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跃跃欲试
20小时后,八人在桂月空间站的溶洞基地内再次汇合。一见面,科托夫就迫不及待的大喊,“伙计们,我回去看了一下资料,原来30多年前,我们国家就第一次把火炬带到了太空!”
晓海听后,笑着说,“老科,当初培训的时候,你怎么过关的。自家的历史都能给忘记。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这可是伟大导师列宁说过的话”
科托夫听闻,没有一丝慌乱和脸红,而是继续大声大喊,“老秦,别忽悠我。在中国我经常听人说这句话,可是在我们国家,从里不知道列宁说过这句话。再说关于航天航空、探月工程,与执行任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我都牢牢记在在脑海中了,你这些算花边,可有可无,不重要。”,说话的同时,用右手食指指了指自己的头,示意自己头脑中装了很多东西。
大家都被科托夫的举动给逗笑了。为了成为一名航天员,要学习的课程实在是太多。包括天文学、空气动力学、发动机原理、医学、电子信息工程,以及心理学、材料学、光学,甚至还有动物学、植物学等数十门课程,而且是在短时间内集中学习,并经过严格的考核,偶尔有所遗忘也是可以理解的。
为了让试验更有趣,晓海主动给大家分享了一些背景信息:2014年索契冬奥会时,俄罗斯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火炬太空传递。当年11月7日,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宇航发射场,俄罗斯宇航员米哈伊尔·杜林携带火炬乘坐联盟“TMA11-M“号宇宙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两天后的11月9日下午18:40分左右,宇航员谢尔盖-拉扎斯基携带该火炬在国际空间站外行走了1个多小时,创造了火炬传递的历史。另外晓海也主动提及早在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时,就曾对火炬传递进行创新,通过电子脉冲,借助人造卫星首次实现所谓的太空传递;20年后的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则是有宇航员携带一支仿制火炬式样制作的道具,乘坐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
科托夫听完大赞,“老秦,你懂得真多。肯定比我们多学一门课。不过美国人太假,按他们的宣传,1969年就已经登月成功,为什么直到1996年航天飞机还要携带一支假的火炬进入太空呢,所以我相信谷歌公司人工智能的判断,关于美国登月任务的照片存在虚假内容,美国之前的登月是假的。要不今天月球上应该有美国人的空间站,现在在哪呢?”
科托夫的话让大家陷入短暂的沉默,不知如何作答。的确,科托夫的话有自己的倾向性和认知,但的确此时的月球上没有一个美国人,更别说美国人的基地。为了活跃气氛和环节尴尬,晓海接过话题,“老科,伙伴们,不是我懂得多,是奥组委有一个星火机器人,汇集了火炬传递的所有数据和信息,我也是通过他们的分享才了解一些内容。不过,截止现在为止,地球外火炬传递的记录还是俄罗斯人,你们牛!”,晓海冲着科托夫举起大拇指。
拉德贝趁机恭维了一句“老科,俄罗斯人,厉害!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也是你们,加加林万岁”,边说边也举起大拇指,科托夫见状,忽然间反而有点脸红,怯怯的回应,“都过去了,此一时彼一时。按中国话来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等后年奥运会一结束,就又换中国上场了。老秦,快说说,需要我们做什么”
这个时候,岳明和常玉刚已经拿来两支火炬,主色调为红色,宛若螺旋交错上升的丝带,外观布满雪花和祥云图案。
萨曼莎激动地大喊,“飞扬、飞扬”
“哇,火炬好漂亮”,拉德贝也发出惊叹,
“这可不是飞扬,是其他赛会的火炬,这届奥运会的火炬还没设计出来,这次试验主要测试燃烧系统。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火炬燃料通常为丙烷或与其他气体的混合物,尽管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次大规模使用氢气。但是基于氢气的存储存在安全风险和成本因素,之后赛会火炬燃料延续丙烷为主。根据2048年奥运会的规划,为实现一届碳中和的奥运会,倡导绿色低碳的理念,火炬将传承北京冬奥会的精神和理念,使用氢气作为燃料。另外大家都知道,我国很早之前就曾采集月球土壤样品并展开研究,发现部分地区月壤具有地外光合催化剂的潜力,经过多年研究,我国去年刚刚成功实现在月面通过太阳能、水和月壤三者的反应,生成氧气、氢气、甲烷和甲醇等,为月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安全顺畅运行奠定基础,并且实现“零能耗”,是桂月空间站的建成的重要支撑。针对燃料所需氢气的提取,也将由桂月空间站基地负责。”,晓海补充道。
听着晓海的介绍,大家轮流拿起火炬,细细端详。
“好轻”“你看这个图案,好漂亮”
“我当过火炬手,感觉这支火炬比我的那个轻很多,而且触感更棒”,萨曼莎是意大利之光,类似荣誉不计其数。
“我从未当过火炬手,今天让我当一次火炬手试试”,拉德贝一边举起火炬,一边示意大家给他拍个照。
“我也要,我也要拍”。斗转星移多少年,人类打卡的习惯依旧没变。变了的只是打卡的地点,打卡的设备。这个房间里有众多摄像头,瞬间拍摄并记录存档,可以自动筛选现场每个人最好的影像资料,分别推荐到每个人的记忆体。即刻看到自己和火炬的照片,众人纷纷兴奋不已。
短暂的喧闹过后,晓海再次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宣布,“伙伴们,这次试验是受奥组委和研究所委托组织的专项试验,今天我们的任务很简单,一是检验火炬燃烧系统的性能,看火炬能否安全、持续燃烧;二是由机器人吴刚户外传递一段距离,确定一下传递的路段,看是否有合适的地点;三是如果可行,拍摄一段月球传递的视频;如果不可行,就单纯展示火炬,不做点燃传递。各位听清楚了没,我说明白了吗?”
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明白”。
“伙伴们,为了提高效率,地球上,奥组委火炬中心的伙伴们,也会同步收看试验直播,辛苦大家啦”
话毕,晓海抬头看了一下时间,然后告诉星雨启动与地面的联系。而此时在地球的一端,雄安新区一处大楼内,在一间专用会议室内,火炬中心的部长章路,苏不易、蔡晋桐正在等候月球发来的信号,而东方祥云、李二水等则在东北的酒店房间内用笔记本同步参与。看到大屏发来的信号,东方祥云迅疾按下接通键,桂月基地内,星雨的头像闪现而出。祥云立即热情打招呼“星雨,你好啊”
星雨微笑招招手,“章部长好,东方老师好”,然后转头对晓海说“秦队,地面接通了”,秦晓海起身,对着镜头挥挥手,“章部好,东方处长好,大家好”,然后又给火炬中心的伙伴们介绍了其他几名航天员;而东方祥云也向航天员们介绍了自己团队的小伙伴。
互相介绍完毕,试验正式开始。第一项是火炬称重。常玉刚和岳明各拿起一支火炬,首先放置在一个特制仪器上进行称重,两支火炬分别为958克和961克,均在标准范围内,说明火炬内燃料充足,具备可点燃的条件。
第二项是火炬燃烧试验。试验开始前,晓海表示,“伙伴们,大家都知道,鉴于安全考量,嫦娥号飞船在地月之间往返时,飞船内部不能长时间出现明火,加上本次这是试验,尚未从希腊采集圣火。因此本次火炬试验将参照2023年天宫课堂时的火焰实验,用火柴点燃火炬,这只是试验的权宜之计,正式传递可是不允许的啊。”。
科托夫听后,冲秦晓海大咧咧的说,“老秦,你们中国人就是太谨慎。我们俄罗斯人没那么多讲究,最初航天计划时,按照要求不让带伏特加,结果有人还是偷偷的带了,安全措施做好了,没啥大事”。
“老科,中国有句古话,小心驶得万年船,大意不得。别忘了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2021年“联盟号”火箭发射失败,还有国际空间站多次出现冷却剂泄漏。安全是我们航天人的头等大事。我们既要安全升空,也要安全回家”,晓海很严肃的回应。
科托夫见状,笑着说,“老秦,航天飞机是美国人设计制作的,跟俄罗斯人没关。关键时刻,我们俄罗斯人也从来不马虎,从不掉链子,真受不了你那永远一本正经的脸,没有幽默感”,然后转头对常玉刚说,“刚子,你把火炬拿好了,我来点这第一把火”,边说边拿起一根火柴,往火柴盒上的摩擦面轻轻一滑,顿时火焰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