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公元前477年之东周列国(十三)
公元前477年,宋国宋景公在位。
宋景公,作为宋国第二十八任国君,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子姓宋氏的他,是宋元公之子,继承了宋国的王位,统治着这片富饶而又充满历史的土地。
宋景公的在位年份不详,但他的去世时间被记载为公元前453年,这标志着他统治的终结。
关于宋景公的名字,历史上存在着一些争议。
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他的名字被写作“栾“,而在《史记·宋世家》中,他的名字则被记作“头曼“。
《汉书·古今人表》中,他的名字又被写作“兜栾“。这种不同文献中名字的不一致,反映了古代文献记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宋景公的名字在青铜器宋公栾簠的铭文中得到了体现。这件珍贵的青铜器,被《殷周金文集成》编号为4589。
其铭文上刻有:“有殷天乙唐孙宋公栾作其妹勾吴夫人季子媵簠。”
这段铭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宋景公的名字,还透露了宋景公家族的一些信息。
从铭文中可以看出,宋景公自称其名为栾,这与《左传》中的记载相吻合。
公元前515年的秋天,宋国的国君宋景公派遣大夫乐祁,即乐祁犁,前往扈地与晋、卫、曹、邾、滕五国的代表会见。
这次会见的目的是为了接受成周的命令,前往戍守,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议题,那就是护送被季孙氏驱逐在外的鲁国国君鲁昭公回国。
乐祁作为宋国的使者,带着宋景公的使命和期望,与其他诸侯国的大夫们在扈地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宋国和卫国都认为,将鲁昭公送回鲁国,对于他们各自的国家来说,是有利的。
这不仅能够彰显他们对礼义的尊重,也有助于维护诸侯国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他们坚决地请求将鲁昭公护送回国。
晋国的大夫范献子却因为接受了季孙氏的贿赂,而对此事持有不同的看法。
季孙氏是鲁国的权贵家族,他们驱逐了鲁昭公,自然不希望他轻易回国。
范献子受到贿赂的影响,改变了初衷,不再支持护送鲁昭公回国的提议。
由于晋国在当时诸侯国中的影响力较大,范献子的态度对整个会见的结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在范献子的阻挠下,原本有望达成的共识被打破,护送鲁昭公回国的计划最终作罢。
这一结果无疑让宋国和卫国感到失望,他们原本希望通过这次会见,展现自己对礼义的重视,同时也为鲁昭公争取一个公正的待遇。
这次扈地会见的失败,不仅影响了鲁昭公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诸侯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利益纠葛。
宋景公虽然派出了乐祁参与会见,希望能够达成共识,但最终却因为晋国大夫的私心而未能如愿。
公元前504年的一个秋天,宋国的大夫乐祁站在宋景公的面前,提出了一个关乎国家外交大计的建议。
他深知晋国在诸侯国中的影响力,也明白宋国与晋国之间紧密的联盟关系。
乐祁忧心忡忡地对宋景公说:“诸侯中间惟有我们事奉晋国,现在如果不派使者去晋国,晋国恐怕要怨恨我们。”
这不仅是出于对晋国的尊重,也是为了维护宋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和利益。
乐祁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的宰臣陈寅,陈寅深谙国事,他预见到宋景公会同意乐祁的提议。
果不其然,过了一段时间后,宋景公召见了乐祁,对他说:“唯有寡人对您的话感到高兴,您一定得去!”
宋景公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乐祁的信任和期望。
陈寅同时也意识到这次出行的风险,他建议乐祁:“您立完继承人再动身,我们家也不会灭亡,希望国君也认为我们是明知困难才去的。”
这是一个明智的预防措施,以防万一乐祁在晋国遭遇不测,他的家族和地位能够得到保障。
乐祁接受了陈寅的建议,让他的儿子溷先行拜见了宋景公,然后才动身前往晋国。
在晋国,大夫赵简子热情地迎接了乐祁,并与他在绵上举行了宴会。
在宴会上,乐祁奉献了六十面杨木盾牌给赵简子,这是一份贵重的礼物,也是对晋国的一种敬意。
乐祁的这次出使并未如预期般顺利。范献子,晋国的另一位大夫,却对乐祁的行为持有异议。
他认为乐祁出使晋国,没有正式报告使命而私自与赵简子饮酒,这是对晋定公的不尊重。
范献子向晋国国君晋定公进言,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担忧。
晋定公在听取了范献子的意见后,决定对乐祁采取行动。他下令将乐祁逮捕,并最终导致了乐祁的杀害。
这一事件在宋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宋景公和陈寅都对乐祁的不幸遭遇感到悲痛和愤怒。
乐祁的死,不仅是对宋国的一次外交失败,也是对宋国尊严的一次严重打击。
乐祁的悲剧,成为了宋国历史上的一个痛点。他的忠诚和智慧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遭受了悲惨的命运。
这一事件也反映出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以及忠诚与背叛之间的微妙平衡。
乐祁的牺牲,成为了宋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也让后人对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公元前501年的春天,宋国的国君宋景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外交任务:派使者到晋国结盟,并迎接之前在晋国遭遇不幸的大夫乐祁的灵柩回国。
这是一个既充满哀悼之情,又需要展示国家尊严和外交手腕的使命。宋景公选择了乐大心,乐祁的亲属,来承担这一重任。
乐大心却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辞了这一任务。
他的推辞可能出于对晋国的恐惧,也可能是对乐祁之死心存怨恨,不愿面对这一悲痛的现实。
宋景公无奈之下,改派了另一位大夫向巢前往晋国,完成结盟和迎接灵柩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乐大心的儿子子明对他的行为表示了质疑。子明当时还穿着为乐祁服丧的丧服,而乐大心却在家中举行宴会,敲钟作乐。
子明质问乐大心:“我还穿着丧服,而您却敲钟作乐,这是为什么?”乐大心回答说:“这是因为丧事不在这里。”
这句话表明,乐大心试图将个人的悲痛与国家的任务区分开来,但这种态度在子明看来是对家族荣誉和死者的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