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内蒙古最西部——苍天般的阿拉善,我的家园!
这里有茫茫戈壁,回荡着悠远清脆的驼铃声。
这里有金色胡杨,陪伴着神秘现代的航天城。
这里有一个小镇,名叫达来呼布,是额济纳旗旗府所在地。
额济纳旗地处祖国北疆,总面积11.46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507千米,常住人口只有3.2万人,是由12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园。以新、奇、净、雅为特点的城镇建设,让这美好的家园充满生机与活力。
传奇航天城
距旗府西150千米处,就是中国导弹卫星发射中心——闻名中外的东风航天城。航天城坐落在巴彦宝格德敖包正西额济纳河上游,那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湿地。在湿地的前方有一座高高的山,300多年前,祖先起名叫巴彦宝格德山,那里是土尔扈特蒙古族回归祖国定居的地方。他们在高山上建造了旗衙门祭祀的敖包。从此,当地牧民一直沿袭着盛大的祭敖包文化习俗。
为了祖国航天事业的需要,1958年,额济纳旗人民政府和牧民,往北搬迁了140千米,而这里建起了航天城,使之成为我国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发祥地。截至2020年7月,从这里成功发射了200多颗卫星、11艘神舟飞船、2个天宫空间实验室,相继将11位航天员安全顺利送往太空。记忆犹新的2008年金秋,在东风航天城,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准确入轨,航天员翟志刚身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顺利完成出舱活动,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太空中,此刻,中华儿女无比骄傲与自豪!航天城,成为我国西部戈壁大漠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的家园,因它而光彩夺目、举世闻名。
2019年,秋风送爽的时节,我回到了美丽家园。有幸参观了东风航天城重新布置的展览馆,观看了载人飞船在太空中对接的影像资料,英雄航天员在空中从一个舱进入另一个舱,进行太空工作。在翟志刚出舱,高举五星红旗那令人惊心动魄又振奋不已的一刻,我举起照相机用高速连拍模式记录下了这千载难逢的伟大时刻。衷心感谢基地给我上了一堂国防高科技的现场教育课。
虔诚祭敖包
我怀着对美丽家园的无限眷恋和挚爱,尽可能将发生的一切完整真实地进行记录,以期为后人留下一份可借鉴的历史资料。祭敖包,是蒙古族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也是《我的家园》中浓墨重彩的一章。额济纳祭祀巴彦宝格德敖包又与别处不同,非常传统。分为男、女界两个敖包祭台。妇女祭祀的敖包比男人祭祀的敖包低四分之一。2016年6月,承担组织祭祀巴彦宝格德敖包的老人,邀请我们参加祭祀。这是我一直都想去的地方,所以我不顾一切从广东前沿城市连夜乘机赶到了几千里之外的边远戈壁上的敖包山。祭祀敖包那天,来了近百人,但沙尘暴也来了。当时风沙弥漫、风力强劲。我一心想上去,可力不从心,到女人敖包就已经很费劲了,很遗憾没能上到最高处。当年10月,我请了4个壮小伙陪同,再次攀登巴彦宝格德敖包,本想的是让人拉也拉上去,却没想到很轻松地到了顶上,拍下了这令人震撼的敖包风光。真是天佑我也!至此《我的家园》资料基本收集完整。
因种种原因,时至今日才动手制作《我的家园》这本画册。为了做好这本画册,2016年我北上请教高手,专门学习了后期制作;2017年购买了摄影艺术的后期课件;2018年专门到鄂尔多斯学习了一周。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吹尽狂沙始到金。
英雄树胡杨
金色的胡杨,流传着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传说。任凭沙暴肆虐,任凭干旱和盐碱的侵蚀,胡杨树不惧严寒和酷暑的打击而顽强生存,被人们尊称为“沙漠英雄树”。胡杨和铮铮铁骨的胡杨精神已经成为额济纳的象征,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来景仰膜拜。
曾经额济纳偏远落后,交通不便,路途艰难,被人视为畏途;曾经黑河断流,风沙弥漫,生态恶化,人居环境极差。但那蓝天下金色的胡杨、大漠中碧波万顷的居延海、寂静传奇的黑城、魔幻百变的怪树林……又让额济纳充满了原始而又神秘的魅力,吸引着执着的摄影人风雨无阻,拍摄大漠胡杨和风光,探寻额济纳与众不同的自然美、野性美。旗委、旗政府认识到“沙漠英雄树”的文化内涵和胡杨精神的强大感召力,珍视这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年复一年举全旗之力打造胡杨、骆驼文化节,以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1999年,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在额济纳旗创建了内蒙古摄影家采风创作基地。
2000年10月,额济纳旗举办了第一届金秋胡杨节。
2012年,内蒙古摄影家协会组织全国百名摄影家乘坐呼和浩特到额济纳旗的专列,在额济纳旗建立了全国摄影家采风创作基地。同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在额济纳旗举办了国际摄影展“童话额济纳”,为宣传额济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第一届胡杨节到第二十届胡杨节,这20年间,在摄影人以及文化艺术界人士的大力宣传报道下,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从早年的一棵树下一个游客,到现在络绎不绝来到边陲小镇游玩消费。额济纳旗常住人口仅3万多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搞旅游经济。20年,游客人数达28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247.75亿元。仅2019年,旅客人数就达到810多万人次,堪称奇迹。胡杨,给额济纳带来了顽强无畏的精神力量,也为额济纳人民创造了无尽的财富,带来了小镇的繁荣与富裕。
繁忙的口岸
从旗府向北走82千米,便到了中蒙边境的策克口岸。策克口岸与蒙古国南戈壁省西伯库伦口岸遥相对应,是内蒙古自治区通关便捷、服务优良、运作高效的第三大陆路口岸。
20年前,策克口岸只有几间房子、一个界碑和一座国门,是一个小小的季节性口岸。随着边贸交易额的迅速增长,新建的主体标志性建筑联检大楼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的国门彰显着祖国的繁荣与强盛,矗立在边境线的界碑神圣庄严。几经建设发展,策克口岸已成为我国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商贸中心、货物集散地和资源大通道,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主要门户。口岸经济拉动着全旗经济步入快车道。2021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阿拉善盟在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设立策克镇的批复》,决定设立策克镇。
热血守边防
这是千万双脚走出的道路,是千万个人坚守的永恒使命。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伟大祖国的安宁富强,多少热血男儿忍受寂寞,甘守清贫,披星戴月,顶烈日、斗严寒、战风沙,用青春和生命谱写着一曲曲壮烈而感人的生命华章。有沸腾的热血,就有激情燃烧的岁月。好男儿志在四方,既然选择了当兵就选择了艰苦、选择了奉献。为此,他们无怨无悔。
额济纳旗最西端的算井子边防派出所所在地,地广人稀,飞鸟不过,水比油贵,官兵们吃的水是从很远的地方拉回来灌在地窖里存着吃的。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官兵,年纪轻轻就已经头发严重脱落,洗出来的衣服上有一道道的白碱,手也被碱水烧得开裂了。这里一年两次风,一次刮半年。但他们什么都不说,坚定守护着阵地,守护着国土完整、人民安宁。这里连续多年被全国、全区、全盟评为先进派出所。
沙漠之舟骆驼
大漠戈壁,与胡杨并肩的就是骆驼。说起骆驼,我感慨万千,有悲伤,有自豪,更多的是感动。
1999年是阿拉善骆驼的受灾之年,骆驼数量从25万峰急剧下降到6万峰。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商人残忍宰杀骆驼,并把驼肉当牛肉卖。我得知后难过极了。
我在额济纳旗司法局任局长时,不忍与阿拉善牧民世世代代相依为命的骆驼被宰杀,于是拿起相机,拍摄骆驼与胡杨风光,用一帧帧图片强烈呼吁全社会保护骆驼,善待骆驼与自然。建议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于1999年11月组织当地牧民举办了第一届额济纳旗骆驼节,并编辑出版了第一套姊妹画册《骆驼赞》《胡杨颂》。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骆驼赞》《胡杨颂》出版后,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引起许多专家对加强骆驼资源保护的思考和研究。2003年,为了更好地宣传额济纳,宣传阿拉善,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我决定辞去司法局长职务,专心搞摄影,从此走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摄影和环保之路。
时光飞逝,弹指间20年过去了。其间我总共出版了17本宣传推介阿拉善的骆驼、生态、胡杨、风土人情的画册,其中宣传保护骆驼、保护生态的画册就有5本。2019年又是令我难忘的一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国际骆驼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2019中国·额济纳旗骆驼文化那达慕大会”“第七届(2019)中国骆驼产业发展大会”就在我20年前呼吁保护骆驼、保护生态的额济纳旗召开了,美丽的额济纳迎来了200多位中外骆驼行业的专家学者。
从1999年额济纳旗的千峰骆驼节,猛增到2019年的6000峰骆驼节,我亲身经历了骆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从曾经最让人担心的草场退化,牧民老化,年轻人进城大面积草原生态无人治理,谁去放牧、谁去接班等问题,到今天看到了一个个有文化、有素质的新时代青年牧民在成长,看到了骆驼越来越多的纯天然绿色价值,看到了国家保护骆驼的政策不断出台,骆驼已被人们当成与人类友好相伴的朋友。
情系居延海
在学习和实践中,我的摄影之路不知不觉走过了20个春秋,我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累积了数十万张影像。我始终怀着对家园这片热土的无限眷恋和热爱,记录着一草一木,记录了2000年黑河断流、居延海干涸10年、黄沙弥漫、旋风频出、生灵绝迹的重大时刻,也记录了它重现生机的景象。从2000年额济纳旗举办第一届胡杨节黑河调水成功,到现在居延海每年进水总量达7000万立方米,20多个春秋,我就像着了魔一样,不间断地去记录、去拍摄。这些年进入额济纳绿洲的水量累计132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超过1400万亩。东居延海连续多年烟波浩渺,水域面积常年维持40平方千米,湖区栖息的鸟类达95种,6万多只。其中,90%以上是候鸟。2015年,西居延海重饮黑河水,干涸了近60年的西居延海重现碧波荡漾的美景,焕发出勃勃生机。黑河水滋养自然生态的面积越来越广阔,年年灌满额济纳八道河流。大漠胡杨在弯弯曲曲的碧水上、在阳光照射下风情万种。
2019年,第二十届国际金秋胡杨节,旗委书记孟克和旗长王雄专门邀请了胡杨节、骆驼节的创始人巴图朝鲁和我参加开幕式。这让我的记录更加完善全面。由衷地感激家乡的各级领导、父老乡亲给予我的支持鼓励!由衷地感谢这片热土给予我创作的灵感和题材!衷心感恩纳林河的养育、培养和给予我生命的力量!
我愿以毕生精力,为时代画像,为人民记录,为历史留存。
作者
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