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装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文字里的“超级装备”

第一集 蓄势赋能

韩晶

01

坐落在40亿年的地球上,晒着50亿年的太阳,用2亿年的金沙江水沐足。鼓腹容纳下世间万象,一呼一吸之间,吞吐着858亿立方米水量。

这是一项规模宏伟的超级水利工程,16台由中国人自主研制的百万千瓦级水力发电机组,位列世界之首。建成后,平均每年可发电600多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800万吨,相当于少建7座大型火力发电厂。它,就是中国的超级能源装备——白鹤滩水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

由白鹤滩往东南方向1070千米,来到了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湛江外罗51平方千米的海面上,68座高挑灵动的“风之精灵”,正在徐徐展开“捕风之舞”。

这里年平均风速每秒7.2米,180米直径的风机叶轮犹如“捕风之翼”划过天空,将虚无的风化作触手可及的能源。外罗风电场建成后,每年可发电10亿千瓦时,相当于6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然而,要在风急浪高的海面上竖起百米高的塔架,把超过空客A380飞机翼展长度的叶片,精准无误地安装在轮毂上,什么力量才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呢?

长85米、支撑能力超万吨的4条桩腿,是它壮硕的四肢;起重能力2000吨的海上工程起重机,是它擎天的臂膀;长128米、宽43米、相当于半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甲板,是它超大的肚量;它能轻松起吊90多米长、重量超千吨的风电桩,在不到千分之三的精度误差内,将风电桩垂直插入海床深处。它,就是中国在役最大的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龙源振华叁号。

龙源振华叁号

从湛江继续向南340千米,在距离大陆架150千米的海面上,一座由24000多个零部件组成的巨型“机器岛”,被16根单根长度超2500米的特制锚链系泊在茫茫大海上。

它高120米,相当于40层楼的高度;总重量超5万吨,投影平面相当于2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排水量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它每天从1500米的深海采集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7万桶石油的日产量。它,就是中国自主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半潜式能源生产平台——深海一号。

深海一号

02-1

科学家宣称,到2025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达到过去1500万年以来的最高峰。中国,为了满足14亿人口的巨大能源需求,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而水力发电,是其中最有效也是最成熟的利用方式。

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利开发的第四座超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时,在全球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十大水电站中位居第二,仅次于三峡水电站。

一大早,大坝浇筑现场就忙碌了起来。7座缆机在险峻的河谷间往返穿梭,将一罐罐装满混凝土的吊罐,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工地上。

大坝建造

白鹤滩水电站,由大坝、地下发电厂和泄洪洞3个部分组成。大坝围成的水库相当于蓄能池,来自金沙江上游的水在此积聚势能;地下发电厂是能量转换器,把水的势能转换为电能;而泄洪洞则是能量消解器,当洪峰来临时,通过泄洪把水的势能消解掉。

从外形看,白鹤滩大坝与三峡大坝迥然不同。三峡大坝是重力坝,依靠自身重量,稳坐于大江之上。而白鹤滩大坝则是拱坝,它借助拱的作用,把水的压力传递给拱端两岸的山体。

建造白鹤滩大坝采用的是“缆机吊罐”的浇筑方式,重达30吨的混凝土吊罐,被缆机分毫不差地吊到指定位置。这座举世罕见的拱坝就是这样一吊罐、一吊罐地运送了97万次,才得以浇筑完成。

大坝浇筑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然而这时,工程师谭尧升的手机上突然传来一条警报:坝体混凝土局部温度异常。这,是怎么回事呢?

迄今为止,水泥混凝土仍是人类建造大坝的首选材料。但问题是,混凝土在硬化胶结过程中,水泥会持续发热,温度最高可达70~80摄氏度。白鹤滩大坝坝高289米,坝长709米,浇筑它,要耗费803万立方米混凝土,是埃及胡夫金字塔体积的3倍多。而要让803万立方米混凝土自然冷却,大约需要140年的时间,白鹤滩水电站当然等不及。

更为严重的是,混凝土坝体会开裂。混凝土的表面跟冷空气接触,会较快地冷却收缩,但内部却仍在持续发热膨胀。随着热胀冷缩的力量逐渐积聚,开裂将无法避免。“无坝不裂”,也因此而成为世界难题。白鹤滩该如何规避这个风险呢?

混凝土运输

仅凭肉眼看,这些混凝土似乎与普通混凝土并无区别。殊不知,它们内部却暗藏玄机。

在水泥厂,特殊化学配方的混凝土,正与冰块和冰水搅拌在一起,这使得混凝土在出厂时的温度仅为6摄氏度,也使得白鹤滩大坝成为世界上首座用“低热水泥”浇筑的大坝。

但运输过程中,混凝土温度会受外界气温影响而升高。为此,运输车内壁安装了保温隔热层,确保送到现场时,温度被控制在12摄氏度。但这样,就能让工程师们高枕无忧吗?

收到警报的谭尧升团队,迅速通过由庞大数据库支撑的中央智能控制系统,仔细排查坝体内部混凝土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

混凝土凝结是一个复杂的化学物理过程,虽然送到现场时,混凝土只有12 摄氏度,但凝结过程中内部温度仍会持续升高,那么,一旦温度超标又该怎么办呢?

大坝浇筑时,是分成3米见方一块一块浇筑混凝土的,每块被称作“仓”。在每仓内插入3个温度计,用来监测内部温度的变化,并实时上传信息给中央智能控制系统,中央智能控制系统好比大坝的“神经”系统,它连接着中央控制室这个“大脑”。

谭尧升/中国三峡集团科学研究院副主任专业师

把施工全过程的数据,包括山体开挖、混凝土浇筑、温控、灌浆等所有信息,都通过现场采集的方式传输到系统里面,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再以分析的结果进行现场控制。

浇筑时,不仅在每仓内安装了温度计,还预埋了降温水管。12摄氏度的低温水持续不断地流经管内,带走热量,把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在27摄氏度之内。一旦温度超标,中央智能控制系统会自动增加水流速度和水的流量,为混凝土降温。

这样,白鹤滩大坝就不会因为混凝土的热胀冷缩而开裂了。“无坝不裂”的魔咒,就这样被中国人的巧思破解了。

白鹤滩水电站远景

02-2

海上风电,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中国从2018年起,已连续3年成为海上风机新增装机容量世界第一的国家。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2020年中国累计装机容量已达9898兆瓦。这个曾经煤炭污染严重、石油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心已向世界展露无遗。

李泽/江苏龙源振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中国的海上风电建设,经过近10年的大规模发展,风机不断地加大,从最早的3兆瓦风机到现在的6.45兆瓦风机,包括后面更大的7兆瓦、10兆瓦风机。水深不断地增加,从10米水深到现在的20米、30米、50米水深。离岸也越来越远,就更需要适合中国海域的更大、更好的装备问世。

晨曦初露的外罗风电场,龙源振华叁号的甲板上,塔筒的吊装已经拉开帷幕。

海上风机,由基础桩、塔架、叶轮和主机4个部分组成。基础桩犹如“根系”,牢牢扎进海床;塔架犹如“躯干”,高高支撑起风机;叶轮如同“翼翅”,在空中捕风;而主机则如同“心房”,风的势能通过它转变为电能。

塔架由4段塔筒拼接而成,此时起吊的是第二段塔筒。对于现场总指挥王林朋来说,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因为48小时后将有大风来袭,他必须赶在起风前,完成风机的吊装。

而对于有着2000吨起重能力的龙源振华叁号来说,起吊1/4段、仅200吨重的塔筒不过是小菜一碟。在此之前,将超千吨的风电基础桩起吊到空中,并垂直插入海床,才是它最拿手的好戏。

然而,外罗海域年平均风速每秒7.2米的呼啸海风,在带来充沛发电量的同时,也日复一日地加剧着起重机臂架的金属疲劳。要把1350吨重的基础桩起吊到离海面140米的高度,相当于一次将10头成年蓝鲸提升到47层楼的楼顶。一旦臂架由于涌浪扭拉和咸湿海风侵蚀而产生疲劳,不仅会造成设备损毁,甚至可能导致平台倾覆和人员伤亡。那么,如何解决臂架的疲劳问题呢?

基础桩吊装

秘密,就藏在臂架主杆与支杆连接处那一个个突起的异形曲面里。桁架由高强无缝钢管组接而成,主杆与支杆如果采用传统的点对点焊接方式,焊接面的空间关系将变得异常复杂,焊接时哪怕极微小的一点瑕疵,都可能导致金属疲劳的堆积。而“包容式节点”,正是减少疲劳应力的一个巧思。

包容式节点

吴富生/振华重工设计研究总院党委书记

包容式节点,形状像一个鼓,上面开孔,把管子插进去。不需要对管子本身的精度有多高要求,因为插进去的距离可以调节,通过调节减少了误差对金属臂架的影响。

不过,异形曲面的加工却并不容易。不仅钢板厚度、曲面角度要经过复杂的计算,而且冲压成型后,还要在曲面上开孔,将不同方向的支杆和曲面焊接缝合。包容式节点增加了主杆与支杆的接触面,消除了2/3的疲劳应力,使臂架整体上更为坚固。

双层抱桩器

凭借独具匠心的包容式节点,起吊直径8米、重1350吨的基础桩,龙源振华叁号显得游刃有余。然而很快,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基础桩插入海床时,受海浪洋流的影响,倾斜将不可避免。而一旦插桩发生偏差,不仅价值2000万元的基础桩就此报废,废桩还会阻塞航道,成为过往船只的“隐形杀手”。那么,如何才能将基础桩分毫不差地垂直插入海床呢?

形似人的臂弯,双臂打开,可将基础桩揽入怀中;双臂合抱,可让基础桩毫不动摇。这个强有力的“臂弯”,就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双层抱桩器。

抱桩器直径10米,由上下两层圆环形夹臂组成,夹臂内安装多个由液压小油缸控制的触头和高压千斤顶。插桩时,触头能精确感知基础桩的倾斜度,并将数值传递给计算机。计算机根据数值调节千斤顶的力量,从基础桩表面朝圆心方向顶推,对垂直度进行纠偏,确保垂直精度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甲板上,风电塔架的吊装已接近尾声。正因为有了固若磐石的基础桩,塔架才得以在狂风巨浪中屹立不倒。

02-3

石油,现代社会的核心能源,被誉为“工业血液”。中国,是石油消费第二大国,每天消耗原油1400万桶。然而,中国每天的石油产量仅380万桶,巨大的缺口,迫使中国人不得不加快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步伐。而海洋油气的开发,更是中国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一环。

尤学刚/深海一号项目总经理

在世界的海洋石油发展史上,石油工业产量的增长点在海上,而海上的增长点在深海。随着装备和技术的提升,也是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石油开发从陆地走向海洋,又逐步从浅海走向深海。

然而,阻挡在深海一号和海底宝藏之间的,是诡谲莫测的1500米深海、三大地理板块相互挤压的复杂海床,以及被时速300千米的台风裹挟着的超过23米高的巨浪。那么,深海一号如何才能坚如磐石地连续在海上作业数十年呢?

深海一号的水面部分,包含上部组块和下部船体。上部组块装配有近200套油气处理设备,是一座先进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厂。下部船体由4个20层楼高的浮箱立柱组成,它们为平台提供浮力。

天刚蒙蒙亮,脐带缆的安装工作就开始了。与深海一号并肩作战的是中国首艘作业深度达3000米水深的海洋工程船“海洋石油286”。

甲板上,人们正在给脐带缆捆扎浮子。脐带缆已被下放到水深800米处,必须每隔3.5米捆扎一个浮子,目的是让这根长5000米、价值超千万元人民币的脐带缆在水下铺展开时,呈S形悬链线状态,而不被自身516吨的重量所挤压和缠绕。

在肉眼不可见的海面下,是深海一号庞大而复杂的“水下采油树”,包括油气井、输油管、管汇和脐带缆4个部分。油气井是出油口,输油管负责输送油气,而管汇则把来自各个油气井的石油天然气集中起来,统一输送给深海一号。

脐带缆是“采油树”的动力线和“中枢神经”,一方面为水下生产提供动力,另一方面把平台下达的作业指令传递给水下生产系统。

范志锋/深海一号项目工程师

水下生产系统,对深水油气田开发是非常重要的。整个海上平台与“水下采油树”,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水下脐带缆。海上平台的电力、液压动力和化学药剂等,就是通过脐带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1500米深、30多千米远的水下生产系统的。

张紧器

天然气在一定条件下会与水结晶,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是导致输油管堵塞的罪魁祸首,就像人体血管里的血栓。而1500米深海处的低温,正是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最佳环境。通过脐带缆向海底油井注入一种叫“乙二醇”的化学物质,就能防止油气低温冻结和“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

海洋石油286的卷管盘仓内,巨大的绞盘缓缓转动,将脐带缆传送到高耸在甲板中部的立式铺管架上。月池缓缓打开,张紧器犹如章鱼布满吸盘的腕足,有力而精准地握住脐带缆,将它一寸一寸地放入海水中。

脐带缆一端已被放置到水下120米处,深海一号的绞车准备提拉脐带缆,并与平台对接。然而,对于这座浮式作业平台来说,这并非易事。

16根粗壮的锚链,已被紧绷在16座动力强大的锚机上。锚泊系统被誉为浮式平台的“定海神针”。深海一号抵御海上风浪的秘籍,正是浸没在水下的16根特制锚链。

传统系泊一般都使用钢制锚链,但如果深海一号也使用钢制锚链,那么单根长度超2500米的钢链,自重就达2万吨,16根锚链总重量将超过32万吨。在洋流的作用下,锚链过大的自重,会形成巨大的惯性力,拖曳平台并导致平台失衡甚至倾覆。

而深海一号使用的是一种新型锚链,它由3段组成,与平台相连的200米,由于经常被锚机卷起调节松紧,因此采用钢制锚链;固定在海床上的300米,因长期与海床摩擦,也采用耐磨的钢制锚链;而中间的2000米,则使用最新研制的聚酯缆。聚酯缆由高分子聚酯材料制成,强度与同等直径的钢链相等,但重量却只是钢链的1/43。

“深海一号”锚机

正是这特制的高科技锚链,让浮态的深海一号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也使脐带缆与平台的精准对接成为可能。

此时,绞车开始小心翼翼地提拉脐带缆。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个当口,绞车突然停住了!

绞车的最大拉力为45吨,而提拉脐带缆只需要28吨,拉力绰绰有余。但当绞车拉力达到30吨时,脐带缆却提拉不动了。继续增加拉力到34吨,脐带缆仍然提拉不动。总控室里,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驾驶舱内,尤学刚忧心忡忡地关注着作业情况。身为深海一号的掌门人,他深知脐带缆安装成功与否,不仅关乎工程进度,更事关未来深海一号能否在海上安全运行数十载。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03-1

白鹤滩水电站,一条悠长的隧道,蜿蜒进入大坝两侧的山体深处。这座偌大的地宫,就是水电站的能量转换器——地下发电厂。即将展开的是2号水轮机组转轮的吊装。

转轮,是水电站的核心部件。它直径8.62米,高3.92米,由15片单片重11吨的叶片组成,总重353吨,相当于6节高铁车厢的重量总和。

要给这16台发电机组安家,首先得在山体里开挖大型地下洞室群,建造超一流的发电厂。地宫全长217千米,相当于从北京到天津的往返距离。挖掘掉的土石方,可以填满两个杭州西湖。然而它的开挖和支护,却是一个世界难题。

王克祥/中国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大坝部副主任

白鹤滩,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近300米高坝建在柱状节理玄武岩上的水电站。这种岩石就像一把筷子,在不扰动它的前提下,在周围的围压比较好的状况下,它的性状非常好。但如果周围的筷子笼一旦打开,它就会像筷子那样全部散开。

特殊的柱状节理玄武岩地质结构,使得近300米高坝坐落在一片易松弛、易破碎的基础上,并且全世界对此都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那么,中国人如何攻克这个难题呢?

王克祥/中国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大坝部副主任

我们能不能在开挖之前,筷子还在筷子笼里的时候,先用胶水把筷子一根一根粘起来,然后我再开挖,它不就是一个整体了吗?

要把筷子般松弛的岩层稳固成一个整体,工程师们独创了“围岩灌浆”“散能爆破”等多项技术,对岩层采取预灌浆、锚固、二次灌浆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手段。基础做扎实了,大坝也就固若金汤了。

现在,转轮起吊开始了。具有1300吨起吊能力的桥式起重机平稳运行,小心翼翼地将转轮运往指定位置。不过,转轮还不是金沙江水最先光顾的地方。

螺旋形腔体,橙色系涂装,使形似鹦鹉螺壳的奇异空间透出某种玄幻的质感。这是蜗壳,位于水轮发电机的底部,来自金沙江上游的水,将通过大坝两侧的进水口率先进入蜗壳。

蜗壳

然而,从进水口到蜗壳,垂直落差为200多米,相当于70层楼的高度。高位落差,使进入蜗壳的水流具有巨大的能量。而蜗壳内部螺旋形空间结构,又进一步加大了水的势能,冲击转轮高速旋转,把水的势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带动转子高速旋转,再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要承受从70层楼高度跌落的激流的巨大冲击,蜗壳当然不能用普通材料制造。它由一种叫“屈服780”的特强钢制成,这也是中国人用来建造航母的特殊钢材。蜗壳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要承受780兆帕压强,相当于8吨重。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在人的指甲盖上站两头成年非洲大象,蜗壳的承压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此刻,巨大的转轮,终于被平稳吊运至水轮发电机的上方,并精准放置到蜗壳中央。不久,这座能量转换器,将为数千万中国人送去光和热。

转轮吊装

03-2

广东湛江外罗海上风电场,气象骤变的征兆已显现,龙源振华叁号必须尽快展开主机的吊装。

主机,堪称是风力发电机的“心房”,然而主机与塔筒的对接却并不简单。海上作业常年受风浪洋流影响,风机的安装精度时刻面临巨大挑战。更何况,主机要在狂风呼啸的高空完成与塔架的对接。

要应对诡谲变幻的海况,龙源振华叁号首先必须解决自身的稳定问题,从“浮态”变成“稳定态”。

为此,平台被设计成“自升式站立作业”模式,也就是4条桩腿插入海床后作业。单条桩腿长85米,可承重4000多吨,4条桩腿足以支撑平台超万吨的重量。桩腿在海底生根后,升降系统将船体向上顶升到位,平台由“浮态”转变为“稳定态”。

吴富生/振华重工设计研究总院党委书记

有了4条桩腿之后,把平台升起来,平台就像海岛一样稳固了,起重机也相当于在一个固定的岛上作业。

主机吊装

主机吊装

现在,如“海岛”般稳固的龙源振华叁号,已将247吨重的主机悬吊到塔筒的顶端。在数十名经验丰富的风电安装工细心且娴熟的校准下,主机与塔筒精准对接,成功合拢。从此,“风之精灵”有了蓬勃的心跳。

紧接着,风叶的安装开始了。单片风叶被小心翼翼地起吊到甲板的上空,准备与轮毂组接成直径180米的叶轮。

叶片被起吊到位后,116个双头螺栓与轮毂精准对孔并紧固。现在,“风之精灵”有了涌动的“心房”和纤细的“腰身”,如果再加上“翼翅”,“捕风之舞”就可以开始了。

然而此刻,王林朋的脸色却阴郁起来。天有不测风云,预报48小时后来袭的大风,突然提前降临了,并且风力迅速增强到每秒12米。而叶轮吊装,必须在风力小于每秒4米的海况下才能进行。

叶片安装

王林朋/龙源振华叁号项目副经理

因为叶轮是玻璃钢材料做的,本身就比较轻,吊到上面以后,风大了拉不住,叶轮就会两边摇晃,如果撞到吊机臂架,会非常危险。

更何况,叶轮要被吊到130米高的塔架顶上与主机舱对孔,塔顶的风更大,叶片又招风,对接难度将大大增加。风球“哗哗”地飞转着,王林朋忧心忡忡地查看天气预报,连续几天都是大风。除了等,没有别的办法。

好在他对诡谲莫测的海况早有心理准备,果然,前夜还肆虐不止的大风,到了凌晨突然停了。时不我待,叶轮整体吊装立刻开始。起重机将叶轮稳稳地举到空中,与主机舱开始精准对孔,直至合拢,整个过程十分流畅。漂亮!又一座“捕风之翼”,在海面上竖立起来了!

叶轮吊装

03-3

海洋石油286总控室里,愁云密布。面对绞车无法提拉脐带缆的困境,工程师决定派潜水员下水,探查脐带缆是否被卡住了,待摸清情况后再做决断。很快,水下就传来潜水员席显俊的消息,果然,脐带缆的拖拉头被卡在了平台底部。

现在唯一的办法是由潜水员在拖拉头上系一根临时缆绳,再用吊机牵拉缆绳,看能否让卡住的拖拉头松动下来。总控室里的气氛很紧张,因为谁也不敢打保票,这个方法一定奏效。一旦牵拉失当,还可能造成脐带缆的损伤,损失巨大。

尤学刚/深海一号项目总经理

主脐带缆,相当于深海一号的中枢神经,必须一次性做对、做好。无论出现什么问题,如果不能修复的话,我都得把它解下来,换新的脐带缆回接上去。这么一个来回,大概就要花五六亿元。

与此同时,在深海一号的下部浮体,储油舱安全警报系统的检测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68米深的管井,犹如一座倒悬的楼宇,“之”字形旋梯仿佛直通地心。似乎只要沿着旋梯一直往下走,就能走进凡尔纳笔下的科幻世界。

深海一号巨大的储油舱就在这4条粗壮的方形柱腿内。柱腿内部总容积为2万立方米,可储存约12万桶石油,相当于两个“水立方”游泳池。

“深海一号”浮箱立柱内部

来自深海的原油天然气,在经过化工厂的油气水三相分离后,天然气被加压,通过海底输气管道输送往150千米外的陆地。石油则被储存进储油舱,等候油轮来运油。

储满如此巨量石油的深海一号,无疑像一颗漂浮的炸弹。储油舱一旦发生泄漏或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造成的灾难甚至可能危及整个地区的生态安全。

徐化奎/“深海一号”项目总工程师

安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结构强度疲劳计算,整个平台的设计寿命是30年,但是很多关键点的疲劳寿命,要求达到150年。特别关键的地方,要达到300年的疲劳寿命。100年一遇的台风,浪高最大23米,100年一遇的台风袭击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有1.67倍的安全系数。1000年一遇的台风,浪高会达到29米,29米大浪袭击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有1.0倍的安全系数。

检测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他们必须保证储油舱的油压监测、压力释放和灭火系统全部处于最佳状态。储油舱采取双壳设计,也就是在储油舱外再设置隔离舱。舱内设有漏油监测、泵油装置和通风系统,一旦监测到漏油,系统会自动开启油泵并进行通风,防患于未然。

夜色笼罩了海面,终于等到了好消息,吊机牵拉缆绳有效,被卡住的拖拉头松动了。绞车开始缓慢且谨慎地转动,拉力指数逐步恢复正常。拖拉头被一点一点提拉上来,终于,脐带缆与深海一号的对接宣告成功。

3月的海风,吹散了连续两天的阴霾。海洋石油286已行驶到海底井口上方,并将脐带缆的另一端放入海水中。现在,是3000米水下机器人ROV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两台ROV被放入1500米的深海,工程师像操作游戏手柄那样,灵活地操控着机器人。随着机器人水下作业的展开,脐带缆的另一端与海底井口实现了完美对接。

04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从20世纪50年代筑梦绘图,到21世纪初艰难勘探;从2015年围堰截流,到2021年6月28日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白鹤滩,凝聚了中国几代水电人的梦想与心血。

外罗海域,一排排“风之精灵”的“捕风之舞”,正在浩渺无垠的天海间倾情上演。从东海大桥旁第一座海上风电场,到中国大陆的最南端,绵延万里的海岸线,成就了中国超级装备的高光时刻。

2021年6月25日,深海一号火炬臂点火成功,标志着世界首座十万吨级半潜式能源生产平台开启了长达30年的服役生涯。它将通过海底管道,每年向中国的广东、海南和香港,分别输送30亿立方米的优质天然气,满足粤港澳大湾区1/4的民生用气需求。

哲人说,时间就像一条河流,给人们带来轻的膨胀的东西,而那些重的、坚固的东西,沉没了下去。在白鹤滩,在龙源振华叁号,在深海一号,这些平凡的建设者,用生命和时间,浇筑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深海一号”点火

彩蛋

王克祥/中国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大坝部副主任

以前有一句话,远看像逃荒,近看像要饭,仔细一看,搞水电的,因为每天都是一身泥一身水的。搞灌浆工程,长期见不到太阳。人家说你白,是因为闷的。三班倒、两班倒怎么倒呢?你上白班,白天待在洞里,晚上睡觉,一天24小时见不到太阳。上夜班,夜里待在洞里,白天睡觉,也是一天不见太阳,所以我们自称“地下工作者”。

张慧/龙源振华叁号施工队长

我们有6个月没有上岸了,海工的窗口期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赶在窗口期把风电安装工作完成。

王林朋/龙源振华叁号项目副经理

说不想家是假的,肯定想啊。

范志锋/深海一号项目工程师

如果有得选择,我会选择离家近一点的工作,可以好好照顾一下老母亲。这两三年基本上没怎么回过家,就是回了家,也是匆匆两三天又要出发。我希望我的老婆、我的儿子和女儿可以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生活。

尤学刚/深海一号项目总经理

如果说我欠家人的,我欠老妈一个忌日,我不是个大孝子。我爱人打电话跟我说,你一年没有休假,老爷子90多岁了,还有几年不知道,我不想让你有任何遗憾。

王克祥/中国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大坝部副主任

后悔不后悔?我自己也想过这个问题。每天早晨可以看对面山上的云,我们去造水电站的地方都是处女地,别人没开发的地方。假设要重新来一回的话,就像人的一生重新来过,我有可能还是会走这条路。

张慧/龙源振华叁号施工队长

这一片风机全是经我的手吊上去的,有时候晚上看看,觉得挺有成就感的。

白云峰/龙源振华叁号船长

我喜欢蓝色,喜欢海洋。它也使一个人的性格得到升华,因为大海包容一切,喜怒哀乐全在里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