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诊断
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孩子来。你能从那些细小的地方发现他们就是这一类孩子,从他们第一次来就诊时走进房间的样子,从他们刚开始时的行为和他们嘴里说出的第一个词。
——汉斯 ·阿斯伯格 ([1944]1991)
在20世纪40年代,汉斯 ·阿斯伯格开始描述那些孤独症孩子的特征时,另一个生活在美国巴尔的摩的奥地利籍医生,利奥·凯纳(Leo Kanner)也讲述了现在被称为“孤独症谱系”的症状。凯纳医生好像并不知道那边有个阿斯伯格医生也做了相似的工作,他描述的“孤独症”是指那些表现为语言、社交和认知上的极度缺陷,沉默,与世隔绝,还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们(Kanner 1943)。这样一个形象,一开始被认为是儿童期的精神病,从此以后这个观念在往后四十多年里统治了英语系国家有关孤独症的所有研究工作和文学作品。据我所知,阿斯伯格医生和凯纳医生从来没有交换过彼此的研究,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用到了“孤独症”这个词。
直到阿斯伯格医生在1980年去世后,我们才采用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说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有专长的英国著名精神科医生洛娜·温发现,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孩子和成人并不完全符合凯纳医生关于孤独症的描述。在她1981年的论文里,描述了从5~35岁的34个案例,发现这些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更像阿斯伯格医生描述的那样,而不吻合当时普遍采用的孤独症诊断标准。洛娜·温第一次提出了用“阿斯伯格综合征”作为孤独症谱系里的一个新标准(Wing 1981)。
她提交的案例和结论非常有说服力,英国和瑞典的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开始认真地研究阿斯伯格医生的著作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征。尽管阿斯伯格医生自己的描述非常详尽,但是他没有提出一个清晰的诊断标准。1988年,在一个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国际会议上,经过大家讨论,确定了第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于1989年出版,并在1991年修订(Gillberg 1991; Gillberg and Gillberg 1989)。尽管之后加拿大儿童精神科医生彼得 ·绍特马里和他的同事们也出版了两本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诊断手册,但是由克里斯托弗 ·吉尔伯格(Christopher Gillberg)医生当初组织编写的诊断手册,最接近当初阿斯伯格医生自己的描述,这也是我和很多其他资深精神科医生诊断的标准。克里斯托弗 ·吉尔伯格的诊断手册见表2.1。在临床上,如果符合社交缺陷这一条标准,再加上在其他五项标准里满足至少四项标准的话,就可以得出“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诊断了(Gillberg 2002)。
表2.1 吉尔伯格阿斯伯格综合征诊断标准(Gillberg 1991)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了第十版《国际疾病分类指南》(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Edition, ICD-10);1994年,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了第四版《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ition, DSM-IV)[1]。这是历史上首次有两套指南同时包括了阿斯伯格综合征,更准确地说,把阿斯伯格综合征归入了“广泛性发育障碍”[2]之内。两套指南分类的标准极其相似,而且都认同了孤独症,或者说广泛性发育障碍,本来就是各种各样的,还会有几种亚型,阿斯伯格综合征便是其中之一。
当确定一个新的症候群后,人们常常会在各国医疗文献中寻找其他类似症状的描述。我们现在知道只有一个俄国的神经科学研究助理埃娃·苏哈日娃博士(Dr. Ewa Ssucharewa)在1926年首先发表过和现在的阿斯伯格综合征相似的儿童病例报告(Ssucharewa 1926; Ssucharewa and Wolff 1996)。苏哈日娃博士的描述符合近代被人们认为的“类精神分裂型人格异常”(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SPD)。沃尔夫医生(Sula Wolff 1995, 1998)重新研究了有关“类精神分裂型人格异常”的资料后,认为这和如今公认的“阿斯伯格综合征”非常相似。我自己倒是对国际上最终采用了“阿斯伯格综合征”这个名词松了一口气,因为对说英语的人来说,毕竟“阿斯伯格”要比“苏哈日娃”容易说也容易拼写。
汉斯· 阿斯伯格医生于1980年去世,并没有机会评价那些英语国家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对他工作的诠释,其实也是直到1991年他的早期论文才由乌塔·弗里斯(Uta Frith)[3]从德语翻译成英语。现在,我们已经有两千多份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研究成果,一百多部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书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诊断率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