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名胜古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古文化遗址》:聚落址

大槐树镇

永凝堡遗址

1965年被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永凝堡村村内及四周。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西周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盆、钵等残片。1980年发掘灰坑20座,墓葬22座(见《文物》1987年第2期)。1996年发掘墓葬6座,出土铜器有鼎、簋、车马器等,陶器有鬲、豆、罐等,另有玉器、石器出土。

东永一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东永一村北。东临磨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属汉代文化遗存。东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2米,深度不详。文化层厚0.3—0.5米,文化层和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西永一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西永一村西50米处,东临冲沟。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属汉代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3—0.5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盆、绳纹板瓦等残片。该遗址系本次调查新发现。

梗壁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梗壁村东南约100米处、汾河东岸、洪安涧河北岸台地上。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东周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绳纹板瓦等残片。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冯张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冯张村西北约5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长方形灰坑1个(H1),长约3米,宽约1.5米。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筒板、板瓦等残片。

张村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张村东2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0.8米,文化层内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

左北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左北村东北5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3—0.8米。采集有泥质灰陶壶、盆、绳纹筒瓦等残片。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左南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左南村东南约10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24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筒瓦等残片。

西营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新营村东5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和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仰韶文化晚期的泥质红陶黑彩宽带纹盆、汉代的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东营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东营村西2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150米,分布面积约4.5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

姚庄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姚庄村东约50米处,洪安涧河南岸台地上,西距汾河3千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夏代文化遗存。东北部和北部断崖上暴露有灰坑等遗迹(H1、H2、H3),H1圆形,直径约3米,深约2.5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绳纹三足瓮、盆等残片。

秦壁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秦壁村东南约30米处、洪安涧河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

秦壁北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秦壁村北、洪安涧河南岸台地上。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釜、泥质彩陶钵等残片。

上纪落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上纪落村东北约50米、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0.6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甑、印花砖、绳纹筒瓦等残片。

三阳堡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三阳堡村东北约100米处,西临冲沟。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大胡麻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大胡麻村东50米处。西、北、南三面环沟。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

侯家堡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侯家堡村东南3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灰坑1个(H1),略呈圆形,直径约1.5米,开口距地表约1.8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罐残片及石斧。该遗址系本次调查新发现。

北玉遗址

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北玉村西、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西部和北部断崖上暴露遗迹有灰坑1个(H1)、陶窑1座(Y1)。H1呈长方形,长约2米;Y1呈半圆形,底宽约1.5米,深约2米。采集有夹砂灰陶附加堆纹罐,泥质灰陶盆、钵等残片。该遗址系本次调查新发现,为研究晋南新石器时代文化聚落分布、区域类型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甘亭镇

北杜遗址

位于洪洞县甘亭镇北杜村西南3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1米。文化层内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

北羊遗址

位于洪洞县甘亭镇北羊村西5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24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距地表0.5—0.8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筒瓦、板瓦等残片。

董堡遗址

位于洪洞县甘亭镇董堡村西10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二台遗址

位于洪洞县甘亭镇二台村北5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3—0.8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筒瓦等残片。

侯建遗址

位于洪洞县甘亭镇侯建村北约400米处、曲亭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3—0.8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筒瓦、板瓦等残片。

华林遗址

位于洪洞县甘亭镇华林村北约100米处、曲亭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40万平方米。属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华林南遗址

位于洪洞县甘亭镇华林村南30米处、曲亭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长方形灰坑1个(H1),长约5米,深约3米。灰坑内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靳堡遗址

位于洪洞县甘亭镇靳堡村东10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东周时期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2.5米,深约3米。地表和灰坑内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罐残片及石刀。

南杜遗址

位于洪洞县甘亭镇南杜村西北50米处、曲亭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1米。文化层内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上王遗址

位于洪洞县甘亭镇上王村东北2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东周和汉代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3—0.8米。采集有东周的泥质灰陶豆、纺轮,汉代的泥质灰陶罐、绳纹筒瓦等残片。

士师遗址

位于洪洞县甘亭镇士师村南5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2米。西北部断崖上暴露长方形残砖室1座(M1),长约3米,宽约3米,深约4米。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筒瓦、板瓦等残片。

西孔遗址

位于洪洞县甘亭镇西孔村北约300米处、曲亭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属汉代文化遗存。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筒板、板瓦等残片。

西孔南遗址

位于洪洞县甘亭镇西孔村南30米处、曲亭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东周和汉代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1—1.5米。采集有东周的泥质灰陶豆,汉代的泥质灰陶罐、绳纹筒瓦、板瓦等残片。

燕壁遗址

位于洪洞县甘亭镇燕壁村南约15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5米。文化层内采集有绳纹筒瓦、板瓦残片。

燕壁北遗址

位于洪洞县甘亭镇燕壁村西北约30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陶窑1座(Y1)、圆形灰坑1个(H1),Y1底径约1.5米,高约2.5米;H1直径约3米,深约2米。采集有夹砂灰陶附加堆纹鬲、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曲亭镇

曲亭遗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曲亭村南50米处、曲亭河西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0.8米。采集有泥质红陶盆残片及石斧等。

师村遗址

系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洪洞县东南曲亭镇、苏堡镇、大槐树镇的师村、东张村、东李村、范村、敬村、秦壁、西尹壁等8个自然村。面积约15平方千米。

师村遗址由洪洞城址等7处文物保护单位组成。遗址地处汾河东岸、洪安涧河南岸台地上。包括东周至汉代洪洞古城址,春秋战国墓葬、汉代遗址和汉代墓群等。采集有泥质灰陶盆、壶、罐及绳纹板瓦、筒瓦等残片。收缴有绿釉陶楼、陶鼎及彩陶器。该遗址时代从发现的遗迹遗物看,大致从西周一直延续至东汉。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将师村遗址所包含的7处遗址分别予以登录。

师村遗址—师村遗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师村东50米处,南、北均临冲沟。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洪洞城址”等捆绑公布为“师村遗址”)。

师村堡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师村东南约500米处,又称葫芦堡,因其形似葫芦而得名。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40—100米,面积1万平方米。为清代堡址。现存东、北、南墙,东墙长约100米,南、北墙长约200米。基宽3—5米,残高5—10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墙内夹杂有砖瓦碎块。

范村遗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范村西北约150米处、洪安涧河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和东周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夹砂灰陶附加堆纹罐、泥质灰陶壶,东周时期的夹砂灰陶绳纹鬲等残片。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洪洞城址”等捆绑公布为“师村遗址”)。

范村堡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范村西北约200米处、洪安涧河南岸台地上。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约40米,面积2800平方米。为清代堡址。堡址残存南墙及东西墙残段,残长30米,基宽约3米,残高2—4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墙体内夹杂有砖瓦碎块。

安乐遗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安乐村东北约400米处、洪安涧河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有灰坑1个(H1)。文化层厚1—2米,距地表1.5—2.5米。采集有泥质红陶盆、黑彩宽带纹陶片;夹砂灰陶绳纹瓮残片及石斧。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薄村堡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薄村东部。为清代堡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60米,分布面积约4800平方米。现存东墙和北墙残段,东墙长约80米,北墙残长约40米。墙基宽约2.5米,残高2—6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址内散布有砖瓦碎块。

薄村遗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薄村村南20米处、洪安涧河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为战国和汉代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战国的绳纹板瓦、汉代的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董庄遗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董庄村北约10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东周时期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豆、盆等残片。该遗址系本次调查新发现。

侯村南遗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侯村南20米处、曲亭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乔泗遗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西乔泗村西南约50米处、曲亭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残片及瓦当。

逍洞遗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逍洞村东南约100米处,西临冲沟。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100米,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东周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3—0.8米。采集有泥质灰陶豆、钵等残片。

紫安遗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紫安村东约500米处、曲亭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及汉代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5米,距地表0.5—2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汉代的泥质灰陶罐等残片。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吉恒堡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吉恒村西南。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80米,分布面积1.2万平方米,为清代堡址。现存东墙残段,残长约100米,基高1.5—2.5米,残高2—5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门开在正东,宽约3米,门两侧残存砖柱。堡址内散布有砖瓦碎块。

吉恒遗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吉恒村西南30米处、曲亭河北岸台地上,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和汉代文化遗存。西北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2米,深约1.5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的夹砂灰陶绳纹残片、汉代的绳纹板瓦等残片。

内坦遗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内坦村东50米处、曲亭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北朝时期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折沿盆、绳纹筒瓦等残片。

董庄堡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董庄村北约300米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40米,分布面积约2800平方米。为清代堡址。现存西墙、南墙和东墙残段,西墙长约70米,南墙长约40米。墙基宽约3米,残高3—6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址内散布有砖瓦碎块。

古罗遗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古罗村东约100米处,东、北、南三面环沟。分布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距地表1—2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

北柏遗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北柏村北约200米处,东、北临季节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0.8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片、绳纹板瓦残片。

沙掌堡址

位于洪洞县曲亭镇沙掌村南部。为清代堡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60米,分布面积约4800平方米。现存东墙和南墙,东墙残长约80米,南墙残长约60米,基宽2.5米,残高3—6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东、西墙均留有下水道出口。堡址内夹杂有砖瓦碎块。

淹底乡

上张遗址

系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洪洞县淹底乡上张村四周、曲亭河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为东周和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春秋时期的绳纹筒瓦、空心砖等残片。

淹底遗址

位于洪洞县淹底乡淹底村西300米处、涝河北岸台地上。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片及绳纹板瓦残片。

柏庄遗址

位于洪洞县淹底乡柏庄村北约100米处、涝河北岸土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属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

大孔寨遗址

位于洪洞县淹底乡大孔寨村西北约150处,北临季节河。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分布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陶罐残片。遗址内发现有盗洞。

迪村遗址

位于洪洞县淹底乡迪村北约300米处、曲亭河南岸台地上。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片及绳纹板瓦残片。

东谷遗址

位于洪洞县淹底乡东谷村东200米处、涝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战国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有灰坑1个(H1),圆形,直径约3米,深约2.5米。文化层厚1.5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盆等残片。

东乔泗遗址

位于洪洞县淹底乡东乔泗村西南约100米处、曲亭河南岸台地上,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东周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3米,深约2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壶等残片。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府底遗址

位于洪洞县淹底乡府底村南、曲亭河南岸台地上。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00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长方形灰坑1个(H1),长约3米,宽约2米,距地表约2.5米。文化层厚约0.5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盆等残片。

高村遗址

位于洪洞县淹底乡高村西北约50米处、曲亭河南岸台地上。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24万平方米。为西周文化遗存。西部和北部断崖上暴露有圆形灰坑各1个(H1、H2),直径约2—2.5米,深约1.5米。文化层厚1—2米,距地表0.5—1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盆,盘口壶、豆、甑等残片。该遗址文化堆积较为丰富。

后泉遗址

位于洪洞县淹底乡后泉村南约50米处。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500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东周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圆形陶窑1座(Y1),直径约2.5米,残高2米。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1—2米,距地表0.5—1米。采集有泥制灰陶盆等残片。

吉村遗址

位于洪洞县淹底乡吉村北约50米处、曲亭河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和汉代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陶窑1座(Y1),直径约1.5米,高约2米。西部断崖上暴露长方形灰坑1个(H1),长约2.5米,宽约1.5米,深约2米。文化层厚约1—2米,距地表约0.5—1.5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泥质红陶黑彩宽带纹盆、夹砂灰陶绳纹罐等残片,汉代的泥质灰陶罐等残片。遗物较丰富。

敬圣遗址

位于洪洞县淹底乡敬圣村东50米处、涝河北岸台地上。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400米,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有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前柏遗址

位于洪洞县淹底乡前柏村西北、曲亭河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24万平方米。为夏代文化遗存。西部和北部断崖上各有灰坑1个(H1、H2),H1呈圆形,直径约3米,深约2米;H2长方形,长约3米,宽约2米,深约1.5米。文化层厚约0.5—1.5米,距地表0.4—0.8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罐、甑残片及石器。该遗址文化堆积丰富,是研究晋南地区夏代文化聚落分布、区域类型的实物资料。

杨岳遗址

位于洪洞县淹底乡杨岳村西部,民房占遗址一部分。分布面积约35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有文化层,厚0.5米—0.8米,距地表约0.5米—1.5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

峪头遗址

位于洪洞县淹底乡峪头村北约100米处、涝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属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苏堡镇

苏堡遗址

位于洪洞县苏堡镇苏堡村东150米处、洪安涧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东周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5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壶残片及石斧。

北铁沟遗址

位于洪洞县苏堡镇北铁沟村西南30米处、洪安涧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和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2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夹砂灰陶附加堆纹罐;汉代的绳纹筒瓦、板瓦等残片。

东尹壁遗址

位于洪洞县苏堡镇东尹壁村南100米处、洪安涧河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附加堆纹陶片,泥质灰陶罐、钵等残片。

董寺遗址

位于洪洞县苏堡镇董寺村西南20米处、洪安涧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和汉代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2米,深约1.5米。地表和灰坑内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夹砂灰陶绳纹罐、壶;汉代的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郭盆遗址

位于洪洞县苏堡镇郭盆村东南约300米处、洪安涧河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为东周时期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有文化层,厚0.5—1.5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釜、泥质灰陶罐、盆等残片。

后山头遗址

位于洪洞县苏堡镇后山头村南部、洪安涧河北岸台地上,西临冲沟。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断崖上暴露有长方形灰坑1个(H1),长约4米,深约2米。文化层厚0.5—1.5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绳纹、附加堆纹罐等残片。该遗址系本次调查新发现。

山头遗址

位于洪洞县苏堡镇山头村东南约200米处、洪安涧河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陶窑1座(Y1),直径约3米,深度不详。地表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罐等残片。

蜀村堡址

位于洪洞县苏堡镇蜀村西部土梁上。为清代堡址。堡址内尚存清代土窑洞。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50—70米。现存东墙、北墙和南墙西段,墙基宽约2.5米,残高3—8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5—0.2米。

蜀村遗址

位于洪洞县苏堡镇蜀村西约100米处、洪安涧河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东周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夹砂灰陶釜、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原上遗址

位于洪洞县苏堡镇原上村西约400米处、洪安涧河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8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3—0.8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

广胜寺镇

坊堆遗址

系1965年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坊堆村南70米处,北临季节河。分布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为西周文化遗存。本次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等残片。1954年清理墓葬68座,灰坑2座,出土有铜鼎、簋、甗、戈,陶鬲、鼎、豆、壶、罐,玉环、璜及无字卜骨两片。同年又出土刻有卜辞的卜骨一块(见《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4期、1956年7期)。

南秦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南秦村四周。北临磨河,西临冲沟。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为东周时期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3米,深约2米。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等残片。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临汾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道觉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道觉村西北部,北临季节河,西临冲沟。分布面积5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3米,深约2米。文化层厚0.5—2米,采集有泥质红陶线纹尖底瓶、夹砂灰陶罐、泥质灰陶盆、盘等残片。1959年被洪洞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立有保护标志碑一通。

圪衕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圪衕村南部,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7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有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4米,深约3米。文化层厚0.3—1米。文化层和灰坑内采集有泥质红陶线纹尖底瓶、泥质红陶盆、钵、黑彩宽带纹陶片;夹砂灰陶釜等残片。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头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马头村西50米处,西、南临霍山泉水冲沟。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长方形白灰面房址1座(F1),长约4米,宽度不详,白灰面距地表约2米。文化层厚0.3—1米。地表和文化层内采集有仰韶文化晚期的泥质红陶钵;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夹砂灰陶附加堆纹罐、绳纹釜;陶寺文化的夹砂灰陶鬲等残片。

双头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双头村南约100米处,北临霍山泉水冲沟。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夏代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4米,深约3米。地表和灰坑内采集有泥质灰陶小口罐、“回”纹罍等残片。该遗址文化堆积较丰富。

板塌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板塌村东南50米处,南临霍山泉水冲沟。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东周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豆、罐等残片。

板塌西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板塌村西20米处,西、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器盖等残片。

北秦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北秦村南约100米处,南临磨河(霍泉冲沟)。分布面积约9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有圆形灰坑一个(H1),直径约2米,深约1.5米,距地表0.8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器盖等残片。

北秦南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北秦村西南约200米处,南临磨河(霍泉冲沟)。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东周时期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3—0.8米,距地表0.5—1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盆等残片。

曹生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曹生村东10米处,南临季节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战国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3—0.5米。采集有泥质灰陶豆、罐、绳纹板瓦等残片。

柴村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柴村村南约100米处,南临季节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和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的泥质红陶线纹尖底瓶、泥质红陶盆残片,汉代的泥质灰陶片。

马头堡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马头村东。为清代堡址,堡址内尚有清代房屋。总体平面呈方形,南北139.16长米,东西77.26宽米,占地面积10751.5平方米。现存西墙、北墙及东、南墙残段,墙基宽1.5—2.5米,残高3—4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门开在北面。堡址内存清代房屋4栋,为砖木构建筑。

广胜寺南堡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南堡村南10米处,南临霍山泉水冲沟。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东周文化遗存。采集有泥质灰陶绳纹陶片。

南郇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南郇村东10米处,东、北、南三面环沟。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东周文化遗存。遗址北部于20世纪90年代开砖厂,现已复耕。东部断崖上暴露有长方形灰坑1个(H1),长约3米,宽约1.8,深约1.6米,距地表约0.5米。文化层厚0.3—0.5米。本次采集有泥质灰陶罐、夹砂灰陶绳纹鬲等残片。

石桥堡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石桥村石桥堡自然村东(民房占去遗址北面一部分),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3—0.8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附加堆纹罐残片及篮纹陶片。该遗址系调查新发现。

严家庄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严家庄村东南约500米处、磨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东周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釜等残片。

长安堡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长安堡村南约200米处,南临霍山泉水冲沟。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为夏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3米,深约2米。采集有泥质灰陶大口尊、罐;夹砂灰陶绳纹鬲等残片。

明姜镇

胡坦遗址

位于洪洞县明姜镇胡坦村东北约50米处。分布面积约24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白灰面房址一座(F1)、灰坑1个(H1)。F1长方形,长约3.5米,距地表约0.6米。H1圆形,直径约2米,深约1米。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带耳罐、夹砂灰陶绳纹釜及石刀等残片。该遗址文化堆积丰富,是研究晋南陶寺文化的实物资料。

宫官遗址

位于洪洞县明姜镇宫官村宫官后自然村北部,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南部和西部断崖上分别暴露灰坑1个(H1)、陶窑1座(Y1)。H1呈长方形,长约4米,深约1.5米;Y1呈圆形,直径约3米,开口距地表1—1.5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夹砂灰陶附加堆纹罐等残片。

南山底遗址

位于洪洞县明姜镇郭家节村南山底自然村东北约200米处、霍山西侧山前坡地上,西、北、南三面环沟。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罐等残片。

罗家坪遗址

位于洪洞县明姜镇罗家坪村南,南、北均临冲沟。分布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陶窑1座(Y1),直径约1.5米,残高约1米。南部断崖上暴露长方形灰坑1个(H1),长约2.5米,宽约1.5米,深约2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罐等残片。

北庄遗址

位于洪洞县明姜镇北庄村北30米处,西临冲沟。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属汉代文化遗存。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该遗址系调查新发现。

大李托遗址

位于洪洞县明姜镇大李托村北部。西临冲沟。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

伏牛堡遗址

位于洪洞县明姜镇伏牛堡村西约300米处。遗址内地势东高西低,西临冲沟。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及瓷碗等残片。

后河头遗址

位于洪洞县明姜镇后河头村西南50米处,南临冲沟。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战国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0.5—1米。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筒瓦等残片。

石门峪堡址

位于洪洞县明姜镇石门峪村北部。为清代堡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39米,分布面积约1950平方米。现存东墙,基宽2—4米,残高3—6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墙内夹杂有砖瓦碎块。

西太吉遗址

位于洪洞县明姜镇西太吉村西约100米处。地势东高西低,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圣水佃遗址

位于洪洞县明姜镇下柳树村圣水佃自然村东约50米处,西临冲沟。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属东周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灰坑等遗迹,文化层厚0.3—0.8米,采集有泥质灰陶豆、罐等,遗物较丰富。该遗址系本次调查新发现。

兴旺峪堡址

位于洪洞县明姜镇兴旺峪村东部。为清代堡址,堡址内尚有清代房屋。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76米,南北宽约20—42米,分布面积约2300平方米。现存东墙残段,基宽2—2.5米,残高3—5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

兴旺峪遗址

位于洪洞县明姜镇兴旺峪村西北,南临冲沟。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2米,深约1.5米。文化层内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兴唐寺乡

苑川遗址

位于洪洞县兴唐寺乡苑川村东约50米处,东、南临季节河。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和东周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2米,深约1.5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泥质红陶片,东周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苑川西遗址

位于洪洞县兴唐寺乡苑川村西约50米处,南临季节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5米,距地表1—1.5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该遗址文化堆积较丰富。

桥东遗址

位于洪洞县兴唐寺乡桥东村南约50米处,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9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3—0.8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甑等残片。

漫沟东遗址

位于洪洞县兴唐寺乡堡子村漫沟自然村东约1千米处。地势东高西低,呈缓坡状。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红陶钵等残片。

漫沟遗址

位于洪洞县兴唐寺乡堡子村漫沟自然村西30米处。西临冲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和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的夹砂绳纹灰陶片,汉代的泥质灰陶盆等残片。

旱垣上遗址

位于洪洞县兴唐寺乡旱垣上村西约50米处。遗址西临季节河,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50米,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

涧头北遗址

位于洪洞县兴唐寺乡涧头村北。东临冲沟。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2米。文化层厚约1—2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釜残片及石刀、石铲、蚌器。该遗址系调查新发现。

涧头遗址

位于洪洞县兴唐寺乡涧头村南约100米处。北临季节河。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杏沟堡址

位于洪洞县兴唐寺乡杏沟村南部。为清代堡址,堡址内尚有清代房屋。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75米,东西宽约63米,分布面积约4725平方米。现存东墙残段,基宽2—4米,残高3—8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门开在西北角。堡墙内夹杂有砖瓦碎块。

赵城镇

侯村遗址

系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洪洞县赵城镇侯村村东部、霍山西麓山前冲积坡地上,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1—2.5米,距地表0.5—1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残片及石斧、骨器。1986年调查并试掘(见《三晋考古》第二辑,1996年)。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的文化堆积厚,内涵丰富,发现有陶窑、灰坑、墓葬等遗迹,属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文化特征与襄汾陶寺遗址为代表的文化最接近。同时,晋中的龙山文化某些陶器也在这里出现。这说明该遗址融合了晋中的一些文化因素,并在晋南与晋中的文化流中起着桥梁作用。考古工作者将其称为陶寺文化侯村类型。

官庄城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官庄村东约80米处。清道光七年(1827)《赵城县志》载:“城东三里许官庄村,为造父食邑”,“春秋时赵简子居之”。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15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现存西墙残二段,残长分别为15米、8米,基宽1—5米,残高1—3米,墙体夯筑,夯层0.15—0.25米。采集有绳纹筒瓦、板瓦碎块。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耿壁遗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耿壁村东南约500米处、汾河东岸二级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圆形陶窑1座(Y1),直径约1.5米,残高约2.5米。西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2米,深约2.5米。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泥质红陶黑彩宽带纹盆、夹砂灰陶釜残片及石器。1991年试掘。(见《三晋考古》第二辑,1996)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西遗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桥西村西北约1千米处,西、北均临冲沟。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东周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盆等残片。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院东遗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上院村东南约100米处。东、西、北三面环沟。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商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3米,深约2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甑残片及石器。

上院遗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上院村南约50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9万平方米,为东周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2米,深约1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钵残片及石器。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沟堡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东沟村西约1千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为清代堡址。平面呈方形,边长约100米,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现存东、西、南墙体残段,基宽0.5—3米,残高0.3—1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5—0.2米。四周有城壕,宽约7米,深约2米。地面散布有砖瓦碎块。

东堡堡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东堡村东部、汾河东岸台地上。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70米,分布面积约7000平方米,为清代堡址。现存东墙和北墙残段,残长分别为50米和20米,基宽2.5米,残高2—3米。墙体夯筑,夯层0.1—0.15米。地表散见有砖瓦碎块。堡址内原有民居大部分损毁,代之以现代民房。

二十里铺遗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二十里铺村西约500米、汾河东岸台地上,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附加堆纹釜等残片。

耿壁堡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耿壁村北约50米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60米,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为清代堡址。现存西墙和北墙残段,西墙残长约50米,北墙残长约5米。墙基宽约2.5米,残高1—4米。墙体夯筑,夯层厚约0.1米。采集有板瓦及瓷碗碎片。

耿壁西遗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耿壁村西约13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白灰面房址1座(F1),已残损,形状不清。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2米,深约3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罐等残片。

新庄堡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新庄村中。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60米,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为清代堡址。现存东墙和西墙残段,东墙残长约40米,西墙残长约6米。墙基厚约2.5米,残高3—6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2米。堡墙内夹杂砖瓦碎块。

南堡遗址

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南堡村南10米处,南临霍山泉水冲沟。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东周文化遗存。采集有泥质灰陶绳纹陶片。

南堡堡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南堡村西南、汾河东岸台地上。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80米,分布面积约8000平方米,为清代堡址。现存西墙和北墙残段,残长分别为20米和15米,残高1—2.5米,基宽2米。墙体夯筑,夯层厚约0.1米。墙体内夹有砖瓦碎块。堡址内原有民房大部分已残损或坍塌,代之以现代民房。

南沟西遗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南沟村西北约1.5千米处,西临冲沟。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元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5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片及白釉瓷碗等残片。

南沟遗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南沟村西南部,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盆等残片。

南沟堠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南沟村西南约1.5千米处。为清代太原府至平阳府主干驿道上的“里程碑”,用于标注道路方向和计算里程。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夯筑圆锥形土台,底径约10米,残高约6米,夯层厚0.1—0.15米。堠西面的原108国道即为当时的主干驿道。

南沟堡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南沟村西南约1.5千米处。平面略呈圆形,直径约120米,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为清代堡址。现存东墙残段,基宽约2.5米,残长约20米,残高1—4米。墙体夯筑,夯层厚约0.1米。堡址内散见砖瓦碎块。

上院堡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上院村东北部。为清代堡址,堡址内残存有清代土窑洞。平面略呈方形,边长约45米,分布面积约2025平方米。现存北墙,基宽2—4米,残高26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

孙堡遗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孙堡村南约30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魏晋时期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盆、钵等残片。1998年曾出土石佛像三尊,现存洪洞县博物馆。

瓦窑头遗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瓦窑头村东南5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6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1米,距地表0.5—1米。文化层内采集有泥质灰陶罐、板瓦等残片。

湾里遗址

位于洪洞县赵城镇湾里村西约150米处、汾河东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盆等残片。

堤村乡

跃上遗址

位于洪洞县堤村乡跃上村西南50米处、汾河西岸台地上,东、北、南三面环沟。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和东周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的泥质红陶线纹尖底瓶、黑彩宽带纹陶片;东周的泥质灰陶豆、鼎等残片。该遗址文化堆积较为丰富。

跃上堡址

位于洪洞县堤村乡跃上村西100米处、汾河西岸台地上。为清代堡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17米,东西宽约96米,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残存北墙、西墙残段,墙基宽2—3米,残高1—2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址西北部存一长方形夯土台,南北长约14.5米,东西宽约13.7米,残高约3米,当地俗称“点将台”。

安定遗址

位于洪洞县堤村乡安定村南约100米处、汾河西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属东周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有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4米,深约2米。采集有泥质灰陶豆、夹砂灰陶绳纹釜等残片。

池沟堡址

位于洪洞县堤村乡北石明村池沟自然村北50米处、汾河西岸台地上。为清代堡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06米,南北宽约73米,分布面积约7738平方米。残存东墙、西墙残段,墙基宽2—3米,残高2—4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址内散见砖瓦碎块。

神王圪塔遗址

位于洪洞县堤村乡堤村神王圪塔自然村南约1千米处、舞阳河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9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筒瓦、板瓦、空心砖等残片。

干河遗址

位于洪洞县堤村乡干河村南约300米处、汾河西岸台地上,西、南均临冲沟。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发现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和文化层内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夹砂灰陶绳纹罐等残片。

后涧遗址

位于洪洞县堤村乡后涧村西北约300米处、汾河西岸台地上,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为东周文化遗存。采集有泥质灰陶豆、夹砂灰陶绳纹鬲等残片。

小河堡址

位于洪洞县堤村乡小河村西约100米处。为清代堡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48米,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现存北墙、西墙和南墙残段。堡墙基宽约2—4米,残高3—4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址内散布有砖瓦碎块。

许村遗址

位于洪洞县堤村乡许村西南2千米处、汾河西岸台地上,东、北均临冲沟。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砖等残片。遗物较丰富。

辛村乡

白石遗址

位于洪洞县辛村乡白石村南100米处、汾河西岸、白涧河南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和汉代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5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夹砂灰陶绳纹罐、釜及石斧,汉代的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北段遗址

位于洪洞县辛村乡北段村北70米处、汾河西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东周及汉代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有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2米,深约1.5米。地表和灰坑内采集有东周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盆、豆,汉代的泥质灰陶罐、绳纹筒瓦、板瓦等残片。1985年被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登临北遗址

位于洪洞县辛村乡登临村北约500米处、汾河西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和东周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有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3米,深约2米。地表和灰坑内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的泥质红陶线纹尖底瓶、夹砂灰陶附加堆纹罐,东周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钵等残片。该遗址文化堆积较丰富。

登临遗址

位于洪洞县辛村乡登临村东30米处、汾河西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有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4米,深约3米。灰坑内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罐,泥质灰陶盆等残片。

屯里遗址

位于洪洞县辛村乡屯里村北约200米处、汾河西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西李遗址

位于洪洞县辛村乡西李村东部、汾河西岸台地上。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夏代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4米,深约2米。灰坑内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罐、泥质灰陶器盖等残片。该遗址系本次调查新发现。

辛南遗址

位于洪洞县辛村乡辛南村南50米处、汾河西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为东周和汉代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3米,深约2米。文化层厚1—1.5米。采集有东周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罐;汉代的泥质灰陶罐、绳纹筒瓦、板瓦等残片。

万安镇

上村遗址

系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洪洞县万安镇上村四周。南、北均临冲沟。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商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1—2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夹砂灰陶绳纹鬲等残片。1982年出土有鼎、爵、甗等青铜器。疑属墓葬。(见《文物》1989年第12期)

万安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万安村西北100米处,东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36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2.5米,深约2米,距地表约3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釜、鸡冠耳;泥质灰陶罐等残片,遗物较丰富。

东圈头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东圈头村四周。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断崖上暴露有白灰地面遗迹。采集有夹沙灰陶釜、泥质灰陶盆等残片。

下村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下村四周。东、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为战国文化遗存。西南断崖上暴露陶窑1座(Y1),圆形,直径约2米。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该遗址分布面积大,文化堆积丰富,是研究战国时期区域类型、文化谱系的实物资料。

万安东堡堡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东堡村北约100米处。为清代堡址,堡址内尚存清代土窑洞。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约80米,分布面积约7200平方米。现存东墙残段,基宽1.5—2.5米,残高2—8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5—0.2米。

东梁堡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东梁村中。为清代堡址。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南三面城墙不存,现仅存北墙,残长26米,基宽1—2.5米,残高4.6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5—0.20米。

樊村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樊村东约600米。东、北均临冲沟。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21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3—0.8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筒瓦等残片。

樊村西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樊村西约100米处。西、南均临冲沟。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和夹沙灰陶绳纹、附加堆纹残片。

贺家庄堡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贺家庄村中。据修建贺家庄堡址碣记载,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坐北面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30米,南北宽90米,分布面积1.17万平方米。现存东墙和南墙,基宽2.5米,残高2—6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门位于南部,砖砌拱形门洞,前墙嵌清代石碣1方。堡址内原有民居大部分损毁,代之以现代民房。

康家坡北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康家坡村北约500米处,东、西、南、北均临冲沟。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西周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豆等残片。

康家坡堡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康家坡村北约500米处。分布面积4800平方米。为清代堡址,平面长方形。现存西墙一段,残长约30米,残高约4米,墙体夯筑。夯层厚约0.15米。堡址内散见砖、瓦碎块。该堡址为研究晋南村堡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康家坡西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康家坡村西约30处。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7.5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面采集标本有绳纹筒瓦、板瓦等残片。

普安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普安村西200米处,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口沿、罐底等残片。

神西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神西村西20米处,东、南均临冲沟。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属汉代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瓮、箅、钵等残片。

神西堡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神西村西南部。为清代堡址,堡址内尚存清代房屋。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40米。分布面积约2400平方米。现存北墙、西墙残段,基宽2—4米,残高3—8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

万安师村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师村西北,南临冲沟。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和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3米,残高约2.5米。采集有仰韶文化晚期的泥质红陶片、汉代的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新师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师村新师自然村西北部。西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0.8—1.5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筒瓦等残片。

双昌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双昌村东约100米处,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红陶线纹尖底瓶、彩陶盆等残片。

双昌南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双昌村南约100米处。东、南、北三面环沟。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东周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长方形灰坑1个(H1),长约5米,深度不详,开口距地表约2米。灰坑内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双昌堡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双昌村南约80米。分布面积约4500平方米。平面略呈圆形,直径约70米。堡址墙体现已不存。地面有盗洞痕迹。

王绪村东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王绪村东150米处,北临冲沟,遗址北高南低,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甑等残片。该遗址为研究晋南汉代文化聚落分布提供了实物资料。

王绪村堡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王绪村东150米处。为清代堡址。分布面积约7000平方米。平面略呈长方形。现存北墙,残长45米,基宽5米,残高4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0.15米,堡址内散见砖、瓦等碎块。该堡址是研究晋南村堡的实例。

王绪南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王绪村南30米处。西临冲沟,呈梯级状,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100米,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王绪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王绪村西北30米处,西临冲沟。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等残片。

西昌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西昌村东约50米处,东临冲沟。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属东周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圆形陶窑1座(Y1),直径约1.8米,残高约1米。文化层厚0.5—1米。地表和文化层内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箅等残片。

西乔庄堡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西乔庄村西约100米处。为清代堡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59米,南北宽52米,分布面积约3068平方米。堡门开在正东。现四周围墙均存,基宽1.5—4米,残高2—8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址内散布有瓦片。

杨家庄堡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杨家庄村西南部。创建年代不详,据墙碣记载,清乾隆九年(1744)重修。坐西面东,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4.66米,南北宽42.91米,占地面积1916.4平方米。现存北墙和西墙,基宽2.5米,残高2—6米。墙体夯筑,夯层0.1—0.15米。堡门位于东北部,砖砌拱形门洞,前墙嵌清代重修石碣1方。堡址内原有民居已损毁,代之以现代民房。

枣坪遗址

位于洪洞县万安镇枣坪村南部,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属东周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3米,深约2米,距地表1.5米。地表和灰坑内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绳纹罐等残片。遗物较丰富。

龙马乡

赵村遗址

位于洪洞县龙马乡赵村北约20米处,地势北高南低。分布面积约16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及汉代文化遗存。西南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圆形陶窑1座(Y1),H1直径约3米,深约2米;Y1直径约3米,残高约1.5米。地表和灰坑内采集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的泥质红陶线纹尖底瓶、钵等;汉代的泥质灰陶罐等残片。该遗址系本次调查新发现。

柴家庄遗址

位于洪洞县龙马乡柴家庄村南约100米处,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3—0.5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罐残片及篮纹陶片。该遗址系本次调查新发现。

东崔堡堡址

位于洪洞县龙马乡东崔堡村北部。为清代堡址,堡址内尚存清代房屋。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63米,东西宽约45米,分布面积约2835平方米。现存四周墙体残段,基宽2—4米,残高2—6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2米。堡门开在堡址东南。

景村堡址

位于洪洞县龙马乡景村东南部。为清代堡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10米,南北宽约96米,分布面积约1.05万平方米。现存四周墙体残段,基宽2—4米,残高2—7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门开在东南角。堡墙内夹杂有砖瓦碎块。

西崔堡北堡址

位于洪洞县龙马乡西崔堡村东北部。为清代堡址。平面呈长梯形,东西长104米,南北宽45米,分布面积约4680方米。现存四周墙体残段,基宽2—4米,残高2—6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门开在西北角。堡址内散布有砖瓦碎块。

西崔堡堡址

位于洪洞县龙马乡西崔堡村东南部。为清代堡址,堡址内尚存清代房屋。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约48米,分布面积约4320平方米。现存东墙及西、北墙残段,基宽2—4米,残高3—6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门开在东北角。

岳柳堡址

位于洪洞县龙马乡岳柳村西部。为清代堡址,堡址内尚存清代房屋。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40米,分布面积约2400平方米。堡门开在正东。现存东、西、南墙残段,基宽2—4米,残高3—7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

长命堡址

位于洪洞县龙马乡长命村东北部。为清代堡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50米,分布面积约4000平方米。现存北墙、西墙及东墙残段,基宽2—4米,残高3—8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15米。堡墙内夹杂有砖瓦碎块。

刘家垣镇

刘家垣遗址

位于洪洞县刘家垣镇刘家垣村南20米处,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18万平方米。属汉代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

伏珠遗址

位于洪洞县刘家垣镇伏珠村南约1200米处土梁平台上,西、南临冲沟。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50米,分布面积约7.5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遗存。西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2米,深约2.5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釜,泥质灰陶篮纹罐、钵等残片。该遗址遗物较为丰富。

岭南遗址

位于洪洞县刘家垣镇岭南村西北约1千米处,东临季节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部断崖上暴露圆形灰坑1个(H1),直径约2.5米,深约2米。地表和灰坑内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夹砂灰陶绳纹、附加堆纹罐残片;陶寺文化的夹砂灰陶篮纹陶片,遗物较丰富。该遗址系调查新发现。

东义南堡址

位于洪洞县刘家垣镇东义村南部。为清代堡址,堡址内尚有清代房屋。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26米,东西宽约107米,分布面积约1.35万平方米。现存北墙残段,基宽2—4米,残高2—5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2米。堡门开在东面。堡址内残存房屋门额有“乾隆四十七年(1782)”建造题记。

东义堡址

位于洪洞县刘家垣镇东义村西。据堡门额题记载,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90米。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现存北墙、西墙及东、南墙残段,堡墙基宽1.5—2.5米,残高2—4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5—0.2米。堡门位于东墙中部偏北,砖石砌门洞,宽3米。堡址内存堡门石匾额,上题“兴隆寨”。

东义遗址

位于洪洞县刘家垣镇东义村中,南临季节河。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遗存。西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1—1.5米。采集有泥质红陶钵、夹砂灰陶等残片。

楼村遗址

位于洪洞县刘家垣镇楼村村东约50米处,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属汉代文化遗存。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该遗址系本次调查新发现。

西梁遗址

位于洪洞县刘家垣镇西梁村北约60米处,北临冲沟。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甑等残片。

西义遗址

位于洪洞县刘家垣镇西义村东约50米处,南临季节河。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3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汉代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约0.6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绳纹板瓦等残片。

效古堡址

位于洪洞县刘家垣镇效古村西北土梁上。分布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为明代堡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80米。现存土围墙一段,位于堡址东缘,长约30米,残高1—5米,墙体夯筑,夯层厚约0.15米。堡址内散布有瓷碗、陶甑等残片。

山头乡

石板凹遗址

位于洪洞县山头乡笔架庄村石板凹自然村东南约100米处,东、西均临冲沟。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属东周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豆等残片。

妥当遗址

位于洪洞县山头乡妥当村西约100米处,南临冲沟。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属东周文化遗存。南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夹砂灰陶麻点纹釜、泥质灰陶豆等残片。

左木乡

金山沟遗址

位于洪洞县左木乡金山沟村西北约20米处,东、北、南三面环沟。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属汉代文化遗存。东部断崖上暴露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壶等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