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进退有据,玩的就是权衡和分寸
鱼与熊掌有时候不可兼得,有时候可以兼得,有时候一项也得不到。有时候你可以自己选择,有时候你别无选择。有些选择有对错之分,有些选择无对错之分。
除了加杠杆操作的,股票交易市场上基本不会有别无选择的时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输赢都归于你,你不能以任何理由去怪别人。
通俗地说,交易中的权衡无非是在某个价格买与不买,卖与不卖,如何报价,买卖什么,以及买卖多少。简简单单20个字,学问可就太深了,自然就引申到开仓价、止损盈、盈亏比、交易次数、仓位、持仓时间等基本概念。这也关系到你的投资理念:价值投资还是技术分析,长线还是短线,偏好风险还是厌恶风险,等等。在每一个决策之后,紧接着就是下一个决策。考虑买入后持有多久,在什么价格可以卖出,卖出后等待多久,在什么价格又可以再次买入,如此循环往复。大多数决策也不是做与不做那么简单,而是在做的过程中考虑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平衡胜率与盈亏比、平衡长线与短线、平衡审慎与激进、平衡坚守与放弃。大多数决策也不能简单地以对错来判定,每一个决策都有相应的财务成本和机会成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同的交易者在同一时间以相同价位买入相同仓位的股票,不同的卖出决策所导致的结果又不一样。有的可能止盈出局,有的可能赚钱的时候没走,最后止损出局,也有的可能赚了很多钱以后仍然继续持有。有些人知道自己在做权衡,有些人不知道,以为自己在判断对错。某一种级别的买卖决策,在另一个级别看来,对的可能也是错的,错的可能也是对的。离开级别谈对错,就会陷入双重标准和不知对错的尴尬。比如,你依据日内分时而卖出,是正确的,但是依据日线级别看,股价没有涨破或跌破重要位置,也没有需要卖出的量价信号。这时应怎么衡量呢?那就是日内分时卖出是对的,而大一级别的日线却可能是错的。你不太可能同时在两个不同级别找到很好的买卖点。另外,你也不必为另一级别的错误来埋怨自己,因为这是双重标准。至于如何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风格和资金标准,要看自己的具体情况。每一种决策都对应着不同的级别、风险与成本,而且还可能有意外事件,你自己心里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样的选择。
权衡是一种理念,投资更多时候是在多项成本和多项收益之间寻找平衡点,而且是动态平衡,是不断调整的平衡。投资不是简单的选择题,更不是判断题。你全仓买入一只股票,赢了当然很爽,输了难免觉得还是该分散投资;你在大涨时卖出,日后股价下跌后你会觉得自己真是英明,但如果股价继续上涨又会觉得自己太缺乏耐心。如果你知道自己所有的行为都只是在做权衡,明白每一个决策背后可能的对与错、舍与得都不过是在寻找一个稳定的盈利模式,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喜怒哀乐了。
我们明白,很多决策其实都是在做权衡。人生的幸福是什么,就是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包括爱人、朋友和家人等。然而为了能更有质量地在一起,必须牺牲一些时间来学习和工作,否则不能高质量地在一起,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权衡。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权衡收入与支出,权衡现实与理想,权衡健康与快乐,权衡事业与家庭。为什么一到了股票投资,我们就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权衡了呢?总是计较单笔交易的盈亏,总是重结果而不重方法和过程,总是在赚少了的时候说应该让利润奔跑,总是在亏多了以后说应该截断亏损。
你在投资股票时,首先不要想你要得到什么,而要想你愿意放弃什么。价值投资的真谛不在于内在价值被低估,而在于放弃。其他方法也一样,只要你懂得权衡和分寸,什么方法都不重要。当面对一个大盘中的反弹时,你愿不愿意放弃?当面对一个一两周级别的反弹时,你愿不愿意放弃?当面对一个概率不大的机会时,你愿不愿意放弃?当面对很大的大盘风险时,针对个股的机会,你愿不愿意放弃?当面对技术风险时,对于业绩还行的股票,你愿不愿意放弃?当面对大级别的回落时,你愿不愿意放弃,是选择守在电脑前做交易,还是选择趁机陪家人一起出去旅游?
2015年8月初,我不看好救市后的行情,又担心在家管不住自己的双手,刚好我的妻子也辞去了前一份工作,希望能放松一下心情,并且孩子正值暑假。于是,我决定和老婆孩子一起自驾去西藏,那一个月的长途旅行真是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8 月17日,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了这么一段长文:“一觉醒来,还不到五点钟。虽然身在美丽神秘的雅鲁藏布,子弹也没在股市、期市,思绪却习惯性地萦绕在证券市场,可能正是所谓的‘人在市内,心在市外,人在市外,心在市内’。所以我忍不住想发两句。自在“7·27”大跌盘中再次清仓至今,我一直空仓。到8月14日,虽然指数并未收复“7·27”之前的阵地,但其实相当多个股甚至已经超越了4 200点的价位,恭喜那些在3 600点勇敢抄底的朋友们,你们的勇气获得了回报,而我自己选择了放弃和休息一段时间,我也不觉错误和遗憾,毕竟收获了一次难得的长途旅行。我对救市一直深有忧虑。但在6月底7月初的股市历史性急跌中,广大散户和机构的利益同样被‘血洗’,而且有股市流动性危机演变为信用危机甚至金融危机的可能,所以政府的坚决出手无可指责,救市的弊端可暂时撇在一旁。经过一个半月真金白银的托市和不一定充分的换手,市场站上了20日、30日均线,却还未站上60日、120日均线,而且120日均线逐渐向下拐头和60日均线下穿120日均线都是几个月内的事情,这意味着中线趋势仍然看淡。从短线来看,5日、10日、20日均线逐渐黏合却又黏合不充分,也需要进一步选择方向,而正是此时,政府宣布退出救市,之后市场会怎么发展呢?我想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我个人有些观点,说出来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实体经济和人民币市场才是政府的主要关切点,而股市只是这二者的相关利益点。发展实体经济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和改革,落脚到股市,就是扩大股权融资比例,所以推动股市上涨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也符合国家战略,但别忘了IPO、再融资等资本市场固有的功能,它们不应该因为救市而长期被耽搁或废止,注册制、做空机制等制度的改革也不会停下。在危机时刻控制一下节奏不意味着要走回头路。实体经济的走弱和利润下降对估值意味着什么我就不多说了。在人民币市场上,贬值对实体经济有利,在这样的局势下,国家的意志我想大家都看到了。我想补充的是,不要相信一次性贬值到位,这样宣传是为了正确引导和管理投资者预期。长期、稳定、缓慢地贬值是大趋势,不是一两年的事情。等贬到实体经济有所恢复为止,人民币国际化和特别提款权(SDR)等最终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决策层已经表明了这一点,并且用实际行动表达了态度。不多说了,还是直白一点,这对于股市在中线不是好事,短线、长线变数太多,都不好说。再回到现实,出于某些弊端和外部压力的考虑,国家在退出救市后,我大胆猜测国家力量可能还会扶持A股一程。从技术分析上看,股市有可能会冲破120日均线至60日均线,这样有利于后市更充分地换手以巩固救市成果,更稳健地回归市场常态,可在120日均线和250日均线之间来回震荡一两个月后再选择方向。但这只是一种可能的猜测,股市也可能向上继续走,但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也可能上涨行情立即结束,向下延续未完成的调整之路。”
这就是当时我的权衡,既收获了一次长假,又避开了市场风险。我实际上也推测了国家层面关于股市、汇市、银行和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权衡,关于救市利弊的权衡,关于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权衡。几年过去了,实体经济没有多大好转,贬值的压力在更加严峻的现实面前逐渐变成共识。在外汇储备减少上万亿美元以后,贬值不再符合国家利益,汇率的稳定重新成为国家各方利益均衡的诉求。
投资最重要的筹码是时间,时间是创造复利的魔法棒,40岁实现财务自由和50岁实现财务自由的意义并不一样,所以输了时间是最可惜的。即使这样,我们也必须腾出一部分时间成本来做空仓等待,而不是试图抓住每一个波动的机会,大成若缺。
追涨意味着将会面临高位接盘的风险,控制回撤意味着可能失去后面更大的涨幅带来的盈利,硬扛不止损意味着可能面临巨高的风险。强者恒强还是回归平均,上涨加仓还是减仓,在短线买套而中线大概率盈利和短线小概率盈利而中线大概率被套之间如何选择,这些统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在进退权衡中到底有没有一个量化的依据或者说分寸呢?我个人的体会是依据有两个:一是概率;二是空间。(或者说是胜率和盈亏比,又或者说是概率和赔率。)概率的估算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日积月累地学习和感悟。估算的准确性取决于你的水平,就像天气预报一样,你预测明天的天气就是凭经验和感觉,而气象台凭的却是更复杂、更科学的气象模型,正确的概率当然比你大。概率还需要你不断地预判、不断地调整,并且要有预判和调整的系统和标准。追不追涨取决于后面涨或跌的概率,止不止损也取决于后面涨或跌的概率,要不要多空反手取决于转势的概率。要一直把自己置于胜算的大概率之中,不到关键位置不出手,到了关键位置要果断,然后用风险控制防止大概率胜算下的小概率意外,只允许发生由小概率事件引起的亏损。在仓位重且大环境也不好的时候,最好偏向于做安全性更高的品种,得之我幸,不能失之在己。没有概率的观念,那么就不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最后只能徒呼一声股市无常。当然股市中的概率是模糊的概率,并且有一些缺陷,在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和概率一样,涨跌空间也取决于估值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宏观因素、大盘环境、均线位置、支撑压力、盘口信号等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因素。涨跌空间本身也是一个概率分布,不是绝对的。在后面两篇介绍交易理念和交易技术时,我们会很细致地探讨概率和空间,并最终将其落地为一个简单可行的操作系统。以自己的技术、精力、资金、理念、知识而放弃某些机会是最重要的。短线必然不适合大多数人,把自己困在日复一日的波动之中,企图完全利用各种级别的机会,是超出任何人能力的事情。一年之内,在盘整市中抓住三五次次级机会,在上升市中抓住一两次换股或波段机会,足矣。即使长期做短线,一个月的机会一般也只有几次。
在实际操作中,我常常会被一些小级别的信息所欺骗,如盘口、分时、小级别均线的量价。但只要是我认为应该对小级别信息敏感的时候,我仍然会继续这么做。技术性标准细一点好还是粗一点好,应该视位置和股性而异。任何一种策略都要包容一定概率的错误。这是盈亏同源的事情,无法避免。风控就好比交了一笔期权费用,实际上是把犯错的成本锁定。有些股票基本面没什么问题,但缺点是无资金炒作,无板块效应,几个月内甚至一个4%的日涨幅都没有,一个1%的日换手率都没有。买还是不买?买,因为基本面还好;不买,因为不活跃,时间成本太高。所以做与不做无对错,只是一个选择。选择短期可能的机会还是长期可能的机会,都有风险和成本。
因善于放弃而获得,因参透权衡而坦然,交易中便不再有那么多浮躁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