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韩宝花《我的家园》画册有感(代序)
1980年5月,为了完成拍摄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第一颗洲际导弹的全程试验任务,我随国防科工委试验工作组第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了这次任务,我在基地工作了一个多月,任务期间我专程去了让人向往的、神秘传奇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当时,我知道额济纳旗是清朝时蒙古族东归英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之后的聚居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深明大义的额济纳人民为了支持国家的国防建设和航天事业的发展,让出了水草丰富的家园,毅然北迁,建设了今天的额济纳旗新家园。当时的额济纳旗条件很艰苦,很落后,旗上只有一条街、两排房子,人口也很少。当地牧民朴实、对人真诚,那次去额济纳旗我认识的第一位朋友就是当时在额济纳旗边防团边境哨所工作的巴图朝鲁。他是一个热爱边疆,对人真诚坦率,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人。1986年,我再次到额济纳旗的时候,巴图朝鲁已是额济纳旗武装部的政委了。1998年10月,我准备从额济纳旗出发,穿越一千多千米的巴丹吉林沙漠无人区,时任额济纳旗党委书记的巴图朝鲁为我人车保障,并在八道河畔为我举酒送行。真挚的友情让我终生难忘。
2000年,额济纳旗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了第一届胡杨节全国摄影大展,我作为大展的颁奖嘉宾被邀请来到阔别已久的额济纳旗,接待我的是额济纳旗摄影家协会主席韩宝花女士,陪她一起来的是宝花主席的爱人、我多年的好友巴图朝鲁。他们给我带来了一本宝花拍摄出版的精美画册。这本画册让我为之一振,记得我第一次到额济纳旗就被那里的美景震撼了,当时我就认为她是世界上没有被发现的一块处女地、一处天然的美景、一幅不染纤尘的画卷。1980年,我第一次在这里拍摄的作品在《人民画报》上发表后,才让外面的人们知道了额济纳旗的美丽,当时这里文化落后,没有人拍照。今天看了宝花的画册,让我深深感到社会真的是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文化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漠深处再也不是当年的僻静之地了,大漠上也走出了自己的摄影艺术家,可喜可贺。
巴图朝鲁是额济纳旗土生土长的蒙古族汉子,韩宝花是戍边军人的后代,她从小就对自己的家乡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无限的热爱。巴图朝鲁在岗位上是好领导,在家里是好丈夫,在摄影上是宝花的好助理,这让宝花的摄影艺术成绩颇丰,廿年来宝花共出版了十九本画册。作品曾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展出,她还在内蒙古、北京等地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很好地宣传了额济纳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她为额济纳旗和阿拉善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翻阅宝花最新作品集《我的家园》,每一张精美的摄影作品都让我们感受到一位大漠的女儿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还有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她深爱着生她养她的那片苍茫的大漠,深爱着古老的胡杨,深爱着吃苦耐劳长途跋涉的驼群,深爱着家乡的山水。她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勤奋创作,把镜头始终对着自己热爱熟悉的生活,让摄影为家乡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助力。宝花的摄影作品色彩和谐,构图严谨,生活表现丰富细微,抓拍瞬间自然生动、主题鲜明、气势雄浑、画面经典,艺术性、趣味性都很强。现在,摄影已成了宝花和朝鲁晚年的新生活,祝他们的生命之树常绿,艺术之树常青。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七届、第八届副主席中国文化旅游摄影协会副会长 张桐胜
辛丑年五月七日于京华墨影轩