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数字教材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应用文的构思与撰写

“凡作文之道,构思为先”,就是说,在写文章之前,我们要考虑为什么而写、写什么、怎么写等许多问题。这种潜心准备、酝酿文稿的思维过程,就叫作构思。它对写作的速度和质量有很大影响。一般认为,应用写作常常是“受命而作”,即写作的目标、要求已经确定,只要求执笔者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不用“随意发挥”,甚至写作者不必动脑筋,只是机械地“记录”而已。实际上应用写作要求更高。它要求写作者由被动转变到积极构思,认真写作,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投入极大的热情。在某种意义上,应用写作比自由创作更难,在写作时更要精心准备和构思。

文章是由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的,构思与撰写也就围绕这两方面进行,其过程包括立意、选材、谋篇等方面。

一、立意

(一)什么是立意

所谓立意,实际上就是确定应用文的主旨。文章的主旨一般称文章的主题,即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它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明·李渔《闲情偶寄》)。

应用文的主题与文学作品、理论文章、宣传材料有较大的不同,它考虑的是有没有用途、发文目的是否明确,若没有实际需要,那就不要写、不要发。制发应用文所强调的目的或用意,必然反映在应用文主题的属性中,应用文的主题其实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行文的主要意图和目的。应用文的主题又称为应用文的主旨。这样称呼一是体现了应用文主题的特点,二是适用于各类应用文主题的阐述。不论是简单的只有几行字的干部任命书,还是上万字的会议报告,其主题都可以用“行文主旨”来概括。例如,某单位关于学习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精神的通知,主要是通过阐明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意义、内容、要求、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来对本单位的学习做出安排。这些就可以称为这个通知的主旨。

主旨在应用文中是贯穿首尾、支配一切的中心。意在笔先,主旨先行。写作时,主旨确立了,然后才能取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最终形成一个整体。若发文主旨即行文的目的和意图不确定,就无法下笔。

(二)应用文立意应遵循的原则

1.正确

这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作者要明确写作目的,正确领会写作意图;二是指所确定的主旨必须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同现有的公文相衔接,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切实解决问题。虽然是“受命而作”,但也要认真想一想,深入理解,准确表达。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措施切实可行。

2.新颖

一篇应用文只观点正确是不够的,如果是老生常谈,也没有意义。要新颖,有新意,也就是在正确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针对发展的现实提出问题,提出新的意见和解决办法,给人以新鲜感。

3.深刻

深刻是指有深度,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即使是过去写过的事情,也要有精当的分析,讲出新的道理,挖掘别人看不到的或者虽然看到了但未达到的认识深度。这是与新颖的主旨有同等意义的独创见解。

4.明确

应用文是要人家照着做的,其主旨必须确切无疑,必须“一语道破真实情况”,要概念清楚、观点明确、态度毫不含糊,不能首鼠两端。主旨不明确,缺乏针对性,不敢面对现实,绕着问题走,或者不能“对症下药”,不能解决问题,都是在立意时应该避免的。

5.集中

指主题突出,观点鲜明,主旨单一,不能多中心。应用文一般都是“一文一事”,要把那些与主旨较远的意思排除,使之中心突出。

要立好意,一是选好角度。对一个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只有找到最佳角度才能发现事物最有意义的方面。二是善于挖掘。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就事论事地看,难以发现其深刻的意义;将它放到一个大的背景下,放到全局工作中去看,深入挖掘,就容易“以小见大”,发现其深刻意义。

二、选材

写文章必须详细地占有材料,材料是文章的根基,没有材料,就不会产生文章的主题,也表现不了主题,文章便无从说起。所谓材料,就是指构成一篇文章的事实、论据、道理和引语。

在应用文写作中,材料的选取工作包括收集、鉴别、选择、使用四个环节。这里主要介绍前三个。

(一)材料的收集

1.文章材料的来源

文章的材料,来源于社会实践。源头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和人们对它的认识。材料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材料,即通过作者的观察、体验、感受,直接得到的材料。要得到这些材料,必须深入实际,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观察、积累的习惯,多留心各种事物,关心国家大事;另一方面要深入下去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查研究,收集材料。另一类是间接材料,即通过别人的文章——各种简报、报告、文献资料,以及书籍、报刊、网络等取得的材料。它是别人从实践中得来的,所以叫间接材料,也是我们要收集的。

2.收集材料的原则

一要详尽。材料详尽,就是收集的材料要多、要细。“多”就是千方百计“贪多务得”;“细”就是要精、具体。要现状,也要历史;要核心,也要背景;要事实,也要数字;要内部的,也要外部的,甚至国外的;要正面的,也要反面的;要典型的,也要一般的。有了详尽的材料才能全面了解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用时才有选择的余地。

二要有一定的方向和范围。虽然说收集材料要尽量多,但人的精力和视野毕竟有限,特别是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今天,谁也不可能详尽地掌握所有的知识和信息。在收集材料时要有一定的方向、范围。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专业收集,另一种是按单位、部门、系统收集。

三要经常分类整理。收集材料时都是个别的、分散的,在收集的过程中要随时归类,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方便使用。

(二)材料的鉴别和选择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材料,并不是都有用,需要进行鉴别和选择。一是看材料的真伪,二是看是否符合政策法规。只有根据真实的材料得出的结论才可靠、可信。相反,虚假浮夸的材料会影响人们对事物做正确的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不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材料,如果被正面引用,会扰乱视听,造成不良后果。构思阶段的选材工作,指的是在大量占有材料并经过鉴别的基础上,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筛选和使用。写作时如果求全贪多,不加选择地把材料写进文章,良莠不分,精粗并存,文章的主题是难以得到准确表达的。

材料选择的原则如下所述。

1.围绕主旨,适合文种

主旨确定以后,材料的选择就必须围绕主旨,按主旨的需要来取舍材料。与主旨有关且能说明主旨的材料就取,与主旨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则舍。材料的取、舍,与文种的关系很大。如报告、请示、调查报告、情况通报等选用的材料就要详尽,通知、通告选用的材料就应简略。

2.典型

典型材料就是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应用文主旨的本质和事物规律性的材料。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事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材料也是丰富的,如不加筛选,随便用几个事例来说明某个问题或某种观点,不仅不利于应用文主旨的表述,而且会影响应用文的效能与权威。

3.新颖

我们正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这是前无古人的壮举,无经验可以借鉴,要求我们面对发展的情况,提取和选择能反映时代特点的新材料、新经验,并给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开创新的局面。

对于一些经过鉴别、认为可用的材料,还要根据文章的主旨和文种的需要,合理剪裁,精心安排,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观点和材料统一,有效地表达主旨。

三、谋篇

(一)什么是谋篇

谋篇即安排文章的结构。应用文的结构,指的是应用文各个部分的布局和相互联系。结构安排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应用文的质量。人们通常把主旨称为应用文的灵魂,把材料称为应用文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应用文的骨架,一个人如果骨架有问题,其形象可想而知。同样,结构安排不好,应用文同样是“立”不起来的。

安排好应用文的结构,不仅是写作技巧问题,也是思想方法和思想认识问题,和作者的思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应用文的结构是否合理、严谨,取决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清晰、严密。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思维混乱,要想安排合理的结构是不可能的。安排好应用文的结构,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每个应用文写作者,都要下功夫把结构安排好,使写出来的应用文更好地发挥效用。

(二)常见的结构方式

1.总分式

这是较常见的层次安排方法。开头作总的概括,然后分别进行叙述。分别叙述的层次之间具有一定的并列关系。通知、通报、计划、调查报告等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如某个地区的年度计划,开头先提出全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然后分别对经济、改革、政法、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项工作提出工作目标。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各个分述部分层次分明,不互相包容;要顺序合理,避免轻重倒置;要详略得当。

2.递进式

即按照表述内容,一层进一层,步步深入;或者前后是因果关系。会议决议、调查报告、通报等多采用这种方式。如《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等几个部分,全篇层层相衔,步步深入,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目标、途径、要求表述得清晰分明。

3.并列式

即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报告、讲话、纪要、通知等常采用这种结构。如《关于研究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在叙述完会议概况后,就“关于中国东方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轻型面包车项目的问题”“关于开辟国际航线的问题”“关于顺德大程控交换机项目筹建问题”等分段叙述,层次清晰,让人一看即明。

在实际运用中,以上三种形式并非界限分明,而常是几种形式相互交叉结合使用。

(三)段落

段落是应用文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也叫自然段。它一般小于层次,往往几个段落才能构成一个层次;有时一个段落就是一个层次,即使如此,段落和层次也不是一回事。主要区别是:层次侧重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则侧重于文字表述的需要。划分段落,主要是为了使层次的内容更加清晰,有利于理解应用文的内容,并起到转折、过渡和强调的作用。如邓小平同志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讲道:

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现象就产生了。

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

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满以为这样不会犯错……

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

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以上整个说的是思想僵化所带来的问题,作者在表述时,连用了几个“思想一僵化”分段表述,不仅清晰,而且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使读者更容易领会和牢记讲话的精神。

划分段落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按中心意思分;二是按条项内容分;三是按事物发展阶段分。划分段落时应注意:一是单一性、完整性。一段只能说一个意思,而且要完整,不能把几个互不相干的意思混到一起。二是段与段之间要意思贯通,衔接自然。

四、撰写

(一)列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写作纲要。编写提纲没有特别固定的样式,一般要求搭出文章的框架,写清每部分各个层次的安排及内容要点、大致篇幅。

(二)拟稿

列好提纲之后,就可以进入具体写作过程,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1.标题

标题是一篇文章给人的第一印象,有人把它比作眼睛。好的标题犹如画龙点睛,既能显示应用文的主旨或包含的主要内容,又具有提示作用,引发读者的兴趣。标题有时一开始就拟好了,有时也可以待写好文章之后再加上。

(1)标题要准确、醒目、精练、规范。

1)准确是应用文标题的基本要求。标题是从文章内容中概括出来的,所以要把文章内容的要点抓住、抓准,并加以提炼,做到题文一致。标题过宽过窄、文不对题,都会影响思想内容的表达和文章整体的和谐统一。

2)醒目是指标题在揭示主旨时要鲜明突出,这就要避虚就实,尽可能避免抽象化、一般化,同时在形式上要巧妙安排,增强吸引力,否则容易落入俗套,失去特色和提示作用。

3)精练指标题在概括表达文章内容时,要言简意赅,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突出文章的主旨。

4)规范即什么文种用什么类型的标题,特别是公文的标题必须用规范的格式,完整地体现发文机关名称、文件内容和文件种类等。

(2)应用文的标题的基本形式。

1)公文式标题,一般由发文单位、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其中事由常用介词“关于”引出。如《公安部关于清理收缴枪支的通告》。这种类型的标题,主旨鲜明,表达准确,程式性较强,是应用文体中最常见的标题形式。

2)新闻式标题,包括单行标题、双行标题和三行标题三种形式。应用文中常见的是单行和双行标题两种形式:一种是正题;另一种是由引题、正题或正题、副题组成,如《繁荣·活跃·稳定·上升——2019年国内市场预测》,虚实结合,层次分明。

3)基本式标题,指一般文章标题拟订方式,或直陈,或引用,或对仗,或提问,形式活泼,巧妙新颖。有些篇幅比较长的文体如调查报告等,文中还专门列有小标题。

应用文的标题,一要主旨突出,二要概括适度,三要形式新颖。

2.开头

一篇文章的开头在全文中起着“定调”的作用。“调”定好了,全文就会顺利展开并引起读者的兴趣;反之,就会文不达意,读者无法理解事情的脉络,也不爱读。

应用文的开头一般起句发意,下笔入题,切合文体,文风朴实,有助于主体部分自然展开。常用的有如下方式:

(1)概述式。

即用叙述的方法,概括地写出基本情况、问题,或写出基本的过程。这种写法多用于报告、总结、决定、决议等。如某市关于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报告的开头:

今年以来,市委坚持“配好班子出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对全市149户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作了考核调整,共调整干部610人,占企业领导干部总数的33.6%。其中,被撤职、降职的占13.3%,从组织上加强了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2)目的式。

这种开头通常以简明的语言说明公文的目的,或概述情况,而后引出主旨。这种写法多用于通知、通告、决定、条例、规则等。如2014年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开头: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执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3)缘由式。

即以上级文件、领导指示或有关法规、规定作为行文的依据和出发点,多用于通知、通告等。如×××区《关于开展“学雷锋、迎冬奥”义务劳动和宣传日活动的通知》开头是:

今年3月4日至7日,全区将开展“学雷锋、迎冬奥”义务劳动和宣传日活动,以配合全市的统一行动。现将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4)直述式。

即开宗明义,直接切入正题,这种形式大都用于批复(答复)。如《关于××信息中心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的开头:

×××局:

你局×××号文收悉。批复如下:

(5)结论式。

先对情况或工作进行总结,做出评价,提出看法,然后分别加以论述。这种开头多见于总结、报告等。例如:

我厂是一个小型冶金企业,年生产能力9000吨。20××年,由于客观情况发展变化,我厂生产暂时出现了新的困难。但是,我们没有接受有关部门的照顾,而是努力顺应客观变化,积极致力于微观搞活,增强企业自我消化能力,年终不仅没有发生亏损,还实现利润100万元,缴纳产品税100余万元。我厂能够很快地从困境中走出来,关键在于我们主动加强了财务管理,坚持向财务管理要效益。

(6)提问式。

先提出问题,然后引起下文。这种开头方式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常见于调查报告的写作。例如:

近两年来,山西省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集贸市场,这些市场投入使用后运行情况如何?为什么有的效益好,有的效益差?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最近,我们采用实地考察和座谈研讨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7)寒暄式。

先问候、祝贺,传情达意,然后转入正题。这种开头常见于信函和祝酒词。例如:

尊驾光临,不胜荣幸!热烈欢迎××经理前来指导工作,相信在平等互利、真诚合作的基础上,我们这次洽谈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写好开头,一要注意“开门见山”,避免背景交代过详、虚语套话过多、引据过多或缺乏概括的毛病;二要紧扣全文;三要概括凝练。

3.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是人们写作的重点。开头部分提出问题,阐明观点,在此就要依照科学的方法,运用材料对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阐述和分析。

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注意层次、段落的安排,以及文章各部分内容的过渡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文章承前启后、前后呼应、脉络清楚、文气贯通的一种重要手段。

(1)过渡。

即层次之间及段落之间的转换、衔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般在论述问题“由总到分”“由分到总”时,或者从一层意思转换为另一层意思时要使用过渡,使上下文连贯起来。没有过渡,有些段落之间的联系就不紧,意思跳跃太大,使人感到突然。

过渡方式视行文实际需要而定,可分别使用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

过渡段,一般用在较长的应用文中,标志前后两段内容有较大的转换。

过渡句,如“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说明”。

过渡词,如“总之”“因此”“可是”“相反”“综上所述”“由此可见”等。

(2)照应。

应用文的内容前后要关照和呼应,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有着落,后面说的内容前面有所提示,文章才能浑然一体。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

1)题文照应。应用文的内容,特别是开头,要照应标题;标题则要照应主要内容。批复、请示、报告这类公文文种的标题,要直接标出公文的核心内容。题文照应是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拟好标题,做到题文一致。

2)首尾照应。开头和结尾关联密切,有什么样的开头就应有什么样的结尾。

3)前后照应。文章后面的内容要与前面的内容照应,如果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断了线”,这篇文章就不严密。

4.结尾

即全文的收尾部分。收尾部分写得好,给人以完整的印象。结尾一般应根据行文需要,“止于所当止”,有话则说,无话则止。如果主体部分已经将意思表达完整,就没有必要人为地加个结尾;但也不能草草了结或过于含蓄,这都会影响应用文的效果。常用的方式有:

(1)自然结束。

公文要阐明的问题说完了,全文也就自然结束。如《国务院关于同意在长沙航空口岸开展口岸签证工作的批复》(国函〔2006〕106号)一文:

湖南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批准长沙航空口岸办理外国籍人员入境签证业务的请示》(湘政〔2006〕13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同意在长沙航空口岸开展口岸签证工作。

国务院

二〇〇六年十月十七日

(2)提出请求。

这种结尾都用于上行文,如请示、报告、函。

请示的结尾一般是:“以上意见妥否,请批复(示)。”

报告的结尾一般是:“特此报告,若有不妥,请指示。”

请求上级批转的报告,结尾一般是:“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或相关部门依照执行。”

(3)指出方向,发出号召或提出要求。

多用于通知、通报、决定。如下面一篇会议决定的结尾:

会议号召全县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要进一步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传统观念,树立“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的思想,增强风险意识,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县委提出的十个方面上水平的目标。

(4)总结全文。

对全文主旨做简要的概括和总结,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如某县改善招商引资工作环境的调查报告的结尾:

软环境得到“硬”化,促进了硬环境的改善。近两年来,先后投资470万元,在县城规划区内整修了8条公路,新装2000门程控电话,建起一栋高标准的外商接待楼,为合资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5)交代说明。

在文章的末尾交代说明有关问题和注意事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如一篇关于扶贫报告的结尾:

目前,这个村通过各种途径,切实安排落实了扶贫致富工作,已帮助困难户安排剩余劳动力32个,落实收入6718元,从而使这30户困难户今年的收入水平基本上也能达到富裕程度。

(6)强调意义。

对事物的性质和行文的意义在结尾处进行强调说明,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如中纪委《关于继续抓紧打击粮食部门的违法乱纪活动的通报》的结尾:

粮食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打击粮食部门的违法乱纪活动,乃是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区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组织强有力的队伍进行检查,而且要下决心查个水落石出。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对犯罪分子要从严惩处。同时要整顿好职工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格执行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认真负责地加强管理,把打击粮食部门违法乱纪活动的工作抓出成效。

(7)呼应开头。

开头揭示主旨,结尾与之呼应。如一篇调查报告的结尾:

扬长避短,劣势可以转化成优势,这就是××市发展工业的结论。

(8)提出建议。

结尾针对文章主体部分论述、分析的情况,提出解决的意见和相应的措施以及贯彻、处理的要求。这种结尾方式在揭露问题、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极为常见。

(9)祝愿式。

结尾处表示祝愿、祝贺或慰问,常见于信函、唁电、祝酒词等公关礼仪文书中。

总之,结尾要精练实在,有针对性,有新意,要避免那种喊口号、唱高调的“豪言壮语”式或一般口号式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