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要谢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遇记者 聊票房

在著名华国女中音汤玮玮的歌声中,电影字幕升起,影厅灯光大亮。

陈一鸣如愿看到了编剧的大名,一共三个名字并列,由左至右分别是鲁一围、吴克森(港城)和邱盛和(湾岛)。

一般来说,多个编剧并列时,排名最靠前的是总编剧,统揽前期的大纲和后期的总成。

吴克森早期在港城起家时,就是编剧入行,之后做导演也一直坚持自编自导。

能够把吴克森压在编剧栏的第二位,首席编剧鲁一围的能力与地位可见一斑。

陈一鸣暗暗记下了这个名字。

陈一鸣和米图默契地没有起身,一直静静地坐在原位,听完了片尾曲,看完了职员表,这才并肩往外走。

米图这时候才像是打开了禁言开关,连珠炮一般发表着自己对电影的看法。

“没想到吴克森能把三国拍成这样,意外地很不错啊。”

“三线叙事,也能让我这个历史小白看明白,这就是大导演讲故事的功力吗?”

“貂蝉和甄姬帅炸,女演员终于不是大片花瓶了,国内导演都该好好学学。”

空旷的廊道里,同样回荡着其他观众的讨论声。

“吕布好帅啊!应该让谢文峰来演吕布嘛!”

“官渡之战的时候,吕布早就死了,吴克森这是瞎编胡说。”

“吕布为了貂蝉屈辱地活,又为了貂蝉壮烈地死,这才是爱情!”

“真实历史上吕布想投降曹操都不要,貂蝉这个人更是完全不存在。”

“闭嘴,吕布做的,你为了我做得到吗?”

“这根本不是一回事好不好。”

“你不爱我!”

路过那对争执中的小情侣,陈一鸣和米图心有灵犀地同时扭头,相视一笑。

绕了一圈重新回到影院门口的下沉式小广场,两人被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拦了下来。

小哥穿着《官渡》主题的文化衫,很有礼貌地询问。

“请问二位是第一次看《官渡》吗?”

两人同时点了点头。

小哥长出一口气,从屁股后抽出一个笔记本打开,拿起夹着的圆珠笔。

“能不能麻烦二位,回答几个问题呢?”

愉悦的观影体验,通常会放大与人交流的欲望,比如此刻的陈一鸣,就不会在意自己被浪费一点时间。

问题都是很常规的观后感调查,当知道两人都属于习惯看电影的类型后,小哥的提问更加程式化,很快来到最后一个问题。

“请问二位对电影印象最深刻的点是什么?”

“甄姬在最后的反转,原来恋爱脑只是表象,她也有属于自己的信念。希望这不是我对吴导的误读。”这是米图的回答。

“打斗戏的风格很独特,马战少见且精彩,步战也呈现出了甲胄在身的沉重感。”这是陈一鸣的回答。

这两个回答让小哥眼前一亮,总算有了些可以交作业的新东西。

两人的话,同时吸引了旁边另一位中年人的注意,他扣着鸭舌帽胸前挂着相机,典型的记者打扮。

文化衫离开之后,鸭舌帽上前攀谈,自我介绍果然是《魔都晚报》的文化记者。

陈一鸣笑着率先提问,“你怎么才来采访,这都第四周快下映了。”

鸭舌帽苦笑着说,“谁说是才来,我都在魔都各大影院转悠半个多月了,上面有任务,不采不行啊。”

“这么说《官渡》要延期长映喽,好家伙,整个8月半个暑期档一家包圆,别家没意见啊?”

“意见大着呢,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把《官渡》和吴导都给喷成啥了,好像《官渡》是一部绝世大烂片。其实我采访过的观众里,大部分的评价都还不错。”

“都怎么喷的,说来听听。”

“就那些呗,发明历史瞎编乱造不严肃,历史大片拍成了黑帮谍战,一众豪杰被两个女人牵着鼻子走,总而言之,就是没格局、没积淀、不大气。”

“那也不妨碍人家票房高吧,到现在几个亿了,有希望破纪录吗?”

“差点点3.5,想到3.9就算延期上映也有点儿悬,要不上面派任务让我们继续吹呢。”

“原来如此,那你加油吧,再见!”

“哎,咱俩到底谁是记者,你给我站住。”

米图憋笑憋得快要岔气,这下再也忍不住,笑得弯下了腰,露出了大半个美背。

两个男人的视线不由自主地往下飘,啊,这背真细,不是,这腰真白。

……

鸭舌帽名叫程昱,没错,就是刚刚出现在《官渡》里的大龙套程昱。

参与观影调查无所谓,反正都是匿名的。

而接受记者采访就不一样了,前世陈一鸣没少被各路狗仔坑,对记者这个行当自带三分警惕。

不过程昱是《魔都晚报》有编制的记者,还是文化条线的,与圈里那些纯娱记又有不同。

彼此介绍过后,程昱直接略过还在上学的米图,把注意力集中在自称铂爵传媒经理的陈一鸣身上。

毕竟魔都文化口的记者,多少都听说过铂爵这个名号,问的问题也更偏产业和宏观。

也是,关于电影本身,早就没多少可说的,都是炒过几茬的剩饭剩菜。

“一鸣,你觉得《官渡》的模式能够复制吗?”当记者的都自来熟,刚通过姓名,就叫得很熟络了。

“我不太看好,上上下下这么大力度,票房也没能掀翻天花板,说明潜力就到这里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舆论虽然对《官渡》本身毁誉参半,但普遍对吴导下一部《三国下-赤壁》十分看好。”

“能看得出来,吴导已经做了非常大的克制,削弱他自身风格对电影的影响。但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官渡》鲜明的港城色彩,一个导演的出身和经历,足以影响他一生。”

“这也没什么不好吧?像我就是看港城电影长大的,我觉得三国电影这样拍没啥大问题,至少看起来很爽快啊。”

“没错,我和你有同感。可惜这种共情也只限于70后那代人中的一部分,而我们的评价,也只能影响到和我们有共同经历的那些人,这就是《官渡》的上限所在。”

程昱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确实,和央视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比起来,《官渡》的气质还是过于锋利了。”

“我觉得,只有本土导演,才真正理解华国观众,进而拍出打破圈层限制的电影。行业内上一个例子是《冰海沉船》,那是天时地利人和多方面作用的结果,是不可复制的。北上的港城导演做不到,好莱坞的后来者同样不行。”

程昱明显被这个回答激发了兴趣,他马上追问道,“所以说,你认为国产电影能够抗衡好莱坞大片?”

“毫无疑问!当有一部真正把全家老小都拉入电影院的国产电影出现时,《冰海沉船》的3.8亿只是毛毛雨而已。而且这一切不会太远,就这两年吧。”

程昱一脸惊讶,在万马齐喑的电影圈,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对国产电影充满信心的观点,而且逻辑上还真说得通!

他是典型的75后,小时候亲身经历过《少林》上映时的万人空巷,像新生代的米图,就完全没有这种共鸣。

新千年以降,华国电影经过电视剧、盗版和互联网的三重冲击,早就是苟延残喘的境况,除了少数大片大制作,其他类型片要么上不了线,勉强上线也是一轮游。

但谁敢保证,不会有第二部《少林》,点燃国产电影的希望之火,重新燃起老百姓的观影热情呢。

程昱知道,自己没必要再问陈一鸣对《赤壁》的预期了。

他转而问道,“能具体说说吗?大概什么样的电影,能做到你说的破纪录。我觉得《官渡》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两岸三地大腕云集,大投资大场面,故事讲得也不错,又是三国这个家喻户晓的题材。”

陈一鸣想了想,“估计是一部喜剧电影吧,只有本土化的喜剧电影,才有可能让最大规模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毕竟前世打开华国电影产业天花板的,正是一部出人意料的低成本喜剧电影。

程昱一脸不以为然,就在今年,连曾经靠喜剧片雄霸贺岁档的二王,新电影都遭遇了滑铁卢,已经转而去筹备大片了。

国内哪还有什么擅长喜剧片的导演啊,难道靠港城那几个蛋炒饭吗?

陈一鸣笑了笑,“一家之言,姑妄听之吧。”

本时空的成名男星中,陈一鸣并未发现徐光头和傻根儿的同位素,他也不确信会不会有某个新人导演,带着几个不温不火的二三线演员,鼓捣出一部票房炸弹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