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基本面做投资,不是等基本面好转再做投资
价值投资的核心逻辑,就是基于基本面做投资决策。但是,许多人把看基本面做投资错误地理解成了“看到基本面好转再做投资”,这其实偏离了价值投资的本质。
这种错误的理解,主要出于人类固有的知识储备不足、恐惧和从众心理。由于现实社会过于复杂,因此在面对绝大多数投资机会的时候,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他们并不了解自己面对的投资产品和投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情况,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在投资之后究竟是会亏钱还是赚钱。
由于这种不确定性,绝大多数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天生是恐惧的。而消除这种恐惧的方法,就是从众。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市场已经发生了什么,我再做出相应的决策。
这种方法其实不太赚钱,但是心里感觉却好得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做“感觉舒服的事情”,比做“实际正确的事情”,要容易太多太多。
与这种状态相反的一个极端例子,是从地上捡起来掉落的钱。在这个极端例子中,投资者有足够的认知,完全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以及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从地上捡张钱而已,一不偷二不抢,能有什么风险,而且钱就放在那里)。所以,人们在从地上捡钱的时候,一点都不恐慌、不焦虑,也绝对不从众。
对于价值投资来说,尽管其核心的精髓是把投资建立在价值基础之上,但是这绝不等于“看到基本面好转了再投资”,或者是“只投资基本面没有问题的产品”。要知道,当基本面开始好转或者一直没有问题的时候,投资者一定得付出一个不太理想的价格。
在华尔街有一句话,“buy on the rumour, sell on the fact”,意思就是说,在有谣言的时候买入,等谣言变成事实的时候卖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谣言变成事实时,所有人都知道事情就是这样了,市场价格就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的基本面情况。这时候再买入,是没有便宜可以赚的。
在最近几年,随着高铁的开通,许多高铁到达的地方,房价都出现上涨。但是,由于高铁开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人们往往能提前几年就知道,因此我们就经常能看到,高铁开通以前一直传闻房价上涨,真正开通以后反而涨不了多少钱,交投也十分冷淡。
再比如,最近热议的中美贸易战,让许多投资者不敢投资。一问对市场的看法,大家都说,贸易战还不知道怎样呢,现在不敢投资。可是,那应该什么时候投资呢?等贸易战打完吗?如果贸易战都打完了,你知道别人也知道,那时候你还指望市场是这个价格吗?
说到2018年的A股市场,实际上跌幅已经非常之大。截至本周五(2018年8月17日),今年上证综合指数已经下跌了19.3%。从1990年至今,只有4个年份的跌幅大于今年,分别是1994年的22.3%、2001年的20.6%、2008年的65.4%和2011年的21.7%。而其中的1994年、2001年和2011年,跌幅已经和今年上证综指的跌幅基本相等。同时,以上4个年份,无一不是大牛市之后的下跌,而2015到2017年其实算不上什么牛市。尽管现在有一些中小市值的公司,估值仍然不算太便宜,但是A股市场如此的整体跌幅和估值(其实港股也一样),已经让投资者能挖掘到不少又好又便宜的投资标的,或者一些坚守价值投资的聪明的基金。
这就好比在2014年市场最低迷的夏天,专业投资者大都知道A股证券行业股价低估,也都知道只要市场牛市到来,按证券行业的业绩高弹性、估值高弹性,容易带来一个戴维斯双击(指在行业景气时期,股票估值和基本面同时上涨,两者相乘带来价格大涨的现象)。问题是,在当时,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牛市会来。几乎所有人都在说,等牛市来的时候,我再买证券行业的股票不迟。
问题是,牛市哪天来,和你家门口超市哪天打折,不是一样的事情。牛市来的时候,不会有海报公布,也不会有人讲一个具体的日子,更没有特定的指标。通常我们在几年以后回过头来,才能说,上一次牛市从某年某月某日开始。而在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次市场的上涨到底是一个牛市,还是只是一次波动。
所以,当2014年市场开始上涨的时候,上证综合指数从2000点涨到2300点算是牛市吗?300点好像不能算,而且这300点上涨得很慢。那再等等,再涨300点算是牛市吗?似乎也不能算,600点也不算太多,市场热情也仍然很一般,何况万一只是市场波动上来,那么波动回2000点,就要赔掉不少钱。那再涨300点呢?到底什么时候算牛市呢?而如果在2014年一定要等到牛市“确认”才动手买股票,投资者就会面临一个尴尬的事情,2014年证券行业股票的上涨时间只有大概两个月,股价却上涨了200%。
这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能判断牛市,能等到“基本面好转再下注”,实际上却无力判断基本面的情况,和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治喜剧《是,首相》(Yes, Prime Minister)里的一个片段十分相似。
在该剧以冷战时代为背景的一集里,英国首相表示现在我们有核潜艇了,所以可以大量裁撤传统陆军,苏联人打过来我们发射核弹就完事了。陆军大臣却说,不能裁减传统陆军,苏联人不会真的“打过来”,他们会采取一片片慢慢切的方法(slice by slice)。
陆军大臣说,如果现在联邦德国有暴乱,烧了一些楼,民主德国的消防队员过来救火,首相你能按核按钮吗?民主德国的警察也过来帮忙维持秩序,顺便过来几个民主德国士兵,只是为了帮助维持社会稳定,你能按核按钮吗?现在民主德国的士兵换防回去,苏联士兵过来帮忙顶替,你能按按钮吗?然后苏联士兵不走了,他们说当地需要他们帮助建设民用设施,你按按钮吗?慢慢地苏联军队用这种方法待在了比利时、荷兰然后是法国,过程都一样,你也不能按核按钮吧?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按核按钮呢,等苏联士兵到伦敦的时候吗?你的核按钮永远没有能按的时候,你还是需要传统陆军。
所以,那些一定要等到基本面改善才投资的投资者,就像《是,首相》里的首相一样,天真地认为投资像“等信号枪响了就起跑”“苏联人敢入侵我就按核按钮”那样简单。其实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要么根本就没有信号枪,要么等信号枪真响了你才发现,比赛早已开始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