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数据驱动的新闻代表着未来”
钟新[1]
当各位拿到这本书时,伯纳斯-李发出“预言”已过近十年。如今,新闻业身处数据遍在的大数据时代,数据记者不仅要面对结构化的小数据,和各行各业一样,也要思考如何处理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大数据。数据记者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新闻时代对数据望而生畏的文科生,或者转述专家结论的“搬运工”,而是独立采集、分析数据,并进行可视化的数据知识生产者。
数据新闻的全球实践如何?有哪些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前沿问题?本书用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观点、深入的剖析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读罢感觉“酣畅淋漓”。
在高度上,张超站在全球数据新闻业的宏观层面研究数据新闻生产与伦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大气、多元、前沿的数据新闻生产样貌。张超对数据新闻的认识没有囿于形态,也没有局限于国内,而是从数据新闻诞生与发展的语境入手,在数据新闻的真正气质——“开放”和“科学”的基础上研究相关问题,这与现阶段的许多数据新闻研究相比,站位更高、理解更深。
在深度上,张超有拓展数据新闻研究理论疆界的勇气。本书融合了传播学、数据科学、计算科学、叙事学、文化研究、修辞学、伦理学等领域的理论资源,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将数据新闻生产的实践问题上升到学术层面,在数据新闻理论视野的开拓上做出了重要贡献。难能可贵的是,张超对数据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当前中国数据新闻研究在这一问题研究上的缺失。从全球范围看,张超也是为数不多的在数据新闻伦理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他拓展了我们对客观性的认识,提出数据新闻的实用主义客观性原则;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透明性之于数据新闻的意义,探索数据新闻透明性的维度;他针对日益增多的个人数据利用,探讨个人数据利用的原则……这些研究既有学术价值,对业界也有指导意义。
在角度上,张超是国内较早用批判视角研究数据新闻的学者。从2016年他与我发表第一篇数据新闻论文《新闻业的数据新闻转向:语境、类型与理念》起,他就意识到用批判的视角看待数据新闻生产的意义,提到了数据使用的批判意识。这在当时国内外的数据新闻研究中并不多见。本书中,无论是对数据科学方法论的探讨,还是运用叙事理论研究数据新闻的叙事,张超都将批判视角贯穿全书。本书成稿之时,我看到了即将推出的《数据新闻手册2》(Data Journalism Handbook 2)的部分章节,这本数据新闻手册和2012年版最大的不同在于用批判视角看待数据新闻生产。这体现出当前数据新闻生产研究在视角上的“批判转向”:从数据新闻刚诞生时的“赋魅”,到如今的“祛魅”。
最后我想和读者说,本书“含金量”十足,包含作者已发表和拟发表的10篇CSSCI论文和2篇CSSCI扩展版论文[3],其中一篇论文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张超在数据新闻研究领域产出这么多高水平成果,令我十分欣慰,也期待他有更多的开拓。
注释:
[1]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ARTHUR C.Journalists of the future need data skills,says Berners-Lee[EB/OL].(20101109)[20191122].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organgrinder/2010/nov/19/berners-lee-journalism-data.
[3]具体论文包括:《数据分析在数据新闻生产中的应用、误区与提升路径》(《编辑之友》,CSSCI,2019年第6期)、《从去专业化到再专业化:数据新闻对数据科学的应用与趋势》(《中国出版》,CSSCI,2019年第9期)、《论数据新闻的实用主义客观性原则》(《中州学刊》,CSSCI,2018年第9期)、《大数据新闻发展现状及社会价值》(《电视研究》,CSSCI扩展版,2018年第8期)、《试析数据新闻生产中的个人数据滥用与规避》(《编辑之友》,CSSCI,2018年第8期)、《数据新闻复杂叙事的四个维度》(《电视研究》,CSSCI扩展版,2018年第2期)、《作为中介的算法:新闻生产中的算法偏见与应对》(《中国出版》,CSSCI,2018年第1期)、《数据新闻的交互叙事初探》(《新闻界》,CSSCI,2017年第8期)、《分享即传播:数据新闻的社交化生产策略研究》(《中国出版》,CSSCI,2019年第21期)。《新闻业的数据新闻转向:语境、类型与理念》(《编辑之友》,CSSCI,2016年第1期)、《图像不一定霸权:数据新闻可视化的语图关系研究》(《编辑之友》,CSSCI),拟发)、《从开放数据到数据:数据新闻“数据”内涵的演变》(《编辑之友》,CSSCI,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