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你的自我破坏触发因素
如同我前文中提到的那样,自我破坏的触发因素往往潜藏在个体潜意识的深处,而当我们看到经它们影响所带来的结果时,常常意识不到这些已经内化于心、隐藏在潜意识里的真正幕后主使(就像家里常常看见白蚁残骸,却看不到一只白蚁)。每个自我破坏的触发因素都有其内在的规律(rule)、起因(cause)及结果(consequence),缩写为RCC,它们给你提供了一套行动指南,告诉你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开感知到的危险。它们源于你关于自己的潜在信念,更具体地说,是对遇到它们时可能无法应对的恐惧。所以你就会发现这些起源和L.I.F.E.因素(自我概念薄弱/易动摇、内在观念、对变化以及未知的恐惧,以及控制欲过强)之间的关系,L.I.F.E.因素为自我破坏触发因素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温床。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破坏会导致你按照特定的方式去行事,也使你的行为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预知性。它们全然不顾你趋利的欲望,而是逼迫你更多关注如何避免痛苦、不适,甚至灾难。为了不让自己面临这些问题的考验(或者说是害怕自己犯错),你会把逃避挑战看作一种预防措施。但你越是逃避,就越会恐惧。
杰克的RCC(即自我破坏的规律、起因和结果)已困扰他多时,不仅是工作,也包括他的恋情。抛开工作方面的诸多不顺心,杰克曾经有过好几段恋情,但没有一段能让他感觉情投意合。他曾和几个收入一般的女子约会,期间他变得非常吹毛求疵,把自己缺乏安全感的状态施加到两个人身上,在彼此嘲笑甚至批评、争吵过多次以后,都以分手告终。还有些情况中,他抛弃了自己正在向好发展的恋情,因为他担心对方发现自己无论在智识上还是品格上都是个“伪君子”。他说服自己现在没有时间谈恋爱,因为需要把精力专注在职业发展上。每次分手前与对方促膝长谈时他都会强调:“不是你的原因,不是你不够好,主要是我的工作……我实在是太忙了。”经历过几段失败的感情之后,他开始觉得自己不擅长恋爱了,每次朋友想给他介绍一个新的相亲对象时,他都以工作太忙为借口推脱不去。从这里可以看出,杰克的RCC植根于L.I.F.E.因素中的“对变化以及未知的恐惧”。他的“规律”集中在非此即彼的决定上,没有给自己留任何中间地带。这是由于当他处在一个没有明确对错的具体情境中时,他会感觉非常不舒服,进而严重低估人际交往场合会存在的各种复杂情况,从而以过分严苛的要求来规范自己和他人。
下面的这张表展示了自我破坏触发因素和L.I.F.E.代表的四个影响因素间的具体联系,同时给出了每一个自我破坏触发因素具体的规律、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现在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这六个自我破坏触发因素以及它们背后的内在规律、起因和造成的结果,也了解了每条具体和哪些L.I.F.E.因素有联系。现在让我们转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上,这些自我破坏触发因素最初究竟源起何处?最初它们是如何形成于我们意识之中的?为了理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稍稍回顾你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