯翠华往屋里走,冯翠华咧着身子也进了屋。
两个人从窗户往外看过去,四个人下来拖拉机,围着粮堆转着,曾家二小子时不时抓一把稻子看看,又扬手撒出去,还扔了几颗到嘴里,又大口吐出来。
四个人来到房前的石桌石凳前,曾峰又打量一番,说道:“可以啊,王老二,你这不错啊,比你干土产强多了,场面很大啊,你这养鸡养鸭的也不喊我来品尝野味,一看你这垒的灶台,我就喜欢柴火地锅炖鸡炖鸭啊,当年上学的时候你就知道,你这混大发了,都忘了老同学的情谊了吧。”
王诚急忙说:“我这忙了一季,灶台垒好了,还没用过呢,天天忙得晕头转向。我混什么大发,哪能忘记同学的情谊。”
曾峰说道:“还没开始用啊,那好,我喊着杜斌、褚三军来,给你温锅。你这些年就是闷声发大财,把我们都忘了。”
王诚的脸红了:“二哥,我忘了谁也忘不了你啊,当初在学校里,可是你和娜娜跟我和小红牵的线,你俩可是我俩的媒人呢,你老弟为了生计天天奔波,怠慢了兄弟们,还望担待啊。”
曾峰哈哈一笑:“就知道你没有忘,不然也不会去找我,我也跟你说句不见外的话,也不是非要有事了才联系吧,你要是这几年和几个老弟兄多联系,咱的关系不就更深了吗。你放心吧,就你这十几万斤,也就是六七十吨,我给你包圆了,我今天就不给你说收购价格了,但你二哥给你吃个定心丸,保证比粮站给你的价格高。不为你的面子,小红妹子还在这里呢,你和小红妹子没好之前,她和娜娜天天在一起玩,她俩的关系可比你我深。”
王诚的脸更红了,不知道说什么好:“都怪我,你就不要跟我一般见识了。小红,咱家收的苹果呢,快跟二哥、二嫂洗几个过来,今天晚饭就让他们在这里吃,就是铁锅炖公鸡,我没忘,二哥就爱吃铁锅炖。”
曾峰摆着手:“王老二,你就别来这现的了,今天我们就不在你这里吃饭了,明天就开始拉粮食,也就是一天的事,后天我喊着杜斌、褚三军,还有和你玩得好的那两个同学,你喊过来,哥几个给你庆丰收。你放心,我给你的价格保证给你裹过来你请客的花费。”
王诚拍着腿喊着:“我说,还是二哥,还是二哥江湖,你就䞍好吧,我保证后天弄得大大方方。”
曾峰看着周围说道:“兄弟,我看着你这地方,我也给你提点建议,明年你这水稻的品种还要换一下,你这小麦的品种我也不知道是啥,我也跟你提提建议,既要高产还要品种好才行。”
王广福、冯翠华隔着窗户听得清清楚楚,这曾家最调皮捣蛋的街滑子怎么这么大的口气,敢情二小子和小红在学校的时候就是他给牵的线,他们原来玩得这么好,自己还阻挠过和曾家老二交往,没想到王诚和他们的交往那么深。看曾家二小子的口气,这就给王诚打了包票,那粮食的价格肯定错不了。
王诚抬头看见了窗口里的冯翠华,就喊着:“爸,妈,你们在房间干啥呢,出来吧,外面凉快。”
王广福、冯翠华都是心中一惊,互相看一眼,就走了出去,讪讪地站在门口。
曾峰看见二人,急忙站起来叫道:“王叔,冯姨,你们还好吧,娜娜,你怎么还坐着,快站起来,这是王叔、冯姨。”
赵娜娜急忙站起来,手里还拿着啃着的苹果:“王叔、冯姨,你们好。这苹果肯定是王叔种的吧,真好吃。”
王广福急忙回道:“这,这是原来的那个汪主任种的,今年收成不错。”
冯翠华站在那里,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既然在一条老街上,两家离得不远,也是经常见面,但自己从来没有正眼看过流里流气的曾家二小子,没想到如今已经是单位里管事的了,还一点不拘束地喊自己冯姨,看来是自己太放不开了。
冯翠华急忙摆着手:“你们坐,你们玩,我和你王叔在屋里还有事干呢。”说着,又回屋了,王广福也跟着进了屋。
曾峰坐下,对王诚说:“我记得这就是原来供销社的大仓库,还有几间厂房,也不知道干的啥,你可以包装一下,就叫什么农场,你自己再起个名字,我看还有不少荒废的土地,你就花钱叫辆推土机来,你再好好规划规划,这起码有一百五十亩好地啊。”
王诚倒着茶:“二哥,我好好想想,后天你可一定来,哥几个跟我提提建议,我也想着把这里搞好,就是思路受限,手上也缺资金。”
曾峰站起来说:“明天上午,我安排运粮车来,专拉粮食的车,一车能装十几吨,几车就跟你装完了,我再跟你弄个输送机来,那样装车就快了,就是装车的时候,你自己找人吧。明天一天一定要装完,你这堆在这里,水分还有,你晾晒都是个事,我拉走后直接烘干直接入仓了。今年上级主管局委托我收购五万吨呢,你这几十吨不算多。”
王诚大喜:“二哥,咱弟兄的情谊我就不多说了,后天也就忙完了,后天晚上你可早点来。”
曾峰、赵娜娜要走了,王广福从屋里出来,提着一袋子苹果,往车上扔,曾峰推脱着,但被王诚拉开了。
王诚开着拖拉机送曾峰、赵娜娜走了,孙小红也在车上陪着。
此刻的稻田地里,金黄的稻穗已被收割一空,只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阳光下,那些稻茬呈现出淡淡的金属光泽,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繁荣。一阵微风吹过,遗落的稻草随风轻轻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那是秋天的声音,是收获后的宁静。远处,几只麻雀在稻茬上跳跃嬉戏,它们时不时啄食掉落在地上的稻米,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在这片收割后的稻田地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宁静,连呼吸都变得轻松起来。
偶尔,田间传来农夫的吆喝声,那是一首古老的曲调,透着浓浓的乡情和岁月的沉淀。喊声在稻田上空回荡,与自然和谐共鸣,让人感到一种淳朴而深远的美。
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了淡淡的红霞,余晖洒在稻田上,把一切都染成了温暖的金色。稻田地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那么美好,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只想沉醉在这片宁静的金色中。
棠邑是鱼米之乡,此刻的稻田是棠邑最常见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