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文明文献萃编(全二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夏商西周时期

引言

研究夏商西周时期的史料比较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世文献。经书中的《尚书》《诗经》收录了同时期的文诰、诗歌等,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社会风俗等领域,是我们研究这段历史最宝贵、权威的一手传世文献。《春秋》三传,尤其是《左传》中保留了许多关于三代时期的历史追述。“三礼”、《论语》、《孟子》中也有不少关于三代时期的信息。《周易》《尔雅》则分别是研究三代时期思想史和语言的重要资料。史书中的《国语》有《周语》,成书于战国,其中涉及穆、共、厉、宣、幽五代周王的记载应采自周的国史,可视为重要史料。《竹书纪年》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魏国史官所作。其中的《五帝纪》《夏纪》《殷纪》《周纪》保存了许多宝贵的历史信息,但是多与其他文献的记载抵牾,需要认真考辨,慎重选择。《逸周书》是一部汇集诰誓辞命的记言性史书,记载了大量西周时期的历史,而且许多内容均可印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是文字多舛误,加之后人多孱入删改,需要注意。《史记》为西汉初年司马迁所作,虽成书较晚,且其中涉及三代的内容不乏后世层累、伪造,但仍然保留了大量三代时期的宝贵信息,而且流传深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对三代的认识。子书中的《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大师的著作,其中也有不少关于三代的信息,需要与经、史典籍互证后使用。第二类文献是出土文献。首先是甲骨文。甲骨文发现于清末,经过民国和新中国时期的考古,以及民间发现,目前已知近十五万片,四千五百多单字,其中内容以卜辞为主,涉及商代和周初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其次是青铜器铭文,即金文。商代的青铜器带有铭文者较少,且字数很少。周代青铜器带有铭文者较多,且篇幅较长,目前有三千多件。周代的许多军国大事都被贵族作为功绩刻在青铜器上,以告慰先祖,显赫门庭,垂训子孙。因此,青铜铭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受到历代治史者的重视。最后是出土竹简。例如《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简称“上博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均有大量关于三代历史的内容,多数不见于传世文献。尤其是“清华简”重现了许多传世与未传世的《尚书》篇目及类似典籍,澄清了一些学术史上长期争论的疑难,发现了前所未知的周代诗篇。“清华简”中的《系年》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前期的历史,其中有许多事件不见于传世文献,对传世典籍有订正作用。第三类是考古材料。从民国对殷墟的考古发掘,到新中国时期全面考古的展开,目前关于夏商西周时期的考古材料已相当丰硕。例如对二里头遗址、殷墟、周原的发掘,提供了传世、出土文献无法呈现的历史信息,诸如陵寝制度、聚落形态、建筑布局、生死观念、手工技术等。这些材料多收录于各类考古学报告和文集中,可以参阅。

本章选取的主要为《尚书》《诗经》《史记》及相关金文篇目,原文及注释主要参考了顾颉刚、刘起釪所著的《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年);程俊英、蒋见元所著的《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9年);《史记》,二十四史点校本(中华书局,1982年);韩兆琦所著的《史记笺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王辉所著的《商周金文:中国古文字导读》(文物出版社,2006年)。这些篇目久经历史考验和历代学者的注释,是了解三代时期的核心文献。与此同时,本章还选取了几篇著名的金文,可与传世文献对比参阅,以帮助读者们对三代的历史过程和文明风貌有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