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骄傲的敏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如何利用这本书

没读过《天生敏感》并不妨碍你读这本书,不过你也可以在读另一本的时候浏览这本书(两本书的章节是相匹配的),或者在读完另一本之后顺便翻翻这本。

你可以只读每章前面的内容而不做后面的任务。当然你如果愿意,也可以做完全部小任务,依次或者乱序做都没问题;或者只做你感兴趣的那几个,顺序也无所谓。

然而,我的建议是,不论你如何读这本书,你都要全身心地投入。试着倾听你内在的声音,它可能会说,“你需要这本书”,也可能会在你读了一部分之后说,“我不想读这本书”。找出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尤其在你想跳过书中的某些部分时。所以阅读本书的重点不在于你是否完成书中的任务,而在于读的过程中你是否能感知到“为什么”。

本书会运用到深层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写这本书的我也在这方面做了多年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我来说,深层心理学的目标是帮助你重视那些被你忽略、故意无视甚至轻视的部分。你的过去和你所处的文化环境告诉你,有些东西还是忽略或者忘记最好,而深层心理学则是要帮你找回那些你曾忘记的东西。我们努力找回它们,重视它们,倾听它们。这会让你释放出那些曾被压抑的能量,更重要的是,释放那些曾被丢弃的宝贵的东西。一个人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是找回童年时丢弃的品质——也许是女性的阳刚气概,抑或是男性如女性般细腻的情感。当然,这只是两个非常极端的例子。

直到现在,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最常被我们忽略或者压抑的特质仍然是敏感。对一些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敏感仍然是“令人羞愧或厌恶”的代名词。因此我认为,深度分析能让敏感这一特质再次成为你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这种深度分析是有益的,但也很难。这也是为什么我称书中的一部分内容为“任务”,而不是“活动”或者“练习”。因为完成“任务”往往需要一点个人英雄主义。一位曾参与本书测试的志愿者在她的评估报告中写到:“18个月前我读了《天生敏感》这本书,当时那本书对我影响确实很大,我甚至曾故意远离它。”这位女士在经过六个月的心理治疗后,可以更深入地回想自己的童年,她说她觉得“在为这本书做测试的时候,已经感到很轻松,甚至很有趣!但她还是会惊讶于这本书所带来的影响”。她觉得要回忆过去并完成书中的某些任务是需要强大的意志力的,“一年多以前我根本不敢想象自己可以做到”。

不是每位测试者都有如此强烈的感受,但是即便你觉得本书只是为了娱乐,那取悦的也是你自己的内心。在读本书的时候,你可以略过那些对你来说很沉重的内容,但是一定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略过,比如“这伤害到我了”“吓到我了”,或者其他任何感受。

本书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你动笔。一位为本书做过测试的志愿者说,每位读者最好准备一本日记,来记录自己在完成书中任务时的表现。你可能愿意这么做,但也可能并不习惯写日记或进行那种意识流的写作。不过我需要让你知道的是,你写的日记或者随手写的任何文字都不会被评价,也不会被发表,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写,没有人会偷看或者为你的写作打分。如果你的内在声音不允许你这么做,你也不要担心,本书第8页会很快帮你解决这个麻烦。

写日记的秘诀在于,下笔之前要先花时间感受。下面是一位参与测试的志愿者的经历:

我注意到自己在做任务时总是想要一个“正确”“有趣”,或者“得体”的答案。我只有克服这种倾向,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的感受。不过那些感受往往不是愉悦的:心理防御、羞愧、生气、愤怒。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并找回自己原本的风度,然后才能正常思考,从而给自己一个有益的结果。

这位志愿者还说,有时“非线性”写作甚至是下笔前内心的语言酝酿也很重要:

以我的经验看,最好是完整地读一到两次相关内容,让这些东西在内心“酝酿”,然后“爆发”,想到什么的时候就回到任务中去。以线性的方式来做任务虽然不是不可能,但真的很难。有的时候,我只是有强烈的感受,脑海中却既无文字也无画面来描述这种感受。

因此,接受那些“内心酝酿”或者非语言的思考才是深入了解自我所需要的。这位志愿者的经验是非常值得参考的——允许自己花时间观察那些已经发生的现象。

每个任务的最后都有一个“总结”环节,这个环节是希望你能反思并总结这个任务所给你带来的影响,或者你希望如何运用这个任务。这也许看起来有些多余,但是这部分会在你日后重读这本书时给你一个精彩的总结。所以,请抓住这个机会去反思,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这既非常珍贵,也是高度敏感者的一个特殊之处。

当然,你如果喜欢这本书,但是觉得写字很费劲,千万不要把这当成障碍,因为你完全可以用电子文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在做书中的任务时感到非常痛苦,一定要停下来,去找专业的医生帮助你。这一点在本书第八章会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