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成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安如泰山

释义

形容安稳牢固,不可动摇。

出处

《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故事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极为剽悍勇猛且有野心,被封为吴王。汉文帝时,刘濞的儿子吴国太子与汉文帝的皇太子下棋时发生争执,吴太子骄纵无礼,被皇太子所杀。刘濞痛失爱子,对中央政权更加怀恨在心,就暗中图谋篡夺帝位。

汉景帝即位后,采用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本来就图谋反叛的刘濞正好借此机会,联络其他诸侯国进行谋反。当时刘擤府中的郎中枚乘清醒地看到了刘擤阴谋反叛的野心和祸害,就写了一篇《上书谏吴王》,十分恳切地对刘濞进行劝谏,字字针对要害,向刘濞阐述谋反的祸端。

谏书说:“如果吴王您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您一定要按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就好比叠鸡蛋一样危险,简直比登天还难。吴王您如果现在尽快改变主意,就好比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也能使您的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野心勃勃的刘濞根本对《上书谏吴王》不屑一顾,仍然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枚乘屡劝无效,只好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一方面听信了谗言,另一方面迫于诸侯国的压力,杀了晁错,并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请他们退兵。

既然汉景帝做了让步,刘濞他们已经没有反叛的理由,就该退兵了,“七国之乱”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刘濞叛军并没有退兵,反而继续向汉军进攻,还公开扬言要夺取皇位。这时,枚乘又写了一封《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退兵,刘濞仍然不肯回头,妄图一举获得天下。

刘濞叛军至梁国,被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拦阻。汉景帝终于下定决心以武力进行镇压,派汉朝大将周亚夫和窦婴率军三十六万讨伐吴楚叛军。不到三个月,刘擤兵败被杀,七国都被中央废除。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识而名声大振。“安如泰山”这个成语就源自枚乘的《上书谏吴王》。后来,人们就用“安如泰山”来形容某个人的神态或地位安稳牢固,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