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不同的童年底色,养育不同的“我”
没有好好当过孩子,很难当好父母
我的主要工作对象是父母和孩子。我听无数的父母抱怨过:“怎么养个孩子这么难?!我小时候缺吃少穿,总是小心翼翼地观察父母的脸色,生怕他们不高兴,还发奋努力、刻苦学习,从来不给父母添麻烦。可是现在我每天像侍候长辈一样侍候孩子,求他吃,求他穿,求他学习,他还总是抱怨我不爱他、不懂他,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其实,这不是父母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时代变化得太快了。过去的三四十年,社会飞速发展,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的科技和物质资源等“硬件”在迭代,人们的思想和认知等“软件”也需要更新。对父母来说,这个软件就是“如何当父母”的理念。
如今的年轻父母,虽然也是从儿童时期逐渐长大的,但是他们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与今天的孩子的生活环境是天差地远的。当代父母的最大困扰,就是自己没有经历过如今的孩子经历的生活。这些父母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的父母致力于保证他们吃饱穿暖、少生病、有书读,而做到这些已经是当时很多家庭的极限。在过去几十年的很多家庭中,与保证基本的物质生活相比,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似乎微不足道。
而如今的孩子的最大困扰,也是自己的父母没有经历过自己的生活,所以父母没办法理解从幼儿园就开始竞争的压力,没办法理解自己对平等、尊重、信任的渴求。在这个年代,与被关注、被理解、被肯定的需求相比,高考的分数则变得没有那么让孩子在意。
在和孩子沟通“不同频”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努力进入孩子的世界。这不是让父母穿起纸尿裤重温童年,而是让父母放下身段,放下是非对错,带着好奇心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他们眼中的现实世界。父母用这样的方式进入孩子的世界时,就会发现自己之所以和孩子之间有这么多的误会,是因为自己当年没有好好地当过孩子—要么是过早地进入了成人的世界,肩负起责任;要么是很多成长过程中的“坑”没有被填平。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与孩子之间出现矛盾,都是孩子的错,要想尽办法让孩子改变。事实上,这个改变需要由父母发起。父母应该主动调整自己,努力去适应孩子,而不能让孩子适应自己。毕竟父母是成年人,经历过的事更多,情绪更稳定,抗压能力也更强。
养育孩子、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绝对不是一个单向付出时间、精力、金钱的过程,而是父母被孩子需要的过程、父母被孩子指引的过程,以及父母被孩子鼓励的过程。其中的需要、指引、鼓励都是父母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养育过程,是父母和孩子相互滋养、共同成长的过程。
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Donald. W. Winnicott.)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孩子带父母重温童年,在心理上弥补了父母当年的缺失,修复了当年的创伤;父母陪孩子度过童年,陪伴孩子按照科学的规律成长,帮助孩子在人格上超越自己,发挥天赋中蕴藏的最大潜力。
从这点来说,当好父母,要从当好孩子开始。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镜子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每个经过的人停下来,照一照,而不同的镜子会映照出不同的模样。例如哈哈镜会将一个人变高或变胖等;时装店里的镜子虽然没有改变照镜子的人的模样,却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不同的穿衣效果;很多年轻人喜欢对着洗手间的镜子自拍,因为他们觉得洗手间镜子里的自己似乎更好看。
在家庭中,也有一面神奇的镜子—父母。
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喜悦的父母愉快且赞许地注视着。父母这样注视孩子的时候,眼中会放射出“光芒”,在这样的“光芒”照射下,孩子会感到安全、放松、兴奋,会敢于展示自己并以此为傲。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就像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希望看到充满魅力的自己那样,孩子在照父母这面镜子的时候,会热切希望看到自己被父母肯定和认可,被父母接受和欣赏。孩子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自我雏形,以及健康人格的基础,都由此而来,科胡特称这个过程为“镜映”。
在一个成功的“镜映”过程中,一方面孩子通过父母的眼睛总是看到自己好的特质,另一方面父母会通过自己眼中的“光芒”使孩子成为拥有自信和自尊的人,最终父母和孩子互为镜子,彼此都活成自己喜欢、别人也不讨厌的人。
这也是所谓的“无条件的爱”。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感觉到:我爱的是你这个人,不管你长相如何,成绩好坏,听话与否,我一看到你,眼睛就发光,我一想到你,脸上就带笑;你值得我爱,你也值得其他人爱;我爱你,也爱身为父母的自己。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的状态是:相看两不厌,越看越喜欢。
而在一个失败的“镜映”过程中,一方面孩子通过父母的眼睛总是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另一方面父母会通过自己眼中的“刺”把孩子变成一无是处的人,最终父母和孩子互为镜子,彼此都活成自己不喜欢、别人也讨厌的人。
这就是所谓的“有条件的爱”。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感觉到:我爱的是你的某个优点—长相好、成绩好、才艺佳、听话等,而不是你这个人;如果你不能达到我心中的某个标准,你就是不可爱的;一看到你,我就先看到缺陷,一想到你,我就先想到你和别人的差距;你如果不符合标准,不但不值得我爱,也不值得其他人爱;之所以用这种方式爱你,是因为我需要用你是否达到某个标准,来判断我是不是个合格的父亲/母亲。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的状态是:相看两生厌,越看越心烦。
经常有家长问我们,怎么样才能当好父母?—一言以蔽之,当父母的,眼中要有“光芒”。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幸遇到一面好镜子,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关键的年龄段完成一个高质量的“镜映”过程。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一面镜子,是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镜子。不同的镜子,会照出不同的孩子。
古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以父母为镜,可以照亮孩子成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