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前言 我们究竟应该向阳明学什么
如果我说:“阳明很热!阳明心学很热!”想必没有人会反对。在传统文化的复兴大潮中,阳明与阳明学可谓一骑绝尘,遥遥领先。而经过十数年来的种种传播,如今人人都会聊几句阳明,谈几句阳明学,“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物”等诸概念,几近于妇孺皆知。然而,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也随之出现了:阳明与阳明学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则成了人们的口头禅。曾经多次有人在我面前谈论阳明学,张口“致良知”,闭口“知行合一”,而当我问他(她)“良知如何才能致得”“知行何以合一”时,对方不是哑然无语,便是顾左右而言他,我的心中便情不自禁的暗暗感叹:“阳明热”真不知道是阳明的幸运?还是阳明的悲哀?
这些年,也曾有不少友朋拟邀我讲一讲阳明学,谈一谈阳明的传奇,聊一聊良知,我一概回绝了。平心而论,阳明学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是我进入儒学之门的重要指引之一。研习传统文化的十多年来,我也曾对阳明全集作过数番研读,自觉颇有些体悟。于一己而言,我固然是深受阳明学之益,然而,我却并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有益于听众的角度去讲述阳明与阳明学。倘若只是泛泛而谈,则无论是阳明的生平事迹,还是阳明学的诸多概念,谈的人已经很多,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既然如此,不谈也罢。可是,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今天,我们究竟应该向阳明学什么?
我们究竟应该向阳明学什么?是他的传奇人生?还是他的学问?还是他那惊天的事功?抑或只是顺应潮流,买几种阳明传记和《传习录》,随手翻翻,增加点谈资而已?学界的学人们自然是花费精力去研究阳明的学问,如今阳明学可谓显学,大行其道,然而,在他们那里,阳明与阳明学似乎始终是研究的对象,停留在纸面上,不鲜活,而且有越来越古板的趋势。民间的学人们则更为关注阳明学中指引修身的那一部分,以期为自己或他人指示出一条修身之道,然而,大多陈述语焉不详,含混不清,甚至有着颇多的附会。究其根本,则在于未曾真实的在“致良知”上下过工夫。世俗的眼光自然会更加关注阳明的事功,阳明与阳明学之所以会热,与他那扭转乾坤的事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一点上,阳明与曾文正公(国藩)有着几分相似。倘若他们二位没有立下惊天事功,想必关注的人会大大减少。于我而言,一切学问都是生命的学问,所关心的自然是阳明学中的修身部分。在我看来,阳明学乃是身心之学,乃是性命之学,如果不能够与我们的修身切实结合起来,那么,学习阳明学就成了单纯的知识积累,自然不能说这样有什么不妥,然而,这无疑是消解了阳明学的真价值、真意义。
辛丑(2021)秋冬之际,我对阳明与阳明学重新作了一番研习,这次研习让我深刻认识到阳明与阳明学乃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此所谓人生即是学问,学问即是人生。阳明的学问正是经由他的人生所得,而阳明的人生也正是其学问的体现。有了这一认识,对于讲述阳明学,我顿时有了几分自信。适好与博众诸友所作的关于《周易》的分享即将结束,于是,我便决意接下来分享一下阳明与阳明学。目的很明确,指引诸友向阳明学习修身之道。然而,并不单单到阳明学中去探究,而是将阳明的生平与其学问融为一炉,从中探究出一套相对完备的修身方法。
阳明的一生,乃是持续修身不断进益的一生。当我们细细的去梳理阳明的一生时,就会发现他的修身生涯次第谨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而其学问正本于他切身的生命体悟所得。故而,向阳明学修身,既应该从他的学问中获得启发,更应该到他的修身进程中去探索出一条由凡即圣的修身路径。本系列讲义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对阳明一生的修身进程作了反复探析之后,我将之大略分为六个阶段:(1)立志;(2)龙场悟道;(3)的见良知;(4)事上磨炼;(5)随顺良知;(6)纯然良知。虽然分为六个阶段,究其实,则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致良知”。阳明的一生,便是“致良知”的一生:立志是“致良知”的开始;悟道所体悟到的正是良知,阳明在龙场体悟到了“格物致知之旨”,而“格物致知之旨”的主体,正是知是知非、知善知恶的良知;体悟到良知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去克除“三好”(好色、好利、好名)私心,切实洞见良知,所以还需要继续修身,在“去人欲,存天理”上狠下功夫;事上磨炼则是在种种考验之下恪守良知,经过诸多动心忍性的磨砺之后,于良知再无动摇,事事皆交由良知做主,便进入了随顺良知阶段。然而,随顺良知,良知还只是一个准则,虽然在应事应物时,再也无需勉强即可合乎良知,可是人与良知终归还是二分的,并没有做到纯然合一,所以还需要存养不息。有朝一日,自然而然的入于纯熟之境,人与良知纯然合一,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悉皆为良知的自然呈现。至此,人就完完全全的成了良知的载体,我即是良知,良知即是我,至此境地,就可以称得上是入于圣人之境了。亦惟有抵达这一境地,方才是“致良知”的归宗:良知不致而致,更无一丝致的意思在。——致是为了不致,不致而致,是为真致。阳明晚岁,居越五六载,日夜进益,所达境地自然不容臆测,惟观其晚岁抚征思、田之乱,袭灭八寨、断藤峡之贼,以及临终“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八字遗言,足可见阳明晚岁已有几分纯然良知的意思在。
阳明的一生,是“致良知”的一生。向阳明学修身,自然应当向他学习“致良知”,由立志开始,进而体悟良知、的见良知、恪守良知,终而随顺良知,乃至于纯然良知。我们此番讲习,正是要紧紧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总共六讲,正好对应着阳明修身的六个进程。希望在整个分享之后,诸位都能够对修身进程有着一个清晰而明确的了解,并就此走上切实的“致良知”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