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谣言
俗语有言,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谣言丰富的想象空间总比干瘪的现实让人更愿意接受。那晚的狗吠声虽然很快消停了,但是赵寡妇家有人爬墙的流言却是悄然流传了开来,就像平静的湖面丢进去一块石子,在略微安静的街巷里荡起了阵阵涟漪。至于爬门的当事人则是五花八门了,有说是街头的老光棍老魏的,也有说是好色的刘家老小,甚至有人说是个外村人慕名而来……当然故事的主角都是冲着阿兰的母亲去的,可能大家都忘了赵寡妇家还有个闺女。
“阿娘,你不生气嘛?”
“生什么气,嘴长在别人身上”
“你看她们都说了些什么,一个个就像亲眼见到似的”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随她们去吧”
阿兰真的是很生气的,但是她不知道没有勇气站出来澄清,这份没来由的懦弱让她更加生气。这种情绪在见到到铁军这个罪魁祸首时到达了顶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铁军这几天还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尤其爱往阿兰跟前凑、挑阿兰的痛处踩,只是跟以前“趾高气扬”的态度多少不一样,现在的铁军明显热络了很多。
“君兰,君兰,上次你跟我说‘折柳相送’我去查了”
阿兰不想理他。
“书上说这个风俗的形成,与时节和柳本身均有关系。柳树是中国古老的原产树种之一,生命力极强,插土即活,是古代行道树的主力树种之一,路边河畔都可见到柳树。古人送别亲友,从路边生机盎然的柳树上折一枝柳条相送,就是希望远行人能像杨柳一样,很快适应,随遇而安。”
“哦”,阿兰总算给了一点反应。
“你为什么突然问这个?”
阿兰又不想理他了。
铁军其实也听到了这些越来越离谱的流言了,还是前天自家母亲在洗衣服时兴致勃勃得讲的,当时他正在喝水,闻言一口水没咽下去,直接呛到自己了,咳得昏天黑地、天旋地转,招来了他母亲的好一通埋怨。
铁军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阿兰,觉得阿兰一定是气坏了。特别是这几天又见到阿兰对自己更加爱答不理的样子,更是验证了此番猜测。铁军不是没想过直接出来承认那晚被鸡毛掸子追着跑的是自己,但是随后而来的,自己为什么要去爬赵寡妇的墙这个问题,他着实不知道怎么去解释。而且那帮狐朋狗友要是知道流言的主人公是他,也肯定不会“放”过他的。想了又想,然后铁军就怂了。
既然不能光明正大,所以这几天他有意无意的想跟阿兰多说话,多少带上一些讨好的意味,甚至希望有机会也是可以阿兰道个歉的,虽然那个丫头还抽了自己一顿。铁军的讨好也许是过于有些明显了,明显到有人会在铁军出现时会拖长声音说“小军哥,来找君兰啊”,而这让阿兰更加的生气了。
“君君,你啥时候跟铁军这么熟了”问话的是经常跟阿兰一起干活的李香兰,跟铁军算是沾亲带故的远房本家
“我跟他不熟”阿兰没好气的回答
“那他为什么总来找你”
“闲的蛋疼吧”
这句粗话如愿让香兰闭了嘴,在这个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年纪,大家都在试图伪装一种大家闺秀的感觉,虽然她们并不知道大家闺秀是什么样子,虽然许多时候在过来人眼里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娇憨可爱”。像阿兰这种经常不施粉黛、不现人前、出言不逊的样子的,还是少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